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科普雜誌」我在南海種珊瑚

2020-08-26 雜誌導讀

珊瑚家族的繁衍生息

珊瑚礁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但也是最敏感、脆弱的生態系統。南海是中國珊瑚礁分布最集中也是最廣泛的海域,如永興島、太平島等南海的島、礁、沙洲等,除了高尖石之外,都是由珊瑚礁組成的。南海的珊瑚極其繁多,據統計有350多種,常見的有橙黃濱珊瑚 Porites lutea、美麗鹿角珊瑚 Acroporaormosia、淺杯排孔珊瑚 Seriatopora caliendrum、華貴合葉珊瑚 Symphyllia nobilis、叢生盔形珊期 Galaxea fascicularis、滑真葉珊瑚 Euphyllaglabrescens等數十種。



珊瑚礁生態修復,也就是種珊瑚,是一種基於人類對珊瑚礁生態、珊瑚生理的深刻認識之後的生態修復活動。珊瑚是動物,為何用針對植物的培育行為「種」呢?這是由珊瑚的生物學習性所決定的。地球上動物類的物種大多會自主移動,如鳥會飛、魚會遊;而珊瑚則是一輩子固定在海底不動,譬如柳珊瑚等,其形態就如同一株灌木。在珊瑚的生命長河中,只有在有性繁殖階段才會出現短暫幾天,至多十幾天的浮遊期,如同花粉或孢子在空中飛揚一樣。因此,珊瑚以前在沿海一些地區也被稱為「海石花」,意思是會開花的石頭(這裡要強調一下一些沿海的人常吃的「石花」並不是此海石花,而是一種大型海藻,珊瑚是不能食用的)。

研究發現,珊瑚的水螅體(腔腸科動物門的兩種主要體型之一)有動物的行為,它們利用口腔來攝食和排洩,因此被稱為腔腸動物。每個水螅體都會分泌骨骼(這些骨骼有碳酸鈣型的,有角蛋白型的,也有混合型的),形成珊瑚體,無數個珊瑚體組成了珊瑚。



珊瑚的繁殖,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有性繁殖為體外受精,無性繁殖有出芽繁殖和裂殖等。

其中,叢生盔形珊瑚、蜂巢珊瑚等有性繁殖最為常見。在三亞,每年春天海水回暖之時(4月份大潮期間),不同個體珊瑚體內的成熟精子和卵子會自動排放出來。這時珊瑚礁上大量活的蜂巢珊瑚集體排放珊瑚卵子,它們受精後的胚胎隨波逐流,到處漂流,待海水平靜之時,逐漸降落,附著在若石等固體上,發育成水螅體,繼而分泌骨骼,形成珊瑚。

解密珊瑚重生術

珊瑚的有性繁殖雖然量大,但是對於生態修復工作而言,還是存在不及時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通過種珊瑚(即無性繁殖)來達到人工珊瑚修復的目的。經過不斷研究,我們發現,珊瑚無性繁殖的方法有截枝、切塊繁殖,我們還研製了單水螅體繁殖和組織團繁殖等世界領先技術。



我們已經知道,珊瑚是由無數水螅體組成的,而每個水螅體都是獨立的,都是一個生命個體,因此,單水螅體繁殖技術就是將珊瑚群體中每個水螅體分離出來,單獨作為種子來進行出芽繁殖,培育後代,這種繁殖技術使資源能得到極大的利用。而組織團繁殖技術,則是利用動物組織工程原理,來進行珊瑚的無性繁殖。這種技術是把每個種子水螅體不同部位的組織塊(如觸手組織、腔腸組織等)分別割開,在特定的海水中進行增殖,從殘片化的珊瑚組織,發育成完整的水螅體個體,再從水螅體個體通過出芽繁殖,形成珊瑚成體,該技術比單水螅體技術更進一步節約資源。

文章摘選自《知識就是力量》2020.06

作者 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院 陳宏

相關焦點

  • 我在南海「種」珊瑚
    新華社海口6月23日電(記者陳凱姿 吳茂輝)種下指甲蓋般大小的珊瑚苗,竟有可能長成面積超過幾個足球場的珊瑚礁。在海南島周邊海域,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陳宏,和10多名同事冒險繁育了20多萬株珊瑚苗後,仍覺得這是「沒什麼值得炫耀的工作」。
  • 「雜誌推薦」優秀科學科普雜誌有哪些?Top10
    對於與自然相關的高質量文章和照片而言,這是最好的雜誌。2.Psychology Today關於人類思想的主要出版物,包含最新的研究、趨勢、發現,以及涉及我們思考和行為方式的大量其他信息。3.Popular Mechanics大眾機械作為關於自助項目實用建議的終極雜誌,大眾機械提供了從汽車到機器人等行業的信息,以及現代技術和趨勢的見解。
  • 科學家南海種珊瑚 最快的鹿角珊瑚一年大約能長十釐米
    科學家南海種珊瑚 最快的鹿角珊瑚一年大約能長十釐米時間:2017-10-25 16:55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底植樹造林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種珊瑚------來源:新華社 寂靜的海底,黃暉只能聽見自己呼氣時氧氣瓶冒出串串氣泡發出的咕嚕咕嚕聲,視線範圍僅有數米。
  • 回顧|約肯無人機水下直播系列之《我在南海「種珊瑚」》
    直覺告訴我們,形狀似花團的珊瑚肯定是植物,其實不然,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劉騁躍老師在線向網友科普,珊瑚其實是一種腔腸類動物。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劉騁躍(左)、無境深藍創始人王淼(右) 劉騁躍老師還介紹道,珊瑚的種類通常分為紅珊瑚、柳珊瑚、蒼珊瑚、軟珊瑚和硬珊瑚等 。
  • 一周圖說|南海海星災害嚴重,導致大量珊瑚死亡
    圖|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8月6日通報,中沙群島綜合科學考察項目已於7月底完成了2020年度的綜合航次任務。此次科考證實,近三年來南海島礁長棘海星災害呈愈發嚴重的態勢,導致大量珊瑚死亡。
  • 「一起讀科普雜誌」宇宙是安靜的還是喧囂的?
    科普時間到!夜晚,當同學們仰望星空,看著天上銀河璀璨、繁星點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宇宙是寂靜無聲的還是喧囂熱鬧的,抑或是介於兩者之間,有時寂靜,有時喧鬧?如果天上真的住著神,一定如我們地球上一樣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可是,天上沒有神。如果有,他們實際上是外星人。
  • 南海珊瑚骨骼 記錄近代戰爭汞汙染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消息,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羿副教授與加拿大特倫特大學孫若愚博士合作,對過去200年我國南海珊瑚中汞含量進行研究,發現汞含量變化與一些重要戰爭密切相關,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頂峰。
  • 有一群人,為我們在南海默默的種珊瑚
    央視《家園·生態多樣性的中國》第一集,展現了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張浴陽老師所在的團隊在海底「種植珊瑚」的場景。在海底的工作困難重重,甚至充滿危險。但張浴陽不曾退縮,他說,「有我在,就不能讓這片海成為『死海』」。珊瑚礁的現狀有多糟糕?
  • 媽,你聽我說!我真的只是在科普「活塞運動」 | 有趣的製造
    最基本的活塞發動機,就是把空氣(主要是氧氣)和燃料的混合物送進氣缸,在被點燃後,產生的空氣膨脹就推動活塞做往復運動了~活塞運動下圖是活塞運動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曲柄滑塊機構,結合了「曲軸」和「連杆」,就把活塞缸裡的直線運動變成圓周運動,達到周而復始的目的了。
  • 機器學習博士自曝:實驗室「閹割」我的創造力,勸你別讀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我博士第五年在讀,但我不建議你來讀博士,因為這是個騙局……」一位外國網友在Reddit上發帖這麼說,他自述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而且他還說,所謂「騙局」只是勸退博士的一個次要原因,還有更殘酷的事實。這個帖子在一天之內衝上熱榜第一,已經有800多回復討論。
  • 「你好,小島」他們在潿洲島種珊瑚
    央廣網北海8月9日消息(記者郝佳 劉發丁 許大為 鄧君洋 杜金明)6月的最後一個周末,我和我的同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潿洲島採訪,在那裡,我遇到了種珊瑚的人。他們當中,有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士,也有海洋環保志願者。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通過人工幹預,讓退化的珊瑚礁重回這片海。為什麼要種珊瑚?怎麼種?成功了嗎?
  • 南海四大群島珊瑚島礁面積減少 亟需科學拯救
    在南中國海四大群島中,有些珊瑚礁島的面積正在減少,有些島礁甚至已經消失,漁民的破壞性捕撈為遠海珊瑚島礁的主要威脅。院士的擔憂「很多島礁面積非常小,一隻狗上去,3天就會發瘋。」談及南海島礁自然條件的艱苦程度,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海瑰寶話珊瑚
    無數的珊瑚蟲聚集在一起生長,吸取海水中的碳酸鈣組成他們共同的「家園」,並固定在海底,這就是珊瑚。  珊瑚是世界四大有機寶石之一,是海洋中的千年生靈,它像樹像草又像花,光鮮豔麗、百媚千嬌、晶瑩剔透、溫潤亮澤,隨意取出一束即是婀娜多姿、美麗動人的天然藝術品。  珊瑚是海洋世界的大家族,種類眾多。珊瑚生長速度極為緩慢,生長條件極為苛刻,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海洋生物資源。
  • 中國唐山皮影主題樂園榮獲亞洲旅遊「紅珊瑚」獎
    唐山2021年1月11日 /美通社/ -- 記錄行業榜樣,致敬「寒冬」中領航前行的創變者,2020第五屆亞洲旅遊「紅珊瑚」獎榜單近日發布。由唐山文旅集團與奧雅設計及洛嘉兒童合作完成的中國唐山皮影主題樂園榮獲2020亞洲旅遊「紅珊瑚」獎 -- 年度創新文旅融合項目。
  • 「一起讀詩詞」記成語=背古詩,尋找藏在古詩詞裡的成語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2、無窮無盡:窮:完。沒有止境,沒有限度。出自: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3、曲徑通幽:意思是小路,遇到幽深僻靜的地方。
  • 「一起讀科普雜誌」動物也有近視
    其中種錐狀細胞,叫視錐細胞,負責在白天和明亮的光線下工作;另一種杆狀細胞,叫視杆細胞,負責在晚間和暗光下工作。我們從亮處到暗處的時候,感光細胞需要時間進行調節才能適應新環境,這種適應能力也叫暗適應,適應能力隨著人和環境的差異而不同。視錐細胞不僅能感受光線,還能辨別色彩。陽光有很多種顏色,看看雨後的彩虹你就能明白。
  • 珊瑚有幾種你知道嗎?這幾種寶石珊瑚被稱為大海中的貴族!
    寶石珊瑚與珍珠、琥珀並列為三大有機寶石,在東方佛典中亦被列為七寶之一。而臺灣,是珊瑚的重要產地,更被譽為「珊瑚王國」,尤其是近年中國消費者的喜愛,更是讓珊瑚的價格水漲船高。本期將介紹珊瑚的種類,讓讀者更進一步認識、了解寶石珊瑚的珍貴。
  • 南海海洋所舉辦院第三屆科學節「嗨,科學!」活動
    開展了科普VR遊,VR全景展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科普基地。 11月1日,南海海洋所參與協辦了由廣州分院主辦、在華南植物園舉辦的「中國科學院第三屆科學節暨核心植物園青年科學節(廣州專場)」線下活動。南海海洋所以現場海報展覽、圖片展示、深海樣品展示、現場影音、科普報告和現場諮詢等多種形式向公眾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海洋世界。
  • 全球變暖毀珊瑚,中國專家修珊瑚!厲害了我的海洋強國!
    在我國南海的海底,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正在這裡,輕輕的將一株株手掌大小的珊瑚培植在海底。不出意外,在數年之後,這片荒涼的海底將長成奼紫嫣紅的「珊瑚森林」。這便是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學家黃暉和她的團隊一直在做的是——在海底繁殖培育珊瑚礁,從而修復海底生態環境。
  • 從種珊瑚到「種人心」
    作為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秘書長,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怎樣才能不讓抹香鯨事件重演?海洋生物被廢棄漁網困住,我們能做什麼?我是民間公益組織「潛愛大鵬」的負責人。這些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朋友圈傳播海洋環保理念,和近千名志願者潛入海底種植珊瑚,清理覆蓋在珊瑚礁上的漁網和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