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逐年飆升 曾名噪一時的小丑魚瀕臨滅絕

2021-01-15 中國青年網

據英國《鏡報》報導,具有橙白相間的標誌性外表的小丑魚對於繁殖地的要求非常挑剔,而它們的自然棲息地正受到氣候變化的破壞,因此科學家警告說,這些因《海底總動員》而聞名的小丑魚正處於瀕臨滅絕的危險之中。

小丑魚與海葵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小丑魚吸引魚為海葵提供食物,並清除廢物,同時也可以獲得棲息地作為回報。海葵生活在珊瑚礁上,但珊瑚礁面臨著海洋變暖和汙染、人類入侵等威脅,這也使小丑魚處於危險之中,因為它們對繁殖地點非常挑剔。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Serge Planes博士說:「供小丑魚生存的棲息地在逐年減少,因此小丑魚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

Planes博士以及另一個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詹姆斯庫克大學ARC珊瑚礁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已經對小丑魚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他們以熱帶島嶼金伯利島(Kimbe)為研究背景,該島附近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海岸存在大量珊瑚礁。科學家發現小丑魚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生殖周期,它依賴於一個穩定且良性的環境進行繁殖。正如研究人員Geoff Jones說的那樣,「重要的不是『你』是誰,而是『你』在哪裡。」

研究小組得出結論,當珊瑚礁滅絕時,小丑魚需要調整其繁殖方式。但Planes博士表示:「期望小丑魚去改變自己的基因以繼續其生存是不合理的。它們的未來取決於我們人類保護其棲息地的能力。」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去年警告說,隨著溫度每年升高1.5攝氏度,地球將失去至少70%的珊瑚礁。 (中國青年網編譯報導)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冰川融化改變了北極地貌、海平面上升讓城市慢慢消失、棲息地被毀可能讓小丑魚從地球上滅絕……你知道嗎?全球變暖正悄悄地改變著地球的「模樣」。冰川融化改變地貌,城市在消失?有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威尼斯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被全部淹沒,徹底消失。2019年11月15日,義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在漲潮時被洪水淹沒。威尼斯的洪水已然退去,但美國阿拉斯加州沿海小鎮基瓦利納的水,卻無法退去。因海平面上升,這個小鎮面積正不斷縮減。到2025年,這裡就會被海水淹沒。
  • 最頑強的魚被困洞穴五萬年,能在沙漠中活蹦亂跳,如今瀕臨滅絕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經常在身邊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和事,現在隨著生活的壓力,很多人會選擇出門旅行來放鬆心情,釋放壓力,那在旅途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世界上存在的一些非常奇特的現象和事物,我們從沒有涉及到的,所以說旅遊不僅能開拓我們的眼界,還能增長知識,希望大家能夠走出家門,多多了解外面的世界。
  • 滅絕30年的星夜小丑蟾蜍重現江湖
    供圖:FUNDACION ATELOPUS 一種被認為已經滅絕了30年的蟾蜍又重現江湖,科學家們最近宣布:來看看星夜小丑蟾蜍吧。 這種蟾蜍長不足5公分,亮黑色的皮膚上夾雜著白色斑點,只能在一個地方找到——哥倫比亞的聖馬爾塔內華達山脈——地球上最高和最偏遠的沿海山脈之一。
  • 全球最醜的魚瀕臨滅絕,顏值低就不該受保護麼…
    水滴魚又叫做憂傷魚或軟隱棘杜父魚、波波魚,這種魚生活在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附近水深600-1200米的深海海域裡,因此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這種魚。
  • 為了吃天價花膠,國人愣是把魚吃到了瀕臨滅絕
    事實也確實印證了這句話,咱們國人果然沒丟臉,為了吃天價花膠,愣是把產這種頂級花膠的魚吃到了瀕臨滅絕。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花膠這個大坑,大家都跟緊了,別掉坑裡。花膠是啥?從本質上來講,花膠就是魚鰾經過一系列加工之後做成的東西。
  • 中國瀕臨滅絕的珍貴動物,圖3現僅存兩隻,滅絕命運或成定數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我國為打擊非法盜獵分子已經破獲上百起盜獵事件,才將這一瀕危物種從滅絕的鬼門關中拉了回來。四不像,屬於世界級的珍稀動物,僅分布於中國的北京以及江蘇一帶,由於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而得名四不像,在漢朝末年時期,四不像就曾由於氣候災害以及人類活動等因素近乎滅絕,直到現代仍然因為人類而迫近滅絕。
  • 這種魚在中國少有人吃,被韓國人吃到瀕臨滅絕,如今靠人工繁殖
    這種魚在中國少有人吃,被韓國人吃到瀕臨滅絕,如今靠人工繁殖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美食王國,中國吃貨之名可謂是世界皆知,但是有那麼兩個國家在吃上,可以說是和中國有的一比,這兩個國家就是日本和韓國,當然說的不是他們做的美食有多好,在這點上,小編是堅定中國美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而是他們的這個吃貨精神,
  • 小丑魚種類綜述
    小丑魚與海葵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因此又稱海葵魚。帶毒刺的海葵保護小丑魚,小丑魚則吃海葵消化後的殘渣,形成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已知小丑魚有23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其餘來自雙鋸魚屬。海水之巔為熱愛小丑魚的玩家收集了目前最常見的小丑魚種類的詳細資料,包括小丑魚的名稱、分類、產地和習性等知識。
  • 大馬漁民抓到560斤巨型淡水黃貂魚,有五個成人重,瀕臨滅絕
    據World Of Buzz網站5月16日報導,馬來西亞漁民捕獲一隻瀕臨滅絕的巨型淡水黃貂魚,重達280公斤,相當於5名成年人的總體重。 5月14日,42歲的阿澤日·希普尼(Azeri Hipni)和他的三個朋友在沙撈越的河面上撒下了漁網,隨後捕獲了這條巨型的淡水黃貂魚,這條淡水黃貂魚重達280公斤,相當於5名成年人的總體重。
  • 人類也曾瀕臨滅絕?我們驚人相似的基因說:是的
    人類會滅絕嗎?對於這個話題,很多人似乎並未打從心底裡正視。但從演化史來看,我們能有如今的地位摻雜著太多偶然性,而讓人類瀕臨滅絕的危機也時常發生。生物學家古爾德就曾說:假如歷史重演,人類出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只要提到人種,我們總能首先想起以膚色劃分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
  • 濫採海砂使文昌魚瀕臨滅絕
    據省海洋與漁業廳監測,因近海濫採海砂行為,青島近海二號錨地海水深度已由上世紀的-7米下降為-30米,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文昌魚瀕臨滅絕,全省受侵蝕海岸線超過1200公裡。  記者從全省涉外漁業暨海砂管理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0年全省共計查獲非法採砂案件40起,查封扣押非法採砂船17艘,採砂機械、車輛4臺,公安機關先後對84名非法採砂主要涉案人員實施刑事拘留,有力地打擊和震懾了非法採砂者。
  • 珊瑚瀕臨滅絕,人類也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共生共存是珊瑚礁和小丑魚的命運,當小丑魚在珊瑚的樹枝上遊動時,珊瑚礁內的光合作用會顯著增強。與此同時,在活珊瑚礁中生存的小丑魚們能夠更好的呼吸,被漂白前後的海葵和小丑魚,看上去都失去了色彩和生命力。據估計活珊瑚的損失高達50%,珊瑚礁有時可從短期白化中復原如果今天不採取有效的行動,預計至2030年,會有超過90%的珊瑚礁岌岌可危,到了2050年珊瑚礁將瀕臨滅絕
  • 6種看似常見卻瀕臨滅絕的動物,幾乎都分布在中國
    禾花雀,禾花雀是民間的一個俗稱,其真正名稱為黃胸鵐,這種鳥類常常集成數百至數千隻的大群活動,曾在中國普遍分布,但看似常見的禾花雀現今卻已經成為了極危甚至瀕臨滅絕的動物。中華田園犬,中華田園犬這種產自中國本土的犬科動物,俗稱「土狗」,看起來更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動物,但其實由於人們近年來就外來洋犬的青睞以及本土純種犬的不重視,而今純正血統的中華田園犬已淪為稀有物,甚至瀕臨滅絕。藍鰭金槍魚,金槍魚作為一種商業價值高的食用魚,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看似常見的金槍魚其實也正在面臨各種危機,其中藍鰭金槍魚便是極其瀕危的一種,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
  • 被迫活在沙漠裡的魚,為自救把體積縮小到2.5cm,因人類瀕臨滅絕
    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不是很難把魚跟沙漠聯想在一起呢?但是實際上,在美洲有這麼一種魚經常生活在環境惡劣的沙漠裡面,而這種魚就是傳說中的沙漠魚了。沙漠魚因為在沙漠中生存而得此名,但是由於人類的破壞,沙漠魚現在已經瀕臨滅絕。根據研究顯示,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沙漠魚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處境變得十分危險。
  • 南京這種珍稀植物開花了,曾瀕臨滅絕
    網友戲稱:「花很清新,樹名卻有點鄰家王二狗的風格……」記者獲悉,秤錘樹是南京的鄉土樹種,種群一度瀕臨滅絕。南林大教授沈永寶團隊通過野外走訪、調查,利用DNA分子標記技術追溯到南京幕府山的秤錘樹植株,並進行大規模繁育。
  • 人類也曾瀕臨滅絕?我們驚人相似的基因說:是的
    曾有科學家預測,按目前人口流動速率和交配趨勢,人類只需五千年就不再有膚色的區別了。但即便是最樂觀的估計,這些人類倖存者的規模也不會超過一個小鎮規模的人口,幾乎瀕臨滅絕。只是人類祖先的瀕臨滅絕,很可能並不是火山爆發的鍋。至於他們究竟遭遇了什麼,到目前還沒有辦法完全說清楚,有可能是疾病,也有可能是別的環境災害,也有可能是純粹的人獸衝突或人屬間的殺戮。
  • 世界瀕臨滅絕的金絲野犛牛已達200餘頭
    原標題:世界瀕臨滅絕的金絲野犛牛已達200餘頭  新華網拉薩8月22日電(記者 許萬虎、黃興)記者從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林業局獲悉,世界瀕臨滅絕的金絲野犛牛目前在羌塘自然保護區內已達200餘頭。  金絲野犛牛是野犛牛中的一種,因其毛色呈金黃色而得名,其牛角與牛蹄呈白色。
  • 世界上最呆萌的八爪魚,遇到危險會緊緊抱成團,可惜已瀕臨滅絕!
    世界上最呆萌的八爪魚,遇到危險會緊緊抱成團,可惜已瀕臨滅絕!一直以來,人類對外太空和海洋的探索從未間歇過。海洋浩瀚無垠,地球上有70%都是由海洋組成的,只可惜的是淡水資源只佔據1%,絕大多數的海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