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
是中國乃至世界上
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其國土面積僅佔全國的4.1%
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
所有生態系統類型
高等植物及脊椎動物種數
均超過全國的一半
生物多樣性特有現象十分突出
今日,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在昆明召開,會議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相關籌備工作進行通報,並發布中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最新消息
2019年2月13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會議確定《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下稱「COP15」)的舉辦地為雲南省昆明市,舉辦地點為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
大會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包括正式會議、邊會和展覽三個部分。屆時,將有196 個締約方、聯合國有關機構、相關國際組織等官員參會,預計達萬人。大會原定於今年10月15日至28日召開,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延期,地點不變,目前籌備工作仍在有序推進。
COP15主題鮮明、影響深遠
COP15 將是《公約》歷史上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會,可概括為5個特點。
主題鮮明,2019年9月3日,生態環境部與《公約》秘書處共同發布了COP15大會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影響深遠,締約方大會是《公約》的最高議事和決策機制,每兩年舉辦一次,但逢十年的大會尤其重要,COP15大會將確定2020 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制定2021—2030 年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展望2050 年全球生物多樣性願景。
規模大,COP15大會包括正式會議、邊會和展覽三個部分,正式會議又包括高級別會議以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生物安全議定書和遺傳資源議定書3個締約方會議,此外還有生態文明論壇、自然與文化多樣性峰會、城市峰會等8個平行會議;邊會有300-500場;展覽200-400個,包括《公約》秘書處相關展覽、中國展和雲南特色展。屆時,將有196 個締約方、聯合國有關機構、相關國際組織等官員參會,預計達萬人。
級別高,國家領導人、部長以上高級別官員將蒞臨會議,預計上百人。
會期長,標準會期兩周,前後近一個月。原定於今年10月15日至28日召開,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延期,地點不變,目前籌備工作仍在有序推進。
資料圖:滇金絲猴
雲南全力做好大會籌備工作
為確保舉辦一屆圓滿成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締約方大會,目前,雲南省正全力做好COP15大會籌備各項工作。組建了籌備工作機構,成立了由阮成發省長任組長的雲南省COP15大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14個工作部,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同時制定了籌備工作總體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認真落實會務保障工作。
白皮書:「動植物王國」雲南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22日發布中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稱,經過多年努力,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85%的重要物種得以保護。
白皮書分五個部分,披露了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效、舉措,及未來展望和行動方向。
資料圖:藍綠鵲
經過多年努力,雲南生態系統質量穩中向好,物種保護體系不斷完善,遺傳資源保護卓有成效,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數據顯示,從2002年至2017年,雲南全省森林面積從1560萬公頃增加到2106萬公頃。至2019年,雲南森林覆蓋率增長到62.4%,全省溼地保護率達到53.0%,天然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87.8%。經過多年努力,雲南90%的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數據還顯示,雲南省自1958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以來,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166個,初步形成了由植物園、樹木園、動物園、動物繁育中心等構成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網絡,開展了巧家五針松、雲南金錢槭、多歧蘇鐵、華蓋木、亞洲象、羚牛、滇金絲猴、西黑冠長臂猿、滇池金線䰾、大理弓魚等珍稀瀕危或特有物種的拯救、保護、恢復工作,全省85%的重要物種得以保護。
其中,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並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滇金絲猴種群從2000年的13群1400—1700隻增長到約3000隻。黑頸鶴數量從1996年的約1600隻增長到約3000隻。
白皮書還詳細披露近年來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舉措,如:不斷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嚴格生物多樣性監督執法,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促進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等。其中,包含多項全國首創:頒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1998年,在全國率先開展野生動物損害補償;2018年在全國率先建立多省間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等。
值得一提的是,雲南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交流。與寮國南塔省、琅勃拉邦省籤署《環境保護合作備忘錄》,與緬甸籤訂「中緬邊境資源保護聯防協議」;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廊行動計劃」,構建中-老邊境野生動植物國際廊道;與越南建立邊境地區疫源疫情雙邊聯防與交流合作機制,先後與寮國和緬甸建立8個邊境動物疫病監測站;組織實施中緬經濟帶生態變化研究、大湄公河次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綜合管理規劃與示範等一批項目。
不過,白皮書也坦言,雲南的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土地利用改變、生物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遺傳資源流失等威脅依然嚴重。下一步,雲南省還將完善制度、系統保護、嚴把關口、加強科研、協調發展、廣泛合作,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書
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上,雲南省人民檢察院、雲南省生態環境廳、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國家林業局駐雲南省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雲南大學、西南林業大學聯合發布生物多樣保護倡議書。
雲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要我們每個人付諸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值此「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們倡議:
一、關愛自然、保護環境,自覺踐行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綠色出行。
二、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不把野生動物當寵物。爭做文明、守法、有愛心的公民。
三、不亂捕亂獵,不隨意放生外來野生動物。不參與非法買賣和利用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
四、不濫砍濫伐,不盲目引進外來野生植物,不破壞野生生物的生存環境,積極參與植綠護綠。
五、自覺遵守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積極參與環保宣傳和環保實踐,自覺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溼地、保護森林,保護生物多樣性,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六、勇於監督損害生物多樣性的行為,爭當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督員。
七、主動了解生物多樣性相關信息,積極傳播生物多樣性知識,傳播綠色理念,做大自然的宣傳員。
一草一木皆生命,一舉一動見文明。讓我們行動起來,認真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和綠色發展理念,為雲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做出自己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來源:雲南新聞網、中國新聞網等)
編輯:驚訝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