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9日消息 (記者 王啟慧)音樂藝術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促進兒童大腦身心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現階段,學前教育在音樂教學方面的研究較少,存在重視技能而忽略感知、欣賞等問題。北京市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三五」重點課題「整合音樂活動中支持幼兒自主性策略的研究」於2017年9月6日正式開題。紅黃藍右安門幼兒園作為研究基地,在圍繞傳統幼兒階段歌唱、舞蹈、打擊樂演奏、音樂欣賞教學領域基礎上,支持幼兒大膽探索、自主表現,將幼兒對音樂的感知、體驗、創作放在首位,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化的發展。
據介紹,「整合音樂活動中支持幼兒自主性策略的研究」課題借鑑《綱要》《指南》的精髓,以及達爾克羅茲和奧爾夫的理論精華,重視音樂藝術教育的自然滲透和整合。首先,根據幼兒發展特點,以中外經典兒童音樂作品貫穿幼兒一日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其次,重視音樂的欣賞、感知和整合,以往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唱歌、舞蹈、打擊樂、音樂遊戲、音樂欣賞等教育活動是分開進行的,通過本次課題研究對音樂活動進行有效整合,採用有效的教育支持策略,培養幼兒的協調性和韻律感,增強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協商能力。同時,並設計了新穎的樂器服飾,以歌、舞為基礎,舞蹈中所表現的身體部位恰巧是樂器安裝的位置,幼兒做舞蹈動作時,安裝在小朋友肩上、手上、腿上和腳上的樂器就會發出有趣的聲響。樂器聲音和舞蹈動作交織在一起,成為幼兒共享藝術之美的巧妙工具,營造了歌舞、樂器融合的音樂氛圍。
自課題開題後,紅黃藍右安門幼兒園分別設立小、中、大三個實驗班,將音樂元素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優美的民族音樂伴隨著幼兒愉快進餐,輕快活波的兒童歌曲伴隨著幼兒遊戲活動,安靜舒緩的古典音樂伴隨著幼兒甜蜜入睡;音樂伴隨著幼兒的生活,音樂無處不在。用音樂促進孩子對於規則、秩序的理解感受,使音樂真正成為孩子的語言。實驗班教師的專業能力明顯提高,幼兒音樂感受力、合作能力、思維表現力得到很好發展。在研究子課題「打擊樂組織與指導策略」同時,選拔一批對節奏、旋律有潛力的幼兒,組成打擊樂藝術班,每天定時進行專業學習,幼兒參與性強、興趣高漲、方法得當。
通過課題的研究實踐,引導幼兒喜歡學習、喜歡思考,通過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主性地解決問題,學習歌唱、韻律、打擊樂和音樂欣賞的知識和經驗,探討幼兒感興趣、促進自主性發展的支持策略,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及幼兒整體發展。孩子們在音樂領域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藝術班取得突出成績,獲得國際幼兒組金獎;紅黃藍右安門幼兒園獲得集體金獎和優秀組織獎;指導教師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