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滅絕事件,消滅了其它物種,卻幫助恐龍稱霸

2020-09-24 奇點使者

近現代考古學指出,地球歷史上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每一次事件都消滅了地球上將近70%左右的生物,但事件過後又會有新物種出現,使得地球的生物史十分漫長且豐富。根據外媒報導,近期《科學進展》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由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共同合作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除了已知的五大滅絕事件之外,還存在一起新的滅絕事件。



中國地質大學的宋海軍教授聯合布裡斯託大學的麥克·本頓教授等多位科學家對發生在距今2.33億年前的「卡尼期洪積事件」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發現此次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或許超出了已有的認知,它不僅造成大量物種的滅亡,還幫助恐龍登上了地球霸主的寶座。那麼卡尼期洪積事件到底發生了什麼?



卡尼期洪積事件指的是什麼?

卡尼期洪積事件發生在二疊紀末期和三疊紀初期的中間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大陸基本都連成一塊,即所謂的「盤古大陸」。在大約2.33億年前左右,地球上突降暴雨,而且這場暴雨一下就是上百萬年。如果只是下雨的話問題還不是那麼嚴重,更可怕的是地球上一些地方出現了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活生生把地球變成了一間「桑拿房」。



參與該項研究的科學家指出,他們在加拿大西部的朗格利亞地層中發現了火山爆發的痕跡,這意味著該地區很可能是卡尼期洪積事件的導火索。而且朗格利亞周圍至今仍存在幾座火山,因此研究人員推測2.33億年前這些火山受到影響一起噴發了,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湧入大氣層中,從而提高了全球平均氣溫。

為什麼說卡尼期洪積事件幫助恐龍成為了地球霸主?

這就是地球早期自然形成的溫室效應,這種氣候問題導致了大量生物無法適應變化而逐漸走向滅絕的邊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地質學家麥克·希姆和他的團隊就通過研究發現,如果地球長期處於潮溼狀態中,那麼會給陸地生物和海洋生物造成致命打擊。充沛的雨水對於植物來說是發展的良好時機,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卡尼期洪積事件後地球上的植物迎來了瘋狂生長期。



為什麼說卡尼期洪積事件幫助了恐龍登上地球霸主的寶座呢?因為恐龍在該事件的前2000萬年左右就出現了,當時它們種群規模並不龐大,但是卡尼期洪積事件篩選掉了大部分地球原來的霸主,而恐龍卻在這次大事件中倖存了下來,這相當於為恐龍掃平了大部分稱霸的障礙。其次,大量植物的出現讓食草恐龍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從而促使整個恐龍隊伍壯大。

此事件的發現有何意義?

首先,卡尼期洪積事件的發現豐富了地球生物史,除了已知的五大滅絕事件之外,人類通過卡尼期洪積事件更全面地認識到地球的生物史。其次,該事件為研究恐龍種群的演變提供了新解釋。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們都不太清楚恐龍是如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物種變成稱霸地球的物種,這次事件讓我們意識到自然選擇的作用十分關鍵。



參與該研究的研究人員柯索表示,卡尼期洪積事件雖然無情地將大多數物種都消滅了,但是從地球生物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這次「洗牌」是為了讓後面的生物有機會登上歷史舞臺。從這次發現中我們也可以得到啟示,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都是渺小的,都有可能隨時被大自然的力量抹除,稱霸地球長達一億多年的恐龍最後也滅絕了。



因此人類應該思考目前自身的情況,雖然我們是地球上唯一的高智慧生物,但是我們對大自然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然進程,長此以往怕是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

資料來源

環球網 9月18日 《中英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

相關焦點

  • 中英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卡尼期洪積事件」之後恐龍稱霸...
    【中英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卡尼期洪積事件」之後恐龍稱霸地球】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對所有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確定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該事件除了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外,也將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 中英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
    科技日報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劉霞)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在今天出版的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對所有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確定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該事件除了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外,也將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 中英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
    科技日報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劉霞)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在今天出版的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對所有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確定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該事件除了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外,也將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 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生物大滅絕事件 之後恐龍稱霸地球
    相關報導: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 「卡尼期洪積事件」之後恐龍稱霸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劉霞):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在今天出版的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對所有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
  • 新發現:科學家否認廣泛流行的恐龍滅絕論!事情或許沒那麼簡單
    說到遠古巨獸,恐龍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它們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1.6億年,大約在6500萬年前整體滅絕,僅殘留下一些個體發展成今天的鳥類,沒錯你吃的炸雞,如果追溯起來是具有恐龍的基因,是不是仿佛發現了新世界?那麼史前恐龍大家族為什麼會滅絕?
  • 哈佛教授發現新「遠古霸主」,躲過物種大滅絕,稱霸手段是冬眠
    現代物種不斷滅絕,就是人類的活動改變了生態環境,物種來不及適應生態環境,所以才會滅絕的 哈佛教授發現新「遠古霸主」,躲過物種大滅絕,稱霸手段是冬眠!經過研究表明,這位哈佛教授發現這個水龍獸很可能是最早學會冬眠的動物,也正是因為它是率先覺醒出冬眠技能的生物,所以它躲過了物種大滅絕,也因此被稱為是新的「遠古霸主」。
  • 比較有爭議的幾次物種大爆發與大滅絕,恐龍遭受了兩次撞擊?
    如果隕石撞擊地球如此大量而頻繁,那麼緊隨其後的將是破壞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迄至今日,科學家已在地球上發現了多達170處隕石坑)。施米茨得出一個結論:在奧陶紀中期,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極為普遍,比過去5.4億年間多出5%至10%。   這與這一時期的物種大爆發有關係嗎?
  • 珊瑚白化、南極西瓜雪,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嗎
    你去博物館看過恐龍化石嗎?是否想過這些遠古巨獸為何消失?人類既有的地質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自進入顯生宙以來,至少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物種大滅絕都意味著地球環境的巨大改變。雖然這五次物種大滅絕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很可能將在有生之年見證這一末世的重現——更確切地說,按照科學家的最新說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不是迫在眉睫,而是已經來了。
  • 地球經歷過幾次物種大滅絕?(史前物種大滅絕)
    ,兩事件中間間隔100萬年,是地球史上第二次大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78%的海洋物種滅絕。這次物種大滅絕幫地球改變了它的面貌,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溼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巖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溼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
  • 為什麼恐龍會突然滅絕?小行星撞擊造成的?背後的原因可能更複雜
    時間來到了2億年前,新的霸主生命也開始孕育而出,它就是我們都知道的恐龍。說起恐龍相信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在世界各地都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說明當時的恐龍數量是非常多的,而且分布世界各地。恐龍依靠自己的強大的個體實力,毫無疑問很快成為了地球的霸主,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 科學家發現2750萬年前的未知生物,鬚鯨的新物種
    在科學記錄中,全球滅絕的生物十分的多,沒有紀錄或未被發現的也是多不勝數。根據科學最新考古發現,在紐西蘭古鯨的歷史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以前未知的鬚鯨,這將又會為生物滅絕錄添上一筆。科學研究發現,根據這個未知的鬚鯨,通過分析,預估它生活在超過2750萬年前,這次是在南坎特伯雷的博塔拉梅亞谷被發現的。它是被埋葬在27至28百萬年前的沙石之中,目前已經是化石的狀態。科學教表示,通過出土的顱骨和相關骨骼分析,這是鬚鯨的新物種。福迪斯教授稱,這是一古老鯨魚,幾乎可以回溯到恐龍時代的一半,我們正在追蹤鯨魚的歷史,也可以幫助我們對恐龍時代的生物變化做出分析。
  • 歷史上五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嚴重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其實在人類誕生以前很多生物都已經滅絕了,像是恐龍、猛獁象等。不管什麼原因,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巨大災難才會導致這些物種的滅絕。而下面我們就要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五大滅絕事件,嚴重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第三次: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大滅絕時間:2.45億年前原因:氣候變化後果:物種數減少90%以上二疊紀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0%的物種滅絕,其中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節肢動物的三葉蟲只剩下少數代表,腹足類和雙殼類有了新的發展。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圖片來源:Roger de la Harpe/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地球現在正處於物種大滅絕的進程中,這是地球歷史上的第六次。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預期要快上百倍千倍。
  • 恐龍並沒有全部滅亡,它們當中有一部分,「隱居」在了當今物種中
    自然界中的物種形態各異,每年都有無數物種瀕臨滅絕,這些物種會悄無聲息的消失,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它存在這個地球上,當然在滅絕的物種中,恐龍滅絕是廣為流傳,也是迄今為止最具有爭議性的。在恐龍時代中,它們因體積龐大稱霸整個世界,根據相關科學研究表明,整個陸地生物鏈恐龍佔據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科學家猜測恐龍滅絕有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結果。
  • 為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
    所以不可否認,滅絕事件在整個進化史上非常常見。據估計,自1500年以來,地球上1%的物種已經滅絕,如果照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會在數萬年後發生。但問題是,科學家認為這種趨勢不會穩定的繼續下去,由於人類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會更早地達到大規模滅絕的時期,有可能是一個世紀或兩個世紀。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地球首次生物大滅絕導致85%物種莫名消失,我國科學家發現其成因
    但是從那個時候至今的5億多年時間中,地球上經歷了至少5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分別是: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了,約85%的物種滅亡,原因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不過具體原因一直有爭議,國際古生物學界為滅絕原因爭論了30多年。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進行時,科學家:未來20年是我們自救的最後機會
    提起物種大滅絕,很多人可能首先會想到恐龍大滅絕。實際上恐龍滅絕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大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但地球上已知的大滅絕事件發生過5次,第一次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當時有85%的物種遭受了滅頂之災。最嚴重的一次是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超過96%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地球物種幾乎團滅。
  •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那有新物種在誕生嗎?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也一直有新物種誕生,只是我們無法感知到它們的進化。新物種的誕生根據現代進化論我們知道,物種是在不斷進化之中的,我們之所以感知不到進化的發生,是因為進化的過程非常緩慢,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才能夠形成新物種。
  • 能否避免物種滅絕?
    生物進化是一場公平的遊戲,能夠逃脫滅絕的生物是那些能適應生存環境的物種;物種滅絕也可能與其適合度無關,而是像戰士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衝鋒時被子彈擊中一樣的隨機事件;物種滅絕是選擇性的。能夠繼續生存的物種並不是由於它們能夠更好適應適應環境,而是由於某種其它原因。例如,哺乳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而昆蟲與植物比哺乳動物能耐受高強度輻射。如果地球受到一顆超新星的強烈輻射,那麼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將大批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