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音樂天賦就不能學習音樂?當心進入音樂啟蒙的五大誤區

2020-12-04 藍珊育兒說

現在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父母教育觀念的轉變,許多父母都想讓孩子培養一種興趣愛好,而在許多興趣愛好之中 ,樂器類受到了許多家長和孩子的追捧。

我的朋友敏敏最近打算培養孩子音樂方面的天賦,她說:「在我們那個年代,大家都特別迷戀周杰倫,也都非常喜歡音樂,但是因為經濟等一些原因,讓我沒有學習到關於音樂的知識,但我不能讓我的孩子在錯過這個機會,」

是啊,我相信這也是許多家長的心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從這些特長上面也可以獲得自信心,但是許多五音不全的父母也有些擔心。

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音樂方面的天賦,也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音樂學習,又該如何進行啟蒙呢?家長們也不比焦急和不知所措,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家長讓孩子進行音樂學習時候的一些誤區.

一,音樂啟蒙的五大誤區

誤區1,父母五音不全,就不讓孩子進行音樂方面的學習。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五音不全,根本無法勝任孩子音樂方面的指導,所有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不讓孩子學習音樂,其實如果父母懂得音樂,自然是最好的。

如果父母不懂樂律,也可以試著,輕輕哼唱一些旋律感較強的童謠,例如我們所熟悉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又或是最經典的兩隻老虎等等,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對樂律的敏感度。

如果有的父母實在是張不開嘴,那麼也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放音樂,父母可以利用手機或是電視,讓孩子多聽聽音樂,這也是培養孩子音樂天賦的非常好的方式,

可以利用身邊的零碎時間,例如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或是吃飯的時間放一些音樂,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討論所放的音樂 ,營造音樂環境。

誤區2,不專業學音樂,就別學音樂。

相信這也是很多家長有著的思想,太過於利益化的看待孩子學習音樂,有些父母讓孩子學習音樂單純的只為了讓孩子參加藝考,考取好的大學,其實音樂教育的本質是教育,也可以說音樂只是一種形式。

學習音樂也很有可能成為孩子以後遇到困難,或是星期不好的時候,一種舒緩方式,幫助孩子平復心情,學習音樂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感知力 ,因為音樂可以刺激到孩子的許多感官,例如學習鋼琴的孩子觸覺就十分靈敏,聽音樂的孩子,聽覺也會十分的靈敏,有的孩子會隨著音樂舞動,這也非常好的鍛鍊了孩子的運動覺。

誤區3,學樂器才是學音樂

有些家長固執的認為,孩子只有學習吉他,鋼琴,架子鼓,這才算是學音樂,但是如果孩子跳舞,或是玩一些音樂方面的遊戲 那麼孩子就不能算是在學習音樂。

事實而已,孩子音樂的學習,就像是孩子學習要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樣,是一個緩慢卻系統的學習 家長不可一概而論,讓孩子 一蹴而就,要先培養孩子對於音樂的興趣。

如果直接讓孩子學習小提琴等樂器,孩子很可能出現牴觸心理,音樂的學習也是緩慢的, 要先讓孩子對音樂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人的老師,只有當孩子有了興趣,孩子才能更好的堅持下去。

誤區四,學習音樂一定要趁早

很多父母讓孩子從小就上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也是大肆宣傳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也讓很多家長更加焦慮,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送進了輔導機構學習。

有的家長甚至把三歲的孩子送進四歲孩子的音樂課堂,這樣真的好嗎,孩子的認知水平沒有到達四歲孩子的水平,理解課堂上的內容是十分吃力的,學樂器並不是越早越好,要考慮到孩子的認知能力,男生甚至要更晚一些學樂器效果才更好。

家長要讓孩子在一年級或者更晚一些的時候開始學習樂器,這時候的孩子對五線譜中點線的概念才會更清楚,更有利於孩子學習,如果孩子在很小時候接觸到自己不懂的知識,很可能會打擊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拔苗助長。

但是音樂的啟蒙教育可以很早變進行,讓孩子很小的時候聽聽音樂,唱唱歌都是很不錯的,但是如果系統化的學習還是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再進行。

誤區5 ,孩子沒有學習音樂的天賦,就不鼓勵孩子學習

很多家長讓孩子學習音樂之前都會擔憂孩子沒有音樂天賦,如果沒有天賦還去學習那不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嗎?但我們怎樣才能判斷出孩子是否有天賦呢 。

天賦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無法具體的去測量,如果孩子之前沒有接觸過音樂,光看孩子每星期到音樂老師前報到一小時。在這種情況下來論定孩子是否有天分,是不是對於孩子來說特別不公平呢?

之前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僅僅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唱出《穆桂英掛帥》、《花木蘭》等戲曲,網友們都表示深深的折服,難道這就是音樂天賦過人的孩子嗎?

但是隨著媒體的深入報導才知道,原來小女孩的姥姥是個戲迷,而這個小女孩也經常跟著姥姥一起去公園裡聽戲,就是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小女孩,也造就了她如今的成就,所以說音樂環境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與其糾結於孩子是否具有音樂天賦,不如先營造出音樂的氛圍,讓孩子心中埋下一顆音樂的種子,並且在學習音樂中,天賦固然重要。

但是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曾說,人們只誇讚我的音樂天賦,卻沒有看到我每天練琴8個小時的汗水。家長不要去糾結孩子到底有沒有天賦,最重要的則是讓孩子在學習音樂中感覺到快樂。

二,家長要如何做好音樂的啟蒙教育呢?

在大家看完上文後,我們可以對孩子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正確認知,但是有這些認知還不夠,要怎樣做好孩子音樂的啟蒙教育呢才是更為重要的,其實孩子的每個發展階段都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做好啟蒙教育。

1、三歲前,從背景音樂入門

第一個階段是嬰幼兒的音樂體驗。從小寶寶出生的那一刻甚至更早的時候,他其實就已經捕捉並逐漸適應了周圍環境中的聲音,潛意識地去創造和探索聲音的韻律和聲調模式。

家長可以定個時間為孩子準時播放音樂,或是給孩子唱歌,孩子在音樂的薰陶下長大,可以採用特定的一些歌作為孩子的背景音樂,例如孩子吃飯的,睡覺前的,換尿布時候,把音樂當做背景一樣出現在生活中,這樣可以

吸引孩子的注意,家長還要與孩子進行簡單的音律互動,例如讓孩子跟隨著音樂輕輕晃動,或是用手輕輕拍打孩子這都是很好的培養方式。

2、3~4歲,讓自由演奏起來

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隨著音樂自己做出反應,例如晃動手腳,或是跟著節拍踏步,跟隨音樂的時候孩子也會十分興奮。

家長這時候要鼓勵孩子跟隨節奏方盛歌唱,也不要去特意限制孩子喜歡音樂的種類,有些家長不良歌曲會誘導孩子,只允許孩子唱兒歌,家長可以給他接觸更多元的音樂形式,就算孩子唱跑調也沒關係的,這只是孩子音樂的啟蒙教育,沒必要上綱上線。

孩子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些樂器,三歲的孩子喜歡用力敲打製造響聲,我們可以鼓勵孩子敲一下架子鼓,讓孩子進行簡單敲擊,體驗感覺,潛移默化的改變孩子,讓孩子在敲打中獲取快樂。

3、4~5歲,理解音樂,回應音樂

第四個階段是4歲幼兒的音樂體驗。經過我們的細心呵護培養,這個時候孩子會對各種各樣的音樂感興趣了。家長要增加孩子的音樂體驗,就需要納入更多的綜合元素。

什麼是綜合元素呢,首先,我們需要為孩子設計出簡單有趣的音樂活動,我們可以嘗試著把孩子的日常編排成簡單的音樂劇或者故事。比如,像兔子一樣蹦蹦跳跳地往前走,或者假裝自己是一粒種子在音樂中慢慢長成大樹等等。

然後,我們還需要幫助孩子理解音樂,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回應不同的節拍,也可以鼓勵孩子說出對於一首歌或是一段旋律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讓孩子回答道,架子鼓的聲音好像大海撞擊岸邊的聲音一樣。我們也可以準備好紙和筆,讓可以讓孩子把聽到的旋律畫下來,孩子可能畫出各種不同的線條,有可能畫出簡單的形狀。讓孩子把自己畫的內容分享出來,講講他這樣的畫的用意,也會讓他們覺得非常滿足。這個年紀的孩子,我們就可以鼓勵孩子用樂器來演奏簡單的旋律。

在家長的細心呵護下,孩子可能不會成為一代音樂大師,但是孩子最少有了一技之長,孩子在音樂中也可以陶冶情操,滋潤孩子的心靈,排出孩子的鬱悶,若有音律藏心中,歲月從不敗美人。音樂也可以啟發孩子的心智,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音樂啟蒙」多重要?專家: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這個聰明並不僅限於學習方面,長期學習音樂,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無論是智力還是氣質等等。在家帶娃不知道做什麼?不如考慮一下音樂啟蒙孩子們的寒假馬上又要來了,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已經給孩子安排好了補習班和興趣班。但是等這些課外班都沒安排的時候,家長通常都會讓孩子在家裡自己玩耍。
  • 為啥孩子幼時喜歡音樂,長大卻聽音樂無感?父母的音樂啟蒙很重要
    在孩子小時候會有胎教音樂,等孩子大些家長就對孩子的音樂啟蒙不管不顧了,甚至以為孩子不會在音樂方面長期發展,所以不需要音樂啟蒙,這樣會誤導孩子的一生。做好孩子的音樂啟蒙能讓孩子受益終身。音樂啟蒙的重要性音樂是人類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世上很多著名的成功人士把學習音樂當成自己事業的助推劑,用音樂啟發自己的靈感,啟迪智慧,最終都成為了有成就的人,音樂啟蒙教育是其他教育無可代替的。
  • 沒有音樂天賦,家長應該「逼」孩子學鼓嗎?
    很少有孩子主動愛學習的。應該說大部分孩子都是愛玩的。小孩子還未定性,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從小的音樂教育勢必會帶有一定的壓迫和強制性。很多家長認為,要孩子學習架子鼓、鋼琴或者一門其他樂器,非得孩子喜歡不可。這是很不正確的。因為小孩子剛開始學樂器就是喜歡一種新鮮感,孩子可能剛開始喜歡,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就不喜歡了。其實學得好不好與喜不喜歡不劃等號。世界上大部分學樂器的孩子都不喜歡學習樂器。
  • 音樂學習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巨大改變?
    爸爸媽媽都知道,音樂學習其實對孩子的有很多好處,也因此選擇讓孩子從小學習音樂,幫助智力開發、初級興趣培養、感受快樂等。 那麼今天就來跟小九一起討論,深層次的了解孩子從小學音樂會發生哪些改變,哪些孩子適合學習音樂?
  • 「音樂早啟蒙」影響的不只是升學,還有孩子的一生!
    我們可以像培養孩子說話一樣來培養孩子的音樂才華。和語言一樣,音樂也是孩子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讓孩子從了解什麼是節奏開始理解音樂,讓孩子學會用音樂來表達自我。對於音樂的培養,主要是感性上認知能力的培養,一般來說應該在四五歲開始學習,4-7歲也是音樂啟蒙的最佳時期。
  • 學音樂沒有適不適合,只有努不努力,不要迷信「天賦說」
    不知道孩子有沒有音樂天賦,能不能學音樂……難道天賦不好的孩子就不能學音樂嗎?天賦的多少與能不能學音樂完全無關!更何況不是每個人學音樂都是奔著成為音樂家去的。所以說,能不能學音樂,跟先天的條件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 【硬核向】如何識別孩子的音樂天賦?
    威廉·馮·拿騷變奏曲,莫扎特10歲時的創作 識別音樂天才,並不需要有太多專業知識。 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行為表現往往非常典型,看完下面這兩段視頻,你就能對音樂心理學中音樂天賦這個概念有一個生動形象的認知。
  • 學音樂的寶寶會更聰明?宅家帶娃不如做音樂啟蒙,孩子受益終身
    關於音樂啟蒙的好處其實是很多的,家長要擺正自己的態度,不要總是以功利的心態來看待,認為音樂教育是沒有多大效果,可能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得不償失。音樂啟蒙的確不是快速見效的教育內容,但對於孩子的長期健康成長是大有助益的。究竟音樂啟蒙有什麼好處?相比較於不接觸音樂的孩子,音樂能給孩子什麼優勢呢?
  • 在線支教給孩子們帶來音樂啟蒙
    感動瞬間  從小在鄉村長大的孩子們沒有機會接觸國外的音樂文化,自然不知道什麼是爵士樂。為他們講課時,宋昭陽不能像給城市的孩子講課一樣,說「大家想像一下在生活中聽到的曲子」,而是給他們一個爵士樂「公式」,帶他們從頭認識這種陌生的音樂形式。  「我剛說了幾個音符,還沒說別的,臺下的小朋友們已經搖擺起來了。」
  • 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更」聰明,重視「音樂啟蒙」,孩子能受益終身
    我認識一個小朋友,不過才六歲,還沒有上一年級,但是他已經會數一百以上的數,並且會自己認拼音,看電視的字幕完全沒有問題,古詩也背的十分流暢,就是那種誰見到了都會由衷誇獎的聰明孩子;這個孩子的媽媽是音樂老師,她從孩子還沒出生前就注重啟蒙教育以及藝術教育,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甚至可能更早就引導孩子接觸音樂,讓孩子受到音樂的薰陶。
  • 聽是一切的基礎,啟蒙音樂教育的4大好處,讓孩子受益終生!
    音樂啟蒙越早越好,因為聽音樂、唱歌是促使孩子早期語言和認知能力發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件事從0歲就可以開始,也在美國的公共早教課上佔據了極大的比重。正規音樂學習(尤其是樂器學習)最好從孩子5-6歲再開始,因為這時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才能勉強達到樂器學習的基本要求。
  • 音樂改變孩子未來 菲蓓爾"音樂小毛頭"網際網路學習平臺發布會
    發布會邀請了音樂、文化、教育、中小企業管理協會等各界人士,大家現場一起重溫了漢高天泓十年音樂教育探索之路,並於現場發布了一款基於網際網路全新打造的「學、玩、演、遊、用」五位一體的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產品——「菲蓓爾音樂小毛頭」學習平臺。
  • 幼兒早期音樂啟蒙教育,你知道哪些事?築韻兒童早教鼓告訴你
    人體五大感官中先發達的是聽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就能聽到爸爸媽媽的說話聲、播放的音樂等外界的各種聲音。寶寶不僅對媽媽的聲音會做出反應,播放一些興奮的歌曲時,他們還會踢踢小腳或扭動身體,這便是源於聽覺發達的表現。
  • 美國TMC親子音樂 讓孩子自主探索和成長
    美國專業親子音樂啟蒙教育機構The Music Class(簡稱TMC)創始人Rob老師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學習音樂就像學習語言一樣,孩子出生之後我們就會對他說話,他也一直在聽我們的語言,之後慢慢就會說話了。所以,當他具備聽力這個生理條件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音樂啟蒙教育,讓他開始聽音樂、『磨耳朵』。」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 音樂星球,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今年,音樂節的親子互動區也再度升級,建立起「音樂星球——兒童音樂創意實驗站」,針對兒童的特點,提供音樂啟蒙體驗。在「玩」的過程中get音樂之美,你和你家寶貝來參與了嗎?而整場音樂節裡最溫馨的地方卻在音樂節的親子互動區,在這裡有家長與孩子在體驗音樂啟蒙的音樂星球課程,感受音樂的魅力,更為家長與孩子提供了高質量的相處模式。那麼音樂星球是一個怎樣的音樂啟蒙課程呢?
  • 學習音樂的門檻高不高,少兒學習音樂如何入門?
    那麼學習音樂的門檻到底高不高呢,孩子剛開始學習音樂該如何入門呢?時代華娛建議家長們不要著急,學習音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建議家長不要選擇孩子不感興趣的類目讓孩子去學習,這樣做反而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和對音樂的興趣。
  • 音樂而非古典音樂 簡談音樂的一些誤區
    所以這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古典音樂的入門問題。經常會看見樂評評論一些古典音樂,之前我們也寫了很多關於古典音樂入門的文章,皆在為大家提供一些可能的儘快進入音樂途徑。但音樂的本質是,這是一種聽覺上的享受,而非視覺上可以表達出來的,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和樂評之後,就真的能夠「讀」懂音樂了麼?
  • 學唱歌:寶寶的音樂啟蒙之路
    相信大家都知道,寶寶對於音樂的敏感程度是非常高的,只要一聽到有一點律動的音樂就會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根據這一點,我們的爸爸媽媽可以很簡單的就給寶寶創造出良好的音樂環境,讓寶寶從小多聽,長期的接觸,可以提高寶寶的樂感,更是能夠良性的開發寶寶的智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對於寶寶的音樂啟蒙都有哪些好處吧!音樂啟蒙的好處1、音樂啟蒙可以很好的培養出寶寶的樂感以及增強寶寶的樂感能力。
  • 如何培養寶寶學習音樂的興趣?父母學會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音樂
    女兒每晚聽著小姐姐的練琴聲,很羨慕地說:「媽媽,我也要學習音器,音樂太美妙動聽了!」 我笑著對女兒說:「媽媽小時候,特別想學古箏,但條件不允許,一直沒有機會學習。不如媽媽給你報古箏興趣班,我們一起學習,好嗎?」女兒興奮地說:「太好了,我們一起學習,比賽看看誰學得快,學得好!」看到女兒這麼有興趣,我當天就給她報了古箏興趣班,陪她一起學習。
  • 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音樂,讓孩子的大腦也會發展得更加均衡,認知聲音的強弱、高低、漸強漸弱等特點,滿足孩子的表現欲,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引起兒童情感共鳴,還會使孩子終身受益哦!而且,即使所受音樂訓練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結束,結果也是如此。1音樂開發右腦潛能培養孩子大腦發展更平衡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為「語言腦」;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為「音樂腦」。由於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而「語言腦」的利用率特別高;而一般人「音樂腦」的利用率就比較低,從而容易造成左右腦的功能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