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種珊瑚或在世紀末滅絕 美已立法保護—新聞—科學網

2020-11-26 科學網

20 種珊瑚或在世紀末滅絕。圖片來源:NOAA

本報訊 到2100年,海洋酸化、海水變暖和疾病將導致生活在太平洋與加勒比海的20種珊瑚面臨滅絕的風險。這一觀點最終成為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一項新決議的基礎——將這些物種加入到《瀕危物種法案》(ESA)受威脅珊瑚物種的名單當中。 在對NOAA的這一舉動進行解釋時,該局珊瑚礁生態系統部門主管Russell Brainard表示:「我不認為在沒有考慮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地球正在變暖、海洋正在變化並且將繼續變化,我們會作出任何有關ESA名單的決定。」迄今為止,已經有兩個珊瑚物種被列為受威脅對象,這是比瀕危種類的保護力度稍遜的一個類別。NOAA現在必須考慮如何減少上述改變對珊瑚物種構成的壓力——有些物種的數量已經減少了90%。

早在2009年,生物多樣性中心(CBD)便要求NOAA根據美國聯邦法律列出83個珊瑚物種,並強調每一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30年的時間裡至少下降了30%。2012年,NOAA提出有66種珊瑚面臨威脅,並將兩種珊瑚——加勒比海埃爾克霍恩珊瑚和鹿角珊瑚(Acropora palmata和Acropora cervicornis)——加入了保護力度最大的瀕危物種名錄。NOAA漁業執行官David Bernhart日前向媒體表示,關於每個珊瑚物種的豐度、它們的位置及其如何對汙染和海洋變暖這樣的威脅作出響應的最新信息使得被列入受威脅物種名錄的物種數量少於預期。

CBD的Miyoko Sakashita表示,同時保護5個加勒比海珊瑚和15個印度洋—太平洋珊瑚「標誌著對珊瑚處於困境中的一個重要的承認」,然而這還沒有達到環保團體希望達到的水平。並未參與ESA最新決定的ESA專家、NOAA退休律師Melanie Rowland強調:「這其中還有一些不同的反應,因為一些我們認為理所應當獲得保護的珊瑚物種最終並沒有得到保護。」然而對於一個機構在最初的提議與最終的決定之間改變自己的想法而言,這並沒有什麼不同尋常的,特別是在有一些新的研究出現時尤為如此。

如今有20種珊瑚出現在受威脅物種名錄當中,然而問題是如何抑制其數量的下滑。物種受威脅的狀態並不會自動約束包括捕魚和沿海開發在內的一系列人類活動。然而,其他美國聯邦機構的任務項目——可能損害珊瑚如建設港口——現在必須先諮詢NOAA才可以實施。NOAA太平洋島嶼漁業行政官Mike Tosatto表示:「那些更大的威脅,例如氣候變化,將會產生更嚴重的影響,並且解決起來更為棘手。」他說:「陸地上的捕魚和陸地上的汙染對生態系統整體的影響通常較小,並且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加以解決。」

NOAA目前已經有了一個珊瑚礁保護計劃,並且還將持續研究氣候變化對珊瑚的影響,同時嘗試減少人類過度捕撈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以及減少能夠導致珊瑚疾病的陸基汙染物的排放。

然而很多科學家擔心,這些措施本身並不足以拯救珊瑚。曾進行氣候變化對珊瑚影響建模研究的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託市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氣候科學家Katharine Ricke指出:「如果不能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即使對生態系統有再多的好措施也無法拯救這些珊瑚礁。」

珊瑚是刺胞動物門珊瑚蟲綱海生無脊椎動物,特點為具有石灰質、角質或革質的內骨骼或外骨骼。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碳酸鈣,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珊瑚不僅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豔美麗,可以做裝飾品,並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趙熙熙)

《中國科學報》 (2014-09-03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奧陶紀末大滅絕前夕珊瑚動物群研究新進展
    奧陶紀末生物大滅絕是寒武紀大輻射以來海洋生物遭受的第一次重創,是顯生宙地球生命遭受的第二大滅絕事件。它發生於凱迪期和赫南特期之交,通常被認為是由氣候的劇烈變化(即奧陶紀末大冰期)所致。珊瑚因其對環境(尤其是氣候)變化敏感,通過了解其在奧陶-志留紀之交的時空演變,對於深刻理解這次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具有重要意義。但受限於化石記錄及地層對比的精度,真正意義上的大滅絕前夕(凱迪最晚期)的珊瑚化石記錄在全球範圍內並不多見,因而對其認識也不夠充分。
  • 再認識二疊紀末大滅絕期間的缺氧事件—新聞—科學網
    在距今約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地質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生物滅絕事件,該事件使得超過90%的海洋物種滅絕。
  • 祝曙光、張建偉:19 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的移民問題與日美關係
    在20世紀的亞洲舞臺上,美日關係深刻影響著亞洲的整體局勢,中國人的命運亦與之密切相關。有感於此,本號特推出美國對日外交史專題,選取崔丕、於群、祝曙光三位學者的論文,分別從返還衝繩、對日心理戰和移民問題三個重要的歷史維度解析美國的對日政策,以史之名,緬懷逝者。
  • 珊瑚被漂白了!已顯示出物種大滅絕特徵,或迎來第6次生物大滅絕
    ,在上個世紀時,人們就觀測到過這種現象,但是像這麼大規模的出現還是比較少見。對此修斯教授介紹說:過去20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論文指出,過去一個世紀物種的滅絕速度,是人類出現前自然狀態的百倍左右。
  • 20世紀滅絕的10種動物,地球上再也看不到它們,值得全人類反思!
    通過自然選擇,進化自然會導致某些物種滅絕,但是由於人類的參與和活動,這個緩慢的過程已經加快了步伐。森林砍伐、狩獵、偷獵和全球變暖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20世紀有幾種動物瀕臨滅絕,其中10種是:10. 喀斯喀特山狼它也被稱為棕狼,中等大小,有灰褐色的皮毛。
  • 因為人類的保護,27年裡至少有28種動物免於滅絕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和BirdLife International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自1993年以來,保護行動已阻止了全球至少28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滅絕。被拯救物種包括波多黎各亞馬遜鸚鵡,新鮮事之前提到過的普氏原野馬,極危物種阿拉蟻鷯,伊比利亞山貓猞猁和黑頸黑長腳鷸等。
  • 錘錘看丨又一品種的滅絕:珊瑚裸尾鼠
    人類是什麼時候發現珊瑚裸尾鼠的存在?1845年,英國海員們在進行飲用水和食物的補給時,發現了一隻體型龐大且不尋常的老鼠,它有著古怪的、隆起的鼻子和棕紅色的毛。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珊瑚裸尾鼠的存在。人類最初有關這種動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9世紀。
  • 厄瓜多群島發現已「滅絕」珊瑚物種
    研究過程中,他們在北部的沃爾夫島和達爾文島發現了一系列新的珊瑚以及一些已被打上「滅絕」標籤的珊瑚家族成員。下面是南安普敦大學在此次遠徵之旅中拍攝的珊瑚以及其它物種圖片。 1.發現新種珊瑚 這種屬於Hydrozoanthus家族成員的珊瑚是在加拉帕哥斯群島發現的一種新珊瑚,同時也是科學研究史上發現的一種新珊瑚。據悉,加拉帕哥斯群島的珊瑚礁孕育著數千種珊瑚,其中包括很多非常罕見並且極具地方特色的種群。
  • 珊瑚:亟需保護的海洋「熱帶雨林」
    珊瑚和珊瑚蟲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被稱為海洋裡的「熱帶雨林」。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0.2%,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在海底見到的美麗景象,多與它們有關。
  • 2100年氣候變化能殺死大量北極熊—新聞—科學網
    氣候變化可能意味著許多北極熊的滅絕圖片來源:All Canada Photos / Alamy 隨著海冰的消失,不受控制的氣候變化將在本世紀末之前「毀滅」世界上所有的北極熊。 北極熊依靠海冰捕獵海豹,這意味著隨著北極變暖,最後的26000頭北極熊正被推向禁食的生理極限。然而,由於缺乏種群統計數據,科學家很難給出每個北極熊種群在未來還能維持多久的準確時間線。
  • 第六次生命大滅絕預兆!珊瑚中已發現最後一次生命大滅絕災難特徵
    然而珊瑚也是極為敏感的海洋生物,它們的生態反應揭示了地球的生命變遷歷史。根據本周二(3月3日)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目前珊瑚已表現出與地球上最後一次生命大滅絕極為相似的「災難特徵」,這預示著新的生命大滅絕可能已經到來。
  • 新疆3種野生動物已滅絕!保護野生動物,我們要行動!
    新疆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陸棲脊椎動物)有115種,佔全國總數的32.6%。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8種。新疆3種野生動物已經滅絕!新疆虎、高鼻羚羊、普氏野馬,這3種新疆野生動物,已經徹底滅失啦!新疆虎,也叫羅布泊虎!是世界上荒漠地區唯一的虎種,被譽為「荒漠之王」。
  • 世紀末北極熊將滅絕?還有蚊子、登革熱肆虐……拯救地球,我們還有...
    當地時間7月20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雜誌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北極熊有可能會瀕臨滅絕。△研究人員通過跟蹤1979年至2016年的北極熊部分種群的數量變化,將直接影響北極熊生存的食物攝入情況與因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冰融化對北極熊捕食、繁殖的影響相互關聯,最終得出了關於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的預測(圖片來源:《自然氣候變化》)本世紀末 北極熊即將滅絕
  • 瀕臨滅絕!全球變暖或將導致北極熊於本世紀末滅絕!
    全球變暖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許多人還未真正意識到它所帶來的危害,近日最新消息顯示,北極熊可能因此在本世紀末滅絕!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權威研究的結果。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暖,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
  • 大滅絕後的生物復甦之路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經歷了大滅絕後,生物是如何劫後餘生再現輝煌的呢?這是當今科學界最前沿的研究熱點之一,因為它不僅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生命演化過程,而且對於當代人類應對自然災變也有一定的啟示。顯生宙以來的5.41億年間,曾發生五次全球性生物大滅絕,包括奧陶紀末大滅絕、泥盆紀晚期大滅絕、二疊紀末大滅絕、三疊紀末大滅絕和白堊紀末大滅絕。
  • 潛入深藍色的海底「種珊瑚」,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美的工作了吧
    聽上去像是童話故事中的情節但中國科學家們卻早已付諸行動在海底培植了20多萬平米珊瑚讓越來越多的海域再現五彩斑斕的世界近年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學家黃暉,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的珊瑚,重現了一道道絢麗的海底風景線。
  • 臺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一些地區的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未來珊瑚會否因此滅絕?臺灣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海水酸化、溫度上升會影響珊瑚生長,但某些珊瑚依然能夠適應變化存活下來。
  • 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新聞—科學網
    研究採用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相結合,對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海洋所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iocasica Li, Zhan & Xu, 2020、簇生紫柳珊瑚 Victorgorgia fasciculata Li, Zhan & Xu, 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
  • 天崩地裂臭氣瀰漫 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圖)
    而比細菌大一些的生物可能就是那些珊瑚蟲或有孔蟲了,珊瑚的家族譜系非常龐大,比如有四射珊瑚、六射珊瑚、橫板珊瑚等等,四射或六射是根據珊瑚蟲的特徵來命名的。大規模火山噴發導致大滅絕?  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被公認為地球五次大滅絕中最慘重的一次。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次生物大滅絕?為什麼海平面會下降?為什麼二疊紀末的地球瀰漫了一股臭味?這些臭味究竟來自哪裡?誰是這起事件的幕後「黑手」?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尋找著答案。
  • 大海雀為何在19世紀末徹底消失?
    大海雀為何在19世紀末徹底消失?然而,這種鳥類卻在19世紀末滅絕了,原因並非環境變化,而是人們對它無節制的濫捕濫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