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珊瑚到「種人心」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志願者在海底觀測珊瑚。

即便過去1年多,那一幕依舊令我動容:在廣東省南澳海域,一頭重達17噸的抹香鯨被漁網團團纏住,潛水志願者施救近3小時,還是沒能阻止它離開這個世界。抹香鯨的遺體被吊上拖車,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

作為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秘書長,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怎樣才能不讓抹香鯨事件重演?海洋生物被廢棄漁網困住,我們能做什麼?

我是民間公益組織「潛愛大鵬」的負責人。這些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朋友圈傳播海洋環保理念,和近千名志願者潛入海底種植珊瑚,清理覆蓋在珊瑚礁上的漁網和垃圾。5年來,我們累計在海底投放68座珊瑚礁,13600株珊瑚苗。

10年前,我是一名重度潛水愛好者,經常到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海域潛水,每次看到珊瑚和魚群,整個人就會震撼。我想,我的家——深圳擁有一片廣袤海域,也應該有一片密集的珊瑚。2009年,我報名成為珊瑚礁普查志願者。彼時,恰逢民間公益組織「潛愛大鵬」啟動,帶著做些事的想法,我加入了志同道合的團隊,開始「且玩且公益」的生涯。

大多數人或許不了解,珊瑚礁對海洋的重要性,就好比森林對於陸地。珊瑚礁將魚類、藻類聚集起來,演化為一座海底城市。但短短幾十年,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汙染及全球氣候變化,珊瑚礁系統受到極嚴重的創傷。在大鵬灣,海水汙染和粗放的海上作業模式,使珊瑚覆蓋率從30年前的76%下降到20%,保護海洋,要從保護珊瑚礁做起。由此,一群由深圳的潛水員發起的「潛愛大鵬」誕生。

珊瑚保育計劃怎樣做?起初大家「兩眼一抹黑」,只能借鑑國外人工造礁的經驗,在大鵬半島近海處投放鐵架,將珊瑚苗放入「花盆」中,用水泥將底座固定,以免被潮湧、暗流衝走。

保育珊瑚礁看似簡單,但難度極大。水下作業危險性高,志願者們得隨時觀察周邊環境,以免被生物或垃圾所傷。珊瑚生長速度也慢,平均每年只能長2至3釐米。

好在,經過努力,一株株珊瑚苗陸續出現在海底,局部海域生態有所恢復,野生魚群開始回遊。然而,就在我們熱火朝天地修復珊瑚之際,有志願者發現,已經栽種的珊瑚苗居然消失了!更大的挑戰出現——珊瑚帶來了魚群,但魚群也引來了漁民、漁船和漁網。漁民撒網、拖拽,如刀刃般鋒利的漁網將一整片種植好的珊瑚苗橫切下來,讓我們的心血付之一炬。

怎樣給海洋生物創造更多自由生長的空間?即使全深圳的潛水員都參與,也不一定能將海底的廢棄漁網清完,怎麼辦?

深圳是個與眾不同的城市,民間組織和政府有著良好的溝通,一次偶爾的碰撞產生了攜手合作的火花:從棄置漁網的源頭漁村入手。

我們找到了2位老漁民,他們用村裡傳統的漁網修補手藝,教志願者將廢棄的漁網編織成清理海底垃圾的網兜。日復一日地交流,志願者發現漁民有著不少小技巧,值得討教;漁民也漸漸意識到隨意拋擲漁網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危害,開始避免此類行為。公益組織和漁民,原本對立的雙方,在廢棄漁網的清理上一點點達成共識。我們也從種珊瑚、清垃圾,逐漸變為「種人心」。

抹香鯨事件後,我們組織潛水員進行了7次大型海底漁網清理活動,清理了近9平方公里海域,共清理海底廢棄漁網421公斤,各種海底垃圾57公斤。每個人都備感欣慰,大家知道,這麼多廢棄漁網脫離海底,意味著我們為瀕危海洋生物的回歸創造了更多自由生長的空間。

廢棄漁網清理,不是關起門來造車,更多是通過創意設計,激發公眾的認知和參與。漁網疏水、防曬、耐磨的特點,和潛水裝備有共通之處,於是,我們聯合潛水裝備設計公司,用廢棄漁網製成潛水裝備。去年,我們在全市開展以潛愛課堂為代表的公眾教育,走進一所所小學,用有趣的互動項目普及生態常識、傳承海洋文化。我們還打造了保育站,用於潮汐生物觀測與實地科學教學,吸引了不少「漁二代」,建立了與村民之間的高效合作機制。

逐漸,大鵬半島不少潛水俱樂部和村民都意識到,珊瑚礁就是「飯碗」,一旦被盜採枯竭,當地旅遊經濟便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如今,當地多數人都知道珊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洋保護意識大幅提高,年輕的志願者熱情滿滿,每次看到他們穿戴好20多公斤重的潛水裝備陸續下水的身影,都令我欣慰。公益,不是當鍵盤俠,動手參與,比喊口號更重要。我願一如既往,和年輕的小夥伴一起重塑海洋世界。

欄目主持:李想

-------------------------------------------------

2018年,改革開放迎來40周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雜誌聯合發起「強國一代」大討論。我們希望收納你的聲音,傾聽你的見聞,一起探索「路如何越走越寬,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來,把你的憂慮、迷茫、希望、夢想告訴我們,讓這些故事,成為歷史的一份底稿。徵文郵箱:qiang@cyol.com

相關焦點

  • 他們在深圳近海「種珊瑚」
    到了2015年,我們開始有了全職工作者,其中也包括我。關於潛愛的工作,我們有一句話叫「種珊瑚、種人心」,也就是說如果不去根本上解決珊瑚被破壞的問題,光種珊瑚無法解決問題。在所有生物和環境保護的邏輯裡,這條都是成立的。圍繞這句話,目前我們的工作分為三個部分:潛愛護礁、潛愛課堂、潛愛家園。
  • 種珊瑚:在海底「植樹造林」
    珊瑚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造礁珊瑚,又稱石珊瑚,體內有共生的蟲黃藻,這類珊瑚生活在陽光充足的淺水海域,其碳酸鈣外骨骼能形成礁石;另一類是非造礁珊瑚,沒有蟲黃藻共生,大部分生活在較深的海域,很少有鈣化骨骼,不能造礁。我們這裡所說的「種珊瑚」,涉及到的是造礁珊瑚。
  • 正在消亡的生態系統和那些種珊瑚的人
    /4 海洋生物的家園,海域內擁有超過 600 種珊瑚,佔全球珊瑚種類總數的 76%,依賴珊瑚礁生存的魚類則有 2228 種。在這裡50~100 米深的海域裡就能尋找到大面積的珊瑚礁,並可以盡情地享受到由 2000 多種海洋魚類和 400 多種珊瑚種類組合成的水族交響樂。
  • 在海底「種」珊瑚
    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研究人員換上潛水服,向海中一躍——這是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熱海所」)珊瑚養殖組研究人員工作的日常。
  • 在海底「種」珊瑚
    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海南熱海所供圖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
  • 【珊瑚漫談】澄黃濱珊瑚——種著聖誕樹的珊瑚
    而隨著海水溫度上升,對高溫有著一定耐性的濱珊瑚科Poritidae珊瑚逐漸嶄露頭角。因此,筆者將介紹一些身邊的濱珊瑚給各位。首先是澄黃濱珊瑚,也叫鐘形濱珊瑚,Porites lutea(Edwards&Haime,1851),臺灣稱其為鐘形微孔珊瑚,日文名コブハマサンゴ。
  • 種珊瑚:在海底「植樹造林」--中國數字科技館
    珊瑚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為造礁珊瑚,又稱石珊瑚,體內有共生的蟲黃藻,這類珊瑚生活在陽光充足的淺水海域,其碳酸鈣外骨骼能形成礁石;另一類是非造礁珊瑚,沒有蟲黃藻共生,大部分生活在較深的海域,很少有鈣化骨骼,不能造礁。我們這裡所說的「種珊瑚」,涉及到的是造礁珊瑚。
  • 他們是珊瑚的代言人,他們很酷,在深圳種珊瑚!
    他們告訴你:最酷的是潛水種珊瑚!深圳有礦深圳人不知道!深圳的海裡有珊瑚,珊瑚裡也住著小丑魚,中國首個珊瑚保育中心就在深圳大鵬!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寶林說,珊瑚在水下不說話,他們要替珊瑚代言!深圳位於北緯22度,海岸線230公裡,海域2000多平方公裡,深圳幸運地位於全球珊瑚礁大三角的北緣地帶!
  • 這個寧波海歸「種」了10年珊瑚
    (陳山水展示他的熱帶海洋世界)你見過因為喜歡海洋而去「種」珊瑚的人嗎?陳山水就是這樣一個有點「另類」的人。為了追求海洋「夢」,他在人工培育珊瑚的道路上耕耘了10年。(海水生物觀賞,把海底世界帶回家,是歐美國家新流行起來的一個產業。)
  • 我在南海「種」珊瑚
    新華社海口6月23日電(記者陳凱姿 吳茂輝)種下指甲蓋般大小的珊瑚苗,竟有可能長成面積超過幾個足球場的珊瑚礁。在海南島周邊海域,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陳宏,和10多名同事冒險繁育了20多萬株珊瑚苗後,仍覺得這是「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工作」。
  • 珊瑚還能像種樹一樣種出來?
    有一種珍寶,以其瑰麗的色彩加上宗教薰香俘獲人心,猶如詩中描寫的「步步香飛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南朝美人。地中海以及葡萄牙至塞內加爾沿海一帶,海中生長著極為難得的紅珊瑚(Corallium rubrum)。紅珊瑚生於淺海20米至深海300多米的深度,在淺海生長的紅珊瑚即使有堅硬的骨骼,當暴風巨浪席捲,難免就有殘枝斷片被衝上海岸,被人拾取。
  • 科學家南海種珊瑚 最快的鹿角珊瑚一年大約能長十釐米
    科學家南海種珊瑚 最快的鹿角珊瑚一年大約能長十釐米時間:2017-10-25 16:55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底植樹造林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種珊瑚------來源:新華社 寂靜的海底,黃暉只能聽見自己呼氣時氧氣瓶冒出串串氣泡發出的咕嚕咕嚕聲,視線範圍僅有數米。
  • 「你好,小島」他們在潿洲島種珊瑚
    央廣網北海8月9日消息(記者郝佳 劉發丁 許大為 鄧君洋 杜金明)6月的最後一個周末,我和我的同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潿洲島採訪,在那裡,我遇到了種珊瑚的人。他們當中,有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士,也有海洋環保志願者。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通過人工幹預,讓退化的珊瑚礁重回這片海。為什麼要種珊瑚?怎麼種?成功了嗎?
  • 中國有多少種造礁石珊瑚?中科院研究團隊給出了答案
    中國的造礁石珊瑚分布廣泛,從福建、廣東和廣西沿岸到海南島與臺灣島再到南海的諸多島礁都有分布。然而,中國究竟有多少種造礁石珊瑚?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答案。;與此同時,隨著新技術例如微細骨骼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到造礁石珊瑚分類學中,也產生了不少同物異名現象;並且,國內學者對造礁石珊瑚分類體系的選擇和使用上存在差異,也使得有相同物種不同拉丁學名的現象出現。
  • 「一起讀科普雜誌」我在南海種珊瑚
    南海的珊瑚極其繁多,據統計有350多種,常見的有橙黃濱珊瑚 Porites lutea、美麗鹿角珊瑚 Acroporaormosia、淺杯排孔珊瑚 Seriatopora caliendrum、華貴合葉珊瑚 Symphyllia nobilis、叢生盔形珊期 Galaxea fascicularis、滑真葉珊瑚 Euphyllaglabrescens等數十種。
  • 20種珊瑚或在世紀末滅絕 美已立法保護—新聞—科學網
    20 種珊瑚或在世紀末滅絕。
  • 我國首次在南澎列島發現至少15種造礁石珊瑚
    央視新聞11月9日消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在對南澎列島國家自然保護區的調查中,首次在南澎列島位於北回歸線的海域中發現至少15種造礁石珊瑚,其中包括較大面積以鹿角珊瑚和薔薇珊瑚為主導的石珊瑚群落,種類數和分布面積均遠高於我國大陸沿海造礁珊瑚分布最北緣的東山海域(5種)。
  • 中廣核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中廣核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08-08 23:08 來源:澎湃新聞
  • 「海洋保護小課堂」之5分鐘搞懂什麼是「種珊瑚」
    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要去種珊瑚的原因之一,因為種珊瑚能夠幫助恢復珊瑚礁啊喂!在美國佛羅裡達和美屬維京群島,TNC的科學家和合作夥伴就正在通過「種珊瑚」來拯救生存受到威脅的麋角珊瑚和鹿角珊瑚!他們還給這個項目起了一個很可愛的名字「珊瑚保育計劃」!重點來了啊!那麼珊瑚要怎麼種呢?答案就在這裡!
  • 企業在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在核能公眾溝通領域,中國最大核電企業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再次開創行業先河,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8月7日在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的中廣核第八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上,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在一批珊瑚斷枝「入住」海底培育苗圃後,中廣核將在海底接入視頻信號,40位認領斷枝的珊瑚保育官以及廣大網友後續可以線上觀察珊瑚的生長情況,見證受損的珊瑚重獲新生,從斷枝變成獨立的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