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2021-01-07 心理危機幹預

一九九三年,以羅雪(Frances Rauscher)為首的一群心理學家,在聲譽卓著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刊登了一篇題為《音樂與空間測試的表現》(Music and Spatial Task Performance)的論文。

圖/論文截圖

這項研究是為了了解學生們,在花十分鐘做了下面三件事的其中一件後,於某項智力測驗上的表現如何:在這十分鐘裡,有的學生聽的是教人放鬆的指令,有的只是安靜地坐著,而其餘學生則聽了十分鐘的莫扎特鋼琴曲。接著,所有人都做了同樣的測驗。

測驗結果顯示,聆聽莫扎特音樂的那組學生,比聽放鬆指令或是什麼都沒做的學生,成績都要來得好,而進步的幅度,相當於比他們原本的智商高出了八或九分──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很有用的。

在這項測驗中,學生們要看一些經過折迭裁剪的紙張上面的圖形,並猜測這張紙在沒有折過前是什麼樣子。這裡有一個類似的例子:你能看出下圖的紙張,在經過折迭和裁剪後,會變成圖A到E中的哪個形狀嗎?

問題在於後來發生的事。

要是當初羅雪博士及其團隊,將這項測試結果發表在某份不知名的心理學期刊上,那麼在她專業領域內的同僚就會閱讀,並將它加進眾多有關大腦運作的已知資料中,並勤於增修這些資料。但是《自然》可是首屈一指的期刊,許多非常新奇、甚至顛覆世界的科學發現都會刊登在這裡,也就是說,各家報紙媒體都會聘請專家學者(或至少是某個戴眼鏡的傢伙),按月詳讀其中的每篇文章,搜尋有關癌症療法,或是無需熨燙的褲子等各種新穎題材。

古典音樂可以提升智商?這說法實在太誘人了!

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她所談的,不過是某些「技能」,與我們所想像特定行為的結果有關罷了。

當然,根本沒人關心她到底說了什麼。古典音樂能讓人變得更有腦的說法實在太誘人,因此可不能揭露實情,免得大家想像幻滅。

圖/pixabay

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各行各業人人都相信這套說法。

英國古典音樂廣播電臺 Classic FM 還推出了一張名為《嬰兒音樂》的暢銷 CD。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則贈送新手媽咪人手一張古典樂 CD,佛羅裡達州還通過一項法案,要求州立的託育中心播放古典音樂,德州監獄甚至播放交響樂給受刑人聽,還因此引發許多淋浴時刺傷人的事件,因為大哥們竟為了拉赫曼尼諾夫和西貝流士孰優孰劣而起爭執。到了一九九O年代末期,由心理學家亞德裡恩.諾斯和戴維哈格裡夫斯在加州和亞利桑那州所進行的調查,發現每五個人中就有四個人知道莫扎特效應,莫扎特應該會感到很欣慰才是。

從那時開始,許多心理學家就開始探究智商與聆聽莫扎特音樂之間是否有關聯。二O一O年,研究人員在檢視了各種與此主題相關,共有超過三千人參與的三十九項調查後,確定真的有所謂的莫扎特效應──但卻跟莫扎特一點關係也沒有。

從莫扎特到史蒂芬金……也太不懷好意了吧。圖/imdb

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家 E.格倫.夏倫博格(E. Glenn Schellenberg)及其同事,針對這方面做了許多研究,在其中一項實驗中,他們將莫扎特音樂換成了驚悚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小說的錄音。這項做法看似奇怪,但夏倫博格教授和他的團隊卻想藉此了解,是否音樂本身根本就不是重點。

其實,重點是要讓心情變好

也許在做智力測驗之前,只要播放任何讓人愉快的東西,就能使人擁有好心情,並因此表現得更好。由於參與測試的都是大學生,不可否認地,這些大學生可能只是對史蒂芬金的小說,跟對兩百年歷史的鋼琴曲一樣喜愛罷了。我相信,若是學生們事前先聆聽一段音樂或故事,而非安靜地坐著的話,也會在相同的「紙張未折前應該是什麼形狀」測驗上,有較佳的表現。測驗結束後,這些學生必須表明自己比較喜歡聽故事還是音樂。較喜歡聽故事的學生,在聽完故事後所做的測驗分數最高;同樣地,較愛好音樂的學生,則是在聽完音樂後做的測驗分數最好。

因此,我們現在不必再費神搞懂,為何莫扎特的音樂能神奇地重整大腦模式,讓它變得更有效率了。因為,這個「莫扎特效應」不過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罷了──處於正面的心理狀態,就能增進智力上的表現。

《阿瑪迪斯》劇照。圖/imdb

所謂「正面心理狀態」就是好心情加上適度的刺激。這裡的「刺激」指的是與沉悶相反的情緒。如果你處於不夠刺激的情境(覺得無聊或昏昏欲睡),你的大腦就沒辦法做太多事,此時要是有人突然拿智力測驗給你做,成績自然就會不好。

相反地,你也可能受到太多刺激,如太過興奮或緊張等,如此也會導致表現不佳。只有在處於適度刺激的狀態下,也就是在聽了故事或音樂後,再接受測驗,才會有最佳表現。最重要的是,你若愈喜歡這個故事或音樂,心情就會愈好,而心情好也有助於增進表現。當你心情不錯時,多巴胺的分泌就會增加,據說這樣思考時就會更有彈性,解決問題和做決定的能力也會變強。

為了證實這一點,多倫多研究團隊開始嘗試在進行測驗之前,播放各式各樣的音樂,然後看看結果如何。不出所料,他們很快就發現了「舒伯特效應」,也就是出現了跟莫扎特效應一樣的效果。雖然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也都產生了相同的效果,但研究團隊卻預測應該不會出現「阿比諾尼效應」。

義大利作曲家阿比諾尼(Tomaso Albinoni)是那種一曲成名走天下的音樂家之一,你或許曾聽過他那一千零一首作品《慢板》,但由於這首曲子實在太過悲傷和緩慢,因此不太可能讓你感到振奮,或是讓你擁有好心情。不用說,要是在做摺紙(剪紙)測驗前播放這首曲子的話,自然也就不會出現阿比諾尼效應了。

其實,阿比諾尼恐怕是音樂史上唯一的「無曲」成名者。因為就連那首《阿比諾尼之慢板》,也極有可能是出自一九五O年代義大利音樂學家兼作曲家雷莫賈佐託(Remo Giazotto)之手。

在當初的測驗中所播放的莫扎特作品,乃是以大調譜寫且曲速稍快,因而給人一種歡快的感覺。多倫多研究團隊曾嘗試以較緩慢的速度,以及將它變成小調(我們知道小調會激發較為悲傷的情緒)等方式,播放這首曲子的不同版本給受測者聽。他們用了各種版本做測試後,證實曲速較快的音樂更具激勵效果,而大調樂曲則會讓人心情更好,因此,速度快的大調樂曲就會讓人們在測驗時擁有最佳表現。

圖/pexels

之後當研究團隊在多倫多再也找不到受測者時,便決定去英國。他們說服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協助他們同時為大約兩百所學校裡近八千名學童做測試。他們將每一所學校中的十到十一歲學生分為三組,並分別集中在三間教室裡,且每間教室都準備了一臺收音機。

· 第一組學童聽的是BBC第一電臺(Radio 1)播放的流行樂團Blur的歌曲;

· 第二組聽的是BBC第三電臺播放的莫扎特作品;

· 第三組聽的則是心理學家蘇珊海拉姆(Susan Hallam)探討他們正在做的這項實驗的錄音。

在播放完畢後,學童們做了兩項關於空間能力的測試。在這項針對好心情(刺激)理論所做的實驗中,一如我們所料,這些學童在聽過最能刺激他們且最喜歡的播音內容後,所做的測驗結果也最好──因而現在又多了一個「Blur效應」了。

這一切重點在於,在接受下一個腦力挑戰前,你聽的是什麼內容並不重要,不論是莫扎特、Blur的音樂作品還是史蒂芬金的小說都行,只要是你喜歡又具有溫和刺激效果的東西,就能短暫地提升大腦的性能。

進行這些測試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當人們因為聽了某些東西,導致精神與情緒變得更為高昂時,會產生什麼效果。雖然我們的精神和情緒通常是同時起落,但兩者卻並非總是息息相關。你可能既開心又想睡,也可能既開心又興奮。你的心情隨時都跟大腦分泌了多少多巴胺有關,而精神卻跟另一種截然不同、稱為「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化學物質有關。

大腦中可以以正腎上腺素為神經傳導物質的區域。圖/wikipedia

為了將情緒和精神這兩種心智效果分開來看,心理學家賈本葉菈伊利耶(Gabriela Ilie)以及威廉福德湯普森在二O一一年時,找了幾組人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請實驗對象在聽完為時七分鐘的古典鋼琴曲錄音後,接受幾項心理和創意測驗。其中有些人覺得這首鋼琴曲彈得很大聲、快速且音調高;有些人反而覺得這首曲子音量小、速度慢且音調低;至於其他組別則在音量、速度和音高上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此曲的節拍最具有提振精神的效果(較快的曲速所產生的刺激效果最好),而音高對情緒效果來說則比較重要(音高較高的曲子最能使人們感到開心)。因此這首樂曲在各組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情緒提振效果。

蠟燭測試。圖/wikimedia

至於這些實驗對象所做的創意測驗,則是由心理學家當肯(Dunker)所提出的一項著名的蠟燭測試,以及麥爾(Maier)的雙索測試。在蠟燭測試中,受測者會拿到一盒圖釘、一組火柴棒,還有想當然,一根蠟燭。受測者必須利用手中的物品,以避免讓蠟油滴到地板上的方式,將蠟燭固定在牆上。

(假如你現在有興趣的話,可在往下讀之前,先小試身手一下……)

這項測驗的標準答案是取出兩根圖釘,並扔掉其餘圖釘後,將空盒釘在牆上,然後再將蠟燭黏在盒子上。

圖/pxhere

至於雙索測驗則比較難搞,要是在做測驗當天剛好又沒什麼靈感的話,就更傷腦筋了。研究人員在天花板上掛了兩根不同長度的繩索,受測者必須要將兩根晃動繩索的尾端綁在一起。而難搞之處就是,你在抓住了一根晃動的繩索後,便無法碰到另一根。而你所能使用的輔助工具,就只有一把剪刀和一張椅子。

(同樣地,在往下讀之前,你可先小試身手一下……)

我相信有些人會想到利用椅子,但其實並不需要。只要把剪刀綁在其中一根繩索上,然後讓它擺蕩起來,接著,在抓住了另一根繩索後,等第一根繩索向你擺蕩過來時,再把它攔截住。一旦兩根繩索都抓住後,就可以輕鬆地將兩端綁起來了。

最後一項測試則不太需要創意,這項簡單的腦力活動只要速度快便能完成。在計算機屏幕上有四百零八個幾何圖形,受測者必須找出並點選那個出現了五十八次的圖形。

心情好,創意佳,刺激就有好精神

那麼結果如何呢?是這樣的,當音樂並沒有讓情緒變得比較好,但卻大幅地提振了受測者的精神時,這些人在最後一項簡單的速度測試上的表現相當好,而在蠟燭和雙索試驗上表現較差。相反地,那些沒有得到什麼精神刺激,但情緒卻大幅改善的測試者,則在創意測驗上的表現較佳,而在簡單的圖形測試上反應較慢。因此,這項實驗的兩個結論是:

一、情緒改善能讓人變得更有創意;

二、增加刺激能讓人在簡單的思考活動上反應較迅速。正如我之前說過,當我們在聆賞音樂時,情緒和精神通常會同時起落,讓你兩種好處一次滿足。

目前,我們所探討的是在接受測驗前,聆聽音樂所產生的效應。但要是在你需要思考和專心做某件事,例如念書或是填報稅單時播放背景音樂的話,又會如何?

本文摘自《好聲音的科學:領袖、歌手、演員、律師,為什麼他們的聲音能感動人心?》,本事出版,2017 年 10 月出版。

相關焦點

  • 莫扎特效應:聽說聽古典樂能讓人更聰明?
    經常聽別人說聽古典音樂能變得更聰明,長時間以來,「莫扎特效應」成為了古典音樂的賣點。但古典音樂真的這麼神奇嗎?說白了就是聽莫扎特的音樂能促進智力發展,這個說法源於一個1993年的實驗,研究人員將志願者們被分為幾組完成複雜的摺紙任務。實驗中,每組志願者聽不同音樂,同時確保他們摺紙的速度和效果達到測試標準。結果發現,實驗中莫扎特音樂組出色完成任務,並且發現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他們某些大腦的機能有很大的幅提升。
  •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一書中描述了「莫扎特效應」的概念。1991年,他探討了莫扎特的廣泛適用性,特別是在Tomatis與主要學習困難兒童的30年工作中取得成果的過程。 莫扎特音樂是否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定義一下,我們所說的「聰明」是指什麼?Tomatis Method主要關注人耳的傾聽能力。
  • 聽莫扎特未必能變聰明,但卻真的能治病
    2017年07月21日 16 :解放周末/悅賞・廣告 稿件來源:本報訊莫扎特是家喻戶曉的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他的全名是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其中的阿瑪德烏斯意為「上帝的寵兒」。莫扎特的音樂天分確實與生俱來――他5歲作曲,9歲寫交響曲,11歲時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人們喜愛莫扎特的音樂,因為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覺得很舒服,使人心境平和,這種舒服來源於他音樂語言的直白與流暢。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評價說:「聽莫扎特使人擺脫了內心的爭執,升到更高的境界,到達一個崇高與和平的領域,在那兒,人間的痛苦消失了。」
  • 莫扎特音樂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下)
    我們之前討論了莫扎特音樂的特點,以及研究者們對於它的科學探究,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但大眾還是普遍會對一些問題不理解。包括莫扎特音樂在內的所有音樂素材,需要在整個聲音頻帶上,根據Tomatis的邏輯,經過不同側重、多維度的過濾處理。所以同樣一段音樂,在經過託瑪提斯設備處理之後,旋律還是那個旋律,但是音色卻有了顯著的不同。以下是一小段音樂示例,大家可以體會一下音色的改變程度。
  • 「好玩的心理學」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莫扎特效應
    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莫扎特效應音樂可以調動情緒,也可以改變心情。不同的旋律、節奏、音調的音樂,會對人造成不同的影響。音樂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人在聽音樂或演奏音樂時的心理狀態,以及人認知聲音的原理等。
  • 胎教聽莫扎特孩子更聰明?讓音樂成為習慣,提升更高的認知
    我說:「胎寶寶才多大,就要開始培養音樂細胞了?」表妹說:「這倒是其次,聽音樂能提升寶寶智力!」我差點吐血問:「你這是聽誰說的?」表妹一本正經地說:「姐,虧你還是海歸呢,連莫扎特效應都不知道!」想必很多關注寶寶智商的媽媽,都聽說過這個著名的「莫扎特效應」:如果孩子經常聽莫扎特的曲子,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樂,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 被誤讀的莫扎特:聽莫扎特不會讓孩子更聰明
    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樂,都未被證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這不會妨礙人們去喜歡去聆聽——至少不會毒害你的身體,降低你的智商。  莫扎特效應  所謂「莫扎特效應」是指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作為胎教音樂,可以提高孩子智商」,這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論。
  • 神奇的音樂——莫扎特效應
    相信關注過胎教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個觀念:傾聽莫扎特的音樂是非常好的胎教方式。這一觀念還真不是空穴來風,這是多位專家和學者經過實驗研究得出的結果。1993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兩位教授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音樂和空間任務能力》的文章,文中介紹了他們所做一個實驗:讓學生聽10分鐘莫扎特的音樂後立即進行智商(IQ)測試,發現聽過音樂後學生的智商水平顯著提高了。
  • 莫扎特效應: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
    一項新的綜合分析研究證實,聽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薈萃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推翻當前對莫扎特效應的懷疑態度。 莫扎特音樂或對心理健康產生有益影響的想法源於1990年代的早期發現。此後有數項研究跟進,但大多樣本很小,或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導致總體證據不一。
  • 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 死亡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 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 你不知道的《莫扎特效應》促進你的認知能力
    莫扎特效應AndanteWolfgang Amadeus Mozart,Alfred Brendel,Walter Klien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莫扎特的音樂開始在準媽媽之間流傳,成為最為火熱的胎教音樂,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嗎?
  • 莫扎特K448:音樂到底有什麼魔力?
    ‍依照最新的醫學研究,‍‍能夠讓人長壽的第一原因,‍‍不是飲食,不是養生,‍‍也不是運動,‍‍竟然是音樂,尤其是唱歌。‍‍有的音樂讓人會激動, ‍‍有的讓人感動,‍‍有的讓人平靜,有的讓人喜悅,‍‍有的讓人哀傷。‍‍那麼,有沒有音樂‍‍聽了以後會讓人變聰明呢?‍‍‍‍
  • 聽說聽這些音樂還可以提高智商?
    想必大家都希望有一個高智商的大腦吧,一個智商高的人具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生活當中也經常能及時的發現問題,那麼,大家可能認為一個人的智商高不高是天生的,後天提升智商這個觀點看起來不太現實,其實這種看法也不完全錯誤,只是理解不同,我們不妨把提高智商這一詞改為提高智力,這樣一來就好理解的多,那麼,真的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提高智力嗎?小鍾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種提高智力的方法,據說很管用。
  • 聽莫扎特能幫助大腦發育?這個風靡全球的謠言是怎麼來的
    隨後,1994年的紐約時報更是直接撰文《聽莫扎特真的能讓你變聰明》(CLASSICAL VIEW; Listening To Prozac… Er, Mozart)一文,並在其中大肆鼓吹莫扎特比貝多芬要更加偉大。 看到這,我不禁緩緩打出一個問號,莫扎特效應真的有這麼厲害?
  • 「莫扎特效應」是什麼鬼?
    編輯 / 倪彥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來,由於所謂的「莫扎特效應」,有數十萬張封面上繪有面帶微笑的嬰兒古典音樂光碟被成功出售。「莫扎特效應」是指聽這位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的音樂,會有助於兒童智力發展。這個說法源自何處,是否真實呢?
  • 莫扎特的音樂提高智商?莫扎特K448這麼神奇?
    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莫扎特創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
  • 20首經典的古典音樂撫慰每一個工作日的疲倦與壓力
    貝多芬曾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流行音樂,平日裡聽聽就好。經典音樂,值得收藏,尤其古典音樂。古典音樂似乎離我們遙遠,有些高深莫測,也聽不太明白。不要緊,慢慢地培養樂感,陶冶情操。音樂可以治癒心靈。不是為了裝優雅格調,而是融入到自己的生命裡。這是一種生活美學和生活哲學。為大家精選了20首古典音樂,伴隨你工作日的每一天。不論開心、鬱悶、急躁或者壓力山大,總有一首能陪伴你。
  • 音樂能讓孩子變聰明嗎?是的「莫扎特效果」得到證實
    >我認為,其實音樂能讓孩子更聰明,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聽了鄰居的話,我呆住了,其實我一直不太贊成孩子學這個,覺得孩子學這個有浪費孩子學習時間的孩子學習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適當的音樂不僅對健康的孩子學習也有好處現有的比較權威的"莫扎特的音樂的效果已經確認了這一觀點現在和這個效果一起來看看確認莫扎特音樂的效果,音樂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更聰明
  • 神奇的莫扎特效應
    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他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聽古典音樂有助於提高兒童智商,聽一聽音樂,就能提高記憶力、空間推理能力。這一發現被形象地稱作「莫扎特效應」。人們對「莫扎特效應」的這一認知,令K448樂曲風靡一時,並成為最知名的胎教音樂之一。
  • 7 天音樂啟蒙之旅丨DAY1.莫扎特(Mozart)
    為音樂而生的莫扎特莫扎特是誰呢?圖片源自網際網路他是奧地利音樂家,是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我們非常熟悉的這首童謠「小星星」,就是由莫扎特作曲的。除此之外呢,他還創作了很多美妙的樂曲,想知道天才音樂家莫扎特創作出了什麼樣的音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