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就《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答記者問

2021-01-1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編制。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規劃》出臺的背景、總體思路、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出臺《規劃》的背景情況?

答:長江三角洲(以下簡稱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編制實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2020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抓好重點工作,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編制了《規劃》,主要目的是聚焦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共同面臨的系統性、區域性、跨界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強生態空間共保,推動環境協同治理,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共同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著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示範區。

問: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怎樣的形勢?

答:長三角區域區位條件優越,發展水平高、活力強。2019年,長三角以不到全國4%的國土面積,聚集了全國16%的人口,集中了約1/4的科研力量,產生了約1/3的有效發明專利,佔據了近1/4的經濟總量。

近年來,有關部門和三省一市根據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部署,積極推動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促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取得積極成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千村示範、萬村整治」開創美麗中國典範,「五水共治」、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深入實施,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城市、森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集中建設,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有效機制和典型模式。2019年,41個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41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為76.5%;333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水質Ⅲ類及以上佔82.0%;22個跨省界河流斷面水質良好,Ⅲ類及以上斷面佔72.7%;區域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能耗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但是,在全球城市群競爭、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長三角區域也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區域開發強度高,河湖水體及沿海灘涂佔用,自然溼地萎縮明顯,水環境質量改善效果不穩固,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威脅;二是資源能源消耗量大,結構性汙染突出,以PM2.5、臭氧(O3)為特徵的區域性大氣汙染明顯,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壓力大;三是地區之間生態環境差異大,解決跨界環境問題、實施生態補償、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共同保護的機制手段還有待完善;四是部分城市環境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尚不匹配,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問:請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總體思路?

答:《規劃》在定位和任務措施方面,強調長三角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要帶好頭,緊扣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共同保護,按照「共推、共保、共治、共建、共創」的原則,制定形成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統籌行動的共治聯保方案。主要考慮有:

一是推動綠色發展,加強源頭防控。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是協同推進區域綠色發展布局、結構調整、生活方式轉變。要加快推進高汙染高排放高風險產業轉型升級和布局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加強「三線一單」協調,推動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

二是緊扣關鍵環節,解決突出問題。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既與各省市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進程緊密相關,也與區域相互影響密切相連。要站在區域一體化的角度,統籌解決這些系統性、區域性、跨界性生態環境重點問題。

三是創新區域協作機制,強化「四個統一」。要堅持和完善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行之有效的機制,同時根據新情況新要求不斷改革創新, 強化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評價、統一執法監督。

四是落實保護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機制,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工作機制,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運行和管護機制,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和公眾監督的多元共治機制。

五是完善政策措施,激發內生動力。堅持引導性、激勵性措施與強制性、懲罰性措施相結合,增強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空間共保、推動環境協同治理的內生動力。積極解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資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夠、監測監管能力不強的問題。

問:《規劃》明確了哪些具體目標要求?

答:一是分兩個階段,近期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能力顯著提升,綠色美麗長三角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遠期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綠色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區域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治理機制健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成為我國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綠色美麗長三角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二是目標指標分為三大領域,包括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監管體系基本建立。三是落實《規劃綱要》要求,強化區域性和跨界性定量指標設計,作為推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指引和檢驗一體化保護成效的重要標準,到2025年,PM2.5平均濃度總體達標,長江、淮河、錢塘江等幹流水質優良,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0%,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四是注重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協同推進,提出「生態保護紅線得到嚴格管控,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網絡基本形成,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步增強,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等生態保護目標。

問: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哪些共保任務?

答:《規劃》對長三角區域未來一個時期提出了要重點推進五項主要任務。

一是共推綠色低碳發展。包括優化綠色發展格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能源結構優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二是共保自然生態系統,包括共築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加強生態空間共保、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修復。

三是共治跨界環境汙染,包括聯合開展大氣汙染綜合防治、協同推動流域水環境治理、陸海統籌實施河口海灣綜合整治和提升區域土壤安全利用水平。

四是共建環境基礎設施,包括強化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固廢危廢聯防聯治、推進港口環境設施建設、統籌區域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和共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五是共創生態環境協作機制,包括健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完善區域法治標準體系、強化市場手段、建設區域環境科研技術平臺、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和共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制度創新。

問:為加快推進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規劃》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

答:主要有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統籌構建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協同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二是完善區域法治標準體系。建立三省一市地方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協同工作機制,統一區域生態環境執法裁量權,加大對跨區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偵辦、起訴力度,加強排放標準、產品標準、技術要求和執法規範對接。三是強化市場手段。健全區域環境資源交易機制。完善差別電價政策,加快落實和完善生活汙水、生活垃圾、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等領域全成本覆蓋收費機制。推動設立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產品價格補貼專項資金。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研究利用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支持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汙染協同治理等重點項目。四是圍繞主要汙染物成因與控制策略、跨界重要水體聯動治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低碳發展等跨區域、跨流域、跨學科、跨介質重點問題開展研究,加快推進汙染防治科技創新研發。五是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健全開發地區、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積極開展重要溼地生態補償,深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開展汙染賠償機制試點,總結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推進長三角區域建立以地方補償為主、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省(市)際間流域上下遊補償機制。

問:如何保障《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得到有效落實?

答:為完成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的目標任務,《規劃》提出了四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落實地方政府責任。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作為推進長三角生態環境共同保護的責任主體,要加強黨的領導,明確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細化規劃目標、任務,推進規劃實施,解決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二是強化督察督辦。對重大問題納入督察範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規劃實施適時開展督辦,加大協調推進力度。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的指導,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安排、重大體制創新方面予以積極支持。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規劃實施指導,強化跟蹤分析、監督檢查,做好經驗總結推廣等工作。重大問題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四是加強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建立市場化、社會化推進機制,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科研機構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完善規劃實施的公眾參與機制。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一圖讀懂《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
    一圖讀懂《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 2021-01-14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消息,《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出臺。針對《辦法》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請問出臺《辦法》的背景是什麼?
  • 生態環境部黨組召開會議
    他強調,要從「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入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理解和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理論、歷史和現實邏輯,認真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倒逼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列席會議。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行政規範性文件《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暫行辦法》起草的背景目的、起草過程和原則、主要思路、具體制度和實施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請問制定《暫行辦法》的背景和目的是怎樣的?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我們邀請到海洋生態環境司霍傳林副司長,介紹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有關進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建軍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和生態環境監測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陸海統籌,區域協調,生態環境部系統謀劃「十四五」海洋生態保護
    「十四五」期間,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將要發生什麼變化?生態環境部日前召開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進展調度會,再次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謀劃。所涉及的廊坊、哈爾濱、湖州等10個流域規劃試點地市和上海、深圳、錦州、連雲港等4個海洋規劃試點城市參加了調度會。
  • 生態環境部答澎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五大經驗可與世界分享
    9月25日,外交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舉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媒體吹風會。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和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圍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答記者問。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5月3日 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要求,進一步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規劃。規劃實施範圍為全市域。
  • 生態環境部就《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指南》修訂發布答記者問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指南》(公告〔2020〕51號,以下簡稱《登記指南》),《登記指南》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就《登記指南》修訂的背景、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問:《登記指南》的修訂背景是什麼?
  • 生態環境部回應「白鱘滅絕」: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嚴峻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17日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白鱘滅絕反映出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劉友賓說,近期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將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分類實行禁捕,這對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12月29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總結回顧2020年重要生態環境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等工作進展並...
    生態環境部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6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副所長王海燕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工作進展。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中國環境報記者王瑋:保護生態環境,司法有力量!|2020記者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五年來,最高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構建「三河五湖」水域司法保護體系,形成以長江、黃河、大運河兩橫一縱三大流域司法保護為脈絡,太湖、鄱陽湖、洞庭湖、巢湖、洪澤湖五大淡水湖生態保護為發力點,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區域司法協作為支撐,輻射沿岸,延伸周邊的司法保護體系。
  • 生態環境部就《核動力廠營運單位核安全報告規定》發布答記者問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核動力廠營運單位核安全報告規定》(部令第13號),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使社會各界深入了解《核動力廠營運單位核安全報告規定》(以下簡稱《報告規定》)的編制背景、原則和內容等,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負責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原標題:   近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相比於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職能有哪些變化?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未來工作將如何開展?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 (2020-2035年)。全文如下: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 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一些湖泊水生態系統失衡
    5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趙世新在發布會上表示,儘管長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但長江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水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趙世新指出,長江經濟帶一些地方工業、城市基礎設施欠帳仍然較多,違法排汙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城鄉面源汙染短板亟待突破,一些重點湖泊的水生態系統失衡,藍藻水華居高不下。
  • 2018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博覽會
    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系列指示精神,促進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綠色發展與產業轉型,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實,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環境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