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珊瑚礁:coral reef,由活珊瑚和已經死亡的珊瑚骨骼成構成的特殊海底生活環境。 海南是我國最大的海洋省,位於我國的最南端,北緯3』58」~20』10」,東經108』37」~117』50」,總面積150萬平方公裡,其中將近98%是海洋,陸地主要是海南島,總面積約3.39萬平方公裡,環島海岸線長達1528KM,為熱帶氣候。海南省沿岸一些淺海水域及南海諸島十分適合珊瑚生存和珊瑚礁生成,曾母暗沙等就是珊瑚礁,極大地豐富了海南的生物多樣性。
-
上海交大生科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聯合建立南海珊瑚礁生態...
啟動儀式後,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與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深海科技研究院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並參觀了三亞珊瑚礁研究所及其西島研究基地。南海珊瑚礁生態系統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依託該聯合實驗室,將啟動南海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同時也將為海南培養海洋生物學、海洋生態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海南海洋科技發展發揮作用。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文\海南日報記者胡續發 有人把它稱為海底熱帶雨林,有人把它稱為水下夢幻世界,也有人說它是生物起源搖籃———不管怎麼叫,珊瑚礁,以其無可爭議的多重價值和作用,受到了無數人的喜愛,承載了太多的美譽。 「三沙市的島礁,幾乎都是珊瑚島礁,換句話說,三沙市就是珊瑚礁市。」
-
《新聞聯播》點讚海南人工珊瑚礁生態修復 成效明顯
原標題:視頻 |《新聞聯播》點讚海南人工珊瑚礁生態修復 成效明顯 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三亞附近海域做珊瑚調查。海南日報記者武威 通訊員李長青 攝 透過水下攝影機,人工投放的環形不鏽鋼礁盤與水泥魚礁上,新生珊瑚與貝類藻類競相爭豔,隱隱現出橙、黃、藍、白、紅各類顏色,一群群小指長的魚寶寶正好奇地探索自己的新家園。這是三亞蜈支洲島的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利用不鏽鋼材質的人工礁基,移植造礁石珊瑚,加速珊瑚苗生長,促進珊瑚礁群落的加速形成。
-
探秘「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為展現廣東省自然保護地的多彩生境和大美風光,呼籲大家愛護自然,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廣東省林業局推出「粵野覓鏡——大美保護地探秘」系列宣傳活動。 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走進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秘珊瑚礁。
-
拯救珊瑚礁
到今年4月,破壞已經很明顯了:珊瑚礁已經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白化事件,因為珊瑚驅逐了作為它們食物來源的共生藻類,而共生藻類為它們提供了顏色有四分之一的海洋魚類在它們的生命周期中依賴於珊瑚礁,科學家說我們迫切需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來保護這些重要的棲息地。
-
「大自然在說話」第二季啟動 甄子丹獻聲珊瑚礁
此次將發布5部影片,內容包括珊瑚礁、家園、天空、冰、山,繼續由具國際影響力的當紅明星及藝術家們進行配音並推廣。由好萊塢當紅男星伊恩·薩默海爾德(Ian Somerhalder)配音的英文版《珊瑚礁》已發布,功夫巨星甄子丹將獻聲中文版,不久將與觀眾見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分界洲島珊瑚礁:從傷痕累累到繁榮絢麗
遊客中有相當部分是衝著分界洲島近幾年打造起的潛水項目而來的,在水下,他們能看到大片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珊瑚礁。 這是來之不易的成果,得益於景區的大力保護。在過去10多年裡,這裡的珊瑚礁生態得到修復,並繁榮生長。 分界洲島海域的珊瑚,環布島的周邊,以西側和北側為主,屬淺水珊瑚。
-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今天啟用
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駐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暨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1月6日啟用。該實驗室由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聯合舉辦,旨在集聚全球深海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海南深海產業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助力三亞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
-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啟用
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駐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暨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1月6日啟用。該實驗室由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聯合舉辦,旨在集聚全球深海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海南深海產業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助力三亞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
-
澳大利亞世界最大活珊瑚礁正走向「死亡」
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礁群,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的大堡礁宛如一塊奇麗的瑰寶閃耀在澳洲東北部海岸,作為澳大利亞最著名的旅遊景觀。然而,近年來,這塊瑰寶卻逐漸消退了她美麗的顏色,而且正一步步走向「死亡」。 路透社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最近發現,今年夏天,由於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大堡礁所在的海域的海水溫度達到了歷史上最高點,大片的珊瑚礁正面臨不斷升級的「白化」危機。
-
南太平洋珊瑚礁為何欣欣向榮—新聞—科學網
但在去年12月,美國安納波利斯的哈立德·本·蘇丹海洋生物基金會發布的關於法屬玻里尼西亞珊瑚礁群的研究結果表明,珊瑚還有一線希望。 過去10年來,該基金會一直在調查世界各地珊瑚礁的狀況。2013年,他們調查了南太平洋法屬玻里尼西亞四大群島29個島嶼的264個地點。他們還與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珊瑚礁生長狀態不同的原因。
-
掌握第一手珊瑚礁資料--黃暉
提出在我國珊瑚礁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壓力要遠大於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論點;針對氣候與環境的壓力,開展了珊瑚礁的退化機制研究;發現了我國珊瑚礁生態系統對不同環境壓力的響應機理不同,呈現2種不同響應模式。分別成功的在三亞、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開展珊瑚礁修復示範,緊密服務於南海島礁工程,為國家安全貢獻力量。黃暉研究員同時還擔任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通過對保護類珊瑚物種鑑定,多次協助公安邊防與海關等執法部門打擊非法捕撈和走私瀕危物種犯罪行為,全力保護瀕危物種資源。
-
好書推薦 | 珊瑚礁裡的秘密科普叢書
通過閱讀叢書,你將透過清麗簡約的文字和精美豐富的圖片去一探洶湧波濤下的生命奇觀,暢享一次知識與趣味雙收的「珊瑚礁之旅」。同時,本叢書也將逐步揭開人類與珊瑚礁的歷史淵源,站在現實角度,思考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未來。在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正確開發並切實保護好珊瑚礁資源,更加需要我們認識並了解珊瑚礁生態系統。
-
海南三亞: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恢復明顯
近30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赤道兩側海水溫度上升,導致大量的珊瑚礁出現白化退化和消亡現象,這一危急至今仍在持續。近日,記者來到海南省三亞市,看到附近部分海域的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得到恢復。海南島三亞附近的蜈支洲島,周邊海域10到30米的水下有若干珊瑚礁群。
-
活實驗室!日本火山島海水中或存在拯救珊瑚礁秘方
【PConline 資訊】據國外媒體報導,法國和日本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日本一座名為式根島的火山島周圍的海水中或許存在著解決珊瑚礁生存危機的答案。這座小島名為式根島,也被科學家們稱為「活實驗室」。一支由法國科學家帶領的國際科考團隊專程前往該島,希望能夠找到挽救瀕危珊瑚礁的線索,從而幫助珊瑚礁免受氣候變化的侵害。雖然珊瑚礁僅僅覆蓋了全球海洋0.2%的表面,但是這些珊瑚礁卻是大約30%的海洋動植物物種的生存家園,它們既充當了動植物們的食物來源,又可以為這些生物提供保護。
-
三亞"天價螺化石"被商家炒作 珊瑚礁資源遭破壞
記者在國內某大型購物網站上查詢到,一位海南三亞賣家出售的一種「螺化玉」,開價竟然高達20萬元。網友「神火」說:珊瑚化石中的螺化玉是三疊紀時代的產物,是稀有的珍稀有機玉石,可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此物。網友「水北漁人」在網上發帖求對「螺化玉」有研究的朋友,並尋求三亞玩家。淘寶網上一商家告訴記者,「螺化玉」是一種玉化了的動物化石,非常稀少珍貴。
-
自主海洋衛星助力我國南海海域珊瑚礁保護與修復
記者日前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計劃利用自主海洋衛星和高分衛星數據開展南海珊瑚礁分布調查監測和分布狀況遙感技術研究。此外,結合其他遙感衛星海面溫度數據,計算珊瑚白化熱點、珊瑚礁白化周熱度等珊瑚礁白化指標,為我國南海海域珊瑚礁保護與修復跟蹤監測提供支撐。據悉,珊瑚礁不僅是海洋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高效的天然防波堤。
-
珊瑚礁與珊瑚蟲有什麼關係?珊瑚礁有什麼作用呢?
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珊瑚,珊瑚多了就形成了珊瑚礁。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中生長著許多珊瑚。珊瑚蟲們喜歡生活在一起,珊瑚蟲與珊瑚蟲之間以一種叫共生的結構彼此連接,共生部分能分泌石灰質的骨骼。在珊瑚蟲死亡之後,石灰質骨骼就慢慢地積累下來了,而它們的後代又在這些骨骼上繁殖、生長,如此長年累月地堆積,珊瑚礁就形成了。
-
南沙群島珊瑚及珊瑚礁魚類圖鑑出版
本報訊 近日,由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持編撰的《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經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和《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兩本書涵蓋了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近年在南沙群島調查期間拍攝的珊瑚和珊瑚礁魚類影像資料,其中造礁石珊瑚14科170餘種、珊瑚礁魚類45科381 種,用細節豐富的照片和簡明專業的文字,系統展示了南沙群島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魚類的形態特徵、生態分布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