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
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
奧陶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持續了長達6500萬年,是歷史上海域最廣泛的時期。它共分為早、中、晚三個世,而第一次大滅絕就發生在奧陶紀晚世。
當時,氣候溫和,淺海廣闊,很多海生無脊椎生物大量繁殖,很多海洋動物得到進一步發展,比如鸚鵡螺,淡水無顎魚都是代表生物。
奧陶紀晚世,由於陸地在南極匯聚,造成了厚厚的積冰,進而引起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急劇下降,海平面降低,很多生物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慘遭滅絕之災。這次滅絕事件,最終導致85%的生物滅絕。
第二次:泥盆紀大滅絕
泥盆紀開始於公元前4.05億年,結束於公元前3.5億年,持續約5000萬年,它同樣分為了早中晚三個世。
泥盆紀時期,地貌已經發生巨大改變,海洋面積下降,陸地面積擴大,這也使得兩棲動物得到空前發展,陸生動植物開始出現。而這個時期最繁榮的當屬魚類,各種類別的魚都有出現,所以也被稱為「魚類的時代」。
泥盆紀晚世,第二次大滅絕開始出現,這次大滅絕持續了2000萬年,最終造成了19%的科、50%的屬和至少70%的物種滅絕。
這次滅絕的原因沒有完全考察清楚,最可能原因是由於陸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導致大氣中氧氣增加,二氧化碳大幅減少,導致氣候變化所致。
第三次:二疊紀大滅絕
二疊紀是古生物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公元前2.95億年,延至公元前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
二疊紀時期,地殼運動頻繁,泛大陸逐漸形成,與此同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滅絕也隨之爆發,很多生物遭遇滅頂之災,據科學考察發現,這次滅絕造成了57%的科、83%的屬和90-96%的物種滅絕,其中海洋動物滅絕了96%,陸地動物滅絕了70%,差點將地球生物打回單細胞時代,整個生態系統也從此改朝換代。
造成這次大滅絕的原因是火山的超級爆發。隨著火山的超級爆發,酸雨頻發,海洋缺氧,氣溫下降,很多動物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導致了它們的滅絕。
第四次:三疊紀大滅絕
三疊紀處於二疊紀和侏羅紀之間,開始於公元前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
這次大滅絕造成了76%生物的絕種,其中以海洋生物為主。很多早期的龍類,大型兩棲動物也就此絕種,這使得恐龍失去了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的超級霸主。
造成這次大滅絕的罪魁禍首同樣是火山爆發引起的氣候災害。氣候的不斷變化,致使海平面下降之後又上升,導致大面積海水缺氧,這也是為什麼主要滅絕了海洋生物的原因。
第五次:白堊紀大滅絕
白堊紀開始於公元前1.45億年,結束於公元前6500萬年,延續了長達7000萬年,也是中生代的最後一紀。
白堊紀大滅絕又被稱為恐龍大滅絕,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統治了地球長達1.4億年之久的恐龍徹底滅絕,而另一方面也使得哺乳動物崛起,從滅絕的程度來看,可以算是五次大滅絕中程度最輕的一次。
這次生物大滅絕最科學的解釋是一顆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這導致地球經歷了最強烈地震100萬倍的震動,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核武器總量爆炸的1萬倍,使得大量灰塵和氣體進入大氣層,遮蔽了陽光的進入,最終植物枯萎,食物鏈崩潰,物種大量滅絕。
每一次生物大滅絕,都會有大量的物種徹底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與地球的變化相比,生命顯得如此脆弱,而人類如果遭遇大滅絕時代,能扛得住嗎?
事實上,很多研究者認為人類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隨著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對資源的過度掠奪,地球生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就是說,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很可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的生態平衡,為了地球更好的發展,我們一定要學習科學合理地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