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聞網訊 「從1985年至今,二十餘年的研究,讓我對這些秦嶺中的小精靈越來越喜愛,所以當研究發現不少靈長類的物種瀕臨滅絕的時候,我心情很沉痛。」近日,中國靈長類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李保國研究團隊刊發報導顯示,超過一半的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而更多物種都存在種群數量下降的情況。
人類靈長類「親戚」生存狀態很糟糕
原來,2017年1月18日,在在Science(《科學》)的子刊——《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其結論為:超過一半的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更多物種都存在種群數量下降的情況。快速減少的靈長類包括狐猴、懶猴、 嬰猴、 眼鏡猴、猴子和猿類。這些可愛的人類靈長類「親戚」生存狀態很糟糕,而究其原因,則是由於人類活動所導致。
據李保國介紹,這篇報告是由來自美國、歐洲、亞洲 拉丁美洲和非洲31 位國際公認的靈長類動物學家組成的團隊,他們對每一種已知的靈長類物種綜合最新的研究進展進行分析,以判斷它們生存狀況的最新報告。作為該報告的作者之一,李保國教授表示,金絲猴、黑猩猩等靈長類已生存於森林千百萬年,多年研究發現,它們能自動控制自我數量和種群發展,可以和環境和諧相處。
醫學方面,靈長類與人類在身體結構和遺傳物質上基本相近。行為學方面,靈長類的叫聲,能為人類研究語言起源提供靈感。靈長類在人類學、生物學、行為學和疾病研究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生物多樣性形成、是促進森林再生和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重要生態因子,並在人類生存、文化和宗教等許多研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報告揭示的結果很讓人憂心,包括擴大農業產業化、大型牧場、伐木、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鑽井、採礦、修建大壩以及興建新的道路網絡等等。有數字顯示,例如從1990年到2010年,擴張到靈長類動物棲息地的農業用地據統計可達15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法國國土面積的3倍。
應立即開展全球保護行動
「如果不立即採取全球保護行動,在未來 50 年,生存環境將加速惡化,將最終導致許多靈長類動物滅絕。」李保國很憂心。報告呼籲政府官員、科學家、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商界人士等要提高對世界靈長類生存困境的認識,因靈長類動物的滅絕對於人類生存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報告同時建議:由於大多數靈長類動物生活在高度發展不平等或貧窮落後的地區,因此人類必須採取行動,改善當地居民的健康和受教育的程度,實現可持續利用土地的發展計劃,保持傳統農耕方法以維持環境與發展的協調性;而發達地區及國家則應該發展全球重要的戰略性保護示範區。(文/記者 張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西安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