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聽我說!我真的只是在科普「活塞運動」 | 有趣的製造

2021-02-13 有趣的製造
大文章還沒寫好...今天介紹個機械機構~很基本,但應用超廣泛的!
最基本的活塞發動機,就是把空氣(主要是氧氣)和燃料的混合物送進氣缸,在被點燃後,產生的空氣膨脹就推動活塞做往復運動了~

活塞運動

下圖是活塞運動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曲柄滑塊機構,結合了「曲軸」和「連杆」,就把活塞缸裡的直線運動變成圓周運動,達到周而復始的目的了。


既然作為驅動力~像是人的心臟要泵送全身的血液一樣,強力可以怎麼實現呢?組合吧!

常見引擎

當我們把上面的基本單元通過不同的空間結構組合到一起時,就產生了不同類型的往復式活塞內燃機結構,這就提供了更強大的動力。

比如最常見的直列四缸發動機。

橫著趟的水平四缸發動機。

以及動力更加強勁的 V6 發動機,多加兩個缸排成 V 字型。

除了直列、水平、V形...這些我也能勉強想到的組合方式,還有沒有更奇葩的啊?

當然有啊!比如飛機上用的星型發動機 →_→

星型發動機

如果把一組活塞運動的基本元件呈車輪輻條狀組合起來,我們的星型發動機就閃亮登場啦~酷不酷!

正面圖是長這樣的:

在星型發動機中飛輪產生的慣性聯結了多個曲柄滑塊機構,就使得整體結構運動平滑了。渦輪發動機出現之前,很多飛機上採用的都是這樣的星型發動機。

等等!Cast 還有話說

我真的只是在科普「活塞運動」...別多想!

我是 Cast,學機械設計的

好奇各種東西都咋做的?我來帶你看個究竟!

校對:江小喪、王叉叉

文中 Gif 截取自:wikipedia 和 SuchRandomVideos


點「閱讀原文」關注,每天都對世界有好奇~

相關焦點

  • 科普時刻 物理也說:「沒錯,蟻人可能會回不來.」
    我們來看看對岸的一篇來自Pansci的科普文章吧Pansci泛科學是全臺灣最大的科學知識社群,類似於中國的果殼網。最近有國外神人透過蟻人的動作分析,證明蟻人的動作並不符合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來推測蟻人的動作應該要更加「奇怪」才對。 朋友都說這是沒有意義的研究,畢竟這是電影,是一部科幻電影,跟它認真其中的科學成分就輸了。
  • (中) | 有趣的製造
    (上) | 有趣的製造》,大麥已經出芽了!今天來看真正的啤酒釀造過程了~研磨穀粒出過芽的大麥現在要被送到磨坊,把穀粒磨碎,好釋放出澱粉。下圖是從研磨筒艙裡取出觀察的碎粒。這一段的資料是這個視頻的字幕裡提到的,我在其他的資料裡看都是一筆帶過的。
  • 馬斯克被「腦機接口之父」炮轟了:他說的話,我一個字都不認同
    ,在過去20多年裡,我們製造出了很多不同種類的腦機接口。有人說,人的大腦其實非常軟,像豆腐一樣。隨著人們的運動、呼吸,大腦會有一些移動。這當中的「電子器件」,也就是所說的電子皮膚的概念。」、「量子疊加」、「量子比特」、「量子糾纏」等基本概念做了詳實且通俗的介紹。
  • 誰說懶洋洋的生活很無趣?「田中君總是如此慵懶」也很有趣
    「田中君總是如此慵懶」也很有趣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05-20 16:53:09
  • 她送給活塞的水墨畫,換來偶像哈裡斯的通行證丨球迷故事
    啊,「拖把」很暖,本來都見不到他了,他給發了邀請函,然後還主動抱我了一下,主要是我當時激動地說不出話,就聽他嘮叨了。說了一下很喜歡他發的雞湯,然後把他當榜樣像跟他一樣寵辱不驚之類的,說了下活塞有一些很死忠的球迷在中國支持他們。
  • 任你雨打風吹去,我媽還是我媽
    可我媽很不喜歡我爸上牌桌。我依稀記得在我剛上初中時,聽鄰居說我媽有次掀翻了我爸的牌桌。而那也是唯一一次我媽這樣做,從那以後,我媽再也沒怎麼管過我爸打牌,而我爸依然我行我素,哪怕輸得底兒掉也樂此不疲。從我爸身上可以看出,一個男人無論多大年紀,背負了多大的責任,內心可能依然是個頑童。
  • 這些科普性質歌詞,聽完不笑你打我
    >啊,摳腳不要停,歡迎收聽大型科普類語音節目《暢個反調》,我是(不知什麼時候能出道的)暢嬸兒。像這種聽起來是廢話,又科普得不像話的歌詞,除了語音中放出的,這邊還有一打!「地球最強科普」系列"爸爸的爸爸是爺爺"
  • 「最美應用」我在7年後等著你:手遊界的「你的名字。」,推薦給需要...
    不知道你喜不喜歡「你的名字」,如果你是喜歡的,那麼把這樣的故事改編成手遊你一定也會愛上它。「我在7年後等著你」可以說是一款最近被別人安利好幾次的手遊了,據說不論是在 App Store 還在是 Google Play 上,評分都接近滿分。
  • 一位寶媽的大吐槽:我與人類幼崽戰鬥的每一天
    我還記得我在醫院生完孩子後,我和老公第一次帶著寶寶回到我們的小家,當時我們家的貓已經五六天沒見到我了,特別興奮地從房間裡衝出來,我安撫了我的貓貓。然後轉頭看到了安全搖籃裡的寶寶。我開玩笑地跟我老公說,「完了,咱倆鬧出人命了!」我覺得「鬧出人命」這詞真的特別貼切,因為「鬧出人命了」你就得為她負責。
  • 魔鬼數學 | 意外有趣的故事合集,一本書改變你對「數學」的認知
    而你也許聽見過類似這樣的回答和反問:「因為數學在工程、科學上都有用啊,你現在用的手機裡都包含了數學。」「那是工程師、科學家這些人的事情吧?我幹嗎要知道呢?」讓你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解釋這個世界,就好像給你的思維加上了 X 光一樣,讓你能從紛繁複雜的日常世界中看到規律。」「你說的這些聽起來還是蠻有道理的,但是太抽象了,你能給我舉個例子嗎?」好,我這裡舉個例子,是亞伯拉罕 · 瓦爾德(Abraham Wald)的故事。
  • 機器學習博士自曝:實驗室「閹割」我的創造力,勸你別讀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我博士第五年在讀,但我不建議你來讀博士,因為這是個騙局……」一位外國網友在Reddit上發帖這麼說,他自述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而且他還說,所謂「騙局」只是勸退博士的一個次要原因,還有更殘酷的事實。這個帖子在一天之內衝上熱榜第一,已經有800多回復討論。
  • 知乎故事 | 我有一個「最弱超能力」
    校霸問:「黎濤,為什麼你從來不拿正眼看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黎濤不想惹事,只好偏過臉搖頭:「我不敢。」  「小子,你看著我,給我道歉!不然我們的拳頭不長眼睛。」校霸憤怒了。公園長凳,你儂我儂。黎濤看著月亮,女朋友看著他。女朋友問黎濤:「我漂亮嗎?」黎濤點頭:「漂亮。」女朋友有些生氣:「你為什麼從來不仔細看我?你再這樣,咱們就分手吧。」黎濤無奈地看向女朋友的雙眼。只聽「噗——」這個聲音很長,很長。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她所談的,不過是某些「技能」,與我們所想像特定行為的結果有關罷了。當然,根本沒人關心她到底說了什麼。
  • | 有趣的製造
    那今天就講下有關抽水馬桶「骯髒」的偉大!在不同版本的「世界最偉大發明」中,總有抽水馬桶。為啥?自從爆改抽水馬桶還大獲成功,布拉梅就真正覺醒了自己的「發明改良天賦」。比較有名的是他設計了把鎖,在英國上演了世紀著名的營銷活動「誰能開掉我的鎖!我重金酬謝!」,結果這鎖在 67 年後才被人打開…又是順手...布拉梅想不斷改進鎖的精度,就優化了當時的加工工具機...
  • 我拒絕了「日賺 10000 塊」的廣告,總結出賺錢的 3 個基本邏輯
    第 1 句:課程容易學(用戶聽課)第 2 句:課程效果好(用戶快速賺到錢)「用戶快速賺到錢」這個結果,可能有 100 個影響因素,「用戶聽課」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不是說:用戶聽了課,就一定能快速賺到錢。雖然課程沒有明確說:用戶聽了課,就一定能賺到錢。但這 2 句話放到一起,很明顯會造成這個誤導。
  • 《小丑》你們有在聽我說話嗎?
    又或那真的是惡嗎?我們需先拋開對這個角色等同反派的設定,一步步去聆聽他的故事,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導演並非要我們看到這個角色受盡欺凌,所以我們必須同情他,讓他的惡得以合理化,而是告訴我們這個社會就是有像有亞瑟這樣的存在,而你願不願意去正視他。亞瑟曾跟社工師說:「你每次只會問我工作如何?有沒有負面想法?
  • 年輕人說的「水感」植入是什麼鬼?| 蘑菇青年選
    反而美圖T8找了好多網紅、在特別雜亂的街上拍攝大片,我一下看到就被安利了。告訴我,什麼樣的植入才是好植入?讓我知道這個品牌、為我提供消費點,我就會買。當然,消費點得是讓人很「痛」的點(不止傳遞給我,更要打到我):例如怎麼就補水了呢?例如怎麼讓我感知到並且認為真的很補水?
  • 鑽石切割:只有我自己,才能切割和打磨我自己!
    這個選題真的是好久了,一直到最近小編靈光乍現,想到了一個特別有趣的主題!簡而言之,鑽石切割就是「怎麼切得讓鑽石更璀璨」,更閃瞎眼...忍不住又要開始唱:鑽石、鑽石、亮晶晶,好像天上摘下的星...我們說的璀璨,主要就是說火彩、亮度和閃光的相互配合。
  • 這款超好用的播客 App 讓你愛上「聽故事」
    比如搜索「影視颶風」就沒有任何內容呈現,而《小宇宙》中則可以搜到他的播客和參與錄製的一些內容。▲ 左為《小宇宙》,右為《Podcast》當然了,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播客領域的「老鳥」,早已養成了屬於自己的收聽習慣,但又希望發現點新內容,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小宇宙簡直就是「神器」。
  • 星際榮耀姚博文:探索「星辰大海」,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價值?
    商業航天時代真的到來了!當民營創業公司也開始造火箭、放衛星,這些聽起來硬核且酷炫的事情,跟我們每個人有什麼千絲萬縷的關係?它真的能成為新的創業方向嗎?航天事業是一項非常嚴謹的系統工程。發射失敗有一萬種可能,而發射成功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把這一萬種可能,全部規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