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30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設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全球僅「部分實現」了20個目標中的6個,沒有一個目標「完全實現」。中方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目前,各方正就「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進行磋商。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辦國,中方對推動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有何設想或考慮?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全球面臨的嚴峻挑戰,各方必須堅持多邊主義,攜手合力應對。發達國家需在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切實增強發展中國家落實生物多樣性目標的能力。
習近平主席在9月30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呼呼各方堅持生態文明、堅持多邊主義、保持綠色發展和增強責任心,為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將於明年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大會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和路徑。中方對框架有以下設想和主張:一是框架應平衡體現《生物多樣性公約》確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標;二是框架應兼具雄心和務實,既要為未來提供高瞻遠矚的指導,同時又要在借鑑「愛知目標」經驗基礎上,確保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執行性;三是框架應照顧發展中國家關切,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支持。
汪文斌還說,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東道國和候任主席國,中方期待各方在公開、透明、締約方驅動等原則基礎上,充分討論和磋商,相向而行,擴大共識,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達成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框架,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注入新動力。(總臺央視記者 申楊 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