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科頓悟時刻:「筆桿子」裡面出___?

2021-01-11 好的牙深度齒科內容

今日的標題靈感——「筆桿子」,來源於革命家對中國革命作出的著名論斷,流傳甚廣,與之相提並論的是「槍桿子」。

和平年代裡,這「筆桿子」就演變為了新時代社會價值觀的傳播;而「槍桿子」呢,就成了守國護民的後盾。

主創們曾參觀過很多老闆、高管辦公室,發現很多企業主案頭擺著學術著作、商業暢銷書、管理學材料…但其實黨史,從建黨至今,其發展路徑,也一直是當代齒科品牌,值得借鑑和學習的重要文本。

齒科也有「筆桿子」與「槍桿子」理論體現:

如果「槍桿子」,是醫療的「繞指柔」

一招一式,得勤學苦練,屬口腔醫學範疇

是牙醫們的看家本領,也是需要畢生修煉的功課

那麼「筆桿子」,就是認知的「心口訣」

一字一句,得口傳心授,就屬傳播學範疇

是頂層們的不二法門,也是需要識人識勢的日課

so,我們就索性向古人再討點智慧

在《孫子兵法·謀攻篇》裡有一則論述:「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別看這短短十六字,其實字字珠璣

只不過遺憾的是

很多人把上好的兵法,硬生生讀成了「厚黑學」

其實「上兵伐謀」中的「謀」,就通「媒」。在《詩經》、《管子》等多處文獻中,都有相關記載。

中文字的媒,女旁,多指點對點的傳播形式,在「媒人」的作用下(人際),雙方縮簡訊息差;英文是Media,來源拉丁語的「medium」,後來西方媒體崛起,多指一對多的傳達(載體)。

那麼,民營齒科發展至今

媒體這個「筆桿子」裡面,能出些什麼呢?

先一起看看《好的牙2020》

主創們竟然不知不覺,磨了33.5W+字

這滿滿當當的研究文字,有多少價值呢?

【來自新榜的評估】

▲下滑詳覽

新榜:數據驅動的內容產業服務平臺,提供移動端全平臺數據服務,其微信大數據已遍歷超過2000萬個微信公眾號,有近30個細分內容類別的行業榜,被媒體人、廣告主視作「風向標」。

【來自清博大數據的評估】

(由於【好的牙】於去年10月才入庫,所以該數據只統計了最後三個月的情況)

清博大數據:網絡公開數據的產業、融媒體和輿論大數據人工智慧服務商,為眾多政務機構、新聞媒體、品牌企業、網際網路公司提供大數據服務。

這些來自第三方的評估,大家看看就算了

所有的成績,都只屬於過去

畢竟2020年我們用了三倍的努力

才有機會和各位一起分享心水文字

接下來,還會繼續加碼

新年·新啟發,接下來的共同事業裡

這齒科「筆桿子」裡面,還可以出什麼?

主創們雖然有清晰的規劃

但也無法精準預料

只知道要 深耕研究·守正啟新

以下附上前些日子【好的牙主理人】的訪談視頻的文字稿,希望對有興趣加入的朋友們,能加深一些對我們的了解。

Q:什麼契機才進入這個行業?

YUE:其實蠻早就在做品牌研究了。以前我們更多的是研究醫美、美業、快消、時尚這些看上去和牙科挺遠的一些行業,甚至都不重疊的一些行業。其實它們在內底裡面是重合的,他們有相同的受眾,很多的甚至產業結構都很類似。

真正進入這個行業,應該是在二零一九年底疫情的時候。我們當時在選擇一個有價值的垂直行業,想要作為畢生事業去經營。

在很多了解熟悉的行業裡面,覺得牙科行業是最有潛力,也是在價值的低洼區。我們認為,用我們自己對品牌研究的方式,應該可以在這個行業裡面做一點有價值的事情。

Q:怎麼定位行業中的自己?

YUE:我們首先是行業媒體。

並且我們的團隊也一直在向國內、甚至是全球範圍內最優秀、最專業的媒體靠齊。

Q:為什麼就選擇做了媒體?

YUE:我們在研究這個行業之後,選擇一些可以發聲的平臺,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我們的觀點、了解我們的想法、甚至是從我們的想法和信息中得到他們的一些感受。能夠和行業更多的碰撞吧,所以當時從媒體這樣的一個方式切入這個行業。

Q:你們媒體研究團隊是怎樣的?

YUE:我覺得每一個團隊,不管是品牌團隊、運營團隊、還是市場團隊,他們首先必須要建立一個自己團隊的知識庫或者是方法論,這是每一個團隊都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只不過我們的團隊的方法論更多的是在內容和研究上面。

另外一個就是團隊的知識結構,你得讓整個團隊的知識結構足夠的立體全面。

沒有一個作品是獨立完成的,都是整個團隊通過財務的視角、法務的視角、商務的視角、甚至很多是一些同行的視角,多方的、多元的方式來對同一件事情發表看法,然後把它組織起來。

Q問:很多讀者說很難啃?

YUE:我建議大家多讀一些、多讀幾遍,因為其實我們的作品後臺來看,收藏量都是很高的。我相信很多的讀者都是私下來收藏,然後找時間慢慢讀,甚至是多讀幾遍,去看裡面的一些材料,看分析的邏輯等等…

創作本身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它需要大量的一手的數據,儘量逼近事實的真相,甚至還有很多實地調研。

所以難懂,大概率是因為信息量相對偏大。

我們沒有去做流量的內容,也不想去做曇花一現的內容。你們會發現很我們的很多內容不是踩著熱點的,我們希望他能夠留存,能夠成為一個行業,一個歷史的篇章。我們在做內容的時候,團隊花足了心思。

Q:你們足夠客觀嗎?

YUE:我覺得應該要有主觀。我們希望行業好,希望讓更多的人讀到這個行業的故事;我們希望去鼓勵更多的人,有榜樣的一些力量;我們也希望大家不要去做惡的事情。

在主觀之外,我覺得我們能夠給大家提供更多的是客觀的數據,儘量客觀的事實,逼近真相的一些材料。

我們沒有辦法去做到絕對的客觀,我覺得挺說大話的,能做的就是儘量客觀。

但是保有主觀的一些看法,這就是一些態度吧。

Q:你們的內容,聽說有一些爭議?

YUE:我們經常都會去思考文字,它是一面清晰的鏡子。

每一個人的經歷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所在的角色不同,他對文字和作品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和判斷。多聞闕疑。

Q:聽說你們是行業「冥燈」?做「惡事」披露到底怕不怕?

YUE:怕,會怕。對,會怕。但是做不做呢?也得做。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是我們整個團隊一致的決定。覺得應該做,就算是有一些危險的作品。發出來之後,包括我們團隊的人身安全等問題,都有考慮到,但還好我們有一些相對防範的措施。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覺得這是一個行業媒體人、或者一個媒體的團隊,應該有的社會責任擔當;以及你既然自己做了這樣的一個決定、這樣的一個行業角色,就應該去做的事情。

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流量或者是一個數據的廣告位,那就太沒意思了,也太沒意義了。

2020年見了太多行業的人、事、物了,所以我挺感恩這一年我們的經歷。因為這些經歷,讓我們的狀態發生了很多的一些改變。這樣的一些改變,我覺得更多的是讓我們更加的堅定,或者是篤定自己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

今年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我們在做一些內容的時候,很多的投資方會來告訴我們說,我看完你們的內容之後,我決定不投他們;或者還有很多時候我看了你們的內容,我想投他們。

所以這是很值得做的一件事情。

你做的內容、你輸出的內容有人回應,並且能夠產生一些影響去幫助他們做判斷。大家會發現我們的作品裡面很多時候都是倡導,或者是提供多元的視角和多元的看法,所以很多時候把這個答案留給的是我們的讀者。

Q:媒體賺錢嗎?

YUE:媒體也有他的商業模式。就像我們以前做NGO,也會去設定他的一個商業模式,讓他自己自足一樣。我覺得任何一個好的項目、或者我們期待他成為一個長續發展的項目,一定會去思考他的商業模式的一個運作方式。

媒體怎麼賺錢?我們媒體是賺錢的,但是不是賺大錢。我們也不希望這個媒體做成一個非常溢出來的一個廣告效益的一個狀態。所以媒體會變成媒體發展,媒體發展會變成一個商業的小生態。他必定需要活下來,他必定也會不按照其他的方式活下來。

我覺得媒體首先有兩個點很重要:第一個點是內容怎麼運作,第二個點是商業怎麼運營下去。這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需要去平衡的東西。其實就像我們的醫生一樣,就像我們診所的經營者一樣,他必須在醫道和商道之間,去尋找那個平衡點。

媒體一樣,他需要在內容和經營上面去尋找那個平衡點。那人也是一樣,我們需要在很多很多的方面去尋找我們自己的平衡點。

Q:今年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YUE:我覺得就像老周讀書會《悟·變》這樣的一個主題。

悟,是因為真的在我們做行業研究的過程中,去看到了。因為看到了更多,所以在更多的信息層面上,會有自己新的一些體悟。

那變化呢,我覺得今年最大的變化來自於學會更好的輸入和輸出。輸入和輸出作為媒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團隊一直在輸入。不同的信息的甄選,大量的信息回來,然後就跟編碼一樣,再把信息重新去做組合分析。帶來一些新的,行業的變化吧,新的一些思維性的洞察。

我想把我們做的這件事情變得更有意思一點。這樣子能夠讓一些跨行的、優秀的一些人才進入到這個行業來。

我覺得只要有新鮮的血液、新鮮的一些思維方式進來,他會帶動整個行業更有活力,跟鯰魚效應一樣。一個一個有活力的一些人能夠進來,我覺得也許這個行業就會變得更好玩一點。

Q:明年計劃?

YUE:今年做了不少的一些研究,看了不少的一些BP ,也見了不少的行業的一些朋友。如果真的要說明年要做什麼,我們在明年整個的規劃裡面,希望我們的內容更多的出圈。

我們還會嘗試不同的內容和形式,現在影響的基本上是這個行業裡面的一些重要的人。明年我們想更多的去影響到終端的一些客患,通過我們的研究和分析,能夠讓他們真正知道,這個品牌它是怎麼運作的、那個企業它是怎麼運作的、值不值得去信任。

我覺得牙科的行業最重要的是要解決信任的問題,這個信任不是靠營銷做出來的,而是這個品牌是一步一個腳印去走出來的。

我們的出圈的內容一旦被終端的患者更多的接收到,至少可以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知道哪些是好的品牌、哪些是好的產品、哪些是不好的東西。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我覺得能夠讓他們減少一些風險吧。

明年我們更想做的還有很多的CSR的板塊,我們希望更多真正做好社會的公益,會發起一些社會公益的項目,也會更多的去關注一個行業的人文的發展。

做好行業的守門人,然後做好行業的研究者,以及做好我們自己。

Q:快2021了,想對行業說什麼?

YUE:我覺得很不光是專業媒體,或者是像我們這樣有團隊有組織的媒體,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

要做為一個媒體能做什麼呢?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做好行業的守門人。

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行業的守門人,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研究自己的觀察和認知躬身入局去做一些實踐,看看自己的研究能不能去做實現。

Q:媒體品牌快速發展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YUE:我們是以前就在做品牌研究,我們用研究的方式方法來研究一個行業,只是選擇了這個行業而已。

品牌應該如何發展?因為我們自己也在做自己的品牌,我們也在維護自己的品牌。我覺得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運氣,但是運氣接不接的住,是因為有沒有足夠的專業。

我們一直在幫助以前在幫客戶做品牌,現在自己成為了一個媒體品牌,所以我們自己也在用以往對待客戶的方式,來幫助我們自己成長。

做好行業的守門人

做好行業的研究者

以及做好我們自己

——主理人:YUE

也期待這齒科「筆桿子」裡,

有你我,將有千般美妙。

策劃:TING | 編輯:阿基拉

排版:夏夏 | 視覺:Halo

校對:CC | 監製:YUE

相關焦點

  • 「2019讀書筆記」11.一千個角的星星——李斯佩克朵《星辰時刻》
    《星辰時刻》出版於作者創作後期。1977年10月,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去世前不久,她出版了中篇小說《星辰時刻》。她的全部才華和怪癖融合併交疊在裡面,用一種高度自覺的敘事手法,來處理講述故事的困難與奇異的快樂,進而在可能之時,講述了瑪卡貝婭的故事。
  • 「~から出る」和「~を出る」的區別是啥?
    「 ~から出る」和「~を出る」直觀來看都是「從某地出來」的意思,但他們在應用上還是有些不同的。
  • 「超人」張寶勝去世了
    無敵的「超人」張寶勝去世了。    幾乎是無聲無息地去世,享年不到60歲。
  • 科普時刻 物理也說:「沒錯,蟻人可能會回不來.」
    那就是皮姆博士警告史考特說:「當限制器失靈,你就會縮小到量子尺度,然後就永遠回不來了。」這句話不僅是全劇中最感人的梗,可能也是最貼近實際狀況的一句話。 不過到底是為什麼?讓我們回到兩百年前那個還沒有「量子」這個詞的美好年代開始說起。崩壞的美夢:拉普拉斯妖兩百年前,當時的數學家拉普拉斯根據當時的物理學,提出一種可以預測未來的假設,如果有「人」可以知道某一時刻全世界造成物體運動的力與位置,就可以運用古典物理公式推算至無窮遠的未來或是過去,而這個「人」,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拉普拉斯妖。
  • 笛卡爾:從大腦中釋放出了「意識」這個幽靈
    在之前的兩篇文章當中 #大腦和心臟的恩怨,猶如日心說和地心說,#文藝復興讓人類第一次打開大腦這個黑匣子管家順著時間脈絡,梳理了「大腦中心論」和「心臟中心論」綿延2000多年的歷史糾葛。最終,由於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啟,讓「大腦中心論」最終勝出,成為現在人們眾所周知的常識。
  • 年齡處於「複合期」的宇宙經歷了一個極其複雜的物理過程
    【作者·黃媂】俗話說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會有考慮,當然有的人也會考慮的更加寬闊,更加長遠一些,譬如會考慮到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甚至整個宇宙,在古代有這麼一個成語「杞人憂天」,這個成語其實就是對於宇宙未來的一種思考。
  • 精於齒科3D列印,明星產品SprintRay Pro為國內齒科醫療帶來新契機
    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齒科人才培養周期長,提升治療過程的效率和精準度顯得尤為重要。齒科3D列印可以有效地應用在種植手術導板、蠟型支架、蠟冠、義齒基託、臨時冠、隱形正畸等齒科領域。這使得Pro一面世就成了明星產品,被齒科行業關注。
  • 洞洞鞋,「醜」出一條新生路
    大家也許都知道「洞洞鞋」,但由於仿製品泛濫,很多也許都不知道它的「本名」是卡駱馳(Crocs)。它有點像那種「一夏爆紅」後就悄然消失的產品。洞洞鞋上一次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可能得回溯到 2018 年央視的 「315 晚會」。那時專家說,這種鞋材質柔軟,容易變形。
  • 「夜讀」總是沒辦法專注,怎麼辦?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走神」和「胡思亂想」。你試著什麼都不做,隨便找個地方發會呆,就是那種感覺。那麼,在我們的一天裡面,這兩者哪種才是常態呢?很顯然是 DMN,不然它也不會叫「默認模式」了。研究發現,在我們一天中醒著的時間裡,大約有50%左右的時間在「胡思亂想」(也就是激活 DMN)。其他時間裡,我們則不斷地把注意力在不同的任務間切換,不斷地激活 TPN,並轉換目標。
  • 緣是永恆──論「生命之花」帶出的勉勵信息
    張繼聰曾於訪談裡提到此歌創作靈感源自古埃及圖案「生命之花」,希望藉此帶出人世悲歡離合乃同源,勸慰世人放開執著:「其實緣分這個東西,我們覺得好像就在一個圓形裡面,這一個圓形的圖案裡面,你永遠也找不到哪一點開始,哪一點結束。」
  • 新恆星的形成是由「金斯不穩定性」這個條件決定的
    ,它的壽命大概只有百萬年至千萬年,而這和銀河系超過100億年的歷史相比是非常短暫的,所以看到的大質量恆星就意味著在現在這個時刻恆星正在形成,而恆星形成所導致的一些觀測效應,在恆星周圍,特別是剛剛誕生的年輕恆星周圍那些被加熱的氣體和塵埃所產生的紅外輻射。
  • 從心理學看頓悟,什麼是頓悟,怎樣才能頓悟
    這裡只是心理學對頓悟的延伸理解,頓悟就是突發性的重組問題再解決問題的過程。 平常我們都是把頓悟簡單地理解為潘然領悟。如果人人都能很容易的頓悟,那麼生活裡就沒有貧富之差帶來的痛苦和Jie層攀比心理導致的憂鬱之說了。恰好人們都很難頓悟。比如好多人都是在經歷過人生的大是大非或生離死別的時候,人們才能對生活態度達到頓悟。
  • 大腦「頓悟」之謎揭開 計算和神經中樞機制使然
    美國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首次通過研究揭示出了大腦產生阿基米德式「頓悟」的獨特機制。在阿基米德喊出「我找到了」之後,科學史上不乏在電光火石的剎那悟出驚世發現的傳奇。牛頓被樹上掉下的蘋果砸中腦袋而想出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即是另一經典例子。千百年來,「頓悟」作為人類解決科學和其他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基本得到廣泛認可。
  • 網狀口罩惹爭議,Lena Del Ray掀起「公然說謊」質疑
    戴「網狀口罩」參加籤書會「Del Rey 簡直在示範如何成為『防疫破口』。」「Lena Del Rey 不只沒常識、沒禮貌還沒在用腦。」《Michigan Daily》上就有篇文章對 Del Rey 的行為予以譴責,直指 Del Rey 戴這副口罩不是為了防疫,只是想要乘著時事譁眾取寵,在這麼嚴峻時刻做出這種事,不只沒禮貌,簡直就是「沒在用腦」:「戴口罩已經是一種受到大眾認可、具備智商和身為人最基本的禮貌。」
  • 「太空時代」
    暫停更新之前,我把所有寫過但沒有發布的文字拼在一起,推送了「少年時代消亡史」系列,然後屬於「北某張」的時代徹底結束了。少年時代已經消亡,至今也沒有回來,今後也不會重現。我尊重時間的流逝,也對自身的改變無能為力。我很喜歡的一段別人對我的評價是:「他那時候很有少年感,因為對於迷茫不必有負罪感,對於游離也是,甚至有時會把它理解成浪漫。」
  • 「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的創立者最早提出「遺傳密碼模型」
    從一個總體的角度來看,越是重的原子在宇宙中的比例也就越低,「永恆宇宙模型」的支持者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們的思路是——宇宙一直就是這樣的,一直就是這樣的元素比例,而且永遠是不變的按照目前恆星中氦生成的速率生成這麼多的氦,需要270億年,當時的熱「大爆炸模型」推算出的宇宙年齡是遠遠小於270億年的,因此伽莫夫得出結論——恆星中的氦元素必定在恆星形成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它們有可能是在大爆炸時候產生的,核反應的結果幾乎完全取決於密度和溫度,密度決定了給定體積裡的原子數,密度越高,兩個原子發生碰撞並聚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溫度的增加會使得原子的運動速度也更快,這意味著它們的核更容易發生聚變
  • 科學家開發出「人工舌頭」,可以品出不同年份的威士忌
    最近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團隊開發一種「人工舌頭」,可以品嘗出不同年份的威士忌。雖然號稱「人工舌頭」,但它實際上只是一塊微小的玻璃晶片,但「麻雀最小五臟俱全」,根據該團隊介紹,這塊「人工舌頭」由三個獨立陣列組成,每個陣列中包含了 200 萬個「人工味蕾」,這些「人工味蕾」比人類味蕾小 500 倍,邊長只有 100 納米。
  • 「100倍變焦」的背後:「潛望式長焦鏡頭」如何煉成?
    」,甚至有網友聲稱「不僅拍月亮,還拍到了空間站」100倍變焦的背後,是潛望式長焦鏡頭的運用,得以解決鏡頭模組和輕薄機身的衝突。長焦鏡頭的原理在了解「潛望式長焦鏡頭」之前,我們先要明白「長焦鏡頭」,回憶一下小孔成像模型:近距離物體,短焦距的鏡頭成像;遠距離物體,長焦距的鏡頭成像。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從南北朝開始,就出現「儒教」的說法,與當時逐漸在民間流傳的佛教和道教,合稱為「三教」,有跟佛教和道教分庭抗禮的意味。「儒教」又被稱為「聖教」,而孔子也從「至聖先師」變成了「聖教主」。其實,這只是某些人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將孔子神聖化,把他的言論和教誨奉為聖典的舉動,很難獲得真正儒家學者的認同。
  • 下一次「超級藍血月」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嗎?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2018年1月31日的「超級藍血月」某種程度上確實「貪玩難約」。首先要澄清一個說法,上一次「超級藍血月」並不出現在152年前(1866年3月31日)。1866年3月31日有一次月全食,也確實是藍月亮,不過當時的月亮並不是超級月亮。當年的超級月亮在年底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