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西」生態如何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要保護

2020-11-30 杭州網

聚焦話題「雙西」生態如何保護修復?西湖邊有10多對留守鴛鴦,西溪植物、昆蟲和鳥類的多樣性顯著增加西湖與西溪,水系人文相通,都是杭州綠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雙西」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據我了解,西湖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的生態修復工作,通過後期的管理、維護和培育,如今西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指數有了明顯提高。」陳蒼松說,「比方說,現在西湖邊有10多對『留守』的鴛鴦。越來越多的鳥類到這裡生活,就是生態環境提升的最好證明。」

而對於「城市之腎」西溪溼地而言,生態資源也更為豐富,除了防洪排澇、緩解「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還承擔著涵養水源,孕育生靈的功能,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建立了佔80%面積的蝦龍灘、朝天暮漾等五處生態保護區,通過自然隔離、限制或禁止人類活動的影響,為動植物保留了一片自由棲息和繁衍的天堂。

「為保護好這一片獨特的城市溼地,從2010年以來,西溪國家溼地公園每年還會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小到無脊椎生物,大到鳥類、獸類,都會進行全方位的監測。」陳蒼松介紹,「這些數據為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國際重要溼地生態修復研究、生態保護績效評價和保護、建設、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陳蒼松強調:「從2010年-2019年的監測數據看,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的植物、昆蟲和鳥類的多樣性顯著增加。」

堅持科學規範的監測不放鬆儘量減少人為幹擾陳蒼松表示:「從保護生物多樣性出發,西湖與西溪的核心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就是在持續改善、維持生態環境的同時,儘量減少人為的幹擾。」

在西湖西溪建立一體化保護提升的基調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堅持科學規範的監測不放鬆。「生物多樣性監測是評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途徑,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陳蒼松說,「對西湖西溪的生物多樣性開展長期、科學、規範的監測,積累翔實可靠的數據,掌握生物多樣性資源及動態變化狀況,可以對兩者的保護成效做出科學的評價,對生態修復和溼地管理具有指導意義。」

需要強調的是,雖說保護的核心是儘量減少人工幹預,但是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因時而變。「適度的合理幹預對生態系統的順行演替和構建複雜生態系統有促進作用。」陳蒼松說,「人為的開發,外來生物的入侵,都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適量的人為幹預如清淤和人工去除外來入侵物種等,能夠恢復水深,維持物種多樣,是積極和必要的。」

西湖和西溪互補發展 西溪溼地仍應堅持「生態優先」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生態方面怎麼做?

王繁認為,西湖和西溪的管理目標和功能定位還是應該有所區別。當西湖大力發揮城市景觀金名片功能的同時,西溪應該堅持「生態優先,適度開發」的原則,從景觀形式、生態功能等方面和西湖形成互補,錯位發展,而不是同類競爭關係。

西湖之美在於雅致,淡妝濃抹總相宜;而西溪之美更多的是野趣,天然去雕飾。

「今後在開發溼地的時候,還是應該堅持原生態的原則,以引育溼地原有物種為主,減少人工景觀的營造,保護、維護和恢復原生態溼地的本質。」王繁說,「目前,溼地的長期定位生態監測與動態研究,給理解城市與溼地之間相互影響機制、進行適度開發提供了數據支撐。如果雙西一體化之後會考慮水域互聯互通的話,建議構建西湖和西溪一體化生態監測體系,監測引水工程對溼地生態系統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雙西生態景觀和文化保護該怎麼做?專家為二者「把脈問診」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陳天力說:「西湖定位是歷史文化高峰,要做優做強。西溪是定位自然生態之美,內在是最重要的。」 「從更加長遠的角度來說,我們的眼光要留有今後發展的空間。」雙西生態保護怎麼做? 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生態保護區建設 「現在西湖水那麼乾淨,遊客可以一眼看到湖底大量的水生植物,卻不知道有個水下森林的概念。」姜青青建議,可以加強西湖水下森林的建設,做好傳播設計,為公眾上好生態課,而西湖的經驗同樣可以被西溪溼地所借鑑。
  • 保護生物多樣性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2020年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
    ,深入普及生物多樣性知識,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意義,提高社會各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為全社會關愛生物多樣性營造良好氛圍,推進我市「一谷一城」建設,白山市生態環境局向廣大市民發出如下倡議: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者。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劃定優先區域範圍是推動山水林田湖統一保護和修復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優先區域的範圍核定打破了行政區域界線,充分考慮了重要生物地理單元和生態系統類型的完整性。
  •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共同的呼聲,將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對人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需要全人類共同採取迫切行為生命無所不在,從熱帶雨林上端離地數百尺的地方、澳大利亞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巖的縫隙,處處都有生命。浩瀚多樣的生命形態維繫人類的生存,也確保清潔的空氣與水,這些驚人豐富的多樣性如何形成?又是什麼神奇的力量使萬物凝聚在一起維持平衡?
  • 生態環境亮紅燈,看中荷生物多樣性保護答卷
    在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帶來全面衝擊的當下,我們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又將以何種姿態走向未來?公約中對「生物多樣性」的通用定義,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 如何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我國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海洋物種數居全球前三位。我國具有豐富的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在濱海溼地、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種典型的海洋生境中,有數百上千種浮遊生物、底棲生物、海草、紅樹植物、珊瑚等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保護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很多國家都會舉辦各類宣傳活動,用宣傳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來喚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當全球化讓世界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時,任何一個區域環境的優劣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也因此生態資源的保護就已成為全人類應該關注的話題。202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將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
  • 新華時評: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更加強調糧食、營養和健康對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生態系統的依賴關係。  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地球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從動物、植物到微生物,人類的每個歷史腳步,都與它們休戚與共,相互影響、共同進化。如今越來越多曾與人類相伴的物種正在逐漸失去生命的色彩,湮滅在歷史長河。
  • 青神:保護生物多樣性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同時明確了「生物多樣性」的重任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的綜合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 檢察機關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來看案例
    滑動查看案情【典型意義】外來物種入侵是威脅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外來魚類入侵可能造成本土魚類的滅絕、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永久不可恢復性破壞。本案中強制拆除違法網箱養魚設施,其工作目的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和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制止違法行為,切實保護牛欄江流域生態環境,在制止違法行為過程中,應減少或避免強制執行行為破壞生態環境的可能性。檢察機關結合公益訴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了檢察力量。
  • 生態環境部回應「白鱘滅絕」: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嚴峻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17日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白鱘滅絕反映出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劉友賓說,近期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將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分類實行禁捕,這對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2020-10-12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生態安全屏障
    作為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樣性寶庫,雲南在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我省在實踐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探索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共贏的路徑,為守護好生物多樣性寶庫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 「生態滅殺」要不得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安全
    我們應當尊重生態系統複雜的多樣性和平衡調控機制,片面地以人類為中心來區分哪些物種應該保護、哪些物種要針對性地進行「生態滅殺」,不但無法給人類帶來安全,還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生態災難。病毒與野生動物乃至生態系統共生共存談起病毒,人類唯恐避之不及。
  • 活動回顧 | 生物多樣性公約與海洋保護
    首先由創綠研究院的陳冀俍研究員簡單介紹《海洋保護與生物多樣性公約》速讀材料。製作這份材料的出發點是為了支持民間組織參與CBD進程的討論,從而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的成功舉辦作出貢獻。隨後陳冀俍介紹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全球海洋保護中的作用。在報告中,他強調了海洋的法律制度造成國家管轄範圍內外的保護進度的差異,然後通過南極羅斯海海洋保護區談判的案例,梳理了在區域層面設立海洋保護措施的挑戰。
  • 我們人類為什麼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在偷偷的捕殺保護動物,有的為了利益,有的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說起這些人不但沒有憐憫之心,而且無視國家法度,更深層的意義他們就更不知道了。一種動物或植物一旦滅絕,就再不會有了。也許有的人會說反正還有很多,其實意義是不同的。
  • 【生物多樣性】東川生態修復初見成效 引來珍稀鳥類安家落戶
    近年來東川加快全區生態修復、保護力度,再造綠水青山,生物系統恢復初見成效,引來數十種珍稀鳥類繁衍棲息,落戶東川。《生物多樣性之東川》編纂工作,並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東川區生物多樣性圖片,截止記者發稿時,現已徵集到各種鳥類資料圖片55種,其中:已識別出「有益、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三有的野生鳥類38種,另有17種正在識別中。
  • 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設美麗彩雲南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雲南省不斷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體制機制。明確各級黨委、政府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職責,落實黨政領導幹部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  2019年,雲南省頒布實施全國第一部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滇池、撫仙湖、洱海、瀘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實現了「一湖一條例」,麗江拉市海、昭通大山包等9個保護區實現了「一區一法」。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實施了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機制。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
  • 生態環境部回應每經:將從五方面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
    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向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提問:生物多樣性正在成為全球生態環境領域的熱門話題,特別是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請問在當前形勢下對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何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