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Scholastic學樂出版集團舉辦的「中國兒童與家庭英語閱讀研討會暨KFRR發布會」舉行。數十位權威英語教育專家、閱讀課程專家,以及行業領袖親臨發布會現場,共同見證了2020年《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的誕生,發布會現場,專家們各抒己見,就《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的實際意義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其中,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專家、教育部教師教育資源專家委員會專家魯子問教授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學術官曹文教授分別發表了「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及「親子共讀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的重要觀點。
魯子問教授:讓孩子儘早開始閱讀迫在眉睫
魯子問教授基於他本人幾十年來的英語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結合報告數據,建議家長充分重視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受訪的中國兒童英語學習者紙質閱讀率僅為49%, 0-2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55%,3-5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45%,6-8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47%,9-11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52%,12-14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47%,電子閱讀率也只有53%。這些數據非常低,影響著中國兒童英語學習,尤其是3-6歲學前這一重要的階段,以及10-14歲這一語言能力飛躍發展並基本定型的階段,這種低閱讀率的影響更是非常突出。這些數據引發我很多思考,其中最為主要的思考,是關於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一問題。」魯子問教授在發布會現場說到。
「以上數據顯示,中國兒童英語學習者閱讀開始時間較晚,閱讀時間不足,閱讀內容不夠豐富。為此,我建議家長充分重視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美國學者Betty Hart 與Todd Risley在2003年發表了他們的一項兒童早期閱讀的研究,指出早期閱讀對於人的終身發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早期閱讀3000萬詞的必要性。我本人也基於自己幾十年來的英語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發現早期閱讀對於中國兒童的英語學習在以下方面具有非常顯著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早期閱讀有助於拓展兒童的認知。兒童的認知發展將影響他們的一生,但兒童由於認知經歷尚短,認知視野受限,認知方法不多,導致兒童早期認知存在諸多困難。閱讀可以幫助兒童拓展認知,既能拓展他們對自然的認知,拓展他們對社會文化的認知,也能拓展他們對道德價值的認知,以及對自我的認知。例如:兒童可以通過閱讀蝴蝶媽媽的卵變成毛毛蟲、毛毛蟲在變成蝴蝶的繪本故事,形成他們對於生物發育過程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是兒童在他們當前的日常生活中難以在短時間內觀察到的,閱讀則可以大大縮短這一認知過程所需的觀察時間,使兒童可以通過較短時間的繪本閱讀而了解這一較為漫長的過程。兒童可以通過閱讀關於中國的萬裡長城的故事,了解具有幾千年歷史,而且長達幾萬裡的萬裡長城,而不需要親身經歷幾千年的時間,也不需要親自走過幾萬裡的長城,他們還可以通過閱讀關於雅典的「長牆」(the Long Walls)、英國的哈德良長城(the Hadrain Wall)、伊朗的葛爾甘長城(the Great Wall of Gorgan)等,不用親自到這些地方而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著名的長城,從而形成更為豐富的跨文化認知。兒童還可以通過閱讀「狼來了」這樣的著名故事,而認知人類數千年積澱形成的道德價值取向,形成積極的道德價值認知。對於兒童而言,這些領域的認知形成的越早,越有助於他們未來人生的發展。可以說,認知才是兒童未來發展的真正的起跑線。
二、早期閱讀有助於兒童成為獨立自主的閱讀者。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獨立與自主的發展,一個人越早成為獨立與自主的閱讀者,越能儘早形成獨立與自主的發展。早期的閱讀可以幫助兒童擺脫對於他人的依賴而自主的選擇閱讀內容,自主地開展閱讀活動,獨立的進行思考,自主的決定是否與他人進行討論,以及討論什麼內容、如何進行討論等。
三、早期閱讀有助於我國兒童英語學習者,儘早的奠定英語語言能力發展基礎。眾所周知,英語與漢語有著很大的區別。漢語的早期閱讀困難較多,因為漢語的語音系統與文字系統不一致,漢語的一個讀音往往對應著多個、甚至數十個漢字,兒童已有的漢語口語能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轉化為中文的讀寫能力。而英語是拼音語言,其語音系統與文字系統基本一致,英語的一個語音基本都直接對英語一個單詞,這有助於兒童基於英語口語能力而發展讀寫能力,這便是英語教育中的自然拼讀方法的基本原理,對於中國學生而言,這種自然拼讀的方法也可以促進學生聽說能力與讀寫能力的整合發展,實現以閱讀為基礎的英語語言能力的整合發展。同時長期為大量的閱讀,有助於中國兒童英語學習者形成與發展英語語感,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成效。閱讀對於自然知識認知、社會文化認知與道德價值認知的發展,也有助於中國兒童英語學習者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
為此,我希望更多中國家長重視孩子的早期閱讀,在英語學習中加強早期閱讀。」
曹文教授:享受親子共讀的孩子,通常也是高頻閱讀者,比同齡孩子更容易成功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學術官曹文教授在發布會現場解讀了「親子共讀」的重要意義。曹文教授表示,學樂集團本次發布的《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是業內首次以中國0-17歲兒童及其家長為對象,就其閱讀行為進行調研而生成的報告。
「中國作為全球兒童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針對中國兒童與家庭開展的這一調查,將與大多數家庭閱讀實踐涉及的角色——出版商、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息息相關,亦將從推動中國兒童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教育的視角去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中的以下四個方面最具重要價值。
第一,《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通過分析中國兒童及其家庭的閱讀頻率和起始年齡,對發生在家庭內的閱讀活動進行了研究。從報告的數據分析結果可以得出,熱愛書籍、崇尚閱讀能為使用另一種語言閱讀打下基礎。由學校或老師規定閱讀的時間以及不同於教材閱讀和任務型閱讀,家庭閱讀的頻率更高,並更以興趣為導向。後者對激發兒童真正的閱讀熱情,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持續提升他們的閱讀素養,都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第二,《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還通過數據收集研究了親子共讀這一形式,並深入了解孩子對親子共讀的喜愛程度,以及他們隨著年齡增加是否願意繼續這種閱讀方式。基於大量文獻研究而得到的結果表明,親子共讀在孩子的早期階段,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脾益——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字」與「音」的關聯,提高語言流利度,增強學習動機,提高記憶力等。
第三,《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並未將研究視角僅僅局限在兒童身上,它還研究了閱讀中的親子互動行為,調研結果表明父母為孩子朗讀以及孩子為父母朗讀這一互動行為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四,《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中指出家長和孩子都認為中英文讀寫能力的提升將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未來發展。語言能力,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都離不開大量、持續的閱讀。
《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的研究結果表明,家長對閱讀的重要性表示高度認可,同樣證實了家庭閱讀、親子共讀、親子互動和通過閱讀學習英語在受訪者中得到了較好的實踐。儘管以上四個方面對孩子英語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但在此之前,中國的研究報告卻沒有發布過相關的結論。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填補了目前中國在英語教育研究中的空白。
在所有有效的閱讀方法中,需要認識到親子共讀的作用。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對聲音更加敏感,親子共讀對他們的意義尤為明顯。我們在報告中發現,享受親子共讀的孩子,通常也是高頻閱讀者。先聽父母為自己朗讀,再為父母朗讀,可以讓孩子在心理上和語言上都受益匪淺。從心理層面來看,親子共讀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頻率,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也同時拉近親子關係。在語言層面上,親子共讀可以讓孩子們的語言應用更得心應手。這些研究發現在多位「親子共讀」活動倡導者及大量相關參考文獻中均已得到印證。父母通過為孩子們朗讀各類豐富多彩的書籍,讓孩子能夠接觸到各國不同的語言和來自全球各地的知識和文化。親子共讀是孩子學習如何閱讀的第一步,因此,我建議中國的父母在孩子三歲之前,便開始與他們的孩子開始親子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