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眾號有個廣告合作,是一門鹹魚賺錢課程。
對方發了文案,我看到一半,就果斷拒絕了。
因為他把課程效果嚴重誇大,比如這個圖片 ——
這種文案,誘導性太強,很多沒經驗的朋友,可能看了都會報名。
但其實,這裡有 3 個邏輯錯誤。
今天就來聊聊,關於賺錢的 3 個基本邏輯。理清楚這個,我們就能舉一反三,避開成長路上的大多數坑。
1.因果性 vs 相關性
(1)正常
文案裡第 1 句話:沒有任何經驗,也能讓您聽得懂,學得會,即可上手。
這句話沒問題,為了說明課程容易學。
(2)正常
第 2 句話:快則當天出單,慢則三五天就能賺錢。
這句話沒問題,為了說明課程效果好。
(3)錯誤
但這 2 句話,放在一起就有問題了。
它的意思是:0 基礎的人,也能聽懂。而且快的話,當天就能出單,慢的話題,三五天就能賺錢。
在用戶眼裡,這句話意思就是:雖然我沒有經驗,但學了這個課,我就能很快賺到錢。
(4)分析
2 句話,放在一起,給人一種錯覺:2 者是因果關係。
於是,用戶會認為:雖然我沒基礎,但因為學了這個課程,所以能快速賺到錢。
你可以停下來,回去順著圖片重讀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這麼想的?
但其實,這 2 句話,是相關性。
一個人能否賺到錢,是由多個因素影響,而非某個單獨條件。
第 1 句:課程容易學(用戶聽課)
第 2 句:課程效果好(用戶快速賺到錢)
「用戶快速賺到錢」這個結果,可能有 100 個影響因素,「用戶聽課」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而不是說:用戶聽了課,就一定能快速賺到錢。
雖然課程沒有明確說:用戶聽了課,就一定能賺到錢。
但這 2 句話放到一起,很明顯會造成這個誤導。加上「快速賺錢」這個利益點,人的欲望被撩動,大腦很快就不轉了,哪有空去思考什麼相關性、因果性,就只想著,快點報名,然後快點賺錢。
結果回事,用戶如果聽完課,並沒有快速賺到錢,他去找課程方理論。對方會說:你看啊,我這 2 句話是相關性,不是因果性。意思是,你聽了課,會對你快速賺錢有幫助。並不是說,你聽了課,就一定能賺到錢。這是一個常識嘛。你自己沒看清楚,這不能怨我呀。是不是?
於是,用戶只能自認倒黴。
這種把「相關性」包裝成「因果性」來宣傳產品,是很常見的一種方式。
比如,寫作課會說:買了寫作課,一周就能寫出 10w+。
用戶會認為:聽了寫過課,就一定能寫出 10w+,這是因果性。
但「寫出 10w+」這個結果裡,「聽寫作課」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這是相關性。
現實結果,99% 用戶聽了課,寫不出 10w+。說明因果性不成立。
所以,我們看到任何產品宣傳,都要知道 ——
用了產品,和得到效果之間,永遠只是相關性,不是因果性。
特別是遇到,「賺錢」「快速」之類的產品,一定要多思考一下。
當然,這裡不是說,我們要因噎廢食,看到任何「賺錢」「快速」的字眼,都直接判定為割韭菜。而是要退後一步,多思考一下,自己是被「快速賺錢」的欲望刺激想買,還是真的因為課程內容,產品功能而買。是否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去學習、練習。
如果是後者,那就沒太大問題。
如果是前者,就可能會讓你消耗時間、精力、金錢,最後還沒啥收穫。
2.倖存者偏差
文案後面還說:快速入門賺錢,日賺 10000 不是夢。
可能以前確實有人聽過這個課程,並且真的日賺 10000 塊。
但這句話放到這裡,用戶就會有一種錯覺:我聽了這個課程,肯定也能日賺 10000 塊。
這是一個倖存者偏差。意思是:聽過課程的人有 50000 個,那個「日賺 10000 塊」的人,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倖存者」。
課程宣傳裡,把這個人放出來,是為了刺激用戶,讓大家覺得,自己也會是那個日賺 100000 的人。
涉及到倖存者偏差,一般都會包含,相關性和因果性。
那個學了課程,日賺 10000 的人,肯定不是單純依靠課程。如果日賺 10000 需要 100 個因素,那聽課,可能佔 1 個。剩下 99 個,可能是這個人自己的知識、能力、資源、流量等。這是相關性,但課程裡不會說這些。
聽了課程,就鐵定一定能日賺 10000,這是因果性。但實際並不是。
特別是涉及到「賺錢」「快速」的產品,那個倖存者偏差的案例,就更能刺激到用戶。
這就好像,一個人隨機買彩票中了 500w,賣家會給其他人說,快來買彩票,他都中了 500w,你肯定也行。
所以,我們看到任何產品宣傳,都要知道 ——
產品宣傳某人使用後,取得 XX 成績,這一定是倖存者偏差。
特別是遇到,「賺錢」「快速」之類的產品,一定要多思考一下。
當然,這裡不是說,我們要因噎廢食,看到任何「賺錢」「快速」的字眼,都直接判定這個人是騙子。而是要退後一步,多思考一下,自己是被那個快速賺錢的案例刺激,也想成為那個人,還是真的因為課程內容,產品功能而買。是否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去學習、練習。
如果是後者,那就沒太大問題。
如果是前者,就可能會讓你消耗時間、精力、金錢,最後還沒啥收穫。
3.能量守恆定律
文案後面還說 ——
足夠簡單,驗證有效、非常容易上手。
讓你輕鬆經營,鈔票不斷來。
這裡涉及一個中學的物理概念:能量守恆定律 ——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放到這裡,任何有價值的事情,一定是要付出足夠的成本,或者是時間、精力、或者是金錢、資源。
任何宣傳「輕鬆、容易、簡單」就能賺錢的事情,一定是騙子。
任何宣傳「輕鬆、容易、簡單」就能賺錢的事情,一定是騙子。
任何宣傳「輕鬆、容易、簡單」就能賺錢的事情,一定是騙子。
這是一個更基礎、範圍更大的邏輯。
曹大前幾天的文章《上進者的焦慮》也寫到 ——
要分得清真偽,基本邏輯,基本科學常識,天上不會掉餡餅賠本的買賣沒人做能量守恆定律在現有的人類科技水平下是無法顛覆的你不是天命之子以上這種概念要有,就能少踩很多坑,少被很多人騙。
細想一下,如果一個課程,聽了就能日賺 10000,那這個課程會只賣 9.9 元嗎?
不會。
至少賣 10000。
甚至賣 100000。
大膽的猜一下,這個 9.9 元課程,只會講一些基礎性概念,更多的是告訴你,鹹魚怎麼怎麼零門檻,怎麼怎麼容易賺錢,其他零基礎的人聽了都能快速賺錢,讓你欲望變得更強。然後,會讓你買 1999、2999、5999 的高階課程,說這個高階課程學了,肯定能日賺 1w。
事實上,肯定不行。沒有長期積累、實踐,無論聽什麼課程,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有明顯效果。
賺錢的第一性原理:一個人能賺錢,本質上是因為他創造了價值。而創造價值的核心,是能力。
所以,如果人的能力不夠,無論多簡單、多容易、多輕鬆、多快速的賺錢思路、方法、技巧,都肯定無效。
最後的話
小結一下:
賺錢的 3 個基本邏輯——
1 因果性 vs 相關性
2 倖存者偏差
3 能量守恆定律
在成長路上,一切需要時間積累的因素,都無法通過錢解決。
而絕大部分因素,都需要時間積累。比如,見識、能力、心態、情緒。
所以,放棄速成的心理,耐心積累,就是賺錢的捷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