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為什麼會缺氧?缺氧會怎麼樣?三疊紀生物大滅絕還會發生嗎?

2020-10-03 寒武紀科學館

地球的生命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人類,經歷了數次無數次災難,而最嚴重的就屬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五次大滅絕,幾乎將地球生命置之死地,但是地球卻總是頑強的復甦,生命依舊周而復始繁榮著這顆藍色的星球。

大約在2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發生了大規模的物種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第四大滅絕事件,消滅了大約76%的所有海洋和陸地物種,此後,稱霸一億多年的恐龍登上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舞臺。

什麼造成了三疊紀末大滅絕?

對於這次大滅絕,科學家認為可能是由於地球海洋氧氣含量中極低造成。

最近,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從地球巖石的證據中再次找到三疊紀末期海洋缺氧滅絕理論。

巖石往往記錄著地球的故事,所以研究人員從英國,西西里島和北愛爾蘭收集到三疊紀時期的巖石樣品。然後,他們對巖石進行測試,查看是否可以找到三疊紀晚期海洋中氧含量變化的證據。他們測量了兩種主要的硫同位素(32S和34S)的比率,這兩者都是困在石灰石或其他碳酸鹽礦物中的化合物。

由於硫的特殊性質,與正常水平相比,當水中的氧氣較少時,34S與32S的比例更高。因此,測量當時海洋中存留在巖石中的硫同位素的比率,就可以確定三疊紀末期滅絕之前和之後海水中的氧氣含量之比。通過研究,科學家發現所有三個地點的巖石中發現了他們所說的「大尖峰」,這有力地表明,在大滅絕期間,海洋中的氧氣含量急劇下降。

海洋中的氧氣含量恢復到滅絕事件之前的水平大約需要50,000年,而全球珊瑚礁完全恢復可能需要長達25萬年的時間,這讓地球造成了長期的缺氧,生物死亡,大滅絕開始。

什麼造成了海洋缺氧?

由於鈾元素在整個海洋中混合良好,因此可以用來檢查全球缺氧水平,從而為科學家提供有關海洋氧平均水平的信息,而在地球表面鈾元素通常和火山活動結合在一起。

所以,2017年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檢測了三疊紀時期石灰巖樣品中的鈾元素,將三疊紀末期海洋缺氧和二疊紀末期的大規模火山爆發聯繫在一起。

二疊紀末期西伯利亞火山大規模噴發,造成了地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大滅絕。大約2億年前爆發的火山活動增加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使海洋變得更酸性,並導致海水變得缺氧,嚴重的缺氧會導致水中的「死區」,低水平的氧氣會導致海洋生物窒息而死。

研究人員表示;二疊紀末期大滅絕持續時間更長,恢復期更長,大滅絕更為嚴重,所以從某些方面來說,三疊紀末期大滅絕只是一個二疊紀末期大滅絕的延續。

第六次大滅絕

有科學家說,地球正在進行第六次大滅絕,造成滅絕的原因是我們人類,這並不無道理。

自打人類出現,地球生物就已經消失上千上萬種,有些生物甚至未等到人類發現就已經消失,而且大滅絕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持續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所以以人類的歷史眼光可能無法觀察到正在進行的大滅絕。

但是,生物的滅絕對於地球來說算什麼呢?無非就是給其他生物的上場騰空地方,地球的生命依舊生生不息,周而復始。

——全文完——

如果覺得有用,請各位轉發,將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謝謝!

歡迎關注寒武紀科學館,精彩科學趣事,第一時間帶給您!

相關焦點

  • 人缺氧會窒息,地球缺氧會怎麼樣?三疊紀末生物大滅絕
    地球的生命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人類,經歷了數次無數次災難,而最嚴重的就屬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五次大滅絕,幾乎將地球生命置之死地,但是地球卻總是頑強的復甦,生命依舊周而復始繁榮著這顆藍色的星球。大約在2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發生了大規模的物種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第四大滅絕事件,消滅了大約76%的所有海洋和陸地物種
  • 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會發生第六次嗎?可能是什麼方式?
    其實地球上根本不止五次生命大滅絕,從三十八億年前第一個生命誕生開始到寒武紀的滅絕性事件並未做記錄,而此後到白堊紀最後一次生命大滅絕就結束了嗎?其實從第四紀到上新世,陸陸續續還有很多次生命大滅絕,而且最近一次就發生在不久以前。
  • 趣味百科 | 46億年來,地球發生過幾次生物大滅絕?滅絕的原因又是什麼?
    說到生物大滅絕,很多人都會想到恐龍、猛獁象、泰坦巨蟒,在地球上稱霸了如此長久的動物如今在地球上已經消聲遺蹟,如今人類只能通過化石去想像他們當時生活的場景。46億年來,地球曾發生5次生物大滅絕,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滅絕呢?地球生物自誕生以來,就以其自身規律自然地繁衍、死亡、演化。
  • 差點毀滅地球的二疊紀末大滅絕持續了多久,為什麼來得如此致命?
    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2.52億年前,這次事件標誌著古生代結束,中生代開始。這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滅絕事件,導致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所有生物家族中約57%的科和83%的屬永遠消失了。
  • 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生物大滅絕?
    寒武紀大爆炸以來,也就是顯生宙時期,地球共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而顯生宙之前的生命歷史細節已難以考證,像24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導致了大量厭氧的古細菌和真細菌消亡,但由於化石證據稀缺,滅絕程度到底有多慘烈已經無法證實。下面說一下顯生宙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地球生命的「地獄時期」,研究將海洋缺氧與大滅絕聯繫起來
    新的結果進一步表明,這些缺氧(甚至低至無氧)條件持續了超過300萬年,這比地球歷史上類似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時期長得多。除了深化古代生物大滅絕事件的理解,結果與今天也有相關性:公海和近海海域氧含量下降,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貢獻,這一過程可能註定要破壞生物多樣性。
  • 第6次「地球末日」或正在發生?地球曾遭遇5次大滅絕,人類會怎樣
    地球會迎來「第6次」滅絕嗎?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已有46億年,生命存在了將近35億年,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生命一點點崛起,一點點佔據地球的每個角落。一旦有新生命出現就會有物種滅絕。但是它們並不同步,物種的滅絕速度遠超過新生命形成的速度。大範圍的物種滅絕就是這樣形成的。大滅絕的定義是:在「短期內」地球上會消失3/4的生物,而「短期」是不超過280萬年。
  • 再認識二疊紀末大滅絕期間的缺氧事件—新聞—科學網
    在距今約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地質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生物滅絕事件,該事件使得超過90%的海洋物種滅絕。
  • 生物大滅絕之二——三疊紀末大滅絕研究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三疊紀末的大滅絕在五大事件中所留存的謎團最多。為此, 21 世紀初IGCP458項目組織地層古生物、沉積、地化、年齡、古地磁和巖礦等專家, 加強分類系統學和古生物地理學, 生物地層與地質的高分辨年代結合, 用地化方法辨識環境擾動, 用統一的地球系統觀來重建這次大滅絕的過程。
  • 三疊紀大滅絕
    這次物種大滅絕幫地球改變了它的面貌,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溼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巖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溼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距今1.9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估計有76%的物種,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這次滅絕中消失。
  • 生物大滅絕必然會發生嗎?地球已有過五次,還會不會有第六次?
    受外圍天體的引力作用,地球繞行太陽的公轉軌道形狀會呈現周期性變化,且地球自轉軸與公轉面的傾角的角度和方向也會發生周期性變化,所以地球總是會周期性地進入冰川期,進入冰川期之後,地球的環境會發生較大改變,而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的生物就必然會在這一過程中滅絕,在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中,有超過85%的地球生命滅絕了。
  • 300萬年的長期缺氧導致了毀滅性的物種滅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有力地支持了這樣的理論,即大約4.44億年前,地球海洋中的缺氧導致了毀滅性的物種滅絕。新的結果進一步表明,這些缺氧(幾乎沒有氧氣)的條件持續了300多萬年,遠遠長於我們星球歷史上類似的生物多樣性崩潰時期。
  • 地球46億年歷史,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人類怎麼能主宰地球?
    人類歷史才500萬年,地球歷史都已經46億年了。和地球歷史相比,人類歷史真的太短了。更為重要的是,在地球歷史上,各類物種已經滅絕了多次,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最為深刻的道理——我們要保護環境,人類主宰地球是不可能做到的。下面,我就來說說地球歷史上發生的5次生物大滅絕。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三疊紀5000萬年的繁盛帶來的地球的無限生機,但是,隨著時間來到三疊紀晚期一次大滅絕便悄然降臨了,這次滅絕災難在地質上沒有明顯標誌,人們只是發現海平面的下降過後又突然上升了,由此造成了大面積的還是缺氧這時的水生生物大面積缺氧致死,能推斷原因可能為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從而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二疊紀如同生物的盛世一般,已經有了現代都讓生物的影子了。直到二疊紀紀末期,距今2.5億年前根據地質學研究,此段時間發生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但是詳細原因一直未名,我們只知道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消失96%的海洋生物消失。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奧陶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持續了長達6500萬年,是歷史上海域最廣泛的時期。
  • 大滅絕後的生物復甦之路
    地球生命演化史是一部史詩般的交響曲,既有大輻射,推動著生命多樣性發展,也有大滅絕,導致生物界一片凋零,是以一種特殊的形式推動生命的演化。在經歷了大滅絕後,生物是如何劫後餘生再現輝煌的呢?這是當今科學界最前沿的研究熱點之一,因為它不僅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生命演化過程,而且對於當代人類應對自然災變也有一定的啟示。顯生宙以來的5.41億年間,曾發生五次全球性生物大滅絕,包括奧陶紀末大滅絕、泥盆紀晚期大滅絕、二疊紀末大滅絕、三疊紀末大滅絕和白堊紀末大滅絕。五次大滅絕的起因不同,規模和影響有差別,復甦之路也不盡相同。
  • 科學網—地球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這次大滅絕事件主要是海洋生物的滅絕,陸生生物受影響不顯著。由於滅絕持續了近2000萬年,且期間有多次滅絕高峰期,其根源很難辨識。 可能的生物學原因一說為地球進入卡魯冰河時期所致。還有研究認為,泥盆紀陸生植物進化出發達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數米,加速了陸地巖石土壤的風化,大量鐵等元素釋放進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營養化大暴發,導致了海底缺氧事件。
  • 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誕生於30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5.4億年前左右,然後接下來的5億多年間,發生過幾十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二疊紀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有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突然「消失」,是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此次事件持續時間大約30萬年,影響波及全球,造成全球90%的物種消失,即便是躲過兩次生物滅絕事件的三葉蟲,也在此次事件中徹底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