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種珊瑚或在世紀末滅絕。圖片來源:NOAA
本報訊 到2100年,海洋酸化、海水變暖和疾病將導致生活在太平洋與加勒比海的20種珊瑚面臨滅絕的風險。這一觀點最終成為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一項新決議的基礎——將這些物種加入到《瀕危物種法案》(ESA)受威脅珊瑚物種的名單當中。 在對NOAA的這一舉動進行解釋時,該局珊瑚礁生態系統部門主管Russell Brainard表示:「我不認為在沒有考慮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地球正在變暖、海洋正在變化並且將繼續變化,我們會作出任何有關ESA名單的決定。」迄今為止,已經有兩個珊瑚物種被列為受威脅對象,這是比瀕危種類的保護力度稍遜的一個類別。NOAA現在必須考慮如何減少上述改變對珊瑚物種構成的壓力——有些物種的數量已經減少了90%。
早在2009年,生物多樣性中心(CBD)便要求NOAA根據美國聯邦法律列出83個珊瑚物種,並強調每一個物種的種群數量在30年的時間裡至少下降了30%。2012年,NOAA提出有66種珊瑚面臨威脅,並將兩種珊瑚——加勒比海埃爾克霍恩珊瑚和鹿角珊瑚(Acropora palmata和Acropora cervicornis)——加入了保護力度最大的瀕危物種名錄。NOAA漁業執行官David Bernhart日前向媒體表示,關於每個珊瑚物種的豐度、它們的位置及其如何對汙染和海洋變暖這樣的威脅作出響應的最新信息使得被列入受威脅物種名錄的物種數量少於預期。
CBD的Miyoko Sakashita表示,同時保護5個加勒比海珊瑚和15個印度洋—太平洋珊瑚「標誌著對珊瑚處於困境中的一個重要的承認」,然而這還沒有達到環保團體希望達到的水平。並未參與ESA最新決定的ESA專家、NOAA退休律師Melanie Rowland強調:「這其中還有一些不同的反應,因為一些我們認為理所應當獲得保護的珊瑚物種最終並沒有得到保護。」然而對於一個機構在最初的提議與最終的決定之間改變自己的想法而言,這並沒有什麼不同尋常的,特別是在有一些新的研究出現時尤為如此。
如今有20種珊瑚出現在受威脅物種名錄當中,然而問題是如何抑制其數量的下滑。物種受威脅的狀態並不會自動約束包括捕魚和沿海開發在內的一系列人類活動。然而,其他美國聯邦機構的任務項目——可能損害珊瑚如建設港口——現在必須先諮詢NOAA才可以實施。NOAA太平洋島嶼漁業行政官Mike Tosatto表示:「那些更大的威脅,例如氣候變化,將會產生更嚴重的影響,並且解決起來更為棘手。」他說:「陸地上的捕魚和陸地上的汙染對生態系統整體的影響通常較小,並且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加以解決。」
NOAA目前已經有了一個珊瑚礁保護計劃,並且還將持續研究氣候變化對珊瑚的影響,同時嘗試減少人類過度捕撈對珊瑚礁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以及減少能夠導致珊瑚疾病的陸基汙染物的排放。
然而很多科學家擔心,這些措施本身並不足以拯救珊瑚。曾進行氣候變化對珊瑚影響建模研究的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託市卡內基科學研究所氣候科學家Katharine Ricke指出:「如果不能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即使對生態系統有再多的好措施也無法拯救這些珊瑚礁。」
珊瑚是刺胞動物門珊瑚蟲綱海生無脊椎動物,特點為具有石灰質、角質或革質的內骨骼或外骨骼。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碳酸鈣,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珊瑚不僅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豔美麗,可以做裝飾品,並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趙熙熙)
《中國科學報》 (2014-09-03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