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每5000萬到1億年,就有大約95%的生物死亡。科學家們一致認為,我們現在正處於滅絕的過程中。所以一些專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毫無意義,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必須順其自然。
而今天,傑瑞將為你找出一些科學家認為拯救瀕危動物不必要的一些原因。
1、自然選擇
滅絕是伴隨進化的自然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大自然擺脫了不適應的物種,並且促進了地球生態更持久的發展。這一觀點得到了生物學家R.亞歷山大·派倫的支持。他認為瀕危物種的概念根本就是錯誤的,因為所有物種實際上都在逐漸消失。
根據如今我們普遍認為合理的論點,許多動物因人類的過錯而死亡,而這位專家對此也擁有一個簡單的解釋。派倫認為,人類改變了環境和生態只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樣。我們本身就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我們的行動是很合理的,因為它們是自然的發展趨勢。如果一個物種消失,它將遲早被新的物種給替換。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自然條件下是很難觀察到的。
因此,派倫認為,人們拯救瀕危動物的原因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從內疚感中解脫出來。
2、生態系統的變化
伴隨著滅絕,還會發生其他過程,例如改變生態系統。在美國就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當局人為地把狼帶回了黃石公園,而那裡原本就有很多的鹿和麋鹿。當然,顯而易見的是,到達這裡的食肉動物顯著減少了有蹄類動物的數量。這導致了白楊和楊樹數量的增加,這反過來又為海狸種群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此外,科學家發現不太明顯的後果:
狼回歸僅僅2年後,當地土狼變得比原來少了2倍。與土狼競爭的狐狸數量顯著增加。由於狐狸吃的是以根、葉、堅果和其他植物產品為食的小型齧齒動物,因此當地的植物群發生了重大變化。也就是說,保護物種的主要問題是,完全不可能預測大自然如何對註定要死亡的動物的大規模返回或無辜野獸的毀滅作出的反應。3、拯救物種的成本
拯救瀕危動物的成本因國家而異。根據一些估計,全球每年花費約500億英鎊。這些資金被用於組織和維護儲備、改善法律框架,當然還有打擊偷獵者。正如科學家們自己恰當地指出的那樣,考慮到生態系統和人類的福祉所受到的威脅,這個數額是很小的。但是,對於一些國家的政府來說,這種錢通常是難以承受的。
例如,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當局正拼命地試圖保護瀕臨滅絕的美洲獅。儘管該項目的年度贊助金額為5000萬至1億美元,但美洲獅的數量也僅是略有增加。在這方面,則有一個合理的問題值得人們去思考:是否值得花這麼多錢試圖挽救顯然會被摧毀的東西呢?
另一方面,大多數專家對此則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如果你現在不投資拯救物種,那麼你在未來將不得不花更多的錢。例如,蜜蜂的破壞將導致食物價格急劇上漲,禿鷲大量死亡將導致狂犬病病例數增加,從而增加醫療費用。
4、缺乏遺傳多樣性
缺乏遺傳多樣性可能導致最嚴重的後果,直至物種完全退化。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6個世紀的王室亂倫婚姻在西班牙查理二世成功結束,因為他們開始變得無法正常地咀嚼食物。
還有類似的案例發生在我們身邊。最著名的案例是一隻名叫肯尼的白虎,他住在美國的一個保護區中。據官方表示,這頭野獸被診斷出患有唐氏綜合症。因為它的父母是兄弟姐妹,因此加大了這種病症的出現。
5、對人的不健康依戀
保護物種的主要方式是人工飼養。飼養動物一直到它們達到相當數量的那一刻。然後小動物會被釋放回歸大自然。
而在禿鷹身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人們在養小禿鷹時會使用特殊的鳥狀娃娃。幼鷹會將其視為父母。儘管採取了預防措施,但釋放到野外的鳥類經常會訪問人類,並且對他們表現出了不健康的興趣。這導致真正的野生禿鷹和保護區內的禿鷹之間存在一些文化障礙。
6、動物園和保護區的倫理問題
為了保護某一物種,有必要從大自然當中選擇一些野生動物的代表,而這些代表的重要任務則是恢復種族數量。在專家的監督下,選定的動物總是在保護區或動物園待著。問題是,由於多種原因在這種條件下進行繁殖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很難挑選一對繁殖對象,因為動物的數量受到了嚴格限制。與標準的4或5相比,交配季節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每年1或2。事實上,任何被囚禁的動物都會經歷心理壓力,因此雌性的性周期可能會被斷開。因此,一些專家傾向於認為,人為地恢復動物數量的嘗試是對動物的一種侮辱。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科學家,你認為生物物種的生命應當取決於誰?你又會做一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