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寧波海歸「種」了10年珊瑚

2020-12-05 騰訊網

(陳山水展示他的熱帶海洋世界)

你見過因為喜歡海洋而去「種」珊瑚的人嗎?

陳山水就是這樣一個有點「另類」的人。為了追求海洋「夢」,他在人工培育珊瑚的道路上耕耘了10年。

(海水生物觀賞,把海底世界帶回家,是歐美國家新流行起來的一個產業。)

日前,記者走進陳山水位於北侖大碶的公司,仿佛進入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熱帶海底世界。大型的水族箱裡,形態、顏色各異的珊瑚在流水中身姿搖曳,色彩鮮亮的熱帶魚遊弋其間,美輪美奐。

公司的培養室裡,一株株小珊瑚像微型盆景,按格子種在魚缸裡。「這裡的幾十種珊瑚,有硬骨的、軟骨的,都是從東南亞國家進口的,我們再進行人工繁殖。」陳山水如數家珍。

(人工種植珊瑚,跟植物扦插有點像)

珊瑚也能「種」?不僅可以,還挺簡單。陳山水現場演示。

他從一株「紫鳥」珊瑚上剪下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枝杈,用特殊的膠水固定在底座上,前後就花了幾分鐘,「珊瑚是活的,人工環境下的生長速度比在自然界要快很多。像這種硬骨珊瑚,『種』上三四個月,直徑會增加一倍。」

今年38歲的陳山水,身材壯碩。他打小就喜歡種花養小動物,高中畢業後,父母送他到紐西蘭留學。

「我學的是旅遊專業,走了很多國家,尤其喜歡大海。」期間,他迷上了潛水,考出了潛水證、救護證,也被熱帶海洋中瑰麗的珊瑚美景深深吸引,並接觸到了一個新領域:海水生物觀賞

(種植珊瑚,需要一套精密的水循環控制系統)

2006年回國後,陳山水做了幾年外貿生意,但熱帶海洋一直令他魂牽夢繞。2010年,他乾脆辭職,並選擇了「種植」珊瑚這一小眾門類作為創業項目,延續自己的「海之夢」。

在歐美等國,海水生物觀賞產品愛好者眾多,已發展出一個成熟的市場。但在國內,涉足這一領域還極少。陳山水說,把熱帶海洋景觀裝進魚缸,讓珊瑚、熱帶魚自由地生長,需要一套精密的控制系統模擬自然海洋環境,防止藻類生長,淨化水質,技術要求高。

(與海洋、珊瑚為伴,是陳山水的夢想)

「這些設施以前都需要進口,價格昂貴,簡單的一套就要幾萬元,這也制約了觀賞珊瑚產品在國內的發展。我們利用北侖一帶模具產業優勢,自己研發控制系統以及配件,替代進口貨,能大大降低成本。」陳山水說,經過幾年攻關,公司已研發出多種規格不一的海水循環控制系統,並獲得了多個專利,供應國內市場,並出口到歐洲。

「能把興趣愛好轉變為一份事業,是一種幸福。」陳山水說,儘管這些年創業下來,沒掙到什麼錢,但他很滿足,「交了很多朋友,也看好國內市場的發展前景。」

(人工種植珊瑚,也是對海洋生態的一種保護)

這兩年,陳山水把重心放到珊瑚的人工培育上,逐漸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養殖模式。最近,公司還加入了中國珊瑚保護聯盟。

陳山水說,由於人們的濫採和海洋環境的汙染,熱帶海域的珊瑚破壞日益嚴重,令人痛心。 「我們希望用人工繁殖代替自然採伐,保護珊瑚資源,以後再『種』回到大海,為保護海洋生態出一份力。」

編輯:張弛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在海底「種」珊瑚
    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研究人員換上潛水服,向海中一躍——這是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熱海所」)珊瑚養殖組研究人員工作的日常。
  • 在海底「種」珊瑚
    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海南熱海所供圖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
  • 從種珊瑚到「種人心」
    志願者在海底觀測珊瑚。即便過去1年多,那一幕依舊令我動容:在廣東省南澳海域,一頭重達17噸的抹香鯨被漁網團團纏住,潛水志願者施救近3小時,還是沒能阻止它離開這個世界。抹香鯨的遺體被吊上拖車,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
  • 我在南海「種」珊瑚
    新華社海口6月23日電(記者陳凱姿 吳茂輝)種下指甲蓋般大小的珊瑚苗,竟有可能長成面積超過幾個足球場的珊瑚礁。在海南島周邊海域,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陳宏,和10多名同事冒險繁育了20多萬株珊瑚苗後,仍覺得這是「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工作」。
  • 種珊瑚:在海底「植樹造林」
    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常常被那些漂亮的珊瑚礁魚類吸引,而忽略了默默無言、巋然不動的珊瑚——它們才是這片美麗的生態系統的締造者。
  • 他們是珊瑚的代言人,他們很酷,在深圳種珊瑚!
    他們告訴你:最酷的是潛水種珊瑚!深圳有礦深圳人不知道!深圳的海裡有珊瑚,珊瑚裡也住著小丑魚,中國首個珊瑚保育中心就在深圳大鵬!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寶林說,珊瑚在水下不說話,他們要替珊瑚代言!深圳位於北緯22度,海岸線230公裡,海域2000多平方公裡,深圳幸運地位於全球珊瑚礁大三角的北緣地帶!
  • 正在消亡的生態系統和那些種珊瑚的人
    本文首發於《中國—東協博覽》2020年10月刊 撰文/馮慧寧/4 海洋生物的家園,海域內擁有超過 600 種珊瑚,佔全球珊瑚種類總數的 76%,依賴珊瑚礁生存的魚類則有 2228 種。同理,為了彌補人類對地球產生的傷害,有些人正默默地在海裡種珊瑚。"種珊瑚也是種人心"。2013 年,深圳一群潛水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發起了一個海洋珊瑚保育公益活動——潛愛大鵬。
  • 他們在深圳近海「種珊瑚」
    了解到「潛愛大鵬」這個團隊,是在2020年戶外「金犀牛」獎的「最佳公益環保精神」提名名單上。提名理由中寫道,「珊瑚礁佔海洋面積不到千分之一,卻庇護著近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然而,據TNC(大自然保護協會)估計,在50年內全球70%的珊瑚礁將會消失。潛愛大鵬自2012 年一直從事珊瑚礁保護。
  • 【珊瑚漫談】澄黃濱珊瑚——種著聖誕樹的珊瑚
    而隨著海水溫度上升,對高溫有著一定耐性的濱珊瑚科Poritidae珊瑚逐漸嶄露頭角。因此,筆者將介紹一些身邊的濱珊瑚給各位。首先是澄黃濱珊瑚,也叫鐘形濱珊瑚,Porites lutea(Edwards&Haime,1851),臺灣稱其為鐘形微孔珊瑚,日文名コブハマサンゴ。
  • 科學家南海種珊瑚 最快的鹿角珊瑚一年大約能長十釐米
    科學家南海種珊瑚 最快的鹿角珊瑚一年大約能長十釐米時間:2017-10-25 16:55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底植樹造林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種珊瑚------來源:新華社 寂靜的海底,黃暉只能聽見自己呼氣時氧氣瓶冒出串串氣泡發出的咕嚕咕嚕聲,視線範圍僅有數米。
  • 「你好,小島」他們在潿洲島種珊瑚
    央廣網北海8月9日消息(記者郝佳 劉發丁 許大為 鄧君洋 杜金明)6月的最後一個周末,我和我的同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潿洲島採訪,在那裡,我遇到了種珊瑚的人。他們當中,有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士,也有海洋環保志願者。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通過人工幹預,讓退化的珊瑚礁重回這片海。為什麼要種珊瑚?怎麼種?成功了嗎?
  • 種珊瑚:在海底「植樹造林」--中國數字科技館
    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常常被那些漂亮的珊瑚礁魚類吸引,而忽略了默默無言、巋然不動的珊瑚——它們才是這片美麗的生態系統的締造者。
  • 珊瑚還能像種樹一樣種出來?
    這個過程中,它開始發育成有八隻觸手的海葵模樣的水螅體,並如父母一樣富集體內色素,逐漸顯出漂亮的紅色。和海葵不同的是,這隻紅珊瑚水螅體不僅會在體側不斷「發芽」,複製出與自己一模一樣的水螅體,同時也在體內製造著堅硬的骨骼。紅珊瑚的水螅體。
  • 南海四大群島珊瑚島礁面積減少 亟需科學拯救
    南海諸島的島礁(圖片來源:寧波政府網站)近年來,自然因素造成海島不斷消失的情況正在成為全球性問題實際上,焦念志並非第一個提出要警惕珊瑚島礁消亡的科學家。早在2008年,已有來自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發出警告:假如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目前的速率繼續增加,那麼受高溫和海水酸化影響,全球僅存的珊瑚礁將在未來40年逐漸消亡。
  • 2020年8月在加勒比海地區記錄的珊瑚產卵
    對於加勒比海的珊瑚科學家來說,八月滿月的那幾天是一個瘋狂的時期。加勒比海最具標誌性的三種珊瑚,摩羯鹿角珊瑚,掌葉鹿角珊瑚和俗稱柱珊瑚的Dendrogyra cylindrus珊瑚正在為這個同步產卵的重要夜晚做準備。在此期間,科學家們會忙於收集數百萬個珊瑚配子,並在水族缸中養育受精卵,從而保護遺傳多樣性。
  • 海歸追憶黃大年:他走進了海歸知識分子的靈魂
    中新網長春7月13日電 題:海歸追憶黃大年:他走進了海歸知識分子的靈魂  作者 郭佳 付強  中國各界對於已故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的紀念活動已經持續數月。黃大年在畢業留言冊上的留言 吉林大學供圖  2008年,中國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次年,在國外生活18年的黃大年放棄英國的高薪與洋房回到中國,在吉林大學全職任教,成為「千人計劃」專家落地中國東北的第一人。
  • 為了保護海洋環境,這個國家竟然決定搬運海底珊瑚?!
    這個以潛水和海灘度假而聞名於世的城市,卻在做一件有趣的事——搬運珊瑚,TripAdvisor貓途鷹將帶你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奧秘!約旦亞喀巴,潛水愛好者的天堂提起約旦,不少人一定先想到的是死海。然而在西南部的亞喀巴,這個鮮少出現在旅遊目的地推薦的地方,因為適宜的氣候和絕佳的地理位置,成為了不少潛水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地方。在紅海潛水是種怎樣的體驗?
  • 生物庫可容納800種珊瑚,因此我們將來可以恢復珊瑚礁
    大堡礁 imageBROKER /阿拉米如果我們將來需要重建世界礁石,一個澳大利亞保護團隊正在建立一個完整的珊瑚生物生存生物庫 生命珊瑚生物庫項目負責人迪恩·米勒(Dean Miller)說,生物庫是一種生物多樣性保險。 米勒說:「如果需要將它們用於恢復和復原活動,我們將使這種珊瑚活著。」他補充說,必須重新種植珊瑚礁是「最壞的情況」。 在大堡礁已經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白化事件,在過去的五年裡,這一直是特別災難性礁北部。
  • 你們可能覺得在海底種珊瑚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是要冷靜
    前面講到的幾種造礁石珊瑚,它們都是固著的,一旦固著之後終身不會移到別的地方去,但這種珊瑚不是固著的,它是可以移動的。如果這個小的區域環境不太適宜之後,它就會短距離地移動到一個環境更加適宜的區域去。 比如在西沙、南沙這個區域,水質環境還是很好的,底質環境也存在一些硬底,而且具備一定的功能性生物,一些魚類、海膽、海星,然後又沒有種源限制,這種狀態的話珊瑚礁應該是可以自己慢慢恢復的。 但是如果水質環境不太好,特別是在近岸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水質環境退化之後,這個區域的珊瑚已經沒有辦法存活了。
  • 中國有多少種造礁石珊瑚?中科院研究團隊給出了答案
    中國的造礁石珊瑚分布廣泛,從福建、廣東和廣西沿岸到海南島與臺灣島再到南海的諸多島礁都有分布。然而,中國究竟有多少種造礁石珊瑚?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答案。除此之外,造礁石珊瑚中文學名的命名也因為不統一而異常雜亂,並且近年來隨著中國造礁石珊瑚調查廣度和深度的不斷增加,同樣發現了許多新記錄種,但這些物種都沒有中文學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黃暉研究團隊通過收集1960年以來中國造礁石珊瑚物種調查的文獻資料及記錄,形成中國造礁石珊瑚的初步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