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入深藍色的海底「種珊瑚」,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美的工作了吧

2021-01-21 江蘇新聞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在各行各業,都有執著追夢的人。追夢的過程中既有成長的喜悅,又有挫折的激勵,更有奮鬥的堅守。從1月4日開始,由洋河夢六+特別支持的《時代追夢人》,將在每周六,與大家一起關注身邊腳踏實地的奮鬥者,看他們的追夢故事。

陸上植樹造林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或許你聽說過

在海底世界「植樹造林」的嗎?

聽上去像是童話故事中的情節

但中國科學家們卻早已付諸行動

在海底培植了20多萬平米珊瑚

讓越來越多的海域再現五彩斑斕的世界

近年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學家黃暉,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的珊瑚,重現了一道道絢麗的海底風景線。

沉寂在海洋深處的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不到海底千分之二的覆蓋面積,養活著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這個在地球上出現了數億年的古老生態系統,卻在近幾十年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由於全球變暖、人為破壞等因素,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珊瑚礁都在衰退。

黃暉從事珊瑚研究與保護工作已經有22年,從2016年開始,黃暉帶領她的團隊在南海西沙群島附近修復珊瑚礁,在深邃海底種植"海底森林"。

黃暉,也成為我國第一位在海底進行珊瑚修復的女科學家。

在海底種珊瑚,聽起來是世界上最美的工作,可美麗背後卻是異常艱苦。海下,是身體與高壓的抗爭,「打樁和在太空裡有點像,是失重的狀態。在岸上敲個釘子可能兩錘就敲下去了,在水底下要敲很多下,花很大的力氣。我們一般在水下十多米的深度作業,用力氣呼吸量會更大,20多分鐘可能就得起來換氣。」

從切管、鑽孔、穿線到最後組裝,黃暉和同事們用自製的珊瑚樹在海底為珊瑚提供了一個"家"。

8個月到1年之後,這些珊瑚繁衍壯大,然後再被種在海床上,等待著生長與綻放。

海上的風吹日曬、顛沛流離,在這位女科學家的眼中都不足一提,因為她最大的快樂,就在這深海海底。

近年來,黃暉帶領團隊申請了發明專利30多項,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珊瑚。珊瑚繽紛,魚群攢動,"海底森林"見證著科學家們的努力。

為了提高珊瑚的存活率,黃暉要摸清它們的生活和繁殖規律。在這個試驗站,黃暉團隊還在不斷探索最高效、更可持續的修復技術。

他們不僅僅想修出一個島,更想探索出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既能讓漁民生存,又能保護環境,才是追尋的理想狀態。

在黃暉團隊及各方的呼籲努力下,2017年起,海南省正式立法,嚴禁開採、販賣、破壞珊瑚礁。

將汗水灑向大海

用青春守護海底

"海底森林"的奇蹟

一直在講述著

人類與大海愛的故事

時代追夢人 特別支持

詳細報導請關注 江蘇衛視《新聞眼》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 許薇 楊偉東

編輯 / 噗噗

相關焦點

  • 女科學家潛入海底種珊瑚,網友:總有人在守護那些不為人知的美
    黃暉是我國第一位在海底進行珊瑚修復的女科學家,從事珊瑚研究與保護工作22年。2016年起,她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培植20多萬平方米珊瑚,重現絢麗「海底森林」。最美的工作背後是艱辛,但她說最大的快樂就在深海海底!
  • 在海底「種」珊瑚
    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研究人員換上潛水服,向海中一躍——這是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熱海所」)珊瑚養殖組研究人員工作的日常。
  • 在海底「種」珊瑚
    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海南熱海所供圖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
  • 種珊瑚:在海底「植樹造林」
    珊瑚礁堪稱地球上最複雜、生物種類最豐富的物種資源寶庫,被譽為海底的「熱帶雨林」。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常常被那些漂亮的珊瑚礁魚類吸引,而忽略了默默無言、巋然不動的珊瑚——它們才是這片美麗的生態系統的締造者。
  • 這些網紅潛水點,帶你潛入上帝水族箱!
    潛入海底飛翔在珊瑚間,午後的陽光從海面折射下來,一簇簇珊瑚輕盈的身姿和五顏六色的裙裾在水中搖擺,小魚成群地在眼前遊蕩,是夏日裡最悠閒的記憶。如果你和小編一樣,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潛入海底,在這個特殊時期,三亞絕對是解「潛水饞」的好地方!
  • 正在消亡的生態系統和那些種珊瑚的人
    從幾十米深的海底,建造一個高出海面的珊瑚礁,珊瑚蟲們需要花費的時間以數千萬年計算。珊瑚礁三角區裡遊人如織有人稱,消亡中的珊瑚礁是"正在消失的富饒"。這消失的富饒不僅僅是針對於海洋世界裡的生命,同樣也深深影響著人類。至今,東南亞一帶有關於珊瑚的觀光旅遊活動仍然是十分興盛的。
  • 企業在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在核能公眾溝通領域,中國最大核電企業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再次開創行業先河,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8月7日在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的中廣核第八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上,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在一批珊瑚斷枝「入住」海底培育苗圃後,中廣核將在海底接入視頻信號,40位認領斷枝的珊瑚保育官以及廣大網友後續可以線上觀察珊瑚的生長情況,見證受損的珊瑚重獲新生,從斷枝變成獨立的珊瑚。
  • 大堡礁珊瑚產卵奇觀,海底也會「下雪」?
    這一晚,神奇的大堡礁海底世界,會在突然之間「下雪」。昆士蘭州旅遊及活動推廣局大中華區局長沈俐先生 (Charley Shen) 形象地描述說:「在這樣的晚上,千姿百態的珊瑚,無論是形似鹿角、或是狀如玉盤、腦殼等硬珊瑚,抑或是隨海浪隨風飄舞、搖曳多姿的軟珊瑚,都是這場活動的參與者。在海底攝影師的鏡頭下,它們創造出宛如漫天飛舞的雪花,或如浩瀚夜空裡的點點繁星。
  • 中廣核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中廣核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08-08 23:08 來源:澎湃新聞
  • 種珊瑚:在海底「植樹造林」--中國數字科技館
    珊瑚礁堪稱地球上最複雜、生物種類最豐富的物種資源寶庫,被譽為海底的「熱帶雨林」。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常常被那些漂亮的珊瑚礁魚類吸引,而忽略了默默無言、巋然不動的珊瑚——它們才是這片美麗的生態系統的締造者。
  • 世界上最美的八種魚,不看一眼你會後悔的喲。
    我之前就為大家介紹了海洋的九種最醜的魚,而這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海洋中最美的八種魚。1、燕尾鱸燕尾鱸生存印度的/太平洋。它的顏色都有好幾種,主要有藍色,粉色等等,金色最為常見,2、蓑鮋蓑鮋也是生活在太平洋之一,它有紅白相間的條紋,身上帶有劇毒,而且在水裡很靈活,能夠輕鬆的抓捕獵物。
  • 核電基地建成珊瑚保育區,大亞灣又飲了「頭啖湯」
    本屆開放日以「海底種珊瑚,雲遊核電站」為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廣大網友共同見證了「大亞灣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正式揭牌並完成首批斷枝珊瑚苗圃培育。▲大亞灣核電基地大亞灣核電基地位於美麗的南海之濱——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半島,擁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共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 深海浮世:讓你潛入海底,真能靜下來嗎?
    暫別塵世,潛入深海——潛水,探尋現代商業社會外的一片淨土玩過攀巖、跳傘、漂流,戶外極限運動死忠粉鍾峪,終於在去年做了和她「深海太太」身份相稱的事情——撲通跳入海水、到海底去靜靜。這實在不正常,鍾峪可是出了名的瀟灑,什麼都不怕,就怕不夠刺激、不夠自由。
  • 從種珊瑚到「種人心」
    志願者在海底觀測珊瑚。即便過去1年多,那一幕依舊令我動容:在廣東省南澳海域,一頭重達17噸的抹香鯨被漁網團團纏住,潛水志願者施救近3小時,還是沒能阻止它離開這個世界。抹香鯨的遺體被吊上拖車,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
  • 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 中廣核公開召集40位保育官見證...
    本屆開放日以「海底種珊瑚,雲遊核電站」為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最強大腦「水哥」王昱珩化身首席珊瑚保育官,攜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潛愛)全球海洋公益大使黎達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水人」張誠,與廣大網友共同見證了「大亞灣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正式揭牌並完成首批斷枝珊瑚苗圃培育,兩位核電主播全程為觀眾科普珊瑚保育和核電知識。
  • 他們是珊瑚的代言人,他們很酷,在深圳種珊瑚!
    他們告訴你:最酷的是潛水種珊瑚!深圳有礦深圳人不知道!深圳的海裡有珊瑚,珊瑚裡也住著小丑魚,中國首個珊瑚保育中心就在深圳大鵬!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寶林說,珊瑚在水下不說話,他們要替珊瑚代言!深圳位於北緯22度,海岸線230公裡,海域2000多平方公裡,深圳幸運地位於全球珊瑚礁大三角的北緣地帶!
  • 大海裡的「最美差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6月8日,第三個世界海洋日,海南日報記者參與了一次珊瑚放歸活動,把在陵水新村港繁殖好的鹿角珊瑚、柱狀珊瑚、紅珊瑚等,分別移入到黎安港、三亞灣等海域,見證了這一非常艱辛的「最美差事」。  在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長(以下簡稱熱海所)陳宏的手提電腦裡,有一個名為「最美差事」的文檔,其中存放著陳宏從事的珊瑚修復研究成果以及每次放歸活動的記錄。
  • 種植萬餘株珊瑚,鹽田民間力量守護深圳這片藍
    成立義工隊伍保護珊瑚海域2.5平方公裡作為梅沙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楊旭聰從小與海為伴,對腳下這片土地和海洋有著特殊的情感。閒暇之餘,他喜歡開艇出海,縱身下潛窺探梅沙海底那瑰麗的海底世界。然而,出海有時也會遇到糟心的事兒。「那時候,我經常和幾個朋友結伴出海,遊玩時看到海面上漂浮的垃圾非常痛心。」楊旭聰說。
  • 海南:十年珊瑚保育 再現美麗「海底世界」
    【解說】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一島嶼景區,開發前周圍海域因粗放、無序捕撈方式而滿目蒼夷,經過十餘年的珊瑚保育,如今這片海域成為珊瑚、魚群、螃蟹、海螺等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來觀賞。近日,記者走進該景區,一探這片獨具特色的「海底世界」。
  • 世界上規模最大、景色最美的生物活體珊瑚大堡礁群!
    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景色最美的生物活體珊瑚大堡礁群。風景名勝摩爾外堡礁有數以萬計的瑰麗海洋生物令人讚嘆不已。外堡礁一般指距離海岸較遠(40公裡以上),面向深海的珊瑚礁群。這裡由於面臨海溝,海水較深海水非常清澈且能見度高,晴天時水底的能見度一般可達20米深,色彩斑斕的珊瑚礁都坐落在海底幼細的白沙床上。去外堡礁旅遊的好處是,能體驗到大堡礁真正的自然生態環境,花樣和色彩都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