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話題「雙西」生態如何保護修復?西湖邊有10多對留守鴛鴦,西溪植物、昆蟲和鳥類的多樣性顯著增加西湖與西溪,水系人文相通,都是杭州綠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雙西」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據我了解,西湖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的生態修復工作,通過後期的管理、維護和培育,如今西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指數有了明顯提高。」陳蒼松說,「比方說,現在西湖邊有10多對『留守』的鴛鴦。越來越多的鳥類到這裡生活,就是生態環境提升的最好證明。」
而對於「城市之腎」西溪溼地而言,生態資源也更為豐富,除了防洪排澇、緩解「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還承擔著涵養水源,孕育生靈的功能,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建立了佔80%面積的蝦龍灘、朝天暮漾等五處生態保護區,通過自然隔離、限制或禁止人類活動的影響,為動植物保留了一片自由棲息和繁衍的天堂。
「為保護好這一片獨特的城市溼地,從2010年以來,西溪國家溼地公園每年還會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小到無脊椎生物,大到鳥類、獸類,都會進行全方位的監測。」陳蒼松介紹,「這些數據為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國際重要溼地生態修復研究、生態保護績效評價和保護、建設、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陳蒼松強調:「從2010年-2019年的監測數據看,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的植物、昆蟲和鳥類的多樣性顯著增加。」
堅持科學規範的監測不放鬆儘量減少人為幹擾陳蒼松表示:「從保護生物多樣性出發,西湖與西溪的核心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就是在持續改善、維持生態環境的同時,儘量減少人為的幹擾。」
在西湖西溪建立一體化保護提升的基調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堅持科學規範的監測不放鬆。「生物多樣性監測是評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途徑,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陳蒼松說,「對西湖西溪的生物多樣性開展長期、科學、規範的監測,積累翔實可靠的數據,掌握生物多樣性資源及動態變化狀況,可以對兩者的保護成效做出科學的評價,對生態修復和溼地管理具有指導意義。」
需要強調的是,雖說保護的核心是儘量減少人工幹預,但是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因時而變。「適度的合理幹預對生態系統的順行演替和構建複雜生態系統有促進作用。」陳蒼松說,「人為的開發,外來生物的入侵,都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適量的人為幹預如清淤和人工去除外來入侵物種等,能夠恢復水深,維持物種多樣,是積極和必要的。」
西湖和西溪互補發展 西溪溼地仍應堅持「生態優先」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生態方面怎麼做?
王繁認為,西湖和西溪的管理目標和功能定位還是應該有所區別。當西湖大力發揮城市景觀金名片功能的同時,西溪應該堅持「生態優先,適度開發」的原則,從景觀形式、生態功能等方面和西湖形成互補,錯位發展,而不是同類競爭關係。
西湖之美在於雅致,淡妝濃抹總相宜;而西溪之美更多的是野趣,天然去雕飾。
「今後在開發溼地的時候,還是應該堅持原生態的原則,以引育溼地原有物種為主,減少人工景觀的營造,保護、維護和恢復原生態溼地的本質。」王繁說,「目前,溼地的長期定位生態監測與動態研究,給理解城市與溼地之間相互影響機制、進行適度開發提供了數據支撐。如果雙西一體化之後會考慮水域互聯互通的話,建議構建西湖和西溪一體化生態監測體系,監測引水工程對溼地生態系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