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不都是猴?
眾所周知,靈長目由猿猴亞目和原猴亞目之分,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顏面像狐、還是顏面和人更接近。在動物世界,靈長類動物就是最高等的類群,它們擁有更發達的大腦且手腳靈活,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都是雜食性動物。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把很多種靈長類動物都叫猴,猴子就這樣變成了一種俗稱。
實際上,猴子雖然長得都比較相似,但還是有很多不同的種屬分類,比如:
頭看著特別小、四肢和尾巴纖瘦而細長的身軀,尤其是接近一米上的尾巴配上五六十釐米的身體長度,以及總是在頭頂立著的一撮黑毛,看上去就和一半的猴子不一樣,它們的名字就叫黑葉猴。
很多人都知道眼鏡蛇,但你聽說過眼鏡猴嗎?據說它們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六千萬年前,儘管它們是低等原始猴類動物的一個小分支,但它們至今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東南亞部分地區,不同地方生長的眼鏡猴還有不同的名字,如菲律賓眼鏡猴、侏儒眼鏡猴和巽他眼鏡猴,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經過了高度特化,眼睛特別大,體重和老鼠一般,就連身體長度都只有十多釐米的樣子。
緬甸有世界上最新的猴子物種:
就在緬甸,科學家們發現一群特殊的猴子,它們的數量應該不大,估計有兩三百隻得樣子,儘管一開始就有人懷疑它們是一個尚未命名得新猴子物種,但科學家並沒有貿然斷定這個想法。
後來,科學家們結合了緬甸叢林中這些猴子的特徵,對比它們的DNA、毛色、尾巴長度和頭骨形狀等方面與其他近親(葉猴近親、乃至整個烏葉猴屬動物)之間的不同,並查詢和分析了博物館的現有標本和歷史數據,最終宣布緬甸境內發現的這種猴子就是一個新物種。
然而很遺憾的是它們並不是廣泛地分布在地球上的各個角落,而僅僅是生活在緬甸的這片叢林,就連現存數量都很可能不超過200隻。也就是說,這個新的猴子物種,就在被確認和其他猴子不一樣的時候,同時也被宣布了瀕臨滅絕,並被打上了極度瀕危物種的標籤,而它們的名字也正式被取為「波帕葉猴」。
當然,可能有人會覺得很奇怪,既然是一個新物種被發現,怎麼才剛發現就可能要滅絕了呢?科學家表示這並不奇怪,尤其是這種通過基因重新分類被確定的新物種,它們是從亞種被確定為一個新的物種,它們和其他近親擁有相同的祖先,但自己身上的遺傳信息又明顯不同於其他亞種,並非通過「能否繁殖出可育性後代」這個角度來進行判定。
「波帕葉猴」被提升為新物種有什麼作用?
眾所周知,任何被列為瀕危物種的動物,都相當於身上打上了保護的標籤,這對於一個物種的生存和繁衍來說尤為重要。如果這些現存數量極少的物種沒有被大家關注,那麼它們很可能因為某些人為原因(獵捕和自然棲息地被破壞)和氣候變化(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快速走向滅亡。
所以,儘管將某個亞種中的一部分動物提升為新物種很可能會引起一些小的爭議,但這對於此類瀕危動物的保護來說卻具有積極意義,而不至於讓它們在大家的不知不覺中就從地球上消失不見。
科學家們還表示,「波帕葉猴」原本在緬甸境內廣泛分布,之所以它們從一開始的中等規模變成如今的幾百隻,正是周圍人們的農業種植活動對它們的生存造成了極大威脅,這才導致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波帕葉猴」活下來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生活在聖地波帕山的「波帕葉猴」數量應該最多,很可能超過了100隻,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會給這個新物種取名為「波帕葉猴」,然後將他們列入了瀕危物種的名單之中。大家都希望「波帕葉猴」以後可以得到人們的善待,將會有更多人加入到讓「波帕葉猴」免遭滅絕的更多針對性活動中。
正如此前有人曾在我國的海南島上發現一種很稀有的靈長類動物,而它們的現存數量也從最開始的十隻左右,變成了現在的30隻左右,而它們的名字就是海南長臂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