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珊瑚礁遭破壞致魚類減少 潛水員海底放置「魚公寓」
珊瑚礁遭破壞致魚類減少 潛水員海底放置「魚公寓」 (1/4) "← →"翻頁
-
為了修復退化嚴重的珊瑚礁 我們在海底「造林」
(下滑至文末,可以看到張浴陽團隊在海底「種」珊瑚的場景)目前,在全球範圍已經有超過一半珊瑚礁出現嚴重退化,但更嚴重的問題是,珊瑚礁的退化速度在未來還會加快。如果人類不採取任何挽救措施,那麼依照現在的退化速度,珊瑚礁生態系統可能在本世紀末,就從地球上消失。
-
珊瑚瀕臨滅絕,人類也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海底雨林,在珊瑚蟲分泌石灰質形成骨骼時,慢慢集聚形成。這些石灰質能用來抵禦捕食者,還能夠給其他珊瑚蟲提供棲身之所。數百萬的未知生物,生活在珊瑚礁裡或者珊瑚礁周圍。然而近年來,全球的珊瑚礁都陷入了巨大的危險中……全球珊瑚開始「白化」有時圖像無需解釋,足以讓人震驚到不言自明
-
如果珊瑚礁滅絕,我們的海底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買保險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給珊瑚礁買保險,你聽說過嗎?全球最大的國際自然保護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就花了750萬美元,給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海域分布的珊瑚礁購買了一份保險。合同規定,如果這些珊瑚礁遭遇暴風雨的破壞,那麼保險公司將在當年度支付7000萬美元左右的支付費用。好了,接下來保險公司該祈禱尤卡坦半島每年都風和日麗,風調雨順了!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三沙的珊瑚礁六成以上是環礁,圖為西沙鴨公島。 宋國強 攝 三沙地理·珊瑚礁 三沙市的島礁,幾乎都是珊瑚島礁,換句話說,三沙市就是珊瑚礁市。 不時還可見五彩繽紛的魚兒與遊船一起穿梭漫遊,構成一幅幅奇異的海底風景畫。 文\海南日報記者胡續發 有人把它稱為海底熱帶雨林,有人把它稱為水下夢幻世界,也有人說它是生物起源搖籃———不管怎麼叫,珊瑚礁,以其無可爭議的多重價值和作用,受到了無數人的喜愛,承載了太多的美譽。 「三沙市的島礁,幾乎都是珊瑚島礁,換句話說,三沙市就是珊瑚礁市。」
-
隨著氣溫逐年飆升 曾名噪一時的小丑魚瀕臨滅絕
據英國《鏡報》報導,具有橙白相間的標誌性外表的小丑魚對於繁殖地的要求非常挑剔,而它們的自然棲息地正受到氣候變化的破壞,因此科學家警告說,這些因《海底總動員》而聞名的小丑魚正處於瀕臨滅絕的危險之中。海葵生活在珊瑚礁上,但珊瑚礁面臨著海洋變暖和汙染、人類入侵等威脅,這也使小丑魚處於危險之中,因為它們對繁殖地點非常挑剔。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Serge Planes博士說:「供小丑魚生存的棲息地在逐年減少,因此小丑魚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Planes博士以及另一個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詹姆斯庫克大學ARC珊瑚礁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已經對小丑魚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
-
如果所有的珊瑚礁都死了,地球還能維持原樣嗎?
珊瑚礁也可以保護海岸線免受遭洪水和海水侵蝕。一旦珊瑚礁消失,海岸線將被迅速侵蝕,許多小島國甚至可能從此從世界地圖上消失。或許,還有許多更加嚴重的影響,只是我們眼下還無法感知到。 最令人震驚的是,以上種種並非假設或想像。威脅是真實存在的。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說法,全球溫度哪怕只升高1.5攝氏度,也會導致全球70%到90%的珊瑚礁滅絕。
-
9種瀕臨滅絕的動物,第一種已宣告滅絕!
圖1、渡渡鳥:生活在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島嶼東部,是一種不會飛的巨鳥,體型比天鵝還大,該物種已宣告滅絕。圖2、環尾狐猴:環尾狐猴屬於晝行性動物,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南部和西部的乾燥森林中。圖3、小熊貓:它們外表可愛、憨態可掬,深受人們的喜歡, 小熊貓遭盜獵,非法捕獵,目前數量不到3000隻。圖4、鯨頭鶴:大大的嘴巴,高高的個頭,它們適合捕捉魚和青蛙。因為鯨頭鶴棲息地遭破壞、幹擾和捕獵,據國際鳥盟組織透露,估計數量在5000-8000隻之間。圖5、揚子鱷:環境汙染,線蟲感染是導致揚子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對許多具有商業價值的魚類而言,珊瑚礁提供了食物來源及繁殖的場所。珊瑚礁也是海南省一大重要海洋生物資源,其品種、分布面積和生態條件居全國之冠。 2、珊瑚礁能吸引觀光遊。愈來愈多的潛水觀光遊客在尋找珊瑚礁這種風情萬種的旅遊資源,它集熱帶風光、海洋風光、海底風光、珊瑚花園、生物世界於一體,是發展生態旅遊的絕好勝景。
-
3D列印技術讓珊瑚礁「死而復活」 支撐保護脆弱的生態系統
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攝氏度,99%的珊瑚礁將會消失。這將會導致食物系統的部分環節摧毀,因為珊瑚礁是孕育魚類的「溫床」。 雖然使用3D印表機建造一個結構,替換珊瑚礁受損的部分並不能解決珊瑚礁面臨的深層問題,但對於珊瑚礁受到嚴重破壞
-
西沙:長棘海星侵蝕 五彩珊瑚礁成白骨
張利城 攝遭長棘海星侵蝕後的珊瑚礁變成一堆白骨。今年4月,他參加西沙水下考古時,在甘泉島海域拍攝到大片珊瑚礁遭侵蝕死亡的影像。「我當時感到非常吃驚,遊近以後,看到原來有一群群長棘海星在侵蝕珊瑚礁。」 據張利城介紹,長棘海星是一種狀似葵花的水生物,渾身長滿了劇毒長刺,它一般從珊瑚的礁底吃到礁上邊緣,然後還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吸引其他長棘海星前來一塊侵蝕珊瑚,「它們會一片一片地吃下去。」
-
珊瑚礁:潛水員自願充當「園丁」,修復泰國瀕臨滅絕的珊瑚
一個成熟的珊瑚礁的形成可能需要1萬年的時間。世界媒體對珊瑚礁的破壞主要歸咎於旅遊業,報導集中在遊客人群上,他們踩著珊瑚,汙染周圍水域。在東南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內的幾個國家已經對公眾關閉了熱門的旅遊景點,以便讓珊瑚有時間恢復。然而,一些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現在開始將旅遊業——尤其是潛水——視為全球珊瑚礁衰退的解決方案。
-
科學家在珊瑚育種取得的突破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
據外媒報導,在繁殖瀕危珊瑚方面的突破,可能會對Florida Reef Track珊瑚礁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
-
海洋汙染究竟有多嚴重?連珊瑚都要「搬家」了
珊瑚礁現狀珊瑚就是很典型的一種,除了海洋垃圾帶來的破壞,其他人為活動(島礁開發、過度採挖、活魚貿易等)更造成了珊瑚群的驟減。珊瑚是一種生活在海底、外形形似花樹且無法移動的一種動物。珊瑚的起源可追溯到25億年前,在漫長的歲月中,它們保持了頑強的生命力,不論是地質變遷還是氣候變化,都沒能讓珊瑚滅絕。同時,作為珊瑚的存在結構之一,珊瑚礁之於海洋,如同森林之於山川,它不僅影響著海底的生態環境,也為許多海底動植物提供了生存家園。據悉,僅佔海洋面積千分之二的珊瑚礁,卻生活著海底近1/4的生物。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2019年11月,義大利威尼斯經歷了自1872年以來最危險的一周,整個水城被淹了個底朝天,遭遇「末日般的破壞」。有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威尼斯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被全部淹沒,徹底消失。2019年11月15日,義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在漲潮時被洪水淹沒。
-
聚焦海洋:10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
在陸地上,猩猩,黑犀牛,阿穆爾豹和大熊貓等動物是世界上最嚴重瀕危物種之一。同樣,包括海洋哺乳動物,海龜和鮭科魚在內的許多海洋物種也處於滅絕的邊緣,因為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成為其存在的主要威脅。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數百種海洋物種世界各地都屬於瀕危和極度瀕危物種。自然保護聯盟定期確定物種的狀況,考慮到它們滅絕的可能性,從最不關心滅絕。其中一些主要瀕臨滅絕和可識別的海洋物種在這裡被命名。
-
三亞"天價螺化石"被商家炒作 珊瑚礁資源遭破壞
在三亞大東海海邊,幾名尋找「螺化玉」的人用大石頭敲擊淺海區的珊瑚礁,或用鋼釺等工具破壞珊瑚礁(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侯建森 攝 記者調查:開挖「螺化玉」 大量珊瑚礁遭毒手 連日來,「中國網事」記者在三亞市場上進行了多日暗訪,當記者表明對「螺化玉」感興趣後,三亞步行街上的一些小商販便向記者「推銷」其手中有從珊瑚礁中挖來的「螺化玉」。他們稱,「螺化玉」國內少有,在三亞也僅在西島至分界洲島之間的海域有發現,目前這些稀罕的寶貝幾乎被漁民和潛水教練摸了個遍。
-
全球貿易如何讓全球生物瀕臨滅絕的?
由於全球化的存在,我們不出國門就可以在自己附近的超市裡買到來自全球各地商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全球化貿易的存在卻讓許多生物面臨滅絕的風險。最有名的就是非洲象牙的全球貿易導致非洲大象瀕臨滅絕。
-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2008年08月06日 0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巴黎八月五日電(衛中 王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五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世界上近一半的猴子、猿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