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聽莫扎特能提高空間記憶能力

2020-12-08 網易新聞

(原標題:真的 聽莫扎特能提高空間記憶能力)

莫扎特效應「莫扎特效應」源於1993年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勞舍爾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裡提到的實驗結論:聽莫扎特K.448號樂曲能夠改善人類的空間推理和記憶。實驗中播放的莫扎特K.448號樂曲即《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創作於1781年,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然而,「莫扎特效應」是否存在、具有可靠性,一直被科學家們爭論至今。

有人認為胎教聽莫扎特鋼琴曲,孩子能更聰明。想知道這是否正確,最好去諮詢電子科技大學生命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堯德中。堯德中及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特效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這項研究論文《莫扎特、莫扎特的節奏和反向莫扎特效應:來自行為學與神經生物學的證據》,被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科學報告》上。

聽莫扎特音樂 空間記憶能力相對較好

在過去4年裡,堯德中研究團隊挑選了60個沒有接受過正式音樂訓練的大學生,將他們隨機分成3組。「在6天時間裡,在固定的房間,固定的時間段,1組大學生每天聽半小時莫扎特,1組大學生每天聽半小時反向莫扎特,還有1組大學生什麼也不聽。」團隊成員夏陽教授介紹,反向莫扎特是把莫扎特K.488號樂曲音符以相反序列排列。

參與者聽音樂前後,會接受摺紙剪紙實驗。「是讓他們看圖片,在頭腦中來折和剪。」夏陽說,圖片用虛線呈現摺紙或剪紙的軌跡,這裡「對摺」一下,那裡「剪」一個半圓,最後給出一堆花樣讓被試者來選擇,哪一個是經過上述折剪後形成的花樣——這是考驗他們的空間想像和認知能力。

結果發現,聽了莫扎特音樂的一組表現比不聽的好,不聽的又比反向聽的好。

教授特別提醒 胎教音樂沒想像的神奇

對大鼠的實驗結果與大學生的實驗一樣:聽了莫扎特音樂的大鼠任務完成也比其他兩組好。研究人員通過改變莫扎特音樂的節奏或音高成分,發現保留莫扎特節奏成分的音樂可產生與莫扎特音樂類似的效果;而僅保留音高成分的音樂沒有明顯效果。這說明,節奏成分可能是「莫扎特效應」的關鍵因素。

夏陽說,這些實驗結果均支持「莫扎特效應」的存在。「進一步研究音樂節奏的實際應用,可能將為癲癇、小兒多動症、中風等神經功能異常情況,提供一些新的治療策略。」夏陽強調,「莫扎特效應」主要是指聆聽莫扎特音樂或類似音樂,可以提高被試對象的空間記憶能力,但並非聽了莫扎特音樂後,所有的認知能力都可以提高。

研究團隊還發現,長期接受音樂訓練的兒童,除音樂表現更好外,數學與語文成績均無明顯差異,只有外語略有優勢。因此,堯德中還半開玩笑地告訴學生:「敬請現在的母親們和未來的母親們,千萬不要盲目把胎教音樂的作用想像得那麼神奇!」

莫扎特效應證明者堯德中

29歲提教授 精通腦波音樂

研究「莫扎特」的堯德中憑著過人的天分和不懈的努力,分別在19歲、23歲、25歲時獲得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進入電子科大工作後,29歲被提拔為教授,曾是該校最年輕的博導和最年輕的學院院長。現在是電子科大生命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他還是一位「音樂家」,只是彈奏的樂曲是「腦波」。他發現腦電信號與音樂具有共同性。把一組腦電信號翻譯成一組旋律,可在計算機上播放。

他曾陶醉地告訴學生,由於大腦在不同精神狀態下的腦波特性各異,腦波音樂會隨之變化。如:癲癇病患者的腦波音樂聽起來「雜亂」無章,時不時有突如其來的簡短高音;老年痴呆患者的腦波音樂像一條寧靜的河流,轉換成古箏曲,顯得盪氣迴腸。

夏陽教授介紹,在口腔治療中,把被治療者的腦電信號轉換成腦波音樂,發現聽自己腦波音樂的人,其疼痛指數明顯低於不聽的人。成都商報記者 王冕(來源:成都商報」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

本文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聽胎教「神曲」莫扎特K.448號樂曲可提高空間認知能力
    電子科技大學神經信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堯德中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實驗手段60名大學生分三組進行「摺紙迷宮」測試;鼠寶寶水下逃生測試實驗結果聽莫扎特K.448樂曲,確實有助於提升人的空間認知能力聽小夜曲,奶牛產奶量翻番;聽老歌,母雞產蛋量更高……在很多人眼中
  • 莫扎特的音樂提高智商?莫扎特K448這麼神奇?
    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莫扎特創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
  • 聽莫扎特未必能變聰明,但卻真的能治病
    莫扎特的音樂天分確實與生俱來――他5歲作曲,9歲寫交響曲,11歲時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人們喜愛莫扎特的音樂,因為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覺得很舒服,使人心境平和,這種舒服來源於他音樂語言的直白與流暢。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評價說:「聽莫扎特使人擺脫了內心的爭執,升到更高的境界,到達一個崇高與和平的領域,在那兒,人間的痛苦消失了。」
  • 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 死亡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 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 聽莫扎特能提高智力,你是認真的?這不過是一個極成功的營銷案例
    其中,凡是聽了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的大學生,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明顯提高了8至9分。由此,勞舍爾得出結論,可以通過訓練大腦特定神經元,來加強音樂和空間互動,完成音樂性功能思考。勞舍爾寫的《音樂和空間任務能力》,本來就是專業到枯燥的論文,發表後應者寥寥,沒想到的是,《紐約時報》的編輯注意到了勞舍爾和他的論文。音樂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那也就是說,聽古典音樂的大學生要比不聽的智商,聽莫扎特的孩子,他們的智商要比不聽莫扎特的孩子高。
  • 聽莫扎特能幫助大腦發育?這個風靡全球的謠言是怎麼來的
    一切的故事都開始於1993年的一篇Nature的論文,美國加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研究員Frances H.Rauscher發表論文聲稱[1],在聽完K448樂曲之後,學生的空間推理能力測試成績普遍比沒有聽音樂的學生提高了8-9分。
  • 科學證明聽莫扎特會更聰明
    聽莫扎特鋼琴曲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麼?在莫扎特誕辰260年之際,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了被爭論至今的「莫扎應」。近日,我國科學家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
  • 被誤讀的莫扎特:聽莫扎特不會讓孩子更聰明
    這個結論稱,當你聽一首莫扎特的曲子之後,你的大腦活力將會增強,思維更敏捷,運動更有效,它甚至可緩解癲癇病人等患神經障礙的病人的病情。  《麥兜響噹噹》中,麥太為生個聰明孩子去參加莫扎特效應學習班,沒想到被分到對照組——聽的是搖滾。結果,生出的麥兜有些低能。望子成龍的麥太,讓麥兜補習莫扎特音樂,以期聰明一些。莫扎特效應真有如此神奇嗎?聽音樂能讓人更聰明嗎?
  • 科學家解開「莫扎特音樂」為何能增強記憶力之謎
    南方網訊 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莫扎特效應」。它的科學原理在哪裡?發現這一效應的美國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其中的分子基礎。  1993年,美國威斯康星奧什科什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羅謝等人發現,大學生聽10分鐘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後,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有明顯的提高。
  • 你不知道的《莫扎特效應》促進你的認知能力
    莫扎特效應這一切都是因為莫扎特效應,而莫扎特的音樂,以純淨,明亮著稱,符合人體生理規律,這種音樂能夠激發你的正能量,從而提高你的認知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聰明。莫扎特效應的興起「莫扎應」源於1993年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勞舍爾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裡提到的實驗結論:聽莫扎特K.448號樂曲能夠改善人類的空間推理和記憶。
  • 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每天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發病頻率
    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但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幾項研究,由於涉及的人數不多,或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證據參差不齊。
  • 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蜜糖還是毒藥?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驗證莫扎特效應:有的音樂提高智商,有的卻有毒死亡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他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
  •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一書中描述了「莫扎特效應」的概念。1991年,他探討了莫扎特的廣泛適用性,特別是在Tomatis與主要學習困難兒童的30年工作中取得成果的過程。 莫扎特音樂是否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定義一下,我們所說的「聰明」是指什麼?Tomatis Method主要關注人耳的傾聽能力。
  • 考前必看:研究稱聽莫扎特音樂能增強智商
    6月7日消息,不是聽什麼音樂都能增強大腦認知功能。然而,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聽莫扎特的音樂就可以促進大腦認知功能。研究人員發現,聽過古典音樂大師莫扎特的音樂的人,其與記憶、理解以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的腦波活動有所增強。
  • 聽莫扎特能增加記憶?快醒醒吧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左腦和右腦具有各自的感覺,認知和記憶功能,即左腦具有右腦的功能,右腦也具有左腦的功能,但是每個有自己的分工和重點。我們沒有任何能力完全由某個半球的某個位置決定。 通過成像技術研究,科學家進一步發現,大腦的兩個半球通常相互配合以完成大腦的功能。即使對於經常歸因於左腦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是如此。兩個大腦半球一起工作越近,數學問題將得到更好的解決。如果僅激活一側(例如每個人都認為數學邏輯正確的左腦),則無法解決難題。
  • 神奇的莫扎特效應
    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他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1993年,美國加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研究者戈登·肖(Gorson L.Shaw)、弗朗西斯·勞舍爾(Frances H.Rauscher)和凱薩琳(Katherine N.Ky)發表研究論文稱,聆聽K448樂曲的人,在空間推理和記憶任務上,表現更好。
  • 莫扎特效應:聽說聽古典樂能讓人更聰明?
    經常聽別人說聽古典音樂能變得更聰明,長時間以來,「莫扎特效應」成為了古典音樂的賣點。但古典音樂真的這麼神奇嗎?說白了就是聽莫扎特的音樂能促進智力發展,這個說法源於一個1993年的實驗,研究人員將志願者們被分為幾組完成複雜的摺紙任務。實驗中,每組志願者聽不同音樂,同時確保他們摺紙的速度和效果達到測試標準。結果發現,實驗中莫扎特音樂組出色完成任務,並且發現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他們某些大腦的機能有很大的幅提升。
  • 胎教聽莫扎特孩子更聰明?讓音樂成為習慣,提升更高的認知
    表妹說:「這倒是其次,聽音樂能提升寶寶智力!」我差點吐血問:「你這是聽誰說的?」表妹一本正經地說:「姐,虧你還是海歸呢,連莫扎特效應都不知道!」想必很多關注寶寶智商的媽媽,都聽說過這個著名的「莫扎特效應」:如果孩子經常聽莫扎特的曲子,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樂,都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 如何提高記憶力!你真的對自己的大腦了解嗎?
    這裡是瀟諾課堂,接下來我們將圍繞如何提高記憶力來開展。記憶是大腦的基本功能之一,所以在分享記憶方法之前,想和大家先聊聊三個關於大腦的常識問題,第一個是關於普通人大腦究竟開發了多少?在2013年的時候,對2000名美國人的民意測驗中,發現有65%的民眾相信人類只開發了10%的大腦。
  • 神奇的「莫扎特效應」被證確實存在 樂曲節奏是關鍵
    科技日報北京1月21日電(記者 王怡)「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變聰明?」的流言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準媽媽間流傳,莫扎特樂曲一下成為最熱賣的胎教音樂。然而,被學術界稱為「莫扎特效應」的命題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