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0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雜誌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北極熊有可能會瀕臨滅絕。
△研究人員通過跟蹤1979年至2016年的北極熊部分種群的數量變化,將直接影響北極熊生存的食物攝入情況與因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冰融化對北極熊捕食、繁殖的影響相互關聯,最終得出了關於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的預測(圖片來源:《自然氣候變化》)
本世紀末 北極熊即將滅絕
論文指出,北極熊作為一種陸生大型肉食類動物,處於食物鏈的頂端。為了維持種群數量,維持一定的食物攝入對北極熊來說是重中之重。
然而,隨著全球變暖,北極海冰不斷消融、縮小,北極熊在北極的棲息地因此逐漸縮小,這也直接導致北極熊的捕食範圍大大萎縮。而在食物大幅減少的情況下,雌性北極熊無法積累足夠的脂肪產奶,導致幼崽沒有充足的營養攝入,進而嚴重威脅其繁育。
△北極熊作為目前體型最大的陸上食肉動物,可以在陸地上以每小時40公裡的時速奔跑,並能在海水中以每小時10公裡的速度遊97公裡。但是從21世紀初,由於北極海冰消退,北極熊「累死」在海水中的報告逐漸增多。(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海冰的消融又減少了北極熊得以暫時休息的落腳點,進一步提高北極熊獲取食物的難度,並大大增加其存活難度。
△一隻骨瘦如柴的北極熊站在浮冰上(攝影:Kerstin Langenberger [德])
依照當前全球變暖的速度,研究人員通過諸多數據模型的演算,最終得出了北極熊作為一類物種將會在本世紀末滅絕的預測。
研究同時表明,即便全球變暖的程度得以減緩,北極熊的種群數量仍將大幅削減,它們的生活狀態與種群數量依舊岌岌可危。
△瑞士當地時間6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在日內瓦表示,北極圈內的俄羅斯韋爾霍揚斯克鎮6月20日溫度達到空前的38℃(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由於北極較少有人類分布,全球氣候變暖在極地地區對人類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但在赤道、熱帶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另一種樣態展現出來,直接威脅著當地人的生命。
持續不斷的登革熱疫情
△新加坡當地工作人員進行消殺滅蚊工作(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當地時間2020年7月21日,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新加坡過去不到一個月有3人死於登革熱。同時,新加坡已經連續6周,登革熱單周新增病例超過1000例。截至21日,新加坡登革熱病例累計達18947例,預計將超過該國2013年的最高歷史紀錄。
實際上早在2019年,全球尤其是熱帶、亞熱帶地區普遍暴發了登革熱疫情。
△聯合國能源開發署(UNDP)認為氣候變化是登革熱暴發的重要原因(圖片來源:聯合國能源開發署(UNDP))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指出,不斷變化的降雨、溼度和溫度模式與氣候變化有關,這導致攜帶該病毒的蚊子的繁殖期延長,同時縮短了疾病的潛伏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表明,在所有傳播疾病的昆蟲中,蚊子是最大威脅,其傳播的瘧疾,登革熱和黃熱病每年總計造成數百萬人死亡和億萬病例。而由全球變暖引發的極端天氣可能「在21世紀下半葉每兩年就會發生一次」。這種現象會促使蚊蟲繁殖,並增加登革熱高危區域的數量。
本世紀末 蚊子與登革熱或肆虐
△論文《隨著全球氣溫升高,十億人將新接觸登革熱等疾病》(圖片來源:《科學日報》)
2019年3月,美國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到本世紀末,可能會有多達十億人會接觸到帶有傳染性疾病的蚊子。
論文作者薩迪·J. 賴安(Sadie J. Ryan)明確表示,原本應該被認為是熱帶地區才會暴發的疾病,卻由於氣候變暖招致蚊蟲的分布範圍向更高緯度擴展而一併蔓延。
論文的另一名作者科林·J. 卡爾森(Colin J. Carlson)說:「像歐洲、北美以及過去由於溫度過低而難以傳播這類病毒的高海拔地區,都將面臨登革熱等新疾病。」
拒絕承認全球變暖?
這個操作似曾相識
自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關於全球氣候變暖產生過諸多爭論。在《自然氣候變化》刊登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的預測之前,就有學者針對北極海冰融化招致北極熊生存面臨威脅進行研究。
△論文《在阿拉斯加博福特海中與北極熊長時間在開放水域遊泳有關的死亡率觀察》(圖片來源:施普林格資料庫)
美國野生動物學家查爾斯·蒙內特(Charles Monnett)曾於2006年在《極地生物學》(Polar Biology)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研究,並首次給出了「漂浮在北極水域中的北極熊的死因」的可能解釋。
他將其歸結為「海冰融化令北極熊不得不在海中長途遊泳覓食」。
同時,他也推測,若北極海冰持續融化,北極熊的死亡率將繼續提升。
然而,據英國《衛報》報導,蒙內特在發布相關研究後不久遭受到了「學術不端」的指控。直至2013年,美國海洋能源管理局(BOEM)出具的調查報告顯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其存在「學術不端」的行為。這時距離蒙內特發表他的論文已經過去了7年。
但美國海洋能源管理局(BOEM)卻仍然斥責其「錯誤地發送了其研究結果,影響了美國一家石油公司的北極勘探計劃」。
△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五年全球氣象預測報告(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2020年7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顯示,未來五年(2020—2024年)中,每年的全球年均溫都有可能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至少高出1℃。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警告稱,這一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溫控目標面臨巨大挑戰。
7天後,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強調「《巴黎協定》對美國不公平」。這時距離他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已過去了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