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珊瑚育種取得的突破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

2020-11-30 cnBeta

據外媒報導,在繁殖瀕危珊瑚方面的突破,可能會對Florida Reef Track珊瑚礁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珊瑚礁的形成可能需要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時間,但由於過度捕撈、溫度上升、海洋汙染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珊瑚礁的數量急劇減少。

環保主義者面臨的部分挑戰是,試圖人為地促使珊瑚礁再生是非常困難的。珊瑚礁本身由珊瑚多肉植物群組成,由碳酸鈣維持在一起。雖然它們看起來像植物,但實際上是與水母和海葵有關的動物,它們形成堅韌的碳酸鈣外骨骼。

其中一個特別危險的珊瑚礁是Florida Reef Tract的珊瑚礁,,其已經經歷了多年的石珊瑚組織喪失病。佛羅裡達礁島國家海洋保護區認為這種疾病是由細菌引起的,這種疾病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和水循環傳播。在2019年年底,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合作夥伴宣布了一個項目,將恢復近300萬平方英尺的Tractu。

不過,這並不像聽起來那麼直接。一些珊瑚類型正在快速生長,修復將首先利用這些珊瑚類型來嘗試穩定並保護其整體結構。然而,試圖恢復多樣性,卻讓珊瑚科學家們遇到了珊瑚本身的一些限制因素。

其中Mycetophyllia lamarckiana珊瑚是從Florida Reef Tract中救出的,但在實驗室中鼓勵繁殖的努力中,讓科學家們受挫。然而,佛羅裡達水族館的一個團隊卻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在人類照料下繁殖這種珊瑚的團隊。該水族館指出:"在這個月之前,ridged cactus coral珊瑚的幼蟲從未被拍過或發現過,也從未記錄過幼蟲的出現時間。"

這是該水族館一系列繁殖成功的最新成果。"到目前為止,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在佛羅裡達水族館的保護中心園區裡,有8種受石珊瑚組織喪失病影響的珊瑚進行有性繁殖,"高級珊瑚科學家Keri O'Neil說。在這一突破能夠導致活珊瑚礁中的實際再繁殖之前,還有一些路要走。首先,目前還不清楚這些珊瑚會在多長時間內釋放出幼蟲。這些都是新的育種工作的目標是填補這些數據點。

相關焦點

  • 瀕臨滅絕的大西洋珊瑚產卵了
    近日,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坦帕市的佛羅裡達水族館表示,在歷時兩年、耗資450多萬美元之後,他們終於在實驗室裡成功地誘導瀕臨滅絕的大西洋(600558)珊瑚產卵。佛羅裡達珊瑚礁是世界上第三大珊瑚礁,位於佛羅裡達群島的海邊,寬約6至7公裡,從士兵島以東的福伊巖到馬克薩斯群島以南的福伊巖,綿延270公裡。
  • 珊瑚礁:潛水員自願充當「園丁」,修復泰國瀕臨滅絕的珊瑚
    他們不僅一心要欣賞珊瑚,而且還想拯救它們。世界各地的珊瑚礁都處於危險之中。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統計,2014年至2017年間,溫暖的海水造成了有史以來最長的全球珊瑚白化事件。今年4月發表在《自然》(Nature)科學雜誌上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澳大利亞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失去了約30%的珊瑚。
  • 珊瑚瀕臨滅絕,人類也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2016年大堡礁失去了29%的珊瑚大片大片的珊瑚礁開始白化、消失。珊瑚失去了與之共生的藻類,而這些藻類是珊瑚賴以為生的食物資源,這會讓珊瑚更易受到危險和其他疾病的侵染,甚至會讓整個珊瑚群體餓死。在亞太地區的一項研究還發現,珊瑚礁還受到110億塊塑料的汙染,導致珊瑚病。
  • 全球珊瑚礁遭嚴重破壞 海底之花瀕臨滅絕(圖)
    全球珊瑚礁遭嚴重破壞 海底之花瀕臨滅絕(圖)報告指出,全球20%的珊瑚礁已經遭到無法逆轉的嚴重破壞,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潰邊緣。如果不採取行動的話,全球變暖將導致全球珊瑚礁的最終死亡。氣候變化正在導致海水變暖,而這會造成海水酸度增加。科學家們預測,像發生在1998年的波及全球16%的大面積珊瑚礁被漂白的事件,在未來50年裡會時常發生。
  • 人類已失去超世界半數的珊瑚礁,誰來拯救珊瑚?
    珊瑚能將二氧化碳轉變為碳酸鈣,有助於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輕溫室效應。珊瑚堅硬的骨骼可以抵抗波浪對海岸的衝擊,減少波浪的衝擊力,保護海岸,有著消波和護岸作用。珊瑚是海水的過濾器,無數細小的珊瑚蟲用它們的觸手不停地過濾著海水中各種微粒,從中獲取營養和保持海水的潔淨。
  • 臺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一些地區的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未來珊瑚會否因此滅絕?臺灣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海水酸化、溫度上升會影響珊瑚生長,但某些珊瑚依然能夠適應變化存活下來。
  • 挽救海裡的珊瑚 科學家卻在天上做文章
    近日,根據一項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遭遇了5年內第3次大規模白化事件,此次白化事件也是該珊瑚礁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部分首次同時遭遇重創。為了與大規模白化作鬥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雲彩增亮試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看看反射部分太陽輻射(光)是否有助於減輕海洋變暖對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損害。
  • 珊瑚礁正從災難中恢復得很差,而深海珊瑚礁也無能為力
    本周有兩個關於珊瑚礁未來的重大消息,都是壞消息。一項對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的研究發現,破壞事件後的恢復時間增加了6倍。最重要的是,許多人希望的深海珊瑚礁能夠證明淺灘的拯救是不適合這項任務的。儘管海洋科學家仍然希望我們能拯救地球上最珍貴的珊瑚礁,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絕大多數珊瑚礁將在幾十年內毀滅。
  • 拯救珊瑚:珊瑚的日子近20年來異常痛苦
    如果我們把整個地球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生命體,珊瑚會在這個生命體中起什麼作用?  科學家們說,沒有珊瑚礁,就不會有一大批海洋生物,而沒有這批數量驚人的海洋生物,天曉得還會不會有我們熟知的地球生態系統。是的,珊瑚礁可以供養包括珊瑚魚和軟體動物在內的大批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
  • 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肯·內迪邁爾和珊瑚修復基金會的故事
    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肯·內迪邁爾和珊瑚修復基金會的故事《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講述了美國珊瑚修復基金會創始人、海洋英雄肯·內迪邁爾的真實故事,集人物傳記和科普知識於一體。肯·內迪邁爾從小喜歡海洋,並且迷上了色彩絢爛、形態各異的珊瑚。
  • 導致珊瑚白化的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
    近日,根據一項綜合調查結果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遭遇了5年內第3次大規模白化事件,此次白化事件也是該珊瑚礁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部分首次同時遭遇重創。為了與大規模白化作鬥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雲彩增亮試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看看反射部分太陽輻射(光)是否有助於減輕海洋變暖對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損害。雲彩增亮技術是什麼原理,它是如何對珊瑚實施保護的?
  • 滅絕的外星文明或有助於拯救人類
    北京時間6月14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滅絕的外星文明將有助於拯救人類!
  • 「珊瑚園丁」的貢獻(環球走筆)
    以造礁珊瑚為核心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稱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養活著1/4的海洋物種,迄今為止,地球上還沒有發現像珊瑚礁一樣支持如此多物種的其他生態系統。可以說,地球的健康與珊瑚礁密不可分。然而受氣候變化影響,對溫度異常敏感的珊瑚生存前景不容樂觀。
  • 珊瑚礁正以驚人速度死亡,基因技術或許能夠拯救
    在過去的30年裡,澳大利亞大堡礁有一半已經失去了珊瑚覆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基因測序可以揭示造礁珊瑚在進化上的差異,有朝一日能幫助科學家確定哪些種類能適應溫暖的海洋。7月17日,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它為了解珊瑚的基因過程提供了一個窗口,這些基因使一些珊瑚能夠抵抗劇烈的氣候變化。「我們需要使用儘可能多的工具進行幹預,否則將繼續看到珊瑚礁消失。」
  • 部分科學家認為:拯救瀕臨滅絕動物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我們現在正處於滅絕的過程中。所以一些專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毫無意義,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必須順其自然。而今天,傑瑞將為你找出一些科學家認為拯救瀕危動物不必要的一些原因。1、自然選擇滅絕是伴隨進化的自然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大自然擺脫了不適應的物種,並且促進了地球生態更持久的發展。這一觀點得到了生物學家R.亞歷山大·派倫的支持。
  • 20種珊瑚或在世紀末滅絕 美已立法保護—新聞—科學網
    20 種珊瑚或在世紀末滅絕。
  • 拯救珊瑚礁
    到今年4月,破壞已經很明顯了:珊瑚礁已經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白化事件,因為珊瑚驅逐了作為它們食物來源的共生藻類,而共生藻類為它們提供了顏色有四分之一的海洋魚類在它們的生命周期中依賴於珊瑚礁,科學家說我們迫切需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來保護這些重要的棲息地。
  • 海洋生物學家:海洋並不樂觀,拯救珊瑚礁時間不多了
    英國出生的海洋生物學家、雪梨科技大學珊瑚保護和復原力的首席研究員艾瑪·坎普戴上潛水鏡,在水面下緩慢潛水,遇到一個從未經歷過的世界,一個色彩鮮豔的水下城市。坎普回憶,愛上海洋的那一刻,正是對這個未知世界的迷戀。到2100年,氣候變化可能會消滅地球上所有的珊瑚礁,她非常擔憂。潛水尋找突破口,拯救珊瑚礁成了她的科研攻關目標。
  • 攝像機第一次拍到珊瑚白化全過程:珊瑚礁殘忍驅趕藻類
    珊瑚礁白化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了我們不容忽視的地步。如今,科學家們首次拍攝到了珊瑚礁白化的過程,這比人們以往能預測到的都要迅速而嚴重。對於外行來說,珊瑚礁白化的原因通常被歸為環境變化,譬如氣溫上升和汙染加重。珊瑚礁本身並不會長出能讓他們色彩斑斕的「帽子」----這要歸功於生活在珊瑚組織內的藻類。
  • 拯救隆頭鸚哥魚為啥引出新麻煩?
    拯救瀕危隆頭鸚哥魚,會帶來新的麻煩,這是為什麼呢?它們通常在淺水區的珊瑚礁間活動,而那裡恰恰是它們的天敵——體型龐大的灰礁鯊(gray reef sharks)難以企及的區域。大群隆頭鸚哥魚得以無憂無慮地享用珊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