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海底長城_南方都市報數字報

2021-01-21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絳樹無花葉,非石亦非瓊;世人何處得,蓬萊石上生。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詠珊瑚》,道出了世人對珊瑚的喜愛。珊瑚礁被譽為「海 底 長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態系統之一。

    大鵬新區

    ●大鵬半島周邊分布著四大珊瑚礁群,以石珊瑚居多,還有少數軟珊瑚及海葵等。

    ●潛水志願者在海底拍攝人工支架上培育的珊瑚。

    ●大鵬半島周邊海域的海底有不少沉澱物,潛水志願者甚至發現了汽車殘骸。

    大澳灣人造珊瑚礁上成長的珊瑚。首批千株珊瑚苗約80%採自本地主要珊瑚群落的鹿角珊瑚,其餘少量是進口的圓體珊瑚。

    絳樹無花葉,非石亦非瓊;世人何處得,蓬萊石上生。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詠珊瑚》,道出了世人對珊瑚的喜愛。珊瑚礁被譽為「海 底 長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態系統之一。深圳大鵬半島周邊,就分布著四大珊瑚群落。不過由於海岸線變遷,人類活動的影響及各種汙染,部分珊瑚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白化和衰退。

    深圳海域位於亞熱帶地區,其中東部海域屬於具有天然屏障保護的內灣海域,水溫、鹽度比較穩定,而且水體清澈、透光性好,適宜珊瑚棲息生長。這裡的淺海區域形成了一個個珊瑚群落,有多種石珊瑚分布,還有為數不多的軟珊瑚以及海葵等,其中石珊瑚全部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並被列入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 ITES公約)附錄。已經記錄的石珊瑚品種有47種,以蜂巢珊瑚、角巢珊瑚、扁腦珊瑚、陀螺珊瑚、十字牡丹珊瑚、濱珊瑚為主;軟珊瑚中則有柳珊瑚2種,其他軟珊瑚4種;海葵有4種。石珊瑚的分布最多,佔了總數的68%;其次是軟珊瑚,佔總數的28%;海葵的種類最少,佔總數的4%。

    四大珊瑚礁群

    在大鵬半島,除沙灘岸線外,絕大多數岸線由巖石堆積散布形成,逐漸向海中延伸,至水深10米左右消失,沿岸10米以下的深海底多為泥沙質底層。2006年,深圳海洋漁業科研部門在東部海域首次探明四大珊瑚礁群,主要分布在大鵬灣和大亞灣海域沿岸。大澳灣、大鹿灣、東衝―西衝、楊梅坑等4片海域分布著面積較連貫的珊瑚群落,其連貫性來自岸線和海底礁石的連續性。

    今年4月至9月,大鵬新區經濟服務局海洋科再次對大鵬周邊海底珊瑚進行探查,發現這四片海域的珊瑚種類各具特色,同時也存在蓋度較低,人為破壞嚴重的現象。在大澳灣調查站位,活珊瑚的平均蓋度為34.4%,該海區的優勢種為角蜂巢珊瑚、角孔珊瑚和十字牡丹珊瑚。大鹿港監測站位,活珊瑚的平均蓋度為39.4%,優勢種以盾形陀螺珊瑚、秘密角蜂巢珊瑚、精巧扁腦珊瑚為主。東衝-西衝監測站位,活珊瑚的平均蓋度為43.757%,優勢種以盾形陀螺珊瑚、角蜂巢珊瑚、軟珊瑚以及精巧扁腦珊瑚為主,並發現少量柳珊瑚。楊梅坑監測站位,活珊瑚的平均蓋度為44.3%,優勢種以盾形陀螺珊瑚、角蜂巢珊瑚、濱珊瑚、扁腦珊瑚以及軟珊瑚為主。

    常見的角蜂巢珊瑚為不規則瘤狀,珊瑚杯呈不等邊長的四、五、六邊形,以五邊形為主。杯間壁薄,在瘤狀突出處珊瑚杯呈喇叭形。隔片通常有24—30個,其中13—17個與軸柱相連,隔片兩側有顆粒,邊緣有不規則齒。與軸柱相連的隔片有向上翹的長齒,形成假圍柵。活著時候為綠色或土黃色,口道為綠色。

    另一種形體美觀的十字牡丹珊瑚的特徵是群體由堅硬的葉片狀珊瑚骼組成,珊瑚杯在珊瑚骼兩面都有分布,排列無規則。存活時單色為黃綠色、紫色、黃褐色,複色為翠綠色加黃色,或淡黃色夾白色,甚至邊緣為深綠色,頂端為黃色。

    艱難求生

    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大鵬新區海域出現並且可以鑑定識別的造礁珊瑚種類種數合計有47種,包括繁枝鹿角珊瑚、鋸齒刺星珊瑚、羅圖馬蜂巢珊瑚、粗糙菊花珊瑚、彎柔薔薇珊瑚等,比之前已有調查結果略有增多。不過,深圳周邊海域珊瑚的生存環境仍不容樂觀,珊瑚群落總體處於涉危狀態,造礁珊瑚種類組成變化大,多樣性降低,珊瑚覆蓋率低,恢復緩慢。

    調查人員還發現,調查海域的海水透明度低,懸浮物、沉積物多,調查區域4個站位珊瑚的平均死亡率高達38.15%。參與調查的深圳市藍海綠洲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介紹,海底珊瑚有明顯人工採挖的痕跡,且表面沉積物較多,並有不少廢棄的漁網覆蓋表面,珊瑚受水質惡化以及人為破壞的影響比較嚴重。調查斷面沒有發現珊瑚常見病害,但在定性調查中發現珊瑚表面常看到有大量沉積物,並出現少量白化現象。

    什麼是白化?正常的珊瑚礁是個色彩繽紛、生機旺盛的生態系。白化是指這些原本色彩豐富的珊瑚,失去了顏色而變白的現象。但這只是表象,真正的過程,是珊瑚排出了體內的共生藻,或者色素被破壞所致。在健康的狀態下,珊瑚體內含有許多共生藻,這些共生藻進行光合作用,可供應珊瑚營養來源、促進珊瑚的生長和新陳代謝,這種密切的共生關係,使得珊瑚礁擁有很高的生產力,也使它成為海洋生物聚集的大都會。珊瑚出現白化,意味著這種共生關係的破壞。

    珊瑚是極其敏感、脆弱的海洋生物。深圳市海岸線變化自建特區以來從未停止,填海工程增加了陸地面積和岸線長度,岸線長度的增加本應對以裙礁形式生長的珊瑚礁群落有所貢獻,但實際上,岸線整備及填海工程加大了礁石入海的坡度,使原本緩慢延伸入海的自然礁體角度變得陡直,同時人工岸線向海裡延伸佔有了水下大面積的礁體,減少了珊瑚賴以生存固著點,使水下礁體變得稀疏、散亂。調查發現,多數礁石上均有不同尺寸的個體珊瑚生長,但都沒有形成礁群。因此,水下自然礁坪的減少應該是該海區珊瑚衰減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僅如此,水體環境變化也導致珊瑚生存環境惡化。深圳東部地區近30年來雖沒有大型工業化生產的建設,但以水頭、溪衝、葵衝為核心的大小工業區在上世紀80~90年代一度達到較快速的發展,工業廢水和人居生活汙水的排入是影響海域環境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今年的調查未進行入海排放的水量統計和水質檢測,但在調查海域近岸區域發現有大型排汙管入海,周邊水體透明度低、泥沙等懸浮物量大、沉積物多。

    保育進行時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珊瑚礁海岸資源的保護管理也逐步發展。我國於1983年3月實施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和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汙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都明確規定禁止破壞珊瑚礁。目前,全國設立了兩個珊瑚礁保護區,分別是1990年建立的國家級海南三亞珊瑚礁保護區以及1998年建立的省級福建東山珊瑚礁保護區。

    深圳暫時還沒有設立珊瑚礁保護區,但隨著珊瑚礁遭破壞的情況日益嚴重,設立保護區的需求也愈加迫切。保護之前當然需要先對深圳周邊的珊瑚狀況進行調查摸底,這種調查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而最近的一次調查則是今年夏季。

    為摸清大鵬半島珊瑚資源和狀況,加快海底生態修復和培育,大鵬新區自2012年開始組織和策劃了「潛愛大鵬」珊瑚保育計劃。大鵬新區管委會主任何永志介紹,2012年10月,「潛愛大鵬」計劃啟動,潛水志願者深入海底,探查珊瑚生長狀況。翌年10月,潛水志願者在大澳灣放置人工支架,種下了1000株珊瑚苗,並進行人工造礁對珊瑚進行修復。

    首批千株珊瑚苗約80%採自本地主要珊瑚群落的鹿角珊瑚,其餘少量部分是從南亞其他國家進口的圓體珊瑚。這批珊瑚苗都是經過了從海底截枝採集到陸上培養,再放回到海底擴大種植。專家通過岸上培養觀察發現,本地鹿角珊瑚一年大概可以長到四至五公釐米長,正常情況下,珊瑚苗植入海底兩到三年後,基本可以成株。

    不過,由於委託單位沒有提供詳細的修復區坐標,今年夏天展開的海底調查未將已開展工作的修復區列入調查範圍。

    珊瑚保育計劃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今年8月,「潛愛大鵬」活動面向社會廣招義工。何永志表示,從長遠的發展來看,成立以大鵬半島珊瑚保育為主要目標的海洋環保公益的志願者聯合會,意在探索政府、民間組織、企業、公民共同參與的,具有可持續性的公益體系。通過組織招募潛水員義工及其他義工開展與海洋環保相關的課題,進行大鵬海域珊瑚保育工作,包括珊瑚資源普查、人工珊瑚礁建構、人工珊瑚認養種植等,將推動大鵬新區珊瑚保護區建設,改善大鵬半島海洋生態環境。

    如今,從事「潛愛大鵬」的義工超過200人,其中核心義工54人,除深圳地區潛水員外,還包括上海、杭州、惠州、廣州、香港的潛水員,旅居布裡斯班、泰國的中國籍潛水員均加入此項活動。曾多次潛入大鵬海底的義工M orgen表示,2006年以來大鵬海域「海水混濁了不少」,很難看到五顏六色的珊瑚。政府和志願者都希望能夠讓珊瑚正常生長,保持好大鵬海域的生態平衡。

    深圳四大珊瑚礁群

    大鹿港礁石區

    地點:南澳鎮大鵬灣

    特點:沿岸一帶水深12~15米,水流急,能見度較差,是主要的洄遊魚生活區。海底礁石密布,有各色成片分布的雞冠珊瑚和海葵。

    大澳灣硬珊瑚區

    地點:大鵬鎮金沙灣旅遊區大澳灣海域

    特點:水深6~12米,離香港東坪洲海洋保護區1000米左右,是大鵬灣主要的魚類、甲殼類繁殖區。

    楊梅坑礁石區

    地點:南澳鎮楊梅坑

    特點:海底為沙石底,分布有大量的石珊瑚,水深6~10米,是鯛科魚類的繁殖和生活區。

    東衝-西衝

    礁石區

    地點:南澳鎮東衝村、西衝村

    特點:海底為礁石區,水深6~20米,軟珊瑚成片分布在海底礁石上,是主要的洄遊魚生活區。

    記者觀察

    有些錯,大自然不會給機會重新改過

    中國人對珊瑚歷來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文人墨客、王公貴族無不對珊瑚奉若珍寶,原本靜靜躺在海底的珊瑚會被肆意挖出,被強行賦予種種意義。

    美麗的海底珊瑚千姿百態,用曼妙的身姿構建起海底的堅實長城,人類覬覦她的美麗,卻無視她本身的使命,如果珊瑚有知,不知當作何感想,或許「曳尾於塗中」才是她想要的存在方式。

    近百年來,人類似乎習慣了先汙染、再治理,先破壞、再保護的路子,殊不知有些錯誤是永久性的,大自然不會給你重新改正的機會。珊瑚蟲經過成百上千年的努力才搭建成的堅強壁壘,一經破壞一朝一夕豈能彌合?

    根據國際珊瑚礁學會的統計,全世界至少有50個國家的珊瑚礁發生大量白化的現象,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的主要珊瑚礁區,而且從潮間帶一直延伸到水深20m處,同時也波及海葵、海綿等生物。許多地區從衛星影像上可清楚看出海底一大片慘白的景象,就像大海「長出」了白斑。這白斑正是人類給大自然帶來的汙點,無法輕易抹去。為生民計,為後代計,保護珊瑚實為義不容辭。我們可以欣賞珊瑚,但不應佔有珊瑚,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的使命,就讓珊瑚靜靜地完成它的使命吧。

    策劃:普德法 豐雷 亞牛 趙璐

    統籌:劉曉燕 張哲

    採寫:南都記者 李國斌

    圖片由「潛愛大鵬」計劃的義工提供

相關焦點

  • 南方都市報:公交車電視,令人耳目不明?
    如果坐公交車的時候閒極無聊,又沒有來得及買份南方都市報,車上有電視新聞可看,也算是賞心樂事。不過,不知道車載電視轉播什麼頻道的新聞節目,但公交公司方面不經意透露說,可以得到「廣告分成」,成本不會轉嫁給乘客。這讓我不禁心裡有點涼,這到底是要播新聞還是要播廣告呢?  在廣州坐公交車,乘客的耳朵向來難有空閒。
  • 報聯南方都市報掛失登報電話聲明在線費用信
    報聯南方都市報掛失登報電話聲明在線費用信辦理程序:經營者報告掛失,登報聲明作廢(註:要求是省市級報刊,例如廣州地區:新快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等,領取《個體工商戶補發營業執照申請表》。→提交文件,申請遺失補發→繳納費用,領取營業執照,費用是13塊。
  • 海南:十年珊瑚保育 再現美麗「海底世界」
    【解說】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一島嶼景區,開發前周圍海域因粗放、無序捕撈方式而滿目蒼夷,經過十餘年的珊瑚保育,如今這片海域成為珊瑚、魚群、螃蟹、海螺等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來觀賞。近日,記者走進該景區,一探這片獨具特色的「海底世界」。
  • 蘇鐵將有「養身基地」國家級 保育中心落戶深圳
    蘇鐵將有「養身基地」國家級 保育中心落戶深圳   2002年12月14日12:12  南方網-南方都市報   本報訊 (記者李強通訊員吳江天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三亞大東海鯊魚咬人?
    南國都市報7月17日訊(記者 譚琦)17日11時47分,@海口網警巡查執法 發布了一條微博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個腿骨折 一個腦出血
    南國都市報5月5日訊(記者 楊瓊文 文/圖) 瓊海市龍江鎮一對15歲的雙胞胎兄弟騎電動車去嘉積鎮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
  • 南方都市報:廣州黑色魚翅受青睞
    南方都市報:廣州黑色魚翅受青睞 NEWS.SOHU.COM  2004年01月08日10:45  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南方都市報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飼養鱷龜當野山龜賣
    南國都市報9月21日訊(記者 袁蘭)近日,家住海口市龍昆南路昌茂花園小區的林大爺,看到小區外有人賣「野山龜」,心地善良的他最終花了
  • 中國十大報紙排行榜:南方周末上榜,人民日報第一
    中國十大報紙排行榜 1.人民日報 2.參考消息 3.中國青年報 4.南方周末 5.南方都市報 6.電腦報 7.楚天都市報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有關部門初定為路氏雙髻鯊
    南國都市報4月9日訊(記者 賀立樊)4月9日,幾張碼頭照片迅速席捲了三亞市民的手機屏幕,照片中近百條「大魚」橫七豎八地堆放在地上
  • 進口的更有啤氣_南方都市報數字報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噪音擾民遭小區住戶投訴
    南國都市報11月12日訊(記者 石祖波)「鋪面裝修,打樁聲、電鑽聲、敲地板聲,此起彼伏,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焚風效應」了解一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9日訊(記者 姚皓 通訊員 邢彩盈)據海南省氣象局統計,5月1日至8日,全省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
  • 長城寬帶頻爆斷網 三線整改加速廣州寬帶市場洗牌
    在廣東省消委會介入後,長城寬帶給予的回覆是,因三線整改,需要到村委去繳費399元,由村委進行維護恢復網絡。去年以來,廣州市長城寬帶用戶陸續遭遇無故斷網的問題,而斷網過後也是無法修復,有消費者向南方都市報記者投訴爆料稱,申請退費的時間往往長達數月以上。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張珍貴的手繪地圖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記者田春宇 文/圖  這是中共瓊崖黨組織早期領導人之一羅文淹在1958年前後帶病所著的《海南島初期人民革命史料(回憶錄)》一書所附的地圖。  羅文淹的女兒羅平回憶,當時年邁的父親因水腫病、心臟病等疾病纏身,臉部、腿部浮腫,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減肥儀這麼神?
    □南國都市報記者 林文泉 文/圖  A  ◎市民投訴  商家推銷減肥儀  忽悠能治病  近日,海口一市民撥打12345熱線反映,其家屬在公園散步時接到宣傳單,得知海甸商業中心內的一場所可免費體驗運動產品,廣告宣稱使用該產品後,體內的毒素就會隨尿液排出來。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未來的邁雅河:十裡畫廊一道風景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黨朝峰 王康景  恢復紅樹林引候鳥棲息繁衍  打造江東新區CBD「鳥類天堂」  在設計方案中,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種植一片紅樹林。「這裡過去有一些紅樹林,但是因為人類活動較多,紅樹林的量非常少。」海口市溼地管理中心主任陳松說。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短肢領航鯨在三亞兩次擱淺
    南國都市報6月8日訊(記者 譚琦)水箱裡受傷的短肢領航鯨一直左右搖擺,潛水員黑皮不斷將它扶正。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海甸島不怕海水倒灌被淹啦
    南國都市報記者從海口市城建集團了解到,隨著位於海甸五西路排洪渠出口處的雨水排澇工程完工並投入使用,將確保海甸島排洪渠兩側大部分地區,今後再遇大雨及高潮位時不因海水倒灌而被淹。  □南國都市報記者 黨朝峰  雨水排澇泵站能阻止海水倒灌  「威馬遜」和「海鷗」兩次強颱風雖已過去一年多,但每當想起海甸島在兩次颱風中被大範圍淹沒的場景,仍讓人感到後怕和擔憂。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在都市逛熱帶雨林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康景林 文/圖  神奇的熱帶作物  南藥與美食可兼得  1月1日上午9時,海口熱帶農業科技博覽園正式揭牌開園。冬日暖陽中,海口市民扶老攜幼進園觀賞,體驗了一把在都市熱帶雨林間遊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