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天價螺化石"被商家炒作 珊瑚礁資源遭破壞

2020-12-08 中國網財經
    

  三亞大東海海邊到處可見被打成小塊的珊瑚礁以及碎片(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侯建森 攝

  近日,在國內眾多網絡論壇上,「三亞盛產『螺化玉』」的帖子引發很多網民關注,網貼中稱這種「螺化石」是非常罕見的動物化石,價格高昂,而且這種「螺化玉」是生活在珊瑚礁體內,在三亞盛產。對此,不少網友質疑,這是否是網上的商業炒作,這種「螺化玉」是否真如商家所說的那麼珍貴,因為追捧而引發的偷挖行為對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是否早造成了危害。「中國網事」記者對傳三亞盛產天價「螺化玉」進行了調查。  

核心網事:網上公開出售「螺化玉」要價最高20萬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發現,「螺化玉」的價格在淘寶上從一千多元至十萬元價格不等,一些商家稱這種「螺化玉」極其罕見,而且具有收藏價值。從網上發出的圖片看,「螺化玉」的顏色晶瑩透亮,像玉石一樣光滑。

  記者在國內某大型購物網站上查詢到,一位海南三亞賣家出售的一種「螺化玉」,開價竟然高達20萬元。網友「神火」說:珊瑚化石中的螺化玉是三疊紀時代的產物,是稀有的珍稀有機玉石,可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此物。網友「水北漁人」在網上發帖求對「螺化玉」有研究的朋友,並尋求三亞玩家。淘寶網上一商家告訴記者,「螺化玉」是一種玉化了的動物化石,非常稀少珍貴。

  對此,也有不少網友質疑,認為這是商家的又一次炒作。網友「yrwl」說,這種東西傳言只有三亞才有,如果真是珍貴的東西,怎麼沒有相關記載和描述,而且為何到現在才得以被發現呢?網友「雲舒」說,應該讓專家來論證真偽,並對此進行估價。

  在三亞大東海海邊,幾名尋找「螺化玉」的人用大石頭敲擊淺海區的珊瑚礁,或用鋼釺等工具破壞珊瑚礁(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侯建森 攝  

記者調查:開挖「螺化玉」 大量珊瑚礁遭毒手

  連日來,「中國網事」記者在三亞市場上進行了多日暗訪,當記者表明對「螺化玉」感興趣後,三亞步行街上的一些小商販便向記者「推銷」其手中有從珊瑚礁中挖來的「螺化玉」。他們稱,「螺化玉」國內少有,在三亞也僅在西島至分界洲島之間的海域有發現,目前這些稀罕的寶貝幾乎被漁民和潛水教練摸了個遍。

  調查中,記者發現,確有包括漁民、潛水教練在內的人群私自採挖珊瑚礁,以尋找所謂的「螺化玉」。據知情人士反映,在西島漁村,尋找「螺化玉」的漁民不在少數。而由於本島漁民偷挖珊瑚石尋找所謂的「螺化玉」,西島周邊的珊瑚礁目前正遭受破壞。記者近日先後在三亞大東海、小東海等珊瑚礁保護區採訪發現,在這些珊瑚礁生長區域,很多淺水區的珊瑚礁均慘遭毒手。

  記者在大東海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內看到讓人驚心動魄的場景:幾名漁民模樣的人在海邊舉起巨大的石頭,向著一塊珊瑚礁「砸」去,瞬間,珊瑚礁碎了,可是裡面什麼都沒有。這群人便轉向另一塊珊瑚礁,再次舉起石頭,砸了下去。而在距其不遠處,幾名男子正在拿著鐵釺等工具,使勁的打、砸、撬。在他們身後,留下了很多珊瑚礁的碎塊。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漁民告訴記者,他們在尋找生長在珊瑚礁裡的「螺化玉」,這種東西很值錢,而且也有老闆找他們收購,所以,三亞現在很多漁民和潛水教練都在珊瑚礁裡找這種東西。「珊瑚受國家保護,所以我們都是在晚上海水退潮之後來找,如果找到就算運氣好,能賺些錢。」他說,這一帶含有「螺化玉」的珊瑚礁已被挖得差不多了。

  調查中記者得知,很多漁民和潛水教練取得含有「螺化玉」的珊瑚石後,加工成小飾品以較高的價格兜售給遊客或低價批發給旅遊紀念品銷售商,在市場上小規模售賣;也有人專門從漁民手中大批量收購含有「螺化玉」的珊瑚石,加工成成品後再銷往省外。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在瘋狂破壞珊瑚礁的背後,已形成了一條進行收購、中介、銷售「螺化玉」的產業鏈,不管其中到底是不是真有「螺化玉」,通過炒作培育市場引發需求,才導致如今近乎瘋狂的挖毀珊瑚礁行動。  

延伸閱讀:儘快制止盲目「尋寶」行為

  記者連日來搜索大量資料,對於「螺化玉」只找到很少的文字描述。根據相關文獻資料,螺化玉是距今6-4億年前寒武紀至泥盆紀的古生代海洋珍珠螺化石,經過億萬年極其漫長的時間及苛刻複雜的自然、地理環境變化最終達到結晶矽化。螺化玉成因複雜,極奇稀少,因而具有珍貴的考古、科研、收藏價值,同時又是罕見的觀賞收藏品。

  對此,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珊瑚研究專家黃暉說,目前三亞市面上和網上出售的生活在珊瑚礁中的貝類,並非是稀少和罕見的「螺化玉」,而是分布很廣泛的一種生活在珊瑚礁中的貝類。很多貝類經過長時間表面礦化或經打磨拋光以後,外表都很光澤透亮,這並不稀奇。

  黃暉說,如果不儘快制止這種盲目的「尋寶」行為,將會導致珊瑚礁大面積的破壞,後果非常嚴重。「根據相關珊瑚礁保護規定,採挖、破壞珊瑚礁,非法加工、銷售珊瑚礁及其製品的都屬於違法行為。」

  據海南三亞國家級珊瑚礁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李勁松介紹,市場上售賣的「螺化玉」,很可能是普通的延管螺或是古氏殼螺經過長時間表面礦化或自身打磨後形成的,並不具備「玉」的價值,而且螺和玉的成分也完全不一樣,屬部分商家炒作行為。但延管螺生活在珊瑚礁內,取出它必將破壞珊瑚礁,破壞珊瑚礁的行為已違法,對此,管理處將聯合海洋漁業局、工商等部門進行查處。

  據海南三亞國家級珊瑚礁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提供的《海南島貝類原色圖鑑》顯示,延管螺生活在低潮線至數米水深的珊瑚礁內,產於海南島,三亞和文昌沿海,見於我國臺灣和西沙群島,日本和菲律賓也有分布。李勁松分析說,三亞珊瑚礁中出現「螺化玉」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化石或者玉的形成條件非常苛刻,需經過成千上萬年極其漫長的時間及苛刻複雜的自然、地理環境變化才能形成。而三亞珊瑚礁形成時間,根據推算僅為6000年到8000年左右的歷史,在這個時間內不可能形成化石或者玉,消費者不要輕信謠言。

相關焦點

  • 遊客三亞小東海拍婚照遭驅趕 酒店:遊客入內破壞生態
    遊客在三亞小東海拍婚紗照遭驅趕  酒店:只許業主及客人進入  三亞國家級珊瑚礁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小東海旅遊度假區是公共旅遊場所,任何酒店不得圈佔公共沙灘公共海灘只允許酒店收了費的婚紗攝影公司在海灘邊拍照
  • 上海交大生科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聯合建立南海珊瑚礁生態...
    2021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與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籤約與掛牌儀式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辦。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院士、常務副院長馮雁、副院長李志勇,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魯佳寶、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所長吳川良及三亞市委、三亞珊瑚礁國家自然保護區、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海南大學、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領導和代表參加了聯合實驗室籤約與啟用儀式。李志勇與吳川良代表雙方籤署聯合實驗室協議,該實驗室同時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掛牌。
  • 珊瑚礁遭破壞致魚類減少 潛水員海底放置「魚公寓」
    珊瑚礁遭破壞致魚類減少 潛水員海底放置「魚公寓」 (1/4) "← →"翻頁
  • 三亞在西島建設珊瑚培育實驗中心 保護修復海洋生態系統
    這是膾炙人口的歌劇《紅珊瑚》中描繪的景象,如今正呈現在海南三亞西瑁洲島的蔚藍海面下。一簇簇如花似瓊的珊瑚礁串聯成片,魚群暢遊在五彩斑斕的珊瑚叢中。這幅美景來之不易,過去10多年裡,三亞西島海域的珊瑚礁生態得到修復並繁榮生長,如今亦成了吸引遊客紛至沓來的一塊「金字招牌」。
  • 三亞國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一個特殊的保護區,同樣非常值得一看
    導語:三亞國家珊瑚礁自然保護區,一個特殊的保護區,同樣非常值得一看那麼我們前幾天一直在陸地上看過三亞的海邊和三亞的大海以及三亞上面一些非常漂亮的山峰,這些熱帶的山峰同樣有著他們自己的風格,那麼今天我們來到了大海的內部,一起來看一看,在這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保護區,它的名字叫做三亞國家珊瑚礁保護區保護區
  • 全球珊瑚礁遭嚴重破壞 海底之花瀕臨滅絕(圖)
    全球珊瑚礁遭嚴重破壞 海底之花瀕臨滅絕(圖)  本報訊 (記者郭曉軍)  根據2004年世界珊瑚礁狀況報告,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珊瑚礁遭到嚴重破壞或處於進一步退化的險境,而氣候變化依然是珊瑚礁所面臨的最大的長期威脅。8日,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分會公布了一份氣候變化公約第十次締約方會議上發布的報告。  全球珊瑚礁處境險惡  該報告匯總了來自96個國家的240位專家的研究結果。
  • 海南啟動珊瑚礁保護行動 放生45塊活珊瑚礁
    海南省副省長陳成在啟動儀式上要求各個廳局按照行動方案,大力開展珊瑚礁保護的宣傳、執法和建設,使珊瑚礁保護深入人心、常抓不懈,使破壞珊瑚礁的違法行為得到遏止、違法人員得到制裁。     陳成特地叮囑在場的中小學生要愛護、保護珊瑚,不做任何破壞珊瑚礁的事情,並勸導身邊的人不要破壞珊瑚礁,從而使中小學生從小樹立保護珊瑚礁的意識。
  • 蜈支洲島潛水觀光,三亞西島與魚嬉戲,大小東海看珊瑚礁成群
    蜈支洲島的海水不斷拍打沙灘,三亞西島裡魚成群舞動,大小東海的珊瑚礁在水中不斷絢爛。蜈支洲島潛水觀光,三亞西島與魚嬉戲,大小東海看珊瑚礁成群1.蜈支洲島作為一個北方人,平常只能見到一些河和湖泊,每次坐在火車上看到長江或者別的一些大河,內心總是無比的激動,那麼,對於一個之前從來沒有見過海的我來說,可想而知,我的內心該有多麼的興奮和欣喜。
  • 天價瘋狂「大紅袍」 新一輪炒作看重電木茶盤
    中央臺記者昨天走訪北京馬連道茶葉街看到,北京市面的大紅袍並沒有那麼瘋狂,商家普遍比較冷靜。不過,新一股炒作風潮已經來襲,它就是電木茶盤。>  在馬連道茶葉一條街記者發現,大紅袍茶葉雖然沒有像廈門等地那樣遍地都是,卻也被很多商家寫在門面上來招攬生意
  •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啟用
    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駐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暨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1月6日啟用。該實驗室由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聯合舉辦,旨在集聚全球深海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海南深海產業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助力三亞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
  •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傻傻分不清?我來告訴你!
    棲息在珊瑚礁區的各類生物多達上萬種,它同陸地上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相似,故被稱作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此外,珊瑚礁還可以防浪,維護海岸穩定,減輕地球溫室效應,也為人類提供了豐富旅遊資源。世界珊瑚礁總面積大約90萬km2,在長達2.3億年的時光中,保持著極強的生命力。但如今,根據2004年世界珊瑚礁狀況報告,全球三分之二的珊瑚礁遭到嚴重破壞,處於進一步退化的險境。
  • 海南三亞: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恢復明顯
    近30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赤道兩側海水溫度上升,導致大量的珊瑚礁出現白化退化和消亡現象,這一危急至今仍在持續。近日,記者來到海南省三亞市,看到附近部分海域的人工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逐步得到恢復。海南島三亞附近的蜈支洲島,周邊海域10到30米的水下有若干珊瑚礁群。
  • 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今天啟用
    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駐崖州灣科技城實驗室暨南海珊瑚礁生態聯合實驗室1月6日啟用。該實驗室由三亞珊瑚礁生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聯合舉辦,旨在集聚全球深海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推動海南深海產業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助力三亞珊瑚礁生態保護工作。
  • 西沙:長棘海星侵蝕 五彩珊瑚礁成白骨
    張利城 攝遭長棘海星侵蝕後的珊瑚礁變成一堆白骨。今年4月,他參加西沙水下考古時,在甘泉島海域拍攝到大片珊瑚礁遭侵蝕死亡的影像。「我當時感到非常吃驚,遊近以後,看到原來有一群群長棘海星在侵蝕珊瑚礁。」     據張利城介紹,長棘海星是一種狀似葵花的水生物,渾身長滿了劇毒長刺,它一般從珊瑚的礁底吃到礁上邊緣,然後還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吸引其他長棘海星前來一塊侵蝕珊瑚,「它們會一片一片地吃下去。」
  • 三亞環保志願者李波潛心淨海十八年:是珊瑚衛士,海底清潔工
    資料圖片中秋節第二天,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志願者李波早早便來到離家6公裡外的大東海景區,清理海洋垃圾。李波是吉林人,今年40歲。自2000年到三亞工作後,他志願從事海洋保護工作,利用閒暇時間下海清理海洋垃圾,並在導遊工作和潛水教學中不斷向遊客傳播海洋保護知識,堅持了18年。
  • 【地理素養】高考熱點——珊瑚礁白化現象
    參考答案:根本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的破壞,溫室氣體增加,全球氣候變暖;措施: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開發利用新能源;植樹造林;加強宣傳教育,樹立環保意識;發展清潔燃料技術;回收利用CO2和CH4等溫室氣體;加強國際合作;制定法律法規,實現達標排放3.(2019·廣東高三期末)閱讀材料
  • 野三關發現的螺型化石,為菊石化石或鸚鵡螺化石
    據介紹,許多學者推測具有旋卷螺殼體的菊石,由直殼的杆石類,如震旦角,逐漸彎曲演變為環形殼菊石類。然而地層學證據表明,最古老環形殼的無稜菊石類和弓形杆石類幾乎同時出現。野三關杆石、菊石化石同時都有,對這個題目的調查研究意義重大。
  • 介紹一些貝和螺
    最近海南,上海皆有事發生,原因不多說大家也都知道於是找了個朋友寫了有關可以飼養的貝類和螺的東西
  • 蜘蛛螺:來自大海的可食用蜘蛛
    殼口多狹長,殼邊近前端呈鋸齒狀,稱為"鳳凰螺缺刻",這個缺刻是該螺類右眼伸出偷窺外界環境變化的管道。貝殼特徵蜘蛛螺長90 - 275 毫米, 屬大型螺,雌雄異體,雌性較雄性大。雌性貝殼上的突出也比雄性的長。貝殼大,螺塔與體層高度相當。
  • 鳳尾螺大法螺,守護珊瑚礁的好海螺
    鳳尾螺常棲息於淺海珊瑚礁、巖石底,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極寶貴的資源。主要分布在印度洋、紐西蘭、菲律賓、日本和中國等暖海水域,我國的臺灣、海南、西沙群島等沿海潮間帶至150米深的海底是鳳尾螺的聚集區。幼貝鳳尾螺殼體大,殼厚,一般殼層表裝飾性極豐富。螺旋部呈尖錐狀,若磨去殼頂,可吹出響亮的聲音。古時僧道布道昭示所用的法螺即是此種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