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向】如何識別孩子的音樂天賦?

2020-11-23 騰訊網

威廉·馮·拿騷變奏曲,莫扎特10歲時的創作

識別音樂天才,並不需要有太多專業知識。

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行為表現往往非常典型,看完下面這兩段視頻,你就能對音樂心理學中音樂天賦這個概念有一個生動形象的認知。

視頻片段一:幼年莫扎特蒙眼彈鋼琴

第一段視頻出自影片《莫扎特傳》,表現的是莫扎特開掛般的音樂天賦。

莫扎特的音樂天賦有多牛,朋友們可以戳這個連結了解

這裡我們概括總結一下童年莫扎特所展現出的音樂天才的相應特徵:

1、能夠記住並且重複旋律。

2、能夠對音樂的節奏,以及節奏的微弱變化做出響應。

3、能夠辨別旋律、節奏與音高的細微差別。

4、能夠在複雜的聲音環境中區分特定的音樂模式、樂器音色等。

5、學得快且不費力。

我們通常將這些總結為音樂天賦中「音樂感知及識別力(Musical Awareness and Discrimination)」這個維度。

視頻片段二:少年古爾德欣賞音樂

再來看第二段視頻,這段視頻的出處就比較冷門了,它出自加拿大傳記影片《古爾德的32個短片》,講述的是鋼琴家格倫·古爾德(Glenn Gould, 1932-1982)傳奇的一生。

這個片段中展現的,是這位天才鋼琴家少年時在收音機中欣賞音樂的場景。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收音機中傳出的伴隨著靜電噪音的音樂,帶給這個孩子多麼深刻的情緒影響。

這個片段揭示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音樂的感受與音樂播放的設備關係不大,對音樂敏感的人不需要砸錢上發燒設備,一樣能很好的感受音樂;第二個道理就與我們今天的主題有關了,具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往往表現出以下特徵:

6、能夠感知到音樂演奏中音色、音量變化等帶來的情緒感受。

7、能夠並喜歡用音樂,如歌唱或是樂器演奏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8、對音樂有熱情並願意為之投入。

我們將這些總結為音樂天賦中對音樂的「創造性解釋(Creative Interpretation)」維度。

以上,就是在各項關於音樂天賦識別研究中,學者們基本一致認同的音樂天才的表現。

說起來,在音樂心理學的研究中,識別音樂天賦,還真不是一個冷門的領域。除去剛才提到的8點之外,有關音樂天賦表現的討論,還會圍繞對於音樂的專注投入、對於音樂學習的內驅力、是否能有建設性的評價自己或他人的音樂作品等方面展開。總之,在技術層面,判斷音樂天賦並不是什麼難事,也有不少專業量表和工具可供使用。

這裡我想展開討論的,是我們討論音樂天賦時經常會忽視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我們應該如何定義音樂天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將音樂天賦這個概念與在音樂方面的績效結果等同,如「XXX鋼琴彈得特別好,所以是一個極有音樂天賦的孩子」等類似的描述。

不可否認,音樂成績優異的人群中,不乏具備音樂天賦的人,但這兩者絕不是等價的。

影響音樂成績的各種因素中,音樂天賦只能說是一個方面。孩子的性格、智力特徵、社會影響等,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甚至許多情況下,天賦以外的影響因素要大於天賦本身,相信不少學音樂的朋友們一定對這句話深有感觸。

不少樂器學的好的人,可能僅僅是喜歡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甚至乾脆是在家人的逼迫下學習音樂,又恰好足夠聰明,因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嚴謹的天資(aptitude)研究中,我們是要去除這些幹擾因素的。

舉個例子,《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

《海上鋼琴師》劇照

1900是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音樂教育的,也沒人教過他怎樣彈奏鋼琴。鋼琴彈得好,僅僅是因為這碰巧是他演奏的第一件樂器而已。

相關焦點

  • 孩子沒有音樂天賦就不能學習音樂?當心進入音樂啟蒙的五大誤區
    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音樂方面的天賦,也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音樂學習,又該如何進行啟蒙呢?家長們也不比焦急和不知所措,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家長讓孩子進行音樂學習時候的一些誤區.一,音樂啟蒙的五大誤區誤區1,父母五音不全,就不讓孩子進行音樂方面的學習。
  • 沒有音樂天賦,家長應該「逼」孩子學鼓嗎?
    很少有孩子主動愛學習的。應該說大部分孩子都是愛玩的。小孩子還未定性,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從小的音樂教育勢必會帶有一定的壓迫和強制性。很多家長認為,要孩子學習架子鼓、鋼琴或者一門其他樂器,非得孩子喜歡不可。這是很不正確的。因為小孩子剛開始學樂器就是喜歡一種新鮮感,孩子可能剛開始喜歡,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就不喜歡了。其實學得好不好與喜不喜歡不劃等號。世界上大部分學樂器的孩子都不喜歡學習樂器。
  • 新手爸媽必看 如何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如今的80後一代人,很多都已經結婚生子,而關於孩子今後的興趣愛好培養,不少新手爸媽都在想一個問題: 我該讓孩子聽什麼音樂?如何培養他對於音樂的興趣? 而許多家長則想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讓孩子從小就接觸音樂。不過,我們要知道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孩子並不是你的第二人生,想要培養孩子成為音樂家,並不能強求,而是要誘導。
  • 天賦檢測到底測什麼?指出天賦培養方案才是孩子成才關鍵
    天賦檢測分為天賦基因測評和天賦現狀開發方面的測評,以評估孩子的潛力和開發情況,最終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那麼父母給孩子做天賦檢測的好處有哪些呢?天賦檢測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認知潛能,及時彌補弱勢,提高智力總體水平,幫助孩子提高學業成績;明確孩子的天賦所在,把握關鍵期有針對性的在更有天賦的方面進行特長培養,培養效果更好;幫助孩子更準確全面地認識自我,科學規劃自己的人生,指導未來發展。
  • 音樂學習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巨大改變?
    學習音樂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毅力,提高學生的智力,還能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學習音樂讓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提高,很多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給孩子報名音樂班是最好的辦法。 音樂讓孩子終身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學好音樂能夠改變抑鬱孩子的性格,讓孩子變得更加的開朗,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品味。
  • 美國TMC親子音樂 讓孩子自主探索和成長
    美國專業親子音樂啟蒙教育機構The Music Class(簡稱TMC)創始人Rob老師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學習音樂就像學習語言一樣,孩子出生之後我們就會對他說話,他也一直在聽我們的語言,之後慢慢就會說話了。所以,當他具備聽力這個生理條件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音樂啟蒙教育,讓他開始聽音樂、『磨耳朵』。」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 學音樂沒有適不適合,只有努不努力,不要迷信「天賦說」
    因此,很多家長在孩子準備學音樂時,總會問到這樣的問題:我和他爸都不懂音樂,孩子能學嗎?我家孩子手很小,學鋼琴是不是不好啊?不知道孩子有沒有音樂天賦,能不能學音樂……難道天賦不好的孩子就不能學音樂嗎?天賦的多少與能不能學音樂完全無關!
  • 趁孩子天賦消失前,有意鍛鍊,「用進廢退」讓天賦變成能力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自帶很好的天賦,但如果沒有及時的教育,沒有有意鍛鍊,天賦也會慢慢消失,孩子的天賦本著「用進廢退」的原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使用,那麼天賦也會逐漸消失,孩子變得平庸。
  • 「快樂教育」是個偽命題,家長如何幫孩子找到天賦?成為前5%呢?
    過不了這個坎,天分再好的孩子,也會荒廢。但是辛苦地學,和不喜歡硬被逼著學完全是兩回事。孩子可能學得很辛苦,但是並不等於要讓他很痛苦。我們常說的「快樂教育」是想要避免讓孩子學得很「痛苦」,而不是想讓孩子不「辛苦」,很多人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偷換概念了。
  • 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音樂早教有效地開發左右腦
    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  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所以家長們注重孩子的培養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小小音樂,大大影響:  音樂本身即是一項才能的教育,它並不屬於專業者,而是一種人人觸手可及的學習與涵養。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靠嗎?為什麼父母都給孩子做天賦基因檢測?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檢測是近幾年興起的,通過口腔拭子來獲取孩子的基因,並分析出有哪方面的「特長」。一套兒童基因檢測套餐涉及到60餘個小項目,其中包括天賦潛能、過敏原、腫瘤等等大項的檢測,而天賦潛能又劃分為音樂天賦、數學天賦、交際能力、長跑能力、抗壓能力等10餘個小項目。現在有不少家長紛紛為孩子做了這種檢測。想更全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天賦,據媒體報導,前不久,就連拳王鄒市明的兒子也做了天賦基因檢測,檢測結果顯示,他兒子在做主持人方面竟比做拳王更有天賦。
  • 孩子的天賦難發掘怎麼辦?MBTI性格測試告訴你,天賦具有多元性
    可是家長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每個孩子天生就帶有不同方面的優勢,由於先天基因以及後天思考方式的不同,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有著不同方式的體現,如果家長發掘了孩子自身的優勢,並利用生活的時間以及課外興趣班加以輔導的話,將最大化地發揮孩子天賦,不至於將孩子的先天優勢埋沒。
  • 一口唾液就能測出孩子天賦基因?
    (原標題:一口唾液就能測出孩子天賦基因?)武漢晚報訊(記者伍偉 通訊員江泓穎 陳舒 實習生李智)「一口唾液,就能測出孩子的天賦
  • 幾毫升唾液 就能給孩子做天賦基因檢測?
    原標題:幾毫升唾液,就能給孩子做天賦基因檢測?「電子算命」火了,反正我不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追求和願望。如果有人告訴您,只要幾毫升唾液和幾百元的檢測費,就能知道您的孩子,適合學畫畫還是跳舞,將來會成為藝術家還是運動員,這樣的人生「劇透」,您覺得靠譜嗎?
  • 普通人如何用天賦實現逆襲?——快速識別天賦短板四大功能2.0
    所謂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既然已經識別到特長,那麼更實際的問題來了,接下來該如何靠特長取勝,如何藉助長板逆襲,早日實現財富自由或者贏得事業成就感?所以,這就是本文的意義所在,通過對不同天賦領域的類型對比分析,揚長避短的「揚」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具體運用。01找到自己的舒適區魚兒放生大海才是它最大的自由,籠中鳥放飛天空才看到最美的世界。
  • 花幾百購買預測孩子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花幾百元給孩子購買一份能預知天賦的「基因檢測」,你願意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高曉鍈)「你的創造能力如何」「你未來的領導能力如何」「你未來有沒有責任心」「你有什麼遺傳病「……這些信息只要花499元,通過採集口腔黏膜並郵寄到基因檢測公司,25個工作日內,你就能拿到一份包含上述問題的「基因檢測報告」。
  • 基因檢測可知孩子「天賦」?專家:誇大成分過多
    近年來,一種「天賦基因」檢測在家長圈裡流行起來,不少家長花高價為孩子做了這種檢測。  「天賦基因」究竟是什麼?這種檢測是否有科學依據?檢測結果能說明什麼?針對這些問題,中新網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近日,有家長向中新網記者反映,稱自己孩子的幼兒園班上非常流行一種「天賦基因」檢測,通過一口唾液就能獲取孩子的基因,並分析出有哪方面的「特長」,有不少家長紛紛花高價為孩子做了這種檢測。  記者調查後發現,其實這種所謂的「天賦基因」檢測是近幾年興起的,且受到不少家長追捧。據媒體報導,前不久,就連拳王鄒市明的兒子也做了類似檢測。
  • 如何評價「天賦異稟 第一季」
    看了一下業內對X戰警新劇《天賦異稟》試播集的評價,可謂好評如潮!還有媒體說道,「Amy Acker是這部劇中最強大的元素,她與丈夫並肩作戰保護她的兩個孩子,而她的孩子是兩個真正的天賜禮物。」在POI裡沒看夠根妹的你,在《天賦》裡可以看個夠了。
  • 愛因斯坦:孩子都是天才,是家長的錯誤教育抹殺了孩子的天賦
    所以家長不要剝奪孩子的選擇權,要讓孩子順應天賦成長,才能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擁有理想的未來。 如何實現孩子的天賦自由?
  • 一口唾液就能測出孩子的天賦? 基因檢測忽悠了誰?
    一口唾液就能測出孩子的天賦? 基因檢測忽悠了誰? 原標題:   「一口唾液,就能測出孩子的天賦。家長可以有的放矢地開發孩子的天賦和潛能,不用嘗試那麼多的興趣班來挖掘特長」「準確預測癌症腫瘤,準確率近100%」……  打開搜尋引擎,鍵入「基因檢測」,類似的廣告語不時可見。基因檢測成了可以預測未來發展以及旦夕福禍的利器,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