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榮耀姚博文:探索「星辰大海」,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價值?

2020-12-06 極客公園

商業航天時代真的到來了!當民營創業公司也開始造火箭、放衛星,這些聽起來硬核且酷炫的事情,跟我們每個人有什麼千絲萬縷的關係?它真的能成為新的創業方向嗎?

航天事業是一項非常嚴謹的系統工程。發射失敗有一萬種可能,而發射成功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把這一萬種可能,全部規避掉。原本政府和科研機構才能做的事情,憑什麼民營的創業公司也可以去「搞定」?

當火箭不再只是國之重器,民營運載火箭能否打破國內「有星無箭,多星少箭,廉星貴箭」的情況?中國還需要多少年才能出現比肩 SpaceX 的商業航天公司?

去年 7 月,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星際榮耀,成功入軌發射了中國首枚商業運載火箭——雙曲線一號遙一。在極客公園和 B 站共同舉辦的 Rebuild 2020 Move on 大會上,我們邀請到了星際榮耀副總裁姚博文和 B 站知名 UP 主畢導,來一起聊聊「星辰大海」的背後,商業航天的背後到底孕育著怎樣的機會?

以下為 Rebuild 2020 大會演講精選實錄:

運載火箭到底有多複雜?

畢導:姚總,你是怎麼加入星際榮耀的?是情懷還是什麼原因?

姚博文:我是在紅牆綠瓦的航天大院裡面長大的,見證了中國航天 30 多年來的發展。我父親在航天院所工作,小時候我一直懷疑他是不是特工,是不是臥底,因為我幾乎很少能見到他。他也沒有給我開過一次家長會,也沒有帶我過一次培訓班,所以我的童年都是在他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度過的。

畢導:幾個月不回家的那種嗎?

姚博文:不是幾個月,一年也就回兩次家,一次兩天。小時候我一直很好奇,我問我媽,我說媽媽,我爸爸到底是做什麼的?我媽跟我說,大人的事,小孩別問。所以這個事情是輸入到航天人後代骨髓裡面的,我們後來知道這是項保密事業,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現在回想以前,真的挺讓人辛酸的。冬天父親裹著軍大衣,看著他離我們遠去的身影,到現在我都有一種打心底裡面的敬佩之心。

畢導:你們的火箭為什麼選了雙曲線這個名字呢?

姚博文:因為飛行器要想飛出地月系,它的飛行速度必須大於第二宇宙速度,這時候飛行器的飛行彈道就會形成一條雙曲線。所以我們用「雙曲線」來命名,有那麼一點工科生的浪漫吧。

畢導:我之前看過一個說法,在火箭發射的工況中,金屬是極其容易疲勞的,可能工作幾百秒之後就壞了,真的是這樣的嗎?

姚博文:是的,你不要看火箭矗立在發射場的時候堅韌如鐵,像一根定海神針,其實在發射升空之後,它就像煮完的麵條一樣軟。如果工程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沒有把所有需要考量的指標納入進去,沒有做好充分的地面實驗,那麼一旦火箭發射升空之後,很有可能就在空中解體,或者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最終導致火箭發射失敗。

畢導:剛好前段時間,我去海南看過一次火箭發射。關於火箭發射的原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物體做平拋運動,速度越大,物體的落點越遠。可以想像,當物體的拋出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它就會持續繞著地球運動,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第一宇宙速度」,大概是每秒 7.9 千米的樣子。只要在地球上面達到了這個速度,物體就可以離開地球,繞著地球公轉了,是吧。

姚博文:沒錯,其實火箭能否完成入軌發射,關鍵要看速度,而並非把它推舉到某一高度上。與此同時,它不僅僅要具備入軌功能,還要具備離軌功能,這樣才能保證載荷的在軌運行壽命,達到其設計壽命時,可以主動離軌,進入大氣層燒毀,避免造成「太空垃圾」。

畢導:大家都說火箭是人類工程的集大成者,我們要怎麼理解這句話?

姚博文:確實,行業內把運載火箭稱為「系統工程」,簡單講就是需要各學科、專業相互匹配、銜接並完美地耦合在一起。涉及的專業及工作十分多,包括總體設計、結構設計、電控系統、伺服機構等等等等。當然,發動機只是火箭的核心部位,它並不能夠保證火箭一定能夠順利地入軌,這套系統工程還包括很多方面。

畢導:總之造火箭實在是太難了,因為你所能想到的工科,好像都有涉及。所以這麼一套巨大且複雜的系統工程,點火的一瞬間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姚博文:沒錯。我雖然不是公司主管設計的人員,但中國航天提出的「兩總制」,即總師和總指揮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觀點。一般很難看到某個型號的總師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因為每一個火箭型號都需要長周期的研製過程,若想成為一個大型號火箭的總師,則需要更多型號的研製經驗。

畢導:火箭點火發射後,指揮大廳的人只能監測數據,並不能控制火箭是吧?

姚博文:是的。在測控方面,目星際榮耀的火箭,已經讓火箭從功能機變成智能機。例如我們研發的中樞箭載一體機「星控一號」,可以實現火箭前自主判斷是否要進行某種調整,而不是單純地執行命令。

畢導:這跟我之前想像的火箭不一樣,假設按紐按出去沒有駕駛員了,就是按照自己設定好的程序發射,我會覺得是牛頓在開火箭,因為一旦發射,所有人只能靜靜地等待,看著特別緊張和揪心。

姚博文:不過星際榮耀的中樞箭載一體機問世之後,火箭就可以「自主答題」了,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等待,更多的是可以通過對於數據的研判看它的運轉是否正常,在一定程度之上我們更加有信心它可以自己給自己導路。而且我們現在不僅僅在做星控一號,還有星控二號和星控三號,我們在雙曲線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比較成熟的時候,還同步在研發可垂直回收、多次復用的雙曲線二號小型液體運載火箭。

商業航天的中國速度

畢導:我在海南看火箭發射的時候,當時所有的觀眾有小孩,有大人,有老人,他們也不像是懂火箭的樣子,為什麼都來看火箭發射呢?我覺得那是一種本能的好奇心,儘管大家現在不能理解具體技術和原理,但我會看著它慢慢在天空消失的時候,那種所有人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我覺得特別美妙,人類用夢想凝聚了彼此。

姚博文:我跟你的感受是一樣的。其實星際榮耀在 2019 年 7 月 25 日完成了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入軌發射,而且值得驕傲的是,我們的首次入軌發射是高精度入軌,這在世界航天史裡面也是比較罕見的。

畢導:民營公司做火箭在我心中,覺得這是不可想像的。因為火箭肯定是一個大國重器,集國家之力去做的項目。不過,看到你們的成績,是不是我明天組建一支團隊,也能輕輕鬆鬆地做火箭呢?

姚博文:那還真不是這樣,你看人類走過幾千年的試驗過程,單純靠資本去推動科技的發展,很難如願以償。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時間的積累,更何況這是一項重投入、高風險的硬核科技。

畢導:我問一個大家都想問的問題,我們和 SpaceX 的差距有多大?

姚博文:我們現在一提到商業航天都想到了 SpaceX 和馬斯克,他的獵鷹火箭也是人類的智慧結晶的體現。但他們獵鷹一號的前三次發射都失敗了,直到 2008 年的第四次發射才入軌成功。

這樣對比來看,星際榮耀從「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的立項到研製再到最後發射,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時間相當於是 SpaceX 的三分之一。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做出類似於獵鷹九號或獵鷹重型這樣的火箭,我可能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但我有理由相信,我們既然用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首箭入軌,未來也有可能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追趕 SpaceX 已有的成果。

畢導:我特別好奇,航天圈裡有沒有一些說出來讓大家直呼好玩有趣的故事?

姚博文:很多事確實蠻有意思的。例如在去年 7 月的那次發射,我們一行人去守夜的時候,看到了幾隻黃鼠狼。它們湊過來之後,只是看一看,嗅一嗅就走了,根本不去觸碰,很懂事也很乖。

再就是發射之前,總指揮一般都會和自己負責的火箭型號說一說話。他們相信火箭能夠讀懂自己,感受到自己。

畢導:商業航天是不是特別能夠彰顯活力,你看 SpaceX 火箭發射把特斯拉送上了太空,這種理科生的浪漫,難道只有馬斯克才有嗎?

姚博文:我覺得人類有兩大結晶,一個是科技,一個是文化。科技的頂點以航天為代表,文化的頂點則體現在藝術領域。所以星際榮耀的浪漫,可能不是一定要把什麼東西送上太空,或許航天跟藝術的交融才是我們這一次想嘗試的。

畢導:很好玩的想法,這個「作品」什麼時候可以呈現給大家?

姚博文:今年秋天,我們將會發射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我們請來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徐冰老師,他的個人代表作《天書》,英文名稱叫做「The book form the sky」,徐冰也是曾經跟 LV 合作進行聯名創作的藝術家,我覺得能夠讓火箭這種尖端科技跟藝術碰撞出火花,也讓更多人了解並熱愛航天事業。這次跟徐冰老師的跨界合作,我們也是一拍即合。

畢導:我的理解是一款聯名火箭?

姚博文:其實它並非是簡單的聯名,而是請徐冰老師把運載火箭這枚冷器,變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我可以透露的是,它既是一枚火箭,也是一幅藝術品,具體的容貌還需要在金秋發射跟畢導和大家一起揭曉。

畢導:航天之於大家的感受肯定非常遙遠,你有沒有覺得它既神秘,又挺高大上的感覺?

姚博文:我特別理解,所以民營航天的出現,也是希望讓航天離大家更進一步,努力把這層神秘的面紗揭掉。

畢導:其實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人還不知道火箭的整流罩裡面,通常裝載的是衛星。

姚博文:其實我們就是一個大型的快遞公司。因為運載火箭有兩個功能,一是把載荷送到預定軌道,二是載人進入太空。所以火箭是除飛機之外的另一種空天運載工具。或者可以把它想成是一臺公交車。

畢導:10 年後,我們能報一個環赤道繞行一周的太空旅行團嗎?可以的話,大概要多少錢?

姚博文:其實亞軌道旅行距離我們近在咫尺。未來的五到十年之內,大家攢攢錢,乘坐太空飛行器來一次亞軌道旅行,完全是可以實現的。而且價格也會相對親民,不再是富人的專屬了。

畢導:這麼厲害,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姚博文: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儘可能地讓航天技術從一個想像起來很難的事情變得更簡單,這是驅動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向前推進的動力,讓更多小衛星公司、衛星公司、太空旅遊、老百姓,可以去接觸到航天。我相信未來載人航天的價格,一定不會高於現在商務機頭等艙的價格。

畢導:這也讓我感慨,當航天這個事業從我們中國航天以及國家致力去做,慢慢發展到了民營航天,其實它會有更多的玩法,不管是人、資本還是故事,在裡面都變得更加活躍了。

姚博文:國家航天和商業航天類似於世界盃跟俱樂部杯的那種感覺,我們知道世界盃很好看,但是世界盃不是每天都有。俱樂部杯更多地讓大家接觸得到。商業航天的靈活性就是能夠去抓住潛在市場和潛在用戶,以及社會大眾所想去關心、需求的點。

本文首發於極客公園,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 或 zhuanzai@geekpark.net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一篇關於《星際穿越》的非典型影評
    在電影技巧上,《星際穿越》算是諾蘭的一次原地踏步,且還有很多硬傷(參見《星際穿越bug知多少》)。但作為一名科技商業寫作者,在看完影片的那一刻,我有種久違的感動。我想像諾蘭一樣大聲疾呼:為了子孫後代,為了人類的未來和福祉,請不要沉湎於眼前的安樂吧,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讓人激動不已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
    1903年,萊特兄弟進行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動力飛行器的飛行,在半個多世紀之後人類便實現了偉大的登月工程。儘管在登月工程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在航天事業上就再也沒有重大突破,但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過。2019年剛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就為我們展現了地球人對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讓人激動不已的前景。
  • 當徐冰遇見星際榮耀......
    原標題:當代藝術家徐冰宣布攜手星際榮耀,實現藝術與航天跨界融合 近日,著名當代藝術家徐冰宣布攜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星際榮耀,共同參與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基於航天技術進行藝術創作,雙曲線一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將被命名為雙曲線一號遙二「徐冰天書號」。
  • 王者榮耀「絕悟」升級,全英雄池解禁
    今天,騰訊宣布,由騰訊 AI Lab 與王者榮耀聯合研發的策略協作型 AI「絕悟」推出升級版本「絕悟完全體」。這一升級的背後,則是騰訊策略協作型 AI 算法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與之相關的研究也已被 AI 頂級會議 NeurIPS 2020 與頂級期刊 TNNLS 收錄。
  • 王者榮耀:孫悟空「零號·赤焰」未上線就遭玩家吐槽 原因太真實!
    王者榮耀官方最近正式官宣了孫悟空的一款全新皮膚,傳說級品質,並且是與萬代聯合出品的,名為「零號·赤焰」同時還有此款皮膚的星傳說「零號·雷霆」官方一宣定,瞬間就引起了各大玩家的關注與爭論!有說好的,必然也有說壞的,那客觀而論,到底孫悟空的此款傳說新皮膚,具體怎麼樣呢?
  • 什麼人在用價值1.5億的馬桶?
    」的地方,它的口徑很小,但其實是為了方便「彈藥」精準入洞。如果你對太空馬桶有所了解,此時可能會好奇,就這,到底升級了什麼不僅是因為可以減少來自地球的資源補充,同時也是一種應對未來長途星際旅行的準備。像是探索火星的往返旅途可能要按年計算,根本沒有機會補充水源。
  • NASA將價值1.5億的馬桶送上天,背後是部辛酸的「太空屎」
    據世界廁所組織統計,人的一生約有 3 年時間花在廁所裡度過,此刻或許你就在馬桶上看著這篇文章。你可能也曽在便秘時吐槽地心引力太小了,可你是否想過身處零重力的太空中的太空人,在太空中上廁所一直困擾無數的太空人,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宇宙「飛翔」。
  • 騰訊AI 王者「絕悟」升級了
    但受到練習時間與精力限制,很少有人能精通所有英雄,但「絕悟」做到了。 那麼,王者再進化,將有多強? 但難點就在於,「絕悟」的不同英雄會共享一個模型參數,從零學會單個陣容易如反掌,但面對多英雄組合時就難如登天。對戰中,因為地圖龐大且信息不完備,不同的 10 個英雄組合有不同的策略規劃、技能應用、路徑探索及團隊協作方式,這將使決策難度幾何級增加。 同時不可忽略的是「災難性遺忘」問題,模型容易邊學邊忘,這也長期困擾著開發者。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而「天問一號」的發射,則開啟了我國星際探索的新徵程。」發射 50 周年的日子,選在這一天公布「天問系列」頗有傳承的意味。而在過去的火星探索中,各國基本都用了上了自家最強的火箭,比如美國的「宇宙神 5 號」火箭和俄羅斯的「質子 - K」火箭。中國也不例外,這次搭載「天問一號」上天的,就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感四火箭。
  •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嚮往
    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偉徵程。中華民族對浩瀚星空的嚮往貫穿歷史長河。回望千年,再看今朝,「天問」啟航既是對古代先賢的最好回應,更是對探索真理、不懈追求民族精神的歷史傳承。邁向星辰大海,必要克服風浪。深空探測難度大、成功率低。「天問一號」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需要解決太空飛行器長期自主管理、火星制動捕獲著陸、火星表面巡視、火星科學探測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風高浪急,是考驗更是鍛鍊。
  •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嚮往
    本報評論員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偉徵程。中華民族對浩瀚星空的嚮往貫穿歷史長河。早在春秋時期,火星就因形似熒熒之火、行蹤捉摸不定而被稱之為「熒惑」;戰國時代,屈原更是向天發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疑問。
  • 《星際探索》:又一部被觀眾打壓的「神作」
    因為「山就在那裡」,所以《星際探索》主角的父親孜孜不倦,以家庭為代價,尋找他心中的外太空之神。他成了地外探索的第一人,成為了後輩太空人之所以想成為太空人的精神領袖。而地外探索往往是一張單程機票,選擇這一行就意味著放棄家庭。《星際探索》對此給了一個否定的態度:星際探索是一顆毒瘤。
  • 當代藝術家徐冰宣布攜手星際榮耀,實現藝術與航天跨界融合
    近日,著名當代藝術家徐冰宣布攜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星際榮耀,共同參與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基於航天技術進行藝術創作,雙曲線一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將被命名為雙曲線一號遙二「徐冰天書號」。此次跨界合作,由北京萬戶創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獨家統籌策劃,藝術家徐冰進行全流程藝術創作,星際榮耀提供航天技術及產品支持。
  • 讓我們嚴肅地談一談:外星人到底何時現身?
    對於「飛碟」和外星人的說法,直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空軍終於發布兩份官方報告,先後作出否認。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真的有UFO和外星人的存在,但類似上述這種對地外生命和文明的探索,不僅在20世紀有廣泛的討論基礎,實際上,這樣的追問從古至今就沒有停歇過。
  • 專注AI衛星賽道,「國星宇航」要讓衛星有「大腦」 | 星際賽
    以商業航天領域為例,空天網際網路作為未來網際網路的新基礎設施正展現出巨大價值,與此同時,國家在政策層面上也支持民間力量的進入,巨大市場需求顯現。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新一輪的空天競賽即將到來。2021年伊始,36氪浙江特別策劃《星際賽》系列報導,與商業航天賽道的佼佼者們盡興暢聊,復盤2020年的得與失,發現2021年的趨勢與變化。 本文是其中一篇。
  • 「央視快評」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這一偉大成就,必將為我們再攀世界航天科技高峰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今年6月23日,伴隨著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全球導航系統。
  • 「中國天眼」計劃啟動地外文明搜索,尋找外星人
    或許在太陽系內人類能辨識自己的位置,但在茫茫宇宙中,脈衝星就是我們唯一辨識目標,對以後星際旅行提供巨大幫助。 探索地外文明,揭秘宇宙到底是「黑暗森林」還是「黑暗大海」?事實上,「中國天眼」針對地外文明的搜尋行動,早就開始了。據科技日報報導,2018年,「中國天眼」安裝並調試了專門用於地外文明搜索的後端設備。
  • 「星際純愛」修仙花妖VS星際天才,睡前小爽文,蜜裡調油~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小鯨魚,歡迎來到純愛文的世界,哈哈哈~新鮮出爐的文章喲,快來看哦~【星際純愛】修仙花妖VS星際天才,睡前小爽文,蜜裡調油~《謝室友不殺之恩[穿書]》簡介:謝子青穿進了正在追的星際文裡,還和主角成了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