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母子健康
大多數人會認為:「音樂學習就是教會孩子識譜、演奏樂器或者登臺表演。」事實上,在準備好正式學習音樂技能之前,通過遊戲、玩奏、創編等非正式的學習過程,積累足夠豐富的音樂體驗非常重要。
美國專業親子音樂啟蒙教育機構The Music Class(簡稱TMC)創始人Rob老師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學習音樂就像學習語言一樣,孩子出生之後我們就會對他說話,他也一直在聽我們的語言,之後慢慢就會說話了。所以,當他具備聽力這個生理條件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音
樂啟蒙教育,讓他開始聽音樂、『磨耳朵』。」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TMC親子音樂啟蒙教育又是怎樣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非正式音樂學習環境很重要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現象:家長覺得孩子到了學鋼琴的年齡了,然後就給孩子報鋼琴課。結果是孩子感覺比較枯燥,很難堅持……很多家長的生活與音樂「並沒有多大關係」,甚至也談不上喜歡音樂,卻讓孩子學鋼琴、管弦樂、聲樂等等。歸根結底是家長的從眾心理,並沒有根據自己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而制定學習計劃。
其實,孩子是否喜歡音樂,往往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影響是第一位的。研究表明,孩子對於音樂的「感受」和「表現」往往都是在0-2歲的嬰孩期形成的。如果父母喜愛音樂,甚至在胎教的時候,經常會選一些輕柔的、旋律優美的音樂給孩子聽,那麼意
味著孩子在生命的早期就有了「音樂環境」。喜歡音樂的家長會不自覺把「音樂」元素融入生活,這時候音樂對孩子的影響是潛在的,音樂的學習並不是正式的、專業的,我們稱之為「非正式音樂學習環境」,通過遊戲、模仿、創編等方式,讓孩子不斷地聽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如果孩子從小有了很好的音樂感受,發展識別節奏、音準的能力,就會為以後的音樂學習奠定基礎。當然,音樂對於人發展的影響,絕不僅僅是使之成長為一名音樂專業人才,而是與個人的生活品質、審美品味與愛好興趣息息相關,並對於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發展都有幫助。
像學習語言一樣學習音樂
TMC帶給大家的理念:音樂就在生命中,是一種自然而然流露的本能,每一個正常嬰兒都有天賦感知音樂的能力,所以讓孩子儘可能早地去接觸和感受吧!當孩子擁有穩定的音準、節奏感,以及對音樂元素的辨別能力,這就為他以後的音樂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和習得,就如同他的語言發展一樣,是從「聽」開始的,需要在音樂環境中不斷地「磨耳朵」。TMC音樂專題包含豐富的音樂元素,在曲風、調式、節拍以及配樂上力求
多樣,有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古典樂,也有爵士、布魯斯、藍調等各種曲風,還有拉美、非洲、墨西哥、東南亞、中國等世界各地的傳統音樂。
在TMC音樂課堂上,老師會引導家長如何在家裡持續給孩子創造豐富的音樂生活環境,而不是短短的一周一次45分鐘音樂課程。家長在課堂上儘可能多的接觸和感受音樂,將課堂上學到的一些方法和經驗能夠延伸到家庭中,把音樂帶回家。
家長還可以通過TMC Tunes APP免費獲得課程配備的英文原版音樂,利用這些音樂素材進行家庭音樂環境的創設和引導,帶動孩子做一些課堂上學到的遊戲和活動,讓他們多聽、多唱、多熟悉。
每個寶寶都是音樂家
我們在學習音樂時,會認為:「音樂學習就是教會孩子讀音樂譜、演奏樂器或者登臺表演。」在TMC親子音樂啟蒙的課堂上,家長與孩子又能學到什麼呢?
TMC的課堂始終是音樂貫穿,從頭到尾連接著豐富的音樂律動活動。教師不會過多地語言講解和幹預,更多的是用情緒、動作和眼神帶動,讓各個環節之間自然銜接。
TMC非常注重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老師不會「教」孩子這個樂器怎麼玩,那個樂器怎麼玩,而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找到自己喜愛的演奏方式,比如節奏棒,可以敲著玩、滾著玩、交叉敲打,相互摩擦等等。自由舞蹈等環節,孩子可以用跳躍、搖擺、轉圈、行走等各種身體語言來表達音樂韻律,感受節奏和律動之間的關係。
通過創設浸潤式的音樂學習環境,培養孩子對於音樂的感受和表現,鼓勵孩子進行大膽的嘗試和體驗,這就是TMC音樂課堂的獨特之處。TMC自主開放的音樂課堂,不僅激發了孩子的音樂學習興趣,而且給予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對於孩子的認知、情感、想像力、社會交往和自信心培養都有幫助。
(紅黃藍教育機構創始人、總裁史燕來與TMC創始人Rob先生籤約,獨家引進美國TMC親子音樂律動啟蒙課程。該課程在全球11個國家200多個城市投入使用,榮獲美國國家育兒中心榮譽獎章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