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在各行各業,都有執著追夢的人。追夢的過程中既有成長的喜悅,又有挫折的激勵,更有奮鬥的堅守。從1月4日開始,由洋河夢六+特別支持的《時代追夢人》,將在每周六,與大家一起關注身邊腳踏實地的奮鬥者,看他們的追夢故事。
陸上植樹造林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或許你聽說過
在海底世界「植樹造林」的嗎?
聽上去像是童話故事中的情節
但中國科學家們卻早已付諸行動
在海底培植了20多萬平米珊瑚
讓越來越多的海域再現五彩斑斕的世界
近年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學家黃暉,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的珊瑚,重現了一道道絢麗的海底風景線。
沉寂在海洋深處的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不到海底千分之二的覆蓋面積,養活著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這個在地球上出現了數億年的古老生態系統,卻在近幾十年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由於全球變暖、人為破壞等因素,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珊瑚礁都在衰退。
黃暉從事珊瑚研究與保護工作已經有22年,從2016年開始,黃暉帶領她的團隊在南海西沙群島附近修復珊瑚礁,在深邃海底種植"海底森林"。
黃暉,也成為我國第一位在海底進行珊瑚修復的女科學家。
在海底種珊瑚,聽起來是世界上最美的工作,可美麗背後卻是異常艱苦。海下,是身體與高壓的抗爭,「打樁和在太空裡有點像,是失重的狀態。在岸上敲個釘子可能兩錘就敲下去了,在水底下要敲很多下,花很大的力氣。我們一般在水下十多米的深度作業,用力氣呼吸量會更大,20多分鐘可能就得起來換氣。」
從切管、鑽孔、穿線到最後組裝,黃暉和同事們用自製的珊瑚樹在海底為珊瑚提供了一個"家"。
8個月到1年之後,這些珊瑚繁衍壯大,然後再被種在海床上,等待著生長與綻放。
海上的風吹日曬、顛沛流離,在這位女科學家的眼中都不足一提,因為她最大的快樂,就在這深海海底。
近年來,黃暉帶領團隊申請了發明專利30多項,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珊瑚。珊瑚繽紛,魚群攢動,"海底森林"見證著科學家們的努力。
為了提高珊瑚的存活率,黃暉要摸清它們的生活和繁殖規律。在這個試驗站,黃暉團隊還在不斷探索最高效、更可持續的修復技術。
他們不僅僅想修出一個島,更想探索出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既能讓漁民生存,又能保護環境,才是追尋的理想狀態。
在黃暉團隊及各方的呼籲努力下,2017年起,海南省正式立法,嚴禁開採、販賣、破壞珊瑚礁。
將汗水灑向大海
用青春守護海底
"海底森林"的奇蹟
一直在講述著
人類與大海愛的故事
時代追夢人 特別支持
詳細報導請關注 江蘇衛視《新聞眼》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 許薇 楊偉東
編輯 / 噗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