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認識二疊紀末大滅絕期間的缺氧事件—新聞—科學網

2020-11-23 科學網

 

在距今約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地質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生物滅絕事件,該事件使得超過90%的海洋物種滅絕。

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古生物所)晚古生代團隊在內的中外科學家經過數十年的持續努力,該生物事件過程的細節正不斷被揭示。

與此同時,基於各種地質學和地球化學證據,包括天體撞擊、西伯利亞大火成巖省、大洋缺氧、海洋酸化、極端氣候變暖和快速的大陸風化等諸多可能導致此次重大生物事件的環境背景機制也陸續被提出。

前人曾對作為全球二疊系—三疊系GSSP的浙江省長興縣煤山剖面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大滅絕事件期間的海洋氧化還原環境進行過大量的研究。考慮到該時段煤山剖面總體上屬於凝縮沉積,因此需要更高解析度的採樣方法來進一步恢復該生物事件的古海洋氧化還原條件的演化史。

近日,由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張華和博士向雷等人與南京大學、美國西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合作者所組成的研究小組,對煤山剖面P-T科研鑽探的巖芯中二疊紀—三疊紀之交時間跨度約50萬年的樣品進行了高精度取樣,開展了鐵組分和微量元素的測試分析。該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三古》。

 煤山剖面鐵組分、氧化還原敏感元素分布圖      圖片來源:南京古生物所

詳細的鐵組分研究發現,煤山剖面生物滅絕事件前沉積水體主體處於氧化狀態,生物滅絕事件發生期間主要處於缺氧環境並伴隨有間斷性的硫化環境發育,而滅絕事件之後海洋持續缺氧並未發生顯著的氧化。Mo、U、V等氧化還原敏感微量元素濃度數據進一步揭示,在生物大滅絕期間,此類氧化還原敏感元素濃度急劇降低,意味著全球主要海洋在此時都同向的發生了脫氧作用。

因此,大洋脫氧和硫化氫毒性可能在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該項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0.10962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事件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研究顯示,迅速增強的大陸風化作用導致海水組成的變化是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重要環境因素。3月26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距今約2.52億年的二疊/三疊紀之交發生了地質歷史時期最為嚴重的全球生物集群滅絕事件,這一事件在很短時間內造成了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的滅絕。
  • 天崩地裂臭氣瀰漫 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圖)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時間:6500萬年前後,白堊紀晚期。事件:侏羅紀以來長期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了。  二疊紀末  生物大滅絕的幕後黑手是誰?是天外來客引發這次生物大滅絕?大規模火山噴發導致大滅絕?  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被公認為地球五次大滅絕中最慘重的一次。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次生物大滅絕?為什麼海平面會下降?為什麼二疊紀末的地球瀰漫了一股臭味?這些臭味究竟來自哪裡?誰是這起事件的幕後「黑手」?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尋找著答案。
  • 人缺氧會窒息,地球缺氧會怎麼樣?三疊紀末生物大滅絕
    什麼造成了三疊紀末大滅絕?對於這次大滅絕,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於地球海洋氧氣含量中極低造成。最近,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從地球巖石的證據中再次找到三疊紀末期海洋缺氧滅絕理論。巖石往往記錄著地球的故事,所以研究人員從英國,西西里島和北愛爾蘭收集到三疊紀時期的巖石樣品。
  • 中國科大在應用鋰同位素研究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事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應用鋰同位素研究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事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二疊紀末大滅絕 破解2.5億年前的「謀殺案」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研究發現,迅速增強的大陸風化作用導致海水組成的變化是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重要環境因素。 長久以來,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原因一直是個謎,科學家曾提出小行星撞擊、海底可燃冰的快速分解以及大規模火山噴發等多種解釋,但具體的驅動機制和環境因素目前學界尚未形成統一認識。
  • 中科院專家: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緣於溫室效應
    在生物演化的「長河」中,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曾造成95% 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陸地生物物種滅絕。對這一「大滅絕」事件,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由溫室效應引發,其滅絕速度遠超早前認識。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期被刊登在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期刊——美國的《科學》雜誌。
  • 地球為什麼會缺氧?缺氧會怎麼樣?三疊紀生物大滅絕還會發生嗎?
    什麼造成了三疊紀末大滅絕?對於這次大滅絕,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於地球海洋氧氣含量中極低造成。最近,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從地球巖石的證據中再次找到三疊紀末期海洋缺氧滅絕理論。巖石往往記錄著地球的故事,所以研究人員從英國,西西里島和北愛爾蘭收集到三疊紀時期的巖石樣品。
  • 二疊紀生命滅絕關鍵因素證據找到
    2018/3/28      科技日報合肥3月27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中,首次系統測定了全球二疊—三疊界線的「金釘子」剖面——中國浙江煤山剖面的鋰同位素組成,並通過動態模型計算,重建了這一重大地質歷史時期海水的鋰同位素組成及其變化趨勢。
  • 大滅絕導致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新聞—科學網
    7月6日,相關成果以《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導致扁平化的多樣性緯度梯度》為題,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有觀點認為,生物多樣性緯度梯度主要存在於地球處於較冷的氣候背景下,如晚古生代冰期、晚新生代(包括現代)。
  • 中科大教授:大陸風化或是二疊紀大滅絕事件主因
    大公網3月27日訊(記者 趙臣)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系統測定了全球二疊至三疊界線的「金釘子」剖面——中國浙江煤山剖面的鋰同位素組成,並通過動態模型計算,
  • 中科大教授提出二疊紀末生命滅絕假說:大陸風化或是重要因素
    人民網合肥3月27日電(汪瑞華)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在線發表在3月26日出版的國際權威綜合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科學網—地球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這次大滅絕事件主要是海洋生物的滅絕,陸生生物受影響不顯著。由於滅絕持續了近2000萬年,且期間有多次滅絕高峰期,其根源很難辨識。 可能的生物學原因一說為地球進入卡魯冰河時期所致。還有研究認為,泥盆紀陸生植物進化出發達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數米,加速了陸地巖石土壤的風化,大量鐵等元素釋放進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營養化大暴發,導致了海底缺氧事件。
  • 大滅絕後的生物復甦之路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經歷了大滅絕後,生物是如何劫後餘生再現輝煌的呢?這是當今科學界最前沿的研究熱點之一,因為它不僅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生命演化過程,而且對於當代人類應對自然災變也有一定的啟示。顯生宙以來的5.41億年間,曾發生五次全球性生物大滅絕,包括奧陶紀末大滅絕、泥盆紀晚期大滅絕、二疊紀末大滅絕、三疊紀末大滅絕和白堊紀末大滅絕。
  • 2.52億年前,導致海洋生物大滅絕的元兇是誰?
    二疊紀末大滅絕4月26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洋生物滅絕展開研究。史上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到目前為止,地球歷史上有過5次非常大的滅絕事件,其中,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毫無爭議地被公認為地質歷史時期嚴重的一次滅絕事件。
  • 生物大滅絕之二——三疊紀末大滅絕研究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三疊紀末的大滅絕在五大事件中所留存的謎團最多。重創雙殼類儘管它重創了菊石、雙殼類、腹足類和脊椎動物等, 並使二疊紀末大滅絕倖存下來的古生代動物群殘餘分子(如牙形類和腕足動物石燕類)最終消亡, 但由於研究程度較弱, 對其滅絕的認識爭論頗多。
  • 中科大揭秘 2.5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之謎
    距今約2.52億年地球發生了地質歷史時期最為嚴重的全球生物集群滅絕事件,在很短時間內造成了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的滅絕。長期以來,對於造成這次生命大滅絕的原因一直存在巨大爭議。
  • 【地學百科】生物大滅絕
    它破壞了全球原有的生態系統,改變了生物群組成、群落結構和生物地理區系 ,是生命演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地質歷史時期曾經發生了五次重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這些事件造成當時海洋中至少75%的物種在短時間內滅絕, 陸地生態系統形成以後, 也同樣遭到重創。
  • 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有新說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記者日前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植物古生態團隊在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不同緯度植物地理區系對大滅絕事件或存在不同響應,因此不能以單一機制解釋這一事件對全球生態系統的影響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研究中獲進展
    在古生代和中生代轉折期,地球上發生了顯生宙規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在6萬年的時間裡,約81%的海洋生物徹底消失,破壞了存在了2億年的海洋生態系統。該時期,古海洋環境發生了包括海水升溫、酸化、缺氧或硫化、大規模海退以及洋流循環受阻等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均是導致二疊紀末海洋生物大滅絕的可能因素;這些因素彼此之間又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性。與其他常用來探討古環境背景的鈾、硫、鐵等元素相比,鎂在海洋中具有更高的含量;海洋中鎂元素循環常與碳-氧循環過程相伴,因而,其與一系列重大海陸變遷及生命過程相關。
  • 遠古的災難——規模空前的生物大滅絕(三)
    ,一般都認為大滅絕是突髮式的災變事件。但在二疊紀末的大滅絕中,造礁生物中的造礁動物和真核藻類均告消失,曾經盛極一時的礁生態系此時只剩下機遇色彩甚濃的以藍菌為主的微生物礁孤軍奮戰,並在災後呈現泛濫之勢。這表明二疊紀末生物礁的消失與棲居地的喪失無關,而與突發性的古海洋異常事件導致礁生態系崩潰有關。       令人矚目的是在滅絕事件中,礁總是先於海洋生物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