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應」是什麼鬼?
編輯 / 倪彥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來,由於所謂的「莫扎特效應」,有數十萬張封面上繪有面帶微笑的嬰兒古典音樂光碟被成功出售。「莫扎特效應」是指聽這位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的音樂,會有助於兒童智力發展。這個說法源自何處,是否真實呢?
據《西班牙人報》的文章,1993年,英國《自然》周刊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一份關於空間推理的研究。實驗中,一組聽過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的學生,在進行需要摺疊和裁剪紙張的測試時,比另一組僅聽過放鬆指導的學生表現得更好。
文章稱,這是一部非常具體的作品,聽這部作品的人是被要求執行特定任務的大學生。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個實驗僅持續了15分鐘,這對於要得出重大結論就顯得微不足道。此外,結果並沒有提到任何與智力提升有關的信息。
然而,媒體上開始出現各類文章,這些文章毫不猶豫地得出了自己的結論:莫扎特讓你變得更聰明。這種說法一傳十,十傳百,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年輕人、兒童、嬰兒甚至是腹中的胎兒。「當寶寶還在子宮裡時,聽莫扎特的音樂能讓他們在出生時就比同齡寶寶更聰明。」儘管事實上並不存在關於這個年齡段的任何研究。
但幾乎總有人站出來為這項所謂的研究提供動力,目的是讓這個說法在社會層面上成為無可辯駁的真理。這個人就是《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一書的作者唐·坎貝爾(Don Campbell)。這部作品出版於1997年,其並不浮誇的副標題是:挖掘音樂的力量,治癒身體、強化心靈、釋放創造精神。
這本書效果顯著,聚集了目光放在更有利可圖的兒童身上,尤其是向他們的父母成功推銷了某些商品,使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因此會最聰明。幾年後,唐·坎貝爾又出版了另一部與兒童相關的作品,題為《莫扎特效應:用音樂喚醒孩子的頭腦、健康和創造力》。
事實上,早在20世紀中葉,耳鼻喉科醫生、心理學家艾爾弗雷德·託馬蒂斯就開始構築關於音樂治癒能力的理論,尤其是莫扎特的音樂能對腦功能障礙產生的積極影響。
2007年,德國政府的一份報告系統性地審查了一批關於聽音樂和智力之間關係的科學文獻。結論很明確:根據迄今為止進行的研究,聽莫扎特的音樂「或任何其他音樂」,都無法使任何人變得更聰明。唯一補充說明的是,需要進行更多的長期研究以得知其是否會對智商產生某種影響。
上述結論顯示,所謂的「莫扎特效應」只不過是「一種面向音樂產業的市場營銷工具」。2010年《情報》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同樣堅持這個觀點。維也納大學的多名心理學家查閱了涉及近3000人的近40項研究,指出關於莫扎特K.448奏鳴曲影響人類空間推理的結論無法複製,更無法證明這首曲子能提高智力。
視頻音樂: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
★
本圖文首發於《新民晚報》
標題、圖片、視頻系本公號所加
長按上圖中的二維碼可關注本公眾號
所刊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