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寶媽的大吐槽:我與人類幼崽戰鬥的每一天

2020-11-27 澎湃新聞

原創 故事FM 故事FM

今天的講述者叫維西,今年 28 歲,是一個一歲女寶寶的媽媽。一年多前,維西辭掉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這份職業並不像想像的那麼輕鬆,你面對的是一個完全不講道理的甲方,工作強度巨大,但你沒有可以互相吐槽的同事,甚至找不到請假的機會。

就像這次的採訪:我們的製作人劉逗是去了維西的家裡。打開門後,維西對劉逗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麻煩你先等一下啊,寶寶剛拉屎了,我得去弄一下」。

維西家住在二十幾層,冬天有霧霾的時候,她就像是住在與世隔絕的山頂上,她說有的時候感覺自己特別孤獨,就像被這個小孩綁定著在坐牢一樣。

-1-

全職照顧孩子的決定

我是在孕期的時候就決定要自己帶小孩。

首先,我的婆婆、我媽媽都還在工作,家裡沒有長輩可以幫忙照看小孩;其次,我和我老公都是學心理學的,比較重視小孩的早期教育,我們覺得相比於請育兒嫂,還是自己照料孩子更好。

這其間我們有過很充足的溝通,我老公說如果我掙的更多,他也是願意當全職奶爸的,最後綜合各方考慮,我選擇辭去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成為全職媽媽。

■ 維西的女兒迪迪的小腳丫

-2-

人類幼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

其實,在懷孕的過程中,我狀態還挺好的,整個人處在一種很嗨的狀態,完全沒有意識到小孩是一種多麼可怕的生物。

現在很多想要孩子的人,其實都對養育孩子這件事沒有什麼特別具體的概念。因為出門在外,你見到的小孩大多數狀態都很穩定,就算看見了哭鬧的小孩,也只是短暫的路過而已。而當你真的和小孩這樣一種生物共處的時候,你會發現 Ta 不講任何道理,完全依著性子來。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在功能沒有完善的時候 Ta 就出生了,而自然界中的其他動物,它們出生後就自帶一定的行為能力,比如小羊,生下來過一會兒就能自己站起來了。而嬰兒的狀態跟一個老人臨終的狀態是一樣的,就像是一灘軟泥,Ta 沒辦法翻身,也不能自己睡覺。

我還記得我在醫院生完孩子後,我和老公第一次帶著寶寶回到我們的小家,當時我們家的貓已經五六天沒見到我了,特別興奮地從房間裡衝出來,我安撫了我的貓貓。然後轉頭看到了安全搖籃裡的寶寶。我開玩笑地跟我老公說,「完了,咱倆鬧出人命了!」

我覺得「鬧出人命」這詞真的特別貼切,因為「鬧出人命了」你就得為她負責。我當時有一種感覺,我只有到臨終的那一天,我才能說我下班了,我辭職了,不然這輩子就是這樣沒完沒了了。

■ 迪迪出生的第二天

-3-

哺乳有無數種方式讓你生不如死

生產之後媽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產後後遺症,比如陰道撕裂、尿失禁、子宮復舊不良等等……

這其中,大部分媽媽都會遇到哺乳困難。哺乳困難也分很多種,但這裡面最常遇到的,就是乳房和乳頭疼痛。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療中心的一個調查顯示,44% 的新手媽媽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我回顧我過去一年的生活,其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哺乳,在很多人的眼裡,這只不過是媽媽餵奶給寶寶喝的一件平常事,但其實哺乳會有很多種方法讓你生不如死。

其中特別痛苦的是我在哺乳的時候,我的乳頭會非常疼。我寶寶喝奶第一口下去,我能夠疼到自然反射把我的腿抬起來,人類的乳頭是很嬌嫩的,而嬰兒的吸吮能力是非常強的。

我當時還跟我老公說,「我生孩子的痛、開指的痛你都沒辦法感受到,但是我有乳頭、你也有乳頭,不如你也給寶寶嘬一口,就能知道我有多疼了。」

我老公嚇得不行,連忙說,「老婆,我特別能理解你的痛苦,所以我還是別試了,我知道你肯定特別疼。」

我是躺在床上餵奶的,每一次小孩餓了被抱過來,我要給她餵奶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是往後躲的,我就感覺那個床就像一個刑具一樣。然後我的月嫂就會從後面推我,讓我靠近寶寶近一點,每次第一口下去之後我整個汗都會出來。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哺乳會疼?於是我各種查資料,後來發現其實很多人都疼,但這種疼痛莫名就被忽略了,好像它不重要一樣。

當時我那麼疼,但甚至連一個可以去問的地方都沒有,我不知道應該去醫院掛什麼科的門診,好像不管是乳腺科還是疼痛科都不能幫我解決問題。

■ 深夜,維西在吸奶,她的貓貓麻醬睡眼惺忪地陪著她

其實國外也很推崇母乳餵養,但是通常是有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當你在哺乳上遇到問題,會有專門的哺乳顧問上門來幫你看是什麼情況——比如說你的哺乳姿勢不正確,或者小孩銜乳姿勢不正確,哺乳顧問都會幫你調整,甚至很多國家是免費的,但是我們國家沒有。

除了哺乳疼痛,我也經歷過堵奶,胸變得硬梆梆的,還特別害怕得乳腺炎發燒。堵奶也很痛,但還是要讓寶寶吸奶,她吸力又大,我乳頭也很痛。

我的乳頭長過白色的水泡,也長過紅色的血泡,當時我嚇得半死,向醫生求助。醫生只是說,「你繼續讓她吸,把血泡吸破了就沒事了。」我當時就覺得這真是人間極刑啊!乳頭本該是渾身上下最敏感的地方,卻要遭受這樣的摧殘,真是太可怕了。

我也想過要不要放棄母乳餵養,但又考慮到母乳相對於奶粉餵養的好處,我還是希望能夠母乳。

於是出了月子後,我有時會用吸奶器,這樣我就不會那麼疼了。但它也有一個壞處,人類乳汁的分泌是由大腦控制的,所以當大腦認為寶寶不需要那麼多奶的時候,你就沒有那麼多奶了。

因此,我必須保持每三個小時吸一次奶,一次吸 25 分鐘。這 25 分鐘過後,我需要把吸奶器所有的零部件都拆下來清洗消毒,之後再放到紫外線的消毒櫃裡消毒一個小時。這一輪都折騰完,再過一個小時我又得開始新一輪的吸奶了,一天下來根本幹不了什麼別的事兒。

而且我說的每三個小時吸一次,它不僅僅包括白天,還包括晚上,比如晚上我九點睡覺,十二點就得起來吸奶,洗儀器,消毒,然後躺床上不到兩個小時又得起來。

我記得有很多個秋冬的凌晨,很冷,人也很困,但不得不睡到一半起床吸奶,四下很靜,只能聽到吸奶器嘣嘣的聲音。有一種儀器叫薩博機,模擬人類做心臟按壓的機器,也是發出「嘣——嘣——」的聲音,它們也都跟生命有關,於是我每次吸奶的時候,都感覺自己在被做心臟按壓。

■ 吸奶器

我感覺就像一個機器一樣,一個人坐到客廳裡,重複做這些事情,窗外沒幾盞燈亮著,只有潑墨的夜色,那時候覺得自己好孤獨,我就想,「我這過的是什麼日子,這日子竟然還能過成這樣?」

我強烈建議所有還沒有生過孩子的女性朋友們去拍一套全裸的寫真,因為你不知道生完孩子之後,你的胸會變得多難看。

我覺得我以前的胸是少女的胸,很美,乳暈是粉粉的,它的形狀也很飽滿,但是當你開始懷孕的時候,你的乳頭就開始有色素的沉澱,它的顏色會變深,生完孩子之後,你的整個乳房會變得很軟,會很自然的下垂。而這一切都是不可逆的,這些變化是這樣的自然,又是這樣的出乎意料。

以前可能沒有人跟你說過這件事,可能小時候你能看到媽媽的胸,但是長大後你也不太記得了,當你的朋友懷孕了,你也不可能說「你給我看看你的胸」。但等你自己發現了之後,你已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鬧出人命了」,生了孩子之後,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在某些時刻這種感覺會讓我很崩潰。

-4-

爸爸的角色

當寶寶大約兩三個月大的時候,她醒著的時間變長了,會經常哭。我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和老公之間也沒有二人世界的時間了,那個時候我覺得我的自我被擠壓到像一張紙那麼薄。

我那段時間每天夜裡都特別後悔——我為什麼要小孩?我為什麼不能過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生?為什麼沒有人跟我講過小孩是這樣一種生物?為什麼沒有人跟我講過要孩子這麼痛苦?

晚上兩三點寶寶醒了,哄她睡覺的時候,我老公可能醒個兩分鐘,嘟囔兩句,然後就是一片沉默——他又睡著了!我知道他明天早上要上班,所以就不太忍心再叫他陪我。

看看窗外,我感覺這世界上一定也有人像我一樣被折磨著,跟我一樣在沉沉的夜色裡被迫孤獨地醒著,但是我們之間又沒有任何的連接。

我似乎能看見遠處某個窗戶也有燈光閃爍,我會想那裡是不是也有一個媽媽,很辛苦地帶著一個寶寶,但我只能遙遙相望,我們都處在一個個孤島上,獨自承受著孤獨和痛苦。

最近兩年,大家都在提倡說,要拒絕「喪偶式育兒」,意思是說不應該只讓媽媽來承擔帶孩子的工作,然後丈夫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我老公其實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但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 三個月的迪迪和爸爸對視

寶寶半夜醒了,我去哄她的時候,我希望我老公也是醒著的。他問我,「老婆,我也幫不了你什麼,我為什麼一定要醒?」我說,「因為你醒了,我心裡會舒服,會有陪伴感,不是你一定要幫我做些什麼。」後來,我老公也會發出一些諸如「乖,別哭」的微弱的哄寶寶的聲音,他很保命的說,「我雖然不起來,但是我一定是陪著你的。」

我老公最難得的一點是在我生完孩子後,他專門換了一份工作,從網際網路公司跳到了國企,每天 6 點就能到家,能夠有更多的時候照顧小孩。

在小孩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雖然她沒有辦法回應你,但你還是要不斷和她說話。因為前期語言輸入的越多,對她之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更好的,所以無論是我在跟她做遊戲還是給她洗澡的時候,我都會說很多話。比如,「媽媽在擦你的頭髮,你的頭髮是黑色的,它們很軟。」

但是有時候我去廚房做飯了,讓老公在客廳看一會兒寶寶,我就會發現外面一片沉默,好像客廳沒有任何生物存在一樣,我就會從廚房出來,讓老公多和寶寶說說話。

我老公表現得很委屈,「我跟她說啥,她又不會理我,又聽不懂,我跟她玩她也不跟我玩。」

我苦口婆心地勸,「你不用管她聽不聽得懂,你可以跟他講你在做什麼。」

-5-

科學育兒

關於育兒方法這件事,是最容易產生家庭矛盾的地方。有的時候可能還需要老人幫忙,而老年人的傳統經驗,又和年輕人的科學觀念有衝突,所以這時候經常是雞飛狗跳。

最近我和我老公就因為「寶寶一歲後要不要吃鹽」的問題,爭吵比較多。

一歲之後的寶寶是可以適當的加鹽的,但鹽本身沒有任何的營養價值,只是鹽可以給孩子補補鈉,但如果孩子吃的天然食材裡本來就有鈉的話,他們不用額外吃鹽的。

所以我認為我的小孩既然現在願意吃飯、吃天然的食物,而且我平時也會給她吃富含鈉的海產品,我就不需要給她加鹽。但我的婆婆會覺得小孩吃東西沒有味道,要給她加鹽,這樣她會好好吃飯。

我老公覺得,「如果加鹽對寶寶沒有壞處的話,為什麼不可以給她加鹽呢?」

這樣以來,我們之間就出現了分歧。

我跟我老公說,「因為現在是我在全職的照顧寶寶,是我在負責她的一日三餐,我看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功課,最終加不加應該是我說了算。」

我老公會認為我在育兒這方面認死理,有些過於較真,甚至會說一些老一輩才說的話,「像我們這一代,都是很早就開始吃鹽,我們不是也好好的嗎?」

我聽了這樣想當然的反駁就會很生氣。因為在我的認知範圍之內,我要儘量給孩子最營養、最科學的育兒方式,這已經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現在我還要花很多精力同步這些知識給我老公,他不看育兒的書也就罷了,我都把作業拿給他抄了,他還來反駁我。

所以,在後來的許多其他育兒問題上,如果我老公拋出一個觀點,我會跟他講,你告訴我觀點的出處,不是自己想當然,我們來理性地辯論。無論是之前的工作,還是現在「全職媽媽」的這份工作中,我都是一個很認真的人,我會以一個很嚴謹的態度來對待它。

■ 十個月的迪迪外出郊遊

對我來說,「全職媽媽」不僅是一個身份,它也是一種專業,我現在把育兒當作我的專業領域,我學習儲備了很多相關的專業知識,所以我會很認真地跟我老公說,「你不要在我的專業領域挑戰我,除非你有跟我相同的理論背景。」

所以他後來有找幾篇文章,裡面說小孩一歲之後吃鹽沒問題,雖然他分享的這幾篇文章是在打我的臉,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他開始找參考文獻了,這代表他參與這件事情了。

在育兒的很多問題上,關鍵不在於誰對誰錯,而是雙方都要認真地參與進來。

一開始,我在育兒方面非常迷信科學,希望小孩完全照著書本介紹的模式來養育,但後來我發現小孩個體差異很大,每個階段的狀態都不一樣,所以完全按照書上的要求是做不到的。因此,在一些事情上,我會選擇順其自然,適當地放過自己。

-6-

寶媽的聲音日記

對於沒有育兒經驗的人來說,可能很難想像全職媽媽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所以這一次除了採訪,我們還請維西用手機錄下了一些聲音日記,從下面的這些聲音裡,你能生動形象地感受到一個寶媽的一天。

* 建議你打開音頻,從 20』28』』開始收聽。

8:00

寶寶醒來,我的一天就開始了。我會先給她換衣服、換尿不溼、刷牙,然後開始吃早餐。

10:00

吃完早餐就已經快 10 點了,然後寶寶要拉粑粑。等她拉完,我把她收拾好,穿好出門的衣服,帶她出門去小區裡遛彎。

這是跟其他寶寶和家長們的社交時刻,大家翻來覆去就是聊一些相似的話題,「寶寶多大了?現在能吃什麼?會說話了嗎?」,然後誇誇這個寶寶好看,誇誇那個寶寶走得好。但好歹是有人可以進行完整的對話了。

12:00

曬完太陽回來,我會先把寶寶弄睡著,她大概會午休一個半小時。她一睡著,我就會衝進廚房去給她做飯。在她吃的方面,我會比較用心,給她做的花樣很多,比如說飯糰、蒸煮的食物,就是每天變著花樣來,這樣她吃飯會比較有興趣。

等她醒了之後,我就伺候她吃飯。因為我現在在培養她自己吃飯,她會拿手抓或者到處扔,所以等她吃完我除了收拾她製造的「災難現場」,還要幫她把自己收拾乾淨。

15:30

下午我會陪她看看書,看著她在家裡爬,她可能會摔跤、可能會把手往插座裡伸、可能會把玻璃杯往地上摔,我需要不錯眼珠地盯著她,因為我不知道她會作什麼妖。

18:00

謝天謝地,這個時候她爸爸就回來了。爸爸開始帶她,我就開始給她做晚飯。

19:00

餵寶寶吃飯,洗澡,喝奶。

21:00

她終於睡覺了!

24:00

她又醒了,我需要抱抱她,哄哄她,靜靜地等待她再次睡著。如果運氣好的話,她會繼續睡到第二天早上 8 點。

但是小孩睡覺是很不穩定的,在夜裡她可能會醒 2 次,也可能會醒 4 次,你永遠沒有辦法預測今天晚上會是狂風暴雨還是風平浪靜。

-7-

重回職場

人生中工作的時間有三四十年,而陪伴孩子成長只有這幾年,所以我並不後悔辭職在家帶孩子。但還是會有那麼一些瞬間,看到前同事在朋友圈裡分享的工作狀態,我會感到一陣失落。不過我知道,等孩子長到兩三歲,能上幼兒園之後,我肯定還是會選擇重回職場,去找回屬於自己的社會價值。

其實自從辭職開始,我就在思考自己之後職業發展的事情了。這一年裡,我也在復盤自己的工作經歷,思考屬於我的可能性是什麼。

■ 維西喜歡攝影,育兒期間也在學習攝影的專業知識

從個人層面上,我覺得養小孩對於我的收益是很大的,我的性格有很大的變化。生孩子之前我不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但是我生完孩子之後,我性格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因為我知道對孩子來說,家長情緒穩定是特別重要的。

我是學心理學的,我還記得原來我們老師講過一個很極端的例子:就是說如果你一定要打孩子的話,與其讓 Ta 每天擔驚受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挨打,還不如就明確地告訴 Ta 你星期幾會打 Ta。對於孩子來說,面對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大人,是一件非常焦慮和可怕的事情。

我意識到自己情緒不是很穩定,其實不只是在育兒這件事上,在之前工作裡也是一樣,這歸根結底是我自己的問題,不是小孩帶給我的問題,所以我可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讓我自己的情緒更穩定一點。

其實,養育孩子對我來說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職場。全職媽媽也是一份工作,它鍛鍊了我的許多能力,比如信息收集的能力、實踐的能力,也給我的自信心帶來了提升,而這些在我之後的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品質。

-封面圖 視覺中國

未註明來源圖片由 講述者 提供

搜索往期故事

Staff

講述者 | 維西

主播 | @寇愛哲

製作人 | 劉逗

聲音設計 | @故事FM 彭寒

文字整理 | 劉藝 劉逗

運營 | 翌辰

BGM List

01. StoryFM Main Theme - 彭寒(片頭曲)

02. Ashes In My Memory - 彭寒 (懷孕)

03. Rainbow - 彭寒(吸奶器)

04. Hi, I’m Your Mom - 彭寒(父親的角色)

05. Life Circle - 彭寒(聲音日記)

06. The Awaited Little - 彭寒(職場)

07. StoryFM Main Theme - 彭寒(片尾曲)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檔親歷者自述的聲音節目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 喜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樂 | 荔枝FM | 懶人聽書 | 酷狗音樂 | 酷我音樂

均可收聽

原標題:《一位寶媽的大吐槽:我與人類幼崽戰鬥的每一天 | 故事FM》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全職媽媽的自述:我與人類幼崽戰鬥的每一天
    全職媽媽這份職業並不像想像的那麼輕鬆,你面對的是一個完全不講道理的甲方,工作強度巨大,但你沒有可以互相吐槽的同事,甚至找不到請假的機會。就像這次的採訪:我們的製作人劉逗是去了維西的家裡。打開門後,維西對劉逗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麻煩你先等一下啊,寶寶剛拉屎了,我得去弄一下。
  • 人類幼崽的進化史到底有多坎坷?
    我想,沒養過娃的人一定難以想像,原來兩隻腳的人類幼崽進化過程竟然這麼坎坷,直教老母親懷疑人生。坎坷就算了,一些過來人總喜歡打著「愛」的名義在你面前指點江山,這就很迷惑了啊?還記得皮皮六個月大的時候,七大姑就很好奇的湊過來問我:「哇,好快啊,孩子都6個月了,該斷奶給他吃米粉了吧,米粉有營養!」
  • 幼崽不完全飼養手冊
    這件事跟我媽吐槽過一次,被我媽一句你小時候也這樣噎了回來,就不在提了,畢竟,我看自己還是挺聰明的。後來大概是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吧,她在進食的時候偶爾會微笑,很快的那種,也就是一秒鐘?反正每次都等不及我喊崽崽爸來圍觀或者拿手機拍下來,怎麼形容呢?就像是天使一樣,看著她一笑,心都化了的那種,只恨自己不能上天攬月,不能下海捉鱉,只想把全世界最美好的東西都堆在她身邊,博她一笑。
  • 人類幼崽破壞力有多強?外國爹媽曬養娃前後對比照,太真實
    那還不是因為人類幼崽的「殺傷力」可太強了!前不久表姐生了二胎,於是乎和表姐夫開啟了天天吵架的日常模式,她老是和我吐槽說姐夫不帶孩子,明明有的時候一個大男人什麼事都沒有,就用各種藉口來逃避帶孩子,這可太讓人生氣了。可姐夫又是另一番說辭,他說明明是表姐不想帶孩子,於是總是想方設法把孩子丟給他,他就是累了想休息會,就被表姐說成不是一個「好爸爸」?
  • 人類幼崽可愛一小時,「逼瘋」爸媽一整天,外國爹媽也無法擺脫
    不是愛人,不是工作,而是——人類幼崽!你以為只有中國爸媽是一副苦哈哈的形象,一把屎一把尿地給孩子拉扯大嗎?並不完全!等你看到外國的爹媽被孩子折磨時,就會恍然大悟,同一個世界,同樣的「熊孩子」。在INS上有一個主頁,名字很有趣,叫做Got Toddlered,也就是蹣跚學步的意思。裡面有很多外國的爹地和媽咪們,發布了生娃前後的對比照,人間真實!
  • 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登上網絡熱搜了,是怎麼回事?
    @桃花燒麥說:#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昨天我單腳獨立檢查包包裡的資料,結果我侄女看到了也跟著我學哈哈哈哈 @來個會說的說:阿根廷小哥模仿漸漸充滿氣的氣球人,沙雕不分國界。#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 @伍呷壹說:#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我家等寶可聰明了 @宅懶懶少女說:人類幼崽的無知真的太好笑了哈哈哈哈#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 @tangtianian說:#人類幼崽模仿能力有多強#哈妮小時候的嘴經常這樣 直到我發現了尖叫雞 @奶茶伯士說:今日份治癒喵~軟綿綿的jiojio好可愛呀!
  • 打開人類幼崽的「睡眠姿勢」,這些可可愛愛,未必真的「可愛」!
    人類幼崽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最治癒的生物了,尤其是做了媽媽之後,只要看見自己的崽崽,再難也能頑強地「支稜」起來!也不是說崽崽就沒個煩人的時候,當然有,不過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過睡著的崽崽的「超萌攻擊」。睡著之後的寶寶軟軟乎乎的,簡直就是「天使降臨人間」!
  • 「人類幼崽」都是早產兒?看似輸在起跑線,卻存在3個優勢
    反觀某些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會緊緊抱住媽媽,人類幼崽能夠做到這樣的,恐怕只有哪吒了。因此,單從身體發育成熟度和速度來看,人類幼崽整體是有些「早產」的。經歷嬰幼兒時期、青少年時期等,才會達到「成年」標準,人類幼崽擁有一個較長的幼態持續時期。「早產」就代表輸了嗎?人類幼崽的幼態持續通常要到小學甚至青春期左右,而動物幼崽只需要幾天、幾個月就結束,看上去我們好像輸了。
  • 人類幼崽的哭聲,為什麼這麼大!!!
    「嚎啕大哭」這個漢語詞彙,最適宜的使用情景就是一個人類幼崽拼盡全力的放聲大哭。可謂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而且更可氣的是,哪怕把耳機的降噪開到最大,嬰兒啼哭帶來的那種莫名其妙的煩躁,還是不能消解半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為什麼哭聲這麼大?人類為什麼進化成這個樣子,就不能小點聲嗎?
  • 「剛剛學會上網聊天的人類幼崽,哈哈哈簡直可愛極了!」
    比起剛學會走路的人類幼崽更可愛的還是那些剛剛學會上網聊天的人類幼崽一臉懵逼的小文盲哈哈哈哈哈可愛極了你們感受一下小朋友真的太可愛了吧▼@奕天才不是第一天當天才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昨天去看書,侄女給我打電話,我以為是我嫂子,趕緊掛了轉而發微信,才知道是侄女,孩子還會語音轉文字。
  • 外國爹媽曬出「帶娃前後對比照」,人類幼崽的破壞力,中外都一樣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國爹媽帶娃不容易,外國爹媽帶娃是不是容易一些?畢竟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每家都有三四個孩子,外國媽媽帶孩子仿佛特別輕鬆,完全沒有壓力,那麼,真的是這樣嗎?看完這組外國爹媽「帶娃前後的對比照」就明白了,原先的想法錯了,他們帶娃也沒輕鬆到哪裡去。
  •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弱?人類嬰兒太弱了,出生兩個月才能抬起頭,6個月才能翻個身,一歲才能爬起,吃飯要人喂,睡要被人哄,行動要被抱,如果沒有成人照顧,結局一定是死亡。而動物馬、牛、長頸鹿的幼崽出生後一個小時內就可以站立,出生第1天就可以躲避捕食者。
  • 每日億笑//那些年人類幼崽的迷惑行為,你家小神獸也是這樣的嗎?
    每日億笑//那些年人類幼崽的迷惑行為,你家小神獸也是這樣的嗎?▼萌娃系列第一彈家裡有「小神獸」的是否都有些困惑這些小朋友的小腦袋瓜裡都在想些什麼總會做出些今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今日份「人類幼崽的迷惑行為」看完整個人都萌化了跟我一起走進小朋友的世界吧▼寶貝
  • 你永遠不知道人類幼崽究竟有多可愛
    耶 和媽媽比心了就能睡個好覺啦一隻廢潘:我都27了,至今仍然覺得睡在媽媽身邊最安心王鐵錘hhhh:眼淚瞬間就流下來了Social_Vegan:不知道為啥 本幼兒園寄宿生突然鼻子酸了>秋野野之:我小時候也是,因為沒離開過我媽所以去幼兒園上學時特別難過,我媽也是。
  • 人類幼崽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第一件,在我排隊掛號的時候,前面有一個四歲左右的小朋友,排著排著就跑開了,然後我就走上去開始掛號。這時,我旁邊一排也在排隊的一位女士,應該是小男孩的媽媽,一臉不耐煩地開始罵他:讓你排好隊,你看看,你跑了別人不就到前面去了?真是沒用,排個隊也排不到。
  • 寶媽懊惱:寶寶抱著走不哭不鬧,剛坐下就開始作妖!原因找到了!
    我相信帶過孩子的寶媽都會有這麼一個印象,就是寶寶有段時間特別「奇葩」的習慣!什麼習慣呢?就是你抱著孩子走動的時候特別乖巧,讓你誤以為我孩子怎麼這麼懂事安靜啊!欣喜若狂!正想著抱累了為娘休息片刻吧!屁股往凳子上那麼輕輕一坐,瞬間打臉了!
  • 人類幼崽的哪些行為讓你瞬間崩潰?
    本期,我們來盤盤那些崽崽一秒讓你「上頭」的瞬間↓↓1、人類幼崽與口紅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兒@小懶:撒了一床的棉籤 我去收拾棉籤 她又把水杯的水灑了一床 我趕忙去拿床頭的紙巾 嗯 她掰斷了我兩根口紅 剛入的 只試色而已……@一顆番茄:把我新買的口紅當蠟筆畫畫的時候!!!
  • 人類幼崽迷惑行為大賞,可愛又氣人,你家寶寶中了幾條?
    小貓小狗都是毛茸茸的一團,人們看見幼崽總是充滿愛心,覺得都很可愛,甚至老虎的幼崽,也是頗有人氣。那麼人類的幼崽呢?會吃會睡會跑,只是身上沒有毛茸茸,可是他們的破壞了確實無窮的。「惹誰也不能惹穿尿不溼的!」
  • 寶爸吐槽寶媽網購買太多,寶媽「離奇失蹤」,看到結局:太解氣了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作為寶媽的你,如果有一天被家人無端指責,你會如何做? 忍氣吞聲?吵一架? 果媽看到一位寶媽的處理方式,實在是太妙了!
  • 猴子出生就會走,為啥人類幼崽卻不行?三個原因,「弱」不是壞事
    猴子的孕期平均是6個月,人類是280天,但猴寶寶在剛出生沒多久,就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能夠脫離母猴蹣跚爬行,猴寶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膩著媽媽,媽媽爬到哪裡,他都會蜷縮在媽媽的懷裡,這一點跟大部分動物比較像,比如牛馬羊的幼崽,生下來就會走,可是人類卻不行,必須要經過漫長的撫養,他才能慢慢地學會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