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潛入海底種珊瑚,網友:總有人在守護那些不為人知的美

2020-12-08 北晚新視覺網

黃暉是我國第一位在海底進行珊瑚修復的女科學家,從事珊瑚研究與保護工作22年。2016年起,她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培植20多萬平方米珊瑚,重現絢麗「海底森林」。最美的工作背後是艱辛,但她說最大的快樂就在深海海底!

網友評論

總有人在守護那些不為人知的美

知識多一點:

珊瑚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

外形特徵

珊瑚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豔美麗,可以做裝飾品。寶石級珊瑚為紅色 、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

棲息環境

水深100-200米的平靜而清澈的巖礁、平臺、斜坡和崖面、凹縫中。

分布範圍

分布在溫度高於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基本結構

珊瑚是刺胞動物門(Cnidaria)珊瑚蟲綱(Anthozoa)海生無脊椎動物。特點為具有石灰質、角質或革質的內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詞也指這些動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質者。珊瑚的身體由2個胚層組成:位於外面的細胞層稱外胚層;裡面的細胞層稱內胚層。內外兩胚層之間有很薄的、沒有細胞結構的中膠層。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這類動物無頭與軀幹之分,沒有神經中樞,只有彌散神經系統。當受到外界刺激時,整個動物體都有反應。其生活方式為自由漂浮或固著底層棲息地。

生長繁殖

珊瑚蟲的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產生,經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發生於海水中,有時亦發生於胃循環腔內。通常受精僅發生於來自不同個體的卵和精子之間。受精卵發育為覆以纖毛的浮浪幼蟲,能遊動。數日至數周后固著於固體的表面上發育成水螅體。亦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後不與原來的水螅體分離。新芽不斷形成並生長,於是繁衍成群體。新的水螅體生長發育時,其下方的老水螅體死亡,但骨骼仍留在群體上。軟珊瑚、柳珊瑚及藍珊瑚為群體生活。

 

 

來源:綜合江蘇新聞、網友評論、百科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潛入深藍色的海底「種珊瑚」,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美的工作了吧
    聽上去像是童話故事中的情節但中國科學家們卻早已付諸行動在海底培植了20多萬平米珊瑚讓越來越多的海域再現五彩斑斕的世界近年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學家黃暉,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的珊瑚,重現了一道道絢麗的海底風景線。
  • 企業在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在核能公眾溝通領域,中國最大核電企業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再次開創行業先河,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8月7日在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的中廣核第八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上,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在一批珊瑚斷枝「入住」海底培育苗圃後,中廣核將在海底接入視頻信號,40位認領斷枝的珊瑚保育官以及廣大網友後續可以線上觀察珊瑚的生長情況,見證受損的珊瑚重獲新生,從斷枝變成獨立的珊瑚。
  • 中廣核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中廣核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08-08 23:08 來源:澎湃新聞
  • 在海底「種」珊瑚
    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研究人員換上潛水服,向海中一躍——這是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熱海所」)珊瑚養殖組研究人員工作的日常。
  • 在海底「種」珊瑚
    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海南熱海所供圖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
  • 正在消亡的生態系統和那些種珊瑚的人
    /4 海洋生物的家園,海域內擁有超過 600 種珊瑚,佔全球珊瑚種類總數的 76%,依賴珊瑚礁生存的魚類則有 2228 種。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來到印度尼西亞,戴上潛水面具潛入海底,欣賞美麗的珊瑚。珊瑚礁這個海洋生態系統還養育了多種可供食用的魚類。從旅遊到漁業,每年印度尼西亞都可以從珊瑚礁上獲得極為可觀的收入。如此富饒的珊瑚礁三角區如今也仍然處於消亡中,消亡雖無聲無息,卻能最終引起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巨大崩潰——人類城市將會失去抵禦大風暴潮的保護,漁業和旅遊業將會面臨淘汰,生存的氣候也會隨之愈發惡劣。
  • 種珊瑚:在海底「植樹造林」
    珊瑚礁堪稱地球上最複雜、生物種類最豐富的物種資源寶庫,被譽為海底的「熱帶雨林」。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常常被那些漂亮的珊瑚礁魚類吸引,而忽略了默默無言、巋然不動的珊瑚——它們才是這片美麗的生態系統的締造者。
  • 種植萬餘株珊瑚,鹽田民間力量守護深圳這片藍
    5月4日,CCTV-4播放了一部青春勵志的紀錄電影——《青春中國》,來自鹽田梅沙的楊旭聰,與5位新時代青年一起出現在電影中,講述著自己用行動守護梅沙這片綠水青山的青春故事。在幾年前一次下海清潔海底垃圾活動中,楊旭聰團隊驚喜發現珊瑚群竟重現梅沙海底,種群數量比前些年有了顯著的增長。「珊瑚的重現是生態環境變化的一面鏡子。近年來,得益於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和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梅沙的珊瑚群在前幾年才慢慢開始恢復。」楊旭聰說。珊瑚重現,生態好轉,這讓楊旭聰團隊興奮不已。楊旭聰也深知,珊瑚對於海洋,就好像是陸地上的森林,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 核電基地建成珊瑚保育區,大亞灣又飲了「頭啖湯」
    本屆開放日以「海底種珊瑚,雲遊核電站」為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廣大網友共同見證了「大亞灣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正式揭牌並完成首批斷枝珊瑚苗圃培育。▲大亞灣核電基地大亞灣核電基地位於美麗的南海之濱——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半島,擁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共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 深海浮世:讓你潛入海底,真能靜下來嗎?
    暫別塵世,潛入深海——潛水,探尋現代商業社會外的一片淨土玩過攀巖、跳傘、漂流,戶外極限運動死忠粉鍾峪,終於在去年做了和她「深海太太」身份相稱的事情——撲通跳入海水、到海底去靜靜。這實在不正常,鍾峪可是出了名的瀟灑,什麼都不怕,就怕不夠刺激、不夠自由。
  • 種珊瑚:在海底「植樹造林」--中國數字科技館
    珊瑚礁堪稱地球上最複雜、生物種類最豐富的物種資源寶庫,被譽為海底的「熱帶雨林」。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常常被那些漂亮的珊瑚礁魚類吸引,而忽略了默默無言、巋然不動的珊瑚——它們才是這片美麗的生態系統的締造者。
  • 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 中廣核公開召集40位保育官見證...
    本屆開放日以「海底種珊瑚,雲遊核電站」為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最強大腦「水哥」王昱珩化身首席珊瑚保育官,攜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潛愛)全球海洋公益大使黎達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水人」張誠,與廣大網友共同見證了「大亞灣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正式揭牌並完成首批斷枝珊瑚苗圃培育,兩位核電主播全程為觀眾科普珊瑚保育和核電知識。
  • 從種珊瑚到「種人心」
    作為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秘書長,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怎樣才能不讓抹香鯨事件重演?海洋生物被廢棄漁網困住,我們能做什麼?我是民間公益組織「潛愛大鵬」的負責人。這些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朋友圈傳播海洋環保理念,和近千名志願者潛入海底種植珊瑚,清理覆蓋在珊瑚礁上的漁網和垃圾。
  • 關注| 潛入海底3000米 揭秘中國載人深潛技術
    因為工作的緣故,他曾數次潛入海底,最深到達海底3000多米。潛入深海是怎樣的一種體驗?那裡是否萬籟俱寂?我國載人深潛技術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樣的水平?近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航員、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主任設計師劉燁瑤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帶您「潛」入深海。聲學系統有何用?
  • 他們是珊瑚的代言人,他們很酷,在深圳種珊瑚!
    他們告訴你:最酷的是潛水種珊瑚!深圳有礦深圳人不知道!深圳的海裡有珊瑚,珊瑚裡也住著小丑魚,中國首個珊瑚保育中心就在深圳大鵬!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寶林說,珊瑚在水下不說話,他們要替珊瑚代言!深圳位於北緯22度,海岸線230公裡,海域2000多平方公裡,深圳幸運地位於全球珊瑚礁大三角的北緣地帶!
  • 為了保護海洋環境,這個國家竟然決定搬運海底珊瑚?!
    這個以潛水和海灘度假而聞名於世的城市,卻在做一件有趣的事——搬運珊瑚,TripAdvisor貓途鷹將帶你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奧秘!約旦亞喀巴,潛水愛好者的天堂提起約旦,不少人一定先想到的是死海。然而在西南部的亞喀巴,這個鮮少出現在旅遊目的地推薦的地方,因為適宜的氣候和絕佳的地理位置,成為了不少潛水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地方。在紅海潛水是種怎樣的體驗?
  • 大堡礁珊瑚產卵奇觀,海底也會「下雪」?
    隨著南半球海水溫度徘徊回暖,海洋生物學家們預測,在2018年11月24日月圓後的兩至五個夜晚,大堡礁又將迎來一年一度海底生命孕育的奇觀。 這一晚,神奇的大堡礁海底世界,會在突然之間「下雪」。昆士蘭州旅遊及活動推廣局大中華區局長沈俐先生 (Charley Shen) 形象地描述說:「在這樣的晚上,千姿百態的珊瑚,無論是形似鹿角、或是狀如玉盤、腦殼等硬珊瑚,抑或是隨海浪隨風飄舞、搖曳多姿的軟珊瑚,都是這場活動的參與者。在海底攝影師的鏡頭下,它們創造出宛如漫天飛舞的雪花,或如浩瀚夜空裡的點點繁星。
  • 99%的人都沒見過的海底生物!
    但是我們所見過的大海,可能只是它展現的其中一面,在海洋中,還生活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生物,它們神秘、優雅而又美麗,成為海底世界動人的另一面。洩氣時可以看見它們有一個硬的骨架,氣泡珊瑚的名就是這麼來的。一簇簇軟嘟嘟鼓溜溜的氣泡狀珊瑚枝頭,看上去特別惹人憐愛。魚兒從氣泡珊瑚叢裡探出頭來,格外可愛乖萌。半形成的氣泡珊瑚外觀宛若噴泉,已形成的氣泡珊瑚則更加舒展軟圓。
  • 人民日報看海南|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研究人員換上潛水服,向海中一躍——這是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熱海所」)珊瑚養殖組研究人員工作的日常。在海上試驗平臺上,熱海所所長陳宏正帶領研究團隊把採集來的珊瑚親本分解成小塊,綁在苗床上。稍後,這些珊瑚苗床將被種入海中。
  • 人民日報看海南 |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研究人員換上潛水服,向海中一躍——這是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熱海所」)珊瑚養殖組研究人員工作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