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聽音樂的孩子會更聰明?莫扎特效應:「音樂啟蒙」家長要重視

2020-12-04 景凡育兒經

在電視劇中,我們總會看到,那些貴族家庭們,總會讓孩子們聽很多音樂,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很大的好處。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卻說了,不就是聽一些音樂嗎?有什麼可豪橫的?整天把家裡搞得這麼熱鬧,煩都煩死了!認為這是貴族家庭們搞的一些奢侈活動。然而我們都知道,如果說聽音樂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真的有很大幫助的話,那麼每個家長都是願意為孩子做這些的!今天我就想告訴各位家長們,根據「莫扎特效應」,讓孩子每天聽音樂,對孩子的智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孩子的情緒都有很大的幫助。

當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能夠被激發愉悅,滿足等積極情緒,而這種積極情緒反過來又能提高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對事物的加工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莫扎特效應。

可以說,當我們聽曲子後,我們的大腦活躍能力將會大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增強。現如今這個理論也廣泛被各位寶媽所認可。

九十年代初,哥倫比亞大學的羅斯切與夥伴做了一場實驗,將一些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分成三組,並令其在相同環境下聽莫扎特的曲子,單純的欣賞。留下一組成員在相同的環境下,不讓他們聆聽莫扎特的曲子。經過了十多分鐘,對他們採用專業的技術進行測驗,測驗結果表明聽莫扎特曲子的學生測驗成績比未聽莫扎特曲子的成員的要高出很多。但是這種提高學生們智力的效果,持續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之後他們又採用了一些實驗。

結果表明:如果能夠讓孩子們一直聽這種曲子那麼將會永遠地提高孩子的能力。最終法國醫生託馬斯首次提出了莫扎特效應這個術語。

莫扎特效應是有一定的理論解釋的

音樂終極目的是使人獲得某種情感體驗,而這種情感體驗又取決於音樂的各個部分,比如它的音調,歌詞和伴奏的旋律,是它的聽眾獲得情感體驗的主要部分。歌詞美妙,旋律優美,音調剛好,符合聽眾的口味和感覺,那麼聽眾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不然的話,聽眾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而我們的神經系統不僅能夠辨別出自己產生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而且一旦產生積極情緒,那麼腦海中就會浮想到很多令人開心的愉悅的事情,從而產生一種別來無恙的情感體驗,根據自己的故事產生一種對生活和對情感的獨特理解。就像莫扎特的作品,聽了莫扎特的曲子,不僅能夠讓我們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而且又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水平,使我們獲得情感上的享受。這就是莫扎特效應的理論原理所在。

只有聽莫扎特的作品才有這樣的效果嗎?

莫扎特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激發高興,滿足等積極情緒,是因為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純淨、新鮮、明亮、節奏穩定,符合人體內部特有的生理規律。那麼會不會莫扎特的作品都特別昂貴或者一上市就被別人一搶而空了呢。然而我要告訴你,在莫扎特效應中所指的音樂並非單指莫扎特本人的音樂,而是一種泛指的音樂,這些音樂大多與莫扎特音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結構。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孩子聽音樂真的對孩子的智商發展,情商發展,還有生活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現在肯定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如何才能從小培養孩子對音樂的熱愛呢?

1.不要把音樂看得太嚴肅

重要的是讓孩子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不要想著讓孩子成為一個音樂家,父母應該讓音樂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慢慢地,孩子對音樂的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性,就會產生一種不可割捨的興趣。

2.經常讓孩子感受音樂的魅力

比如讓孩子觀看演講比賽,讓孩子感受一下一段演講,沒有音樂和有音樂的區別,心中是如何得心潮澎湃?演講是如何得更加生動形象。演講的語言又能幫助孩子理解音樂形象。也可以讓孩子觀看他們喜歡的動畫片或者電視劇,讓他們去深刻地理解一下音樂和這段故事的關聯,這段音樂能夠反映這個故事的什麼特性。這樣,孩子更加地理解了音樂,也更加的對這個故事有了深刻的理解。這種音樂和語言結合的形式,一定會讓孩子意識到音樂的意義和其魅力所在,也一定會深深地吸引孩子使他漸漸

喜歡上音樂。

3.給孩子講這音樂背後的故事

其一些倫理的說教,孩子們更喜歡聽一些實在的故事,所以用故事來吸引孩子的興趣,也是更加的高效的,比如,貝多芬的交響樂,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貝多芬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這首曲子的呢?當時貝多芬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這首曲子的曲調又是什麼樣的呢?表達了貝多芬當時什麼樣的心境呢?當時的人們又是怎麼對待他的呢?它如今成為這麼著名的音樂家,與它的什麼樣的品質離不開呢?了解了這一些些的故事,孩子們才能夠更加的理解音樂,理解音樂之後又能夠深刻地理解這種頑強不息,努力拼搏的毅力和這種美好的品質,從而更加的喜歡這些音樂。而這種品質是孩子們自己體會出來的,所以對孩子們來說又是極其的寶貴。

4.對於一些歡快的音樂,也可以讓孩子們進行模仿

然而,有些家長對於上一條就會提出疑問,有的音樂他是沒有那麼多的故事呢,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們進行模仿,去把他們唱出來。因為一首歌,即使沒有故事,也是有他自己的精神所在,精髓所在的。讓孩子們自己唱出來,那麼孩子就會自行的體會這些精神所在,魅力所在。之後孩子們將會更加的喜歡這首歌。那麼他對音樂的興趣也會日益的增加。

5.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演出活動

孩子學會了唱歌或者演奏曲子,並讓其在同學朋友面前進行展示,必將贏得很多的掌聲和鼓勵。孩子在音樂方面得到了讚賞和肯定,那麼對其內心肯定就是一種積極的作用,那麼她對音樂的興趣就更近了一步。

所以說,孩子多聽音樂是對孩子大有益處的。希望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恆心。堅持到最後才是勝利。

相關焦點

  • 超過聽音樂的孩子可以更聰明?莫扎特的效果:家長應注意音樂啟
    然而我們都知道,如果聽音樂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真的有幫助,那麼每個家長都願意為他們的孩子這樣做!我要告訴所有的家長,根據「莫扎特效應」,聽音樂,對孩子的兒童智力,對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兒童的情緒都有很大的幫助。當我們在聽音樂中時,我們會被快樂和滿足等積極情緒所刺激,進而提高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處理能力,這種現象稱為莫扎特效應。
  • 胎教聽莫扎特孩子更聰明?讓音樂成為習慣,提升更高的認知
    她對我說:「姐,不說了,我要給寶寶聽音樂去了。」我說:「胎寶寶才多大,就要開始培養音樂細胞了?」表妹說:「這倒是其次,聽音樂能提升寶寶智力!」我差點吐血問:「你這是聽誰說的?」表妹一本正經地說:「姐,虧你還是海歸呢,連莫扎特效應都不知道!」
  • 被誤讀的莫扎特:聽莫扎特不會讓孩子更聰明
    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樂,都未被證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這不會妨礙人們去喜歡去聆聽——至少不會毒害你的身體,降低你的智商。  莫扎特效應  所謂「莫扎特效應」是指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作為胎教音樂,可以提高孩子智商」,這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論。
  • 「音樂啟蒙」多重要?專家: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現在「音樂啟蒙」早就已經被很多家長了解了,尤其是在家長想進行胎教的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音樂。很多家長也會發現,基本上每個孩子對音樂都表現得很有興趣,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音樂,只要旋律響起來,孩子就會立刻手舞足蹈。而根據相關調查表明,那些學音樂的孩子比同齡人會更加聰明。
  • 音樂能讓孩子變聰明嗎?是的「莫扎特效果」得到證實
    >我認為,其實音樂能讓孩子更聰明,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聽了鄰居的話,我呆住了,其實我一直不太贊成孩子學這個,覺得孩子學這個有浪費孩子學習時間的孩子學習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適當的音樂不僅對健康的孩子學習也有好處現有的比較權威的"莫扎特的音樂的效果已經確認了這一觀點現在和這個效果一起來看看確認莫扎特音樂的效果,音樂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更聰明
  • 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更」聰明,重視「音樂啟蒙」,孩子能受益終身
    我認識一個小朋友,不過才六歲,還沒有上一年級,但是他已經會數一百以上的數,並且會自己認拼音,看電視的字幕完全沒有問題,古詩也背的十分流暢,就是那種誰見到了都會由衷誇獎的聰明孩子;這個孩子的媽媽是音樂老師,她從孩子還沒出生前就注重啟蒙教育以及藝術教育,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甚至可能更早就引導孩子接觸音樂,讓孩子受到音樂的薰陶。
  • 「莫扎特效應」是什麼鬼?
    編輯 / 倪彥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來,由於所謂的「莫扎特效應」,有數十萬張封面上繪有面帶微笑的嬰兒古典音樂光碟被成功出售。「莫扎特效應」是指聽這位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的音樂,會有助於兒童智力發展。這個說法源自何處,是否真實呢?
  • 「好玩的心理學」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莫扎特效應
    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莫扎特效應音樂可以調動情緒,也可以改變心情。不同的旋律、節奏、音調的音樂,會對人造成不同的影響。音樂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人在聽音樂或演奏音樂時的心理狀態,以及人認知聲音的原理等。
  • 要想你家孩子更聰明:聽音樂,這個簡單有效的方法,越早越好
    有心理學家通過對一些孩的跟蹤觀察表明:藝術活動對大腦具有調節的作用,並且有助於大腦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時集中精力;美術和音樂不僅僅能讓人們疲憊的身心得以放鬆,而且還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每位父母當孩子一出生,就開始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無論是吃的玩的都是講究再講究。
  • 孩子,從小聽音樂與不聽音樂有2大差別!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你會經常讓孩子聽音樂嗎?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會有什麼不一樣?你知道不同年齡的孩子聽什麼音樂最好?一個有關孩子聽音樂的實驗199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者戈登.肖做了一個實驗。他讓一群大孩子先進行一輪比納智力測試,接著讓這些孩子聽莫扎特的《雙鋼琴奏鳴曲》,10分鐘後再對這些孩子進行比納智力測試,發現孩子們的智商提高了9個百分點。因此,他們推測經常聽莫扎特音樂的孩子會變得聰明。
  • 「音樂早啟蒙」影響的不只是升學,還有孩子的一生!
    可見國家對於音樂素質教育的普及開始高度重視,那麼音樂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呢?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注重孩子的早期啟蒙教育。而7歲以上的孩子,腦中的語言思維已經逐漸固化,對於旋律和節奏的敏感度下降,此時接受全新的情感表達方式時阻力明顯增強。為什麼要重視音樂啟蒙教育?
  • 為啥孩子幼時喜歡音樂,長大卻聽音樂無感?父母的音樂啟蒙很重要
    音樂,對人有天然的吸引力,尤其在幼兒階段,我的妹妹聽到音樂可以先不吃飯,也要胡亂扭動上一番,這使她很開心。家長們對孩子音樂啟蒙的重視性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變得越來越低。在孩子小時候會有胎教音樂,等孩子大些家長就對孩子的音樂啟蒙不管不顧了,甚至以為孩子不會在音樂方面長期發展,所以不需要音樂啟蒙,這樣會誤導孩子的一生。做好孩子的音樂啟蒙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 莫扎特效應:聽說聽古典樂能讓人更聰明?
    經常聽別人說聽古典音樂能變得更聰明,長時間以來,「莫扎特效應」成為了古典音樂的賣點。但古典音樂真的這麼神奇嗎?研究人員多次說明古典音樂只是可能提高大腦的某些機能,這些機能可能導致智商提升,所以聽古典音樂能不能變聰明還不能確定。但於事無補,人們看著賣力講解的研究人員,想法卻是:說的好,但我還是選擇相信媒體。於是莫扎特效應自此誕生。
  •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一書中描述了「莫扎特效應」的概念。1991年,他探討了莫扎特的廣泛適用性,特別是在Tomatis與主要學習困難兒童的30年工作中取得成果的過程。 莫扎特音樂是否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定義一下,我們所說的「聰明」是指什麼?Tomatis Method主要關注人耳的傾聽能力。
  • 莫扎特K448:音樂到底有什麼魔力?
    ‍依照最新的醫學研究,‍‍能夠讓人長壽的第一原因,‍‍不是飲食,不是養生,‍‍也不是運動,‍‍竟然是音樂,尤其是唱歌。‍‍有的音樂讓人會激動, ‍‍有的讓人感動,‍‍有的讓人平靜,有的讓人喜悅,‍‍有的讓人哀傷。‍‍那麼,有沒有音樂‍‍聽了以後會讓人變聰明呢?‍‍‍‍
  • 美國TMC親子音樂 讓孩子自主探索和成長
    美國專業親子音樂啟蒙教育機構The Music Class(簡稱TMC)創始人Rob老師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學習音樂就像學習語言一樣,孩子出生之後我們就會對他說話,他也一直在聽我們的語言,之後慢慢就會說話了。所以,當他具備聽力這個生理條件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音樂啟蒙教育,讓他開始聽音樂、『磨耳朵』。」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 莫扎特音樂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下)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但大眾還是普遍會對一些問題不理解。包括莫扎特音樂在內的所有音樂素材,需要在整個聲音頻帶上,根據Tomatis的邏輯,經過不同側重、多維度的過濾處理。所以同樣一段音樂,在經過託瑪提斯設備處理之後,旋律還是那個旋律,但是音色卻有了顯著的不同。以下是一小段音樂示例,大家可以體會一下音色的改變程度。
  • 開發「右腦」能讓孩子更聰明!這4種方法,3歲之前要教給孩子
    每個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聰明,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補充營養、吃健腦的食物、報早教班等等,其實想要孩子變得更聰明,右腦的開發很重要。左腦  根據表明,左腦會控制人體的右半部分,因為通常人們開發左腦比較多,所以,很多人的右手和右腿都要比左邊更加的靈活有力氣。
  • 孩子沒有音樂天賦就不能學習音樂?當心進入音樂啟蒙的五大誤區
    學習音樂也很有可能成為孩子以後遇到困難,或是星期不好的時候,一種舒緩方式,幫助孩子平復心情,學習音樂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感知力 ,因為音樂可以刺激到孩子的許多感官,例如學習鋼琴的孩子觸覺就十分靈敏,聽音樂的孩子,聽覺也會十分的靈敏,有的孩子會隨著音樂舞動,這也非常好的鍛鍊了孩子的運動覺。
  • 科學證明聽莫扎特會更聰明
    聽莫扎特鋼琴曲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麼?在莫扎特誕辰260年之際,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了被爭論至今的「莫扎應」。近日,我國科學家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