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2020-11-11 19:1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何路曼 責任編輯:何路曼

  中新網11月1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種猴子新品種——波巴葉猴。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

圖片拍攝於2018年2月26日、緬甸波巴山,一隻成年雌性波巴葉猴和一隻小波巴葉猴在一棵樹上。德國萊布尼茨靈長類動物研究所於2020年11月10日供圖。

  英國《衛報》指出,據11月11日發表在學術期刊《動物學研究》上的研究顯示,波巴葉猴(Trachypithecus popa)得名於緬甸的一座死火山,該地為它最大的棲息地,約有100隻生活於此。研究稱,波巴葉猴已經存在了至少100萬年。

  事實上,根據從野生猴子糞便中提取的DNA,科學家們一直懷疑緬甸或存在一種猴子新品種,但很難找到證據。而證明這個新品種存在的第一個證據,來自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基因分析顯示,該博物館保存的、採集於一個多世紀前的標本,來自一個猴子新品種。

  隨後,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在仰光的研究員、資深作者弗蘭克·蒙伯格和同事一起,把在森林裡收集到的一種猴子糞便樣本,與博物館的樣本進行了匹配,才揭示了此前不為人知的波巴葉猴,以及其仍在野外生存的情況。

  2018年,這些「隱居」的猴子被拍攝到。影像顯示,波巴葉猴的腹部呈灰褐色和白色,前爪為黑色,像戴了一副「黑手套」。其尾巴有近一米長,長度超過身長,其體重約為8公斤。

  然而目前,在野外只剩下200到250隻波巴葉猴,專家將建議將這種猴子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弗蘭克·蒙伯格表示:「如上所述,波巴葉猴已瀕臨滅絕。」他說,在整個活動範圍內,它們受到了狩獵和棲息地喪失的威脅。

  FFI緬甸項目一位靈長類動物學家恩威·溫表示,「迫切需要更多的實地調查和保護措施,FFI和其他組織將把這類葉猴從滅絕(邊緣)拯救回來。」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
    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種猴子新品種——波巴葉猴。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
  • 生物學家發現一種新猴子,深山裡生活了100萬年,如今只有200多隻
    在我國,猴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但是北方地區的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周邊山區也有猴子分布,比如在太行山和燕山中仍然有獼猴生存,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青松嶺的深山裡邊仍有野生獼猴生存。但是野生靈長類動物大多生活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相對而言,我國南方的猴子種類和數量都遠超北方地區。
  • 科學家在緬甸「聖山」發現瀕危物種,全球僅剩250隻
    這些猴子中,可有一群是瀕臨滅絕的波巴葉猴。 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種猴子新品種——波巴葉猴。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 英國《衛報》指出,據11月11日發表在學術期刊《動物學研究》上的研究顯示,波巴葉猴(Trachypithecus popa)得名於緬甸的一座死火山,該地為它最大的棲息地,約有100隻生活於此。
  •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接近尾聲;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
    國藥中國生物介紹,其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正在阿聯、巴林、埃及、約旦、摩洛哥、秘魯、阿根廷等國 家順利推進,並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接種志願者超過5萬人,樣本人群覆蓋125國籍。(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一院)  新發現     圖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探討了宇宙在過去
  • 剛在緬甸發現的新猴子品種已被列入瀕臨滅絕物種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動物學研究》雜誌(Zoological Research)消息,科學家在緬甸人跡罕至的森林中發現了一種就科學而言屬於新物種的猴子。這鐘猴子剛被發現,就被宣布為瀕臨滅絕的物種。據專家計算,這個品種猴子的數量不超過200-250隻。
  • 剛被發現就瀕臨滅絕?科學家:世界上最新的猴子物種,都在緬甸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把很多種靈長類動物都叫猴,猴子就這樣變成了一種俗稱。緬甸有世界上最新的猴子物種:就在緬甸,科學家們發現一群特殊的猴子,它們的數量應該不大,估計有兩三百隻得樣子,儘管一開始就有人懷疑它們是一個尚未命名得新猴子物種,但科學家並沒有貿然斷定這個想法。
  • 西安科學家研究新發現 逾半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
    西安新聞網訊 「從1985年至今,二十餘年的研究,讓我對這些秦嶺中的小精靈越來越喜愛,所以當研究發現不少靈長類的物種瀕臨滅絕的時候近日,中國靈長類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李保國研究團隊刊發報導顯示,超過一半的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而更多物種都存在種群數量下降的情況。
  • 美佛州水域驚現鋸鰩:臉上長有鋸子 已瀕臨滅絕
    鋸鰩是一種長相非常奇特的魚類,它的頭部長有長長的鋸子,人們曾經一度以為它是一種性格溫和的魚類,它的鋸子只是篩濾水底沙子。但後來人們發現它如同人類劍士一樣,可以用長鋸將獵物身體切成兩半。但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撈,鋸鰩早已瀕臨滅絕,2003年美國政府將鋸鰩列為瀕危物種。美佛州水域驚現鋸鰩再次引發人們對這種神奇動物的關注。
  • 四川拍到雪豹高清照 行蹤詭秘已瀕臨滅絕(圖)
    四川拍到雪豹高清照 行蹤詭秘已瀕臨滅絕(圖) 2013-11-26 01:14  來源:新華網  說兩句  分享到:
  • 這麼可愛的猴子也會瀕臨滅絕?體型很小靈活自如
    大自然中的動物千奇百怪,拇指大小的猴子,你見過嗎?狨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的叢林中,因其只有拇指大小,又被稱為拇指猴。而新生的猴子只有一顆蠶豆大小,體小尾長。即使長大後,身高也僅有10釐米左右,重約100克,而它喜歡吃的東西也很特別,竟然是蝨子。有時候還會偷吃鳥蛋。
  • 「真正的香蕉」已瀕臨滅絕
    卻鮮少有人知道它「脫胎換骨」的跌宕經歷——香蕉一度瀕臨滅絕。1香蕉鄙視鏈頂端的古早香蕉21世紀人們所熟知的香蕉,叫做「香芽蕉」(Cavendish,又稱「華蕉」)。體型小、細長,它們幾乎都能被一手輕鬆拿起。
  • 瀕臨滅絕 新物種「波巴葉猴」現緬甸森林
    科學家在緬甸中部人跡罕至的森林中發現了一種靈長類新物種「波巴葉猴」(Popa langur),但科學家預估這種體型輕巧的樹棲動物目前全球僅存200至260隻,屬於極危物種,同時呼籲相關機構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物種。
  • 「螢火蟲」已瀕臨滅絕 許多價值仍鮮為人知(圖)
    專家發現螢火蟲的棲息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螢火蟲的生活處境非常糟糕!」付新華,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專門研究螢火蟲的博士。年僅29歲的他,已被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聘為副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的採訪時,付新華對於螢火蟲的生存現狀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
  • 長著藍色身體的一大生物,本該是新物種,如今卻瀕臨消失!
    長著藍色身體的一大生物,本該是新物種,如今卻瀕臨消失!世界上存在太多人類聞所未聞的生物,它們長期生活在自然界中,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家園,在自然界中繁衍後代。由於人類的認知有局限,當看到這些生物時,難免心中感到好奇。
  • 五大近代發現的新物種,圖三被稱「亞洲麒麟」,現已瀕臨滅絕
    卡波馬尼貘,於2013年被人於美洲地區發現的新型貘類動物,是近百年來人們首次發現的新型奇蹄動物。而貘類動物的生存歷史我們可以追溯至五千萬年前,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其外形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腔棘魚,史前古魚類之一,被現代科學家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這種動物在過去一直被以為滅絕了六千多萬年。直到上世紀種群腔棘魚又重新被人於非洲南部海域重新捕獲到,才有被人確認為現存物種。中南大羚,一種被發現於越南地區的新物種,被現代科學家視為20世紀最驚人的物種發現之一。因其頭部上的犄角從側面上看如同獨角獸而被人稱為「亞洲麒麟」。
  • 現代的猴子也能進化成人?科學家擔憂:巴拿馬猴類已進入石器時代
    現代的猴子也能進化成人?科學家擔憂:巴拿馬猴類已進入石器時代 知道如何使用工具是人類的關鍵標誌之一。縱觀人類進化的始末,石器時代是人類領悟工具使用的階段。其中,在舊石器時代,人類掌握了使用各種燧石,還有製造簡單的器材。
  • 研究表明大白鯊已瀕臨滅絕 全球僅存3500隻(圖)
    但是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大白鯊令人震驚的成為了即將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表示,目前全球海洋中僅存不到3500隻大白鯊,這使得它比老虎還稀有。  近日,海洋生物學家呼籲禁止一切人類的捕鯊活動,急切要求保護大白鯊,避免該物種的滅絕。  據悉,大白鯊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最無情也是下手最恨的殺手,它可以使用埋伏技術從下面襲擊魚類、海豚和海豹等生物。
  • 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最近,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西印度洋海域發現了罕見的六鰓鋸鯊中的兩個新品種。研究人員是在對馬達加斯加和桑給巴爾沿海小規模漁業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的兩種全新的六鰓鋸鯊,分別為卡氏六鰓鋸鯊和安娜六鰓鋸鯊。這讓他們興奮異常,因為六鰓鋸鯊本身就非常罕見,如今又發現了兩個新品種。
  • 科學家一百年首次在亞馬遜雨林發現新品種淡水豚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巴西科學家首度發現新品種淡水豚,這種在阿拉瓜亞河發現並命名的豚,是世界目前所知第五種淡水豚。進化生物學家在動物王國中已發現其它幾種雜交新物種,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上。研究小組負責人葡萄牙裡斯本大學海洋生物學家阿納-阿馬拉爾(Ana Amaral)強調,該研究將進一步證實雜交繁殖可形成新物種的普遍性,甚至該現象存在於廣闊海洋。
  • 英國「草泥豬」已瀕臨滅絕 毛可做成毛衫(圖)
    它的英文名叫Sheep-pig,是一種身上長著"羊毛"的豬 !原產自匈牙利和奧地利,曾經在英國的林肯郡也很常見。現已瀕臨滅絕。跟羊一樣,它每年剪一次毛,剪掉的毛可以做成羊毛衫。它的英文名叫Sheep-pig,是一種身上長著"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