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進行時,科學家:未來20年是我們自救的最後機會

2020-12-04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提起物種大滅絕,很多人可能首先會想到恐龍大滅絕。實際上恐龍滅絕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大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但地球上已知的大滅絕事件發生過5次,第一次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當時有85%的物種遭受了滅頂之災。最嚴重的一次是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超過96%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地球物種幾乎團滅。

曾經有研究稱,大規模集群的滅絕事件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約每隔62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因此,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什麼時候開始發生,這個問題成為了當今世界上很多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早在2015年,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生物學家保羅·埃利希(Paul Ehrlich)發起了一項關於地球生態的研究,並宣布向世人宣布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論——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此時正在進行中!

五年後的今天,埃利希和其他研究機構的同事們在這項研究上有了一個更嚴峻的進展:如今的物種滅絕率可能遠高於此前的預期。他們本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新論文指出,野生動物貿易和其他人類活動已經消滅了數百種物種,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更多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

科學家們曾估計,在整個二十世紀,至少有543種陸地脊椎動物滅絕。埃利希和他的同事們預測,僅在未來20年內,將會有幾乎同樣數量的物種遭受滅絕。這些動物的滅絕,將會引起難以控制的連鎖反應,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起地球物種更大規模的崩潰。

研究人員稱,當人類消滅其他生物物種時,也在切斷它所處的枝幹,破壞人類自己生命支持系統的工作部分。埃利希警告說,瀕危物種的保護應上升到全球緊急狀態,保護這些物種就是保護生態系統,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這一切已經刻不容緩。

人口增長、棲息地破壞、野生動物貿易、汙染和氣候變化等人類壓力,嚴重威脅著世界各地數以千計的物種。從珊瑚礁和紅樹林到叢林和沙漠,這些生態系統依賴於這些物種長期進化的關係來維持它們的功能,並使它們能夠適應變化。如果沒有這種穩健性,生態系統就越來越難保持穩定的氣候、提供淡水、為作物授粉以及保護人類免受自然災害和疾病的影響。

只剩下200隻的埃斯帕諾拉巨龜

最後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理解滅絕危機,研究人員觀察了極度瀕危物種的數量和分布。他們發現,有515種陸棲脊椎動物——佔他們分析的所有物種的1.7%——如今正瀕臨滅絕,這意味著它們僅剩不到1000個個體。其中大約一半的物種其實只剩下不到250個個體。

研究人員估計,除了滅絕率不斷上升外,一個特定物種的個體、局部群體以及地理範圍的損失,導致了自1900年以來,這515個物種中的237000多個種群消失。由於數量非常少,物種無法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作用,這可能也會產生連鎖反應。例如,當海獺的過度捕獵導致當地的海帶在17世紀滅絕時,當地的海牛就隨之滅絕了。

蘇門答臘犀牛是最瀕危的哺乳動物之一

研究人員稱,我們在未來20年裡為應對當前的滅絕危機所做的工作,將決定數百萬物種的命運。我們正面臨最後的機會,以確保大自然不會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壞。瀕危生物的消失可能對其他物種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絕大多數——84%的個體在5000以下的物種,與個體在1000以下的物種生活在同一地區。這為連鎖反應創造了條件,其中一個物種的滅絕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使其他物種面臨更高的滅絕風險。

「一個物種的滅絕孕育著更多物種的滅絕,」為了解除這樣的威脅,研究人員呼籲將所有5000人以下的物種列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的極度瀕危物種,並加強對它們的保護。

人類的選擇

在其他行動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項禁止野生物種貿易的全球協議。他們認為,非法獵捕野生動物以獲取食物、寵物和藥品,不僅對瀕臨滅絕的物種,而且對人類健康都是一個根本性的持續威脅。據研究人員介紹,COVID-19被認為起源於蝙蝠,通過活動物市場上的另一種生物傳播給人類,是野生動物交易如何傷害人類的一個例子。他們指出,近幾十年來,由於棲息地的侵佔和野生動物的捕食,野生動物向人類和家畜傳播了許多種傳染疾病。

密蘇裡植物園的名譽主席彼得·瑞文(Peter Raven)說:「我們要決定我們想留給下一代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一個可持續的世界,還是一個荒涼的世界。」

如果生物學家埃利希所稱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真的進行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沒有人知道人類將會走向何方。但毋庸置疑的是,就算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讓地球大部分生物消失了,地球照樣有能力在6000多萬年後孕育出一個新的生物世界。這一切,決定於我們大多數人是否真的願意行動起來,保護現今的物種多樣性,保護地球生態系統,保護我們自己了……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證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進行時,霍金預言難道是真的?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發展歷史上,人類已知出現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而自從工業化以來,人類不斷對生態環境進行破壞,隨意的對生物進行捕殺,自然資源開發等等,導致我們地球越來越多的生物面臨滅絕或消失,而對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出現,不少的科學家已經發出警告,那就是地球的第六次大滅絕正在進行之中。
  • 珊瑚白化、南極西瓜雪,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嗎
    人類既有的地質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自進入顯生宙以來,至少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物種大滅絕都意味著地球環境的巨大改變。雖然這五次物種大滅絕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很可能將在有生之年見證這一末世的重現——更確切地說,按照科學家的最新說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不是迫在眉睫,而是已經來了。
  • 專家警告:人類或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卑微的我們還有未來嗎?
    隨著全球溫度不斷上升,森林大火頻發,新冠病毒席捲全球,人類的滅絕之路似乎成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可能。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發布的全球災難性風險調查顯示,到2100年人類世界滅絕的可能性為19%,導致人類滅絕的主要潛在原因可能來自超級人工智慧,分子納米技術武器和戰爭等等。換句話說,它們都是人類行為最終嘗到的惡果。
  • 人類開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每年50種動物瀕臨滅絕
    《侏羅紀公園》正在熱映,電影中那些橫衝直撞的恐龍,在第五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就消失了。如今,在人類佔主導的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行星撞地球這樣的突發自然災難,但科學家們已經提出警告。近日,《科學進展》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地球正在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第六次大滅絕真的在發生嗎?科學家:真正可怕的是它正在加速
    科學家們形象地稱之為地球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也許這個概念在最初被提出的時候略顯誇張,但事到如今,幾乎沒有人不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難道這件事真的發生了嗎?很顯然,和上個世紀相比,生物的數量有了明顯的下降。數百種珍稀、獨特的物種,在上個世紀都徹底成為了歷史。
  • 2100年,地球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在近5.5億年歷史中,地球已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都會造成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生物短時間內從地球上集群性消失。而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植物生存環境破壞、自然資源過度開發以及汙染和氣候變化,物種正以比過去快千倍的速度滅絕,專家們預言稱,人類正在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進行,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我們應該慶幸我們還沒有滅絕。在我們之前,一共出現了五次物種大滅絕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奧陶紀大滅絕,約85%的物種滅亡,27%的科與57%的屬滅種。原因: 全球變冷,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 滅絕的科佔當時科總數的30%,海生動物達70多科,78%的海洋物種滅絕。原因:熱冷氣候快速變化的重大環境變化,少雨、海平面下降、海水含氧量下降。利好: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提塔利克魚登上了陸地。如果沒有提塔利克魚,就沒有今天的人類。
  • 與前5次物種大滅絕相比,正在進行時的第六次變快了還是變慢了?
    我們先來問個問題:物種大滅絕是一瞬間的事情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少科學家主張,如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處在正在進行時,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地球在此前所經歷的五次大滅絕,幾乎每一次都將其上的生命清除得乾乾淨淨,而每一次,持續時間都在數萬年甚至數千萬年,雖然對地球來說只是一眨眼的時光,但對人類來說,這已經遠比智人這個物種存世的時間長得多了。
  • 我們離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哥大全球中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系列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其重要程度超乎想像。 高強度、高頻率的人類活動使得現在大約100萬種動植物正處在滅絕邊緣,還有很多物種在尚未被人類發現時已經消失。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科學家: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人類活動引起全球變暖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請問第四季冰川消融是恐龍造成的嗎?保護環境倒是沒錯,也不能這麼絕對,但是保護環境真的是人人有責感興趣的話跟著小編一起一趟究竟吧!  據BBC的7月20日報導,專家警告:若不採取更多措施,北極熊將在2100年前滅絕。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悄悄來臨!科學家:人類所剩的時間已不多
    據報導,近日《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發布《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表示201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中設立的60個目標僅有7個成功完成,這意味著,此前科學家們預言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發生,為了避免未來讓人類陷入困境,人類僅剩下幾年的時間來阻止這場災難的發生。
  •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有物種在誕生;也有一些物種由於不能適應環境,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小,最終走向了滅絕。自有生命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按照發生的先後順序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大滅絕。
  • 科學家預測2100年地球將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警告稱,最早到2100年,地球將迎來又一次物種大滅絕。這種擔心的出現是基於這樣一推測,到本世紀末,會有大量的碳被排放到海洋之中,超過地球的承受極限,從而導致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這意味著2100年,世界可能會進入「未知領域」。
  • 15000名科學家對人類發了二次警告:人類已開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人類自誕生少說也有幾十萬年了,但人類卻只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就把這個世界「糟蹋」得不成樣子了。有人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人類未來會滅絕麼?而相關科學家給出了準確答覆,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時期。本身這樣的滅絕只需要順應天命就好了,而且短時間也根本不會出現,可惜到當人類逐漸站在地球的制高點之後,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在不斷推進生命大滅絕的進程,而這個速度指不定未來還會加快。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過去的1500年裡,地球上已經有1%的物種滅絕了,假如按照這個速度來看,大規模的生物滅絕至少都是數萬年之後。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速度前所未有,20年內將有500多種動物消失!
    在過去幾億年裡,地球曾出現過幾次生命多樣性驟減的情況,其中有5次非常慘烈,被稱為「五大滅絕事件」。而在人類誕生的20多萬年裡,地球物種流失的速度是過去前所未見的,特別是在近200年來。有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在引發另一次滅絕事件——第六次大滅絕。
  • 科學家稱,地球正在加速走向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文明可能會被瓦解
    根據最近的一項分析,地球上第六次野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正在加速。500多種陸地動物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可能在20年內消失。 顯示少於1000個個體的物種數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的物種數目的圖表 科學家們說,正在進行的第六次大滅絕可能是對文明持續存在的最嚴重的環境威脅,因為它是不可逆轉的。
  • 科學家稱,地球正在加速走向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文明可能會被瓦解
    500多種陸地動物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可能在20年內消失。>正在進行的第六次大滅絕可能是對文明持續存在的最嚴重的環境威脅,因為它是不可逆轉的。此外,物種是生態系統中的紐帶,隨著它們的消失,與它們相互作用的物種也很可能也會消失。當一個物種滅絕時,地球維持生態系統服務的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蝕。人類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氣候,淡水的流動、農業病蟲害和病媒控制以及農作物授粉,所有這些服務都將隨著第六次大滅絕的加速而受到影響。
  • 科學家們警示人們: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來臨
    在漫長的生物演變過程中,曾發生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動物滅絕事件。這些大規模事件一共發生過五次,每一次大規模事件都會導致大量的生物滅絕,同樣也代表著一個地質時期的結束。五次生物大滅絕雖然距今十分遙遠,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近幾年來,生物滅絕的消息越來越多,熱帶雨林、海洋等自然家園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會不會出現,影響人類嗎?
    而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大規模的集群滅絕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約62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所以說不少人就在說,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出現,那到底出現沒?有跡象表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出現?自從人類工業化以來,生物大滅絕的問題可以說在不少的研究之中都出現了,而對於現代人類真正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可能就是我們說的「地球第六次大滅絕」,它發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引起的。
  • 第六次生命大滅絕預兆!珊瑚中已發現最後一次生命大滅絕災難特徵
    ,然後將現代珊瑚和它們進行比較,當他們看到最後的結果時,紐約城市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戴維·格魯伯(David Gruber)說:我脖子後面的頭髮都豎起來了,它們正在做它們當時所做的事情!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的珊瑚化石數據,科學家們對珊瑚在白堊紀滅絕事件發生時和現在的生存行為進行了比較,推斷出了相關的特徵,包括殖民地減少了18%,光合現象減少了18%,對淺層棲息地的佔有減少了12%。而今天最脆弱的,正在漂白和死亡的珊瑚物種,正和白堊紀那些滅絕的珊瑚走在同樣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