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十年珊瑚保育 再現美麗「海底世界」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解說】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一島嶼景區,開發前周圍海域因粗放、無序捕撈方式而滿目蒼夷,經過十餘年的珊瑚保育,如今這片海域成為珊瑚、魚群、螃蟹、海螺等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來觀賞。近日,記者走進該景區,一探這片獨具特色的「海底世界」。

  與其它珊瑚保育、海洋生態修復不同,這片「海底世界」猶如童話、仙境一般:「神話石像」「仿製沉船」一件件造型獨特的人工魚礁佇立海底,珊瑚生長於此,魚兒遊曳其中,潛水員和遊客穿行其間。

  【同期】(廣東遊客 胡先生)我只看到珊瑚還有佛像,就有一種有點以前海底沉船的古老的感覺。

  (廣東遊客 林女士)就是挺好玩的,而且那水特別藍、而且特別清澈,看到很多魚,各種各樣顏色的魚,很漂亮。

  【解說】該旅遊區潛水負責人鄭帥作為該景區第一代潛水員,親身經歷這片海洋生態修復過程、親眼目睹其變化。鄭帥表示,十多年的時間證明了保護和發展是有平衡點,兩者可共同推進。但前提必須以保護為主,依託保護進行發展。保護意識不僅僅對景區員工樹立,更要注重對每一位潛水遊客的宣傳。

  【同期】(海南陵水某景區潛水負責人 鄭帥)我們不單單作為潛水員,我們也是海底環境、海底生物保護者,然後我們也是宣傳者,我們把這個(海洋保護)理念宣傳給每一個潛水的遊客,讓大家都知道這些東西是要好好的保護的。

  【解說】如今這片海域保護和發展正在良性循環:珊瑚正常生長;海底生態日趨豐富;遊客潛水觀賞「海底世界」;景區保護這片海域、宣傳海洋保護理念。鄭帥表示,景區已得到大自然的回饋,但隨著保育工作逐漸深入,自己和同事希望向更專業的機構、專家學習相關知識,進而更好的保護這片「海底世界」。

  記者 李宇凡 海南陵水報導

責任編輯:【陶光雄】

相關焦點

  • 海南:海底珊瑚保育
    2018年10月,海南陵水分界洲島,人工移植在鋼筋頭上的珊瑚已成活。2018年10月,海南陵水分界洲島,珊瑚礁體上開始自然生長珊瑚。2018年8月7日,海南陵水分界洲島,潛水員在檢查珊瑚成活狀況。2017年8月22日,海南陵水分界洲島,人工移植的珊瑚在保育架上已成活。2018年8月22日,海南陵水分界洲島,一名潛水員在移植珊瑚,鏡頭前的珊瑚已成活。2018年10月10日,海南陵水分界洲島,一尊石像上開始附著珊瑚。2017年9月12日,海南陵水分界洲島,十多年前投放的珊瑚礁體上生長的珊瑚已十分壯觀。
  • 保育海底長城_南方都市報數字報
    這裡的淺海區域形成了一個個珊瑚群落,有多種石珊瑚分布,還有為數不多的軟珊瑚以及海葵等,其中石珊瑚全部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並被列入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 ITES公約)附錄。已經記錄的石珊瑚品種有47種,以蜂巢珊瑚、角巢珊瑚、扁腦珊瑚、陀螺珊瑚、十字牡丹珊瑚、濱珊瑚為主;軟珊瑚中則有柳珊瑚2種,其他軟珊瑚4種;海葵有4種。
  • 積極推動珊瑚保育 重現珊瑚王國美名
    每年 「媽祖生」(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前後,是墾丁公園珊瑚產卵的季節,臺灣海洋中心與墾管處特別現場直播珊瑚產卵實況,民眾看得直呼精彩。臺灣擁有豐富的珊瑚資源,但近年來遭受嚴重破壞,應積極進行保護與復育,我們的後代子孫才有機會欣賞到美麗的珊瑚。
  • 海南的無價瑰寶(組圖)|珊瑚|西沙群島_網易新聞
    南海海底生長著美麗的珊瑚。攝影/Vic Rojas海洋生物為我們經濟發展提供助力。而如三亞亞龍灣、蜈支洲島的那些白色舒緩的沙灘,其實也都是珊瑚和貝殼在海浪的作用下磨碎形成的。而近年開放旅遊的西沙群島,更是純潔晶瑩的珊瑚質沙灘海岸。對於如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這樣珊瑚豐富的海域,在世界地理和海洋學領域,也有「珊瑚海」之稱。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海域非澳大利亞的大堡礁莫屬。這個臨近昆士蘭州的海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 海底總動員!「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來了」深圳梅沙海洋生態漸恢復
    受訪者供圖「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也來了。」 近日,深圳市鹽田區梅沙街道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的鯊哥發來獅子魚的視頻,告訴南都記者梅沙這片海正在逐漸恢復生態環境,還原回小時候看到的繽紛多彩的海底世界指日可待。
  • 在海底「種」珊瑚
    人民網-人民日報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 海南熱海所供圖 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研究人員換上潛水服,向海中一躍——這是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熱海所」)珊瑚養殖組研究人員工作的日常。
  • 在海底「種」珊瑚
    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海南熱海所供圖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
  • 潛入深藍色的海底「種珊瑚」,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美的工作了吧
    陸上植樹造林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或許你聽說過在海底世界「植樹造林」的嗎?聽上去像是童話故事中的情節但中國科學家們卻早已付諸行動在海底培植了20多萬平米珊瑚讓越來越多的海域再現五彩斑斕的世界近年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學家黃暉,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的珊瑚,重現了一道道絢麗的海底風景線。
  • 人民日報看海南|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人民日報2020年09月14日第13版生態截圖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 海南熱海所供圖 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
  • 人民日報看海南 |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海南熱海所供圖 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採取科學的方式修復珊瑚,對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海南省三亞市鳳凰島西側海域,多年來,研究人員年復一年地在海底「種」珊瑚。珊瑚移植筏抵達試驗海域後,研究人員換上潛水服,向海中一躍——這是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熱海所」)珊瑚養殖組研究人員工作的日常。
  • 珊瑚每天夜裡吃「宵夜」
    【深圳商報訊】(記者 張妍)9月1日本報A6版《全國首個珊瑚保育中心落戶大鵬》率先報導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正在興建國內第一珊瑚保育中心的消息。「珊瑚保育中心已經建成了,歡迎你們過來看看。」昨日,本報作為首家進入珊瑚保育中心的媒體,帶著相機和無限的好奇一探其中的奧秘。 珊瑚保育中心負責人廖寶林一路帶著我們往裡走,打開鐵門後,仿佛進入了幽藍的深海世界。
  • 「海底」十年路(上篇)
    閱讀提示 十年前,山東的第一個海洋文化主題公園——青島海底世界,以「沒看過海底世界,別說你到過青島」霸氣亮相。十年後,環渤海地區的海洋主題公園逼近十家,山東省周邊省份城市都有類似場館開業運營,幾乎都在一片「能走多遠」的質疑聲中,青島海底世界一路走來,始終保持業績連年增長。
  • 臺灣墾丁遊客數創新高 珊瑚生態拉響警報(組圖)
    圖/墾管處提供(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墾丁水上活動豐富,吸引遊客造訪,去年人數再創新高,卻讓長期研究墾丁珊瑚的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昭倫相當憂心。他提出警訊,許多陸地上的人為活動已造成墾丁海域水質劣化,衝擊珊瑚礁生態,墾丁珊瑚體弱多病,已呈衰退狀態。 據報導,「20年前的墾丁珊瑚健康又美麗,現在卻病懨懨。」
  • 漂亮的海底珊瑚我的世界作用簡單介紹
    自從我的世界增加了海洋模式,現在的海洋一片生機,到處都是美麗的珊瑚和愛玩的小魚。我們在海底遊玩的時候到處都會見到漂亮的珊瑚,但是大家知道這些珊瑚有什麼作用嗎,珊瑚除了欣賞之外就沒有別的作用嗎,今天我就為大家來解答珊瑚的作用,希望大家喜歡。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海瑰寶話珊瑚
    文\本刊特約撰稿 陸明  珊瑚小名片  珊瑚是世界四大有機寶石之一,英文名稱為Coral,來自拉丁語Corrallium,生長在海洋中,像樹像草又像花,隨意取出一束即是婀娜多姿、美麗動人的天然藝術品。
  • 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 中廣核公開召集40位保育官見證...
    本屆開放日以「海底種珊瑚,雲遊核電站」為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最強大腦「水哥」王昱珩化身首席珊瑚保育官,攜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潛愛)全球海洋公益大使黎達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水人」張誠,與廣大網友共同見證了「大亞灣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正式揭牌並完成首批斷枝珊瑚苗圃培育,兩位核電主播全程為觀眾科普珊瑚保育和核電知識。
  • 美麗的珊瑚
    他就是珊瑚,接下來結合圖片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珊瑚! 在電視裡大家一定看到過海裡那些五彩斑斕的美麗「珊瑚」。「珊瑚」其實是由一種微小的海生圓筒形狀的腔腸動物,珊瑚蟲的屍體堆積而成的。無數的小珊瑚蟲生活在一起,它們會在一塊礁石上生活,這塊礁石就是它們這些小生靈的家。
  • 企業在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8月7日在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的中廣核第八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上,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在一批珊瑚斷枝「入住」海底培育苗圃後,中廣核將在海底接入視頻信號,40位認領斷枝的珊瑚保育官以及廣大網友後續可以線上觀察珊瑚的生長情況,見證受損的珊瑚重獲新生,從斷枝變成獨立的珊瑚。
  • 保護美麗珊瑚(組圖)
    點擊進入>>> 美麗的珊瑚。美麗的珊瑚。  本報珠海訊  (記者王鋒攝影報導)昨天,記者從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獲悉,珠海在建的珠江口最大珊瑚自然保護區位於珠海佳蓬列島。
  • 中廣核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在核能公眾溝通領域,中國最大核電企業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再次開創行業先河,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讓核電基地更加透明。8月7日在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的中廣核第八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上,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在一批珊瑚斷枝「入住」海底培育苗圃後,中廣核將在海底接入視頻信號,40位認領斷枝的珊瑚保育官以及廣大網友後續可以線上觀察珊瑚的生長情況,見證受損的珊瑚重獲新生,從斷枝變成獨立的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