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心理學」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莫扎特效應

2020-12-05 心理大家

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莫扎特效應

音樂可以調動情緒,也可以改變心情。不同的旋律、節奏、音調的音樂,會對人造成不同的影響。

音樂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人在聽音樂或演奏音樂時的心理狀態,以及人認知聲音的原理等。

比如我們都很感興趣的」絕對音感「現象。所謂絕對音感,是指能用耳朵把聽到的聲音用音階來識別能力

周杰倫就是一個具有絕對音感的創作型歌手,綜藝節目中他也表演過自己的絕活兒——周圍有人用電子琴鍵盤彈出一個和弦,他就能夠脫口而出和弦在鍵盤上的音階組合。

生活中,擁有絕對音感的人也比我們想像中的多。有些人是天生的,有些是在後天學樂器的過程中學習到的。

音樂由聲波組成,關於音樂有一種表達是:在我們創造音樂前,音樂就創造了我們。

比如宇宙元音OM,現在看到這篇文字的你,不妨就試試自己發聲:發O音時,我們需要把嘴巴閉起來,而發M音時,則需要儘可能把嘴巴張大,是否有一種奇異的共鳴感呢?

科學家們用儀器收集與整理聲波時,發現所有不同的聲波都來自一個原始、簡單的聲音,就是OM。

當我們把聲音探測器放到外太空,收集回來的聲音是OM;

甚至當我們還是小嬰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時,據說最初聽到聲音也是OM,那是羊水裡的聲音。

因此,OM被認為混沌初開時,世上所出現的第一個音,代表了一切意識的創造,也是療愈音樂中最基本的聲音

當您煩心的時候,不妨找一處安靜的空間,最好周圍有點綠植,輕輕吟誦「OM",或許可以幫你緩解一下焦慮情緒……

莫扎特效應

你相信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

1993 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羅斯徹與加州大學的肖( Gordon Shaw) 的研究發現」可以「,並將研究結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論文。

他們將36名非音樂專業大學生分為三組,分別給三組學生聽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通俗音樂、不聽音樂。

經過了10分鐘後,用智力量表進行測驗,發現聽了莫扎特音樂組的學生的測驗成績比其他組高出8-9個百分點,但這種效果持續了10-15 分鐘之後就會消失。

羅斯徹還認為如果經常給孩子聽莫扎特的音樂(或者類似莫扎特的音樂)會永久性地提高這種能力並影響終生。

美國大眾媒體對此實驗進行了廣泛的渲染和宣傳,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各大唱片商店裡有關莫扎特音樂的CD很快被銷售一空。

最終法國醫生託馬提斯(Luis Tomatis) 首次提出了「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 這個術語。

需要注意的是,「莫扎特效應」 的音樂不是單指莫扎特本人的音樂,而是泛指的音樂。

這些音樂大多與莫扎特的音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結構。即高頻音比較多的音樂,因為高頻音具有較大激發腦活力的作用。

療愈的聲音頻率

我們都知道,噪音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反過來說,節奏平穩、旋律和諧、音高變化規律的音樂是否能夠激發正性情緒,進而療愈疾病呢?

答案是可以。

關於什麼是疾病,研究聲音療愈的人士認為,「情緒上未被解決、阻擋療愈共鳴的問題,就會造成我們的疾病狀態。」

早在千年前,那些深諳聲音科學的人,了解到某些特定的頻率對人類身體具有療愈力,整體來說,就是共鳴創造療愈

當我們被療愈頻率誘導同步,我們的身心也會和諧的振動。這些頻率包括:

285Hz—— 細胞及組織療愈,讓身體覺得被更新。

396Hz——釋放愧疚和恐懼,讓更好振動頻率的情緒出現。

417Hz——消除令人感到挑戰的情況。

528Hz ——據說可療愈DNA ,修復細胞,並使意識覺醒。

639Hz——這是與心有關的振動頻率,使人產生愛自己及他人的感覺,從而消除差別。如果要平衡關係,聽聽這個頻率吧。

741Hz —— 據說可以清潔、並療愈暴露在電磁波中的細胞。也有助於人們建立信心與能力,去實現他們所希望的事。

852Hz——使直覺覺醒。

963Hz ——刺激松果體,並調整身體到最佳、最初始的狀態。

當然,也還有其他更多的頻率,但是這些甚至根本不在人類聽力範圍之內,雖然它們也具有療愈能力。

我們都知道,暈車是因為人體的胃臟與汽車的發動機聲波,發生了不和諧的次聲低頻共振。從而影響到胃臟的正常運轉,導致暈車症狀。

暈血是因為視覺神經與血腥畫面發生了不和諧的視覺高頻共振,血腥畫面通過視神經傳到到中樞神經,心理不舒服導致生理不和諧,最終產生暈血症狀。

如果用機器類比人體,我們可能更像是一個高能量的發射器和接收體,可以接收大自然和生物之間的信息和能量,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那麼根據現在流行的量子糾纏理論: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且這種影響不受距離的限制。

也就是說,即便兩個粒子分隔在直徑達10萬光年的銀河系兩端,一個粒子的變化仍會瞬間影響另外一個粒子。

那麼,「當一個人的內部精神震動頻率與療愈聲波的調和時,療愈可能就會在無意識中發生」,這種說法應該也是成立的。

END

~

相關焦點

  •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一書中描述了「莫扎特效應」的概念。1991年,他探討了莫扎特的廣泛適用性,特別是在Tomatis與主要學習困難兒童的30年工作中取得成果的過程。 莫扎特音樂是否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定義一下,我們所說的「聰明」是指什麼?Tomatis Method主要關注人耳的傾聽能力。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古典音樂可以提升智商?這說法實在太誘人了!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
  • 莫扎特音樂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下)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但大眾還是普遍會對一些問題不理解。包括莫扎特音樂在內的所有音樂素材,需要在整個聲音頻帶上,根據Tomatis的邏輯,經過不同側重、多維度的過濾處理。所以同樣一段音樂,在經過託瑪提斯設備處理之後,旋律還是那個旋律,但是音色卻有了顯著的不同。以下是一小段音樂示例,大家可以體會一下音色的改變程度。
  • 莫扎特效應:聽說聽古典樂能讓人更聰明?
    經常聽別人說聽古典音樂能變得更聰明,長時間以來,「莫扎特效應」成為了古典音樂的賣點。但古典音樂真的這麼神奇嗎?何謂「莫扎特效應」?研究人員多次說明古典音樂只是可能提高大腦的某些機能,這些機能可能導致智商提升,所以聽古典音樂能不能變聰明還不能確定。但於事無補,人們看著賣力講解的研究人員,想法卻是:說的好,但我還是選擇相信媒體。於是莫扎特效應自此誕生。
  • 孩子,從小聽音樂與不聽音樂有2大差別!
    我家兩個孩子從小也聽音樂。記得還在懷大寶時,有一次放《黃河大合唱》,大寶在肚子裡翻江倒海,可以用「百變猴子」來形容,肚皮形狀一會變冬瓜,一會變奇怪的土豆……我和孩子爸都因胎寶寶的舉動笑瘋了。大寶出生後,我經常會在家裡播放兒歌,每次聽音樂,大寶總會手舞足蹈,對《黃河大合唱》情有獨鍾。
  • 被誤讀的莫扎特:聽莫扎特不會讓孩子更聰明
    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樂,都未被證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這不會妨礙人們去喜歡去聆聽——至少不會毒害你的身體,降低你的智商。  莫扎特效應  所謂「莫扎特效應」是指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作為胎教音樂,可以提高孩子智商」,這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論。
  • 超過聽音樂的孩子可以更聰明?莫扎特的效果:家長應注意音樂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會說,不只是聽音樂嗎?什麼可以大膽?我厭倦了讓家裡整天這麼忙!他們認為這是貴族家庭的奢侈活動。然而我們都知道,如果聽音樂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真的有幫助,那麼每個家長都願意為他們的孩子這樣做!我要告訴所有的家長,根據「莫扎特效應」,聽音樂,對孩子的兒童智力,對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兒童的情緒都有很大的幫助。
  • 多聽音樂的孩子會更聰明?莫扎特效應:「音樂啟蒙」家長要重視
    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卻說了,不就是聽一些音樂嗎?有什麼可豪橫的?整天把家裡搞得這麼熱鬧,煩都煩死了!認為這是貴族家庭們搞的一些奢侈活動。然而我們都知道,如果說聽音樂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真的有很大幫助的話,那麼每個家長都是願意為孩子做這些的!今天我就想告訴各位家長們,根據「莫扎特效應」,讓孩子每天聽音樂,對孩子的智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孩子的情緒都有很大的幫助。
  • 聽莫扎特未必能變聰明,但卻真的能治病
    2017年07月21日 16 :解放周末/悅賞・廣告 稿件來源:本報訊莫扎特是家喻戶曉的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他的全名是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其中的阿瑪德烏斯意為「上帝的寵兒」。莫扎特的音樂天分確實與生俱來――他5歲作曲,9歲寫交響曲,11歲時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人們喜愛莫扎特的音樂,因為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覺得很舒服,使人心境平和,這種舒服來源於他音樂語言的直白與流暢。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評價說:「聽莫扎特使人擺脫了內心的爭執,升到更高的境界,到達一個崇高與和平的領域,在那兒,人間的痛苦消失了。」
  • 「莫扎特效應」是什麼鬼?
    編輯 / 倪彥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來,由於所謂的「莫扎特效應」,有數十萬張封面上繪有面帶微笑的嬰兒古典音樂光碟被成功出售。「莫扎特效應」是指聽這位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的音樂,會有助於兒童智力發展。這個說法源自何處,是否真實呢?
  • 音樂能讓孩子變聰明嗎?是的「莫扎特效果」得到證實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螺絲號滴滴吹,海鷗聽展翅飛,小螺號滴滴吹,波折聽笑微微……」晚飯後,我帶著孩子到鄰居家散步,鄰居家正在給孩子們唱螺絲釘的童謠,孩子們站在電視劇旁邊唱歌鄰居的孩子自己來和我的孩子一起唱過去的歌鄰居看到我來了,主動跟我說她家的孩子喜歡聽音樂唱歌
  • 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蜜糖還是毒藥?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有的卻有毒死亡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他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
  • 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
    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他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 1993年,美國加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研究者戈登·肖(Gorson L.Shaw)、弗朗西斯·勞舍爾(Frances H.Rauscher)和凱薩琳(Katherine N.Ky)發表研究論文稱,聆聽K448樂曲的人,在空間推理和記憶任務上,表現更好。
  • 神奇的莫扎特效應
    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他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1993年,美國加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研究者戈登·肖(Gorson L.Shaw)、弗朗西斯·勞舍爾(Frances H.Rauscher)和凱薩琳(Katherine N.Ky)發表研究論文稱,聆聽K448樂曲的人,在空間推理和記憶任務上,表現更好。
  • 你不知道的《莫扎特效應》促進你的認知能力
    AndanteWolfgang Amadeus Mozart,Alfred Brendel,Walter Klien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莫扎特的音樂開始在準媽媽之間流傳,成為最為火熱的胎教音樂,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嗎?
  • 莫扎特K448:音樂到底有什麼魔力?
    ‍依照最新的醫學研究,‍‍能夠讓人長壽的第一原因,‍‍不是飲食,不是養生,‍‍也不是運動,‍‍竟然是音樂,尤其是唱歌。‍‍有的音樂讓人會激動, ‍‍有的讓人感動,‍‍有的讓人平靜,有的讓人喜悅,‍‍有的讓人哀傷。‍‍那麼,有沒有音樂‍‍聽了以後會讓人變聰明呢?‍‍‍‍
  • 聽莫扎特能幫助大腦發育?這個風靡全球的謠言是怎麼來的
    隨後,1994年的紐約時報更是直接撰文《聽莫扎特真的能讓你變聰明》(CLASSICAL VIEW; Listening To Prozac… Er, Mozart)一文,並在其中大肆鼓吹莫扎特比貝多芬要更加偉大。 看到這,我不禁緩緩打出一個問號,莫扎特效應真的有這麼厲害?
  • 莫扎特的音樂提高智商?莫扎特K448這麼神奇?
    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莫扎特創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心理學不僅讓人更認識自己,更了解人性,更幫助人際交往有困惑的人。因此,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可以有助於自處、與他人相處,更能運用它們分析社會現象及個人性情背後的原因。心理學將一種現象叫「破窗效應」:一個房子若窗戶破了,無人修補,隔不久,其它窗戶也會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牆,若出現一些塗鴉沒清洗掉,很快牆上就布滿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
  • 神奇的「莫扎特效應」被證確實存在 樂曲節奏是關鍵
    科技日報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王怡)「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變聰明?」的流言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準媽媽間流傳,莫扎特樂曲一下成為最熱賣的胎教音樂。然而,被學術界稱為「莫扎特效應」的命題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