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北京時間2020年9月24日晚,生態環境部、外交部在京共同舉辦「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部長級在線圓桌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和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出席並致辭,會議由黃潤秋部長主持。會議圍繞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全球治理開展深入對話和交流,進一步凝聚各方共識,為將於9月30日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助力。
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秘書處、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全球青年生物多樣性網絡」等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代表在線或以錄製視頻方式參會。COVID-19大流行使全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各方重申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團結的重大意義,強調亟需在多邊框架下採取緊急行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大流行後的復甦。各方視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和昆明《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BD COP15)為重要契機,推動生物多樣性問題主流化,助力可持續發展。
(來源:IPBES)
9月25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在線發布了《公約》執行秘書伊莉莎白·瑪魯瑪·姆雷瑪在此次線上圓桌會所做視頻發言的文字版。
9月23日,《自然》雜誌發表社論指出,生物多樣性的持續喪失和生態系統的持續退化對人類福祉和生存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寶貴經驗值得世界傾聽。圍繞9月30日即將召開的線上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自然》雜誌採訪了將參會的多國代表,所有人都希望2021年在中國昆明舉行的CBD COP15能夠成功地使各國團結起來,為實現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達成協議。
2020年7月,綠會國際部分享了一篇《自然》雜誌對姆雷瑪女士的專訪。她在訪談中表示,希望通過以自然的名義發聲,將成功地使人們團結在一起。各國不能單獨解決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制定和談判,「我們需要國際合作」。她在訪談中還指出:《公約》的各締約方是最終採納2020後框架的決策者,但締約方已經認識到,在談判和實施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其他團體的參與。側重實施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是環境部門,但是籌備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衛生、農業、漁業、林業、規劃和財政部門也參與其中。
姆雷瑪女士在最近的一場聯合國系統網絡研討會中(來源:IISD/ENB)
以下,綠會國際部專門將姆雷瑪女士在此次部長級線上圓桌會的發言整理為中文,以饗讀者。
《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謹向參加這一重要的部長級圓桌會議的尊敬的閣下致以熱情的問候。我要特別感謝中國生態環境部黃潤秋部長和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先生舉辦這次活動,促進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發展的勢頭與合作。
在我之前發言者的觀點使我深受鼓舞。它們表明,人們對生物多樣性及其與更廣泛的社會經濟和生態優先事項的關係的興趣日益濃厚。
最近發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表明,在過去的十年中,世界已經了解了如何鼓勵有針對性的跨部門的生物多樣性合作。在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生活各方面決策主流的共同項目中,各國政府需要擴大國家雄心,同時與行動者相接觸。
這需要工具和知識以及大膽的政治意願。我相信這三件事物的儲備都是充足的。
今天,我們著眼於我們的共同目標,以及我們在未來十年做出的決定將如何決定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命運,以及數億依靠大自然獲得食物、工作和保護的人們的生活,等等。
人類福祉與我們生態系統的健康之間有著廣泛的聯繫。氣候變化和COVID-19的挑戰向我們表明,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對於確保一個更安全、更包容、更具復原力的世界的重要性。
為了實現到2050年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景,我們必須依靠全球和國內的領導力量,尋求綜合性、雄心勃勃且具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向我們展示了八個轉型之間的關係,這些轉型綜合起來將恢復所有人類活動所依賴的生態系統,減少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並使所有社會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本周是聯合國成立七十五周年,在這個時刻,全世界可以反思我們如何共同應對緊急危機,以及我們如何在更廣泛的範圍內為人類、繁榮和地球帶來積極的解決方案。
展望未來,我期待各位積極參與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談判進程,包括動員充足的資源、審議機制以及預稿(zero draft)中提出的其他內容,以確定、實施並跟蹤新目標的進展。
在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舉行之前,我們需要每個人都參與這一不斷發展的進程。
謝謝大家。
(完)
【參考來源:】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