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問個問題:物種大滅絕是一瞬間的事情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少科學家主張,如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處在正在進行時,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地球在此前所經歷的五次大滅絕,幾乎每一次都將其上的生命清除得乾乾淨淨,而每一次,持續時間都在數萬年甚至數千萬年,雖然對地球來說只是一眨眼的時光,但對人類來說,這已經遠比智人這個物種存世的時間長得多了。
距今4億5千萬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第一次物種滅絕用了200萬年到300萬年的時間,帶走了地球上約85%的物種;7000萬年後,又有近75%的物種在持續了大約數百萬年的第二次物種滅絕中消失;1億年後,第三次物種滅絕更迅速、更猛烈,不到200萬年,就造成地球上95%的物種滅絕;第三次到第四次物種滅絕之間,留給地球的「喘息」時間變短了,因為5000萬年後,第四次物種滅絕襲來,在60萬年到800萬年的時間裡(有爭議),包括眾多爬行動物在內的近80%物種滅絕;又過了1億5千萬年,第五次物種大滅絕開始,75%的物種在100萬年裡與地球告別,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在滅絕名單中。
物種大滅絕從來都不是一瞬間完成的,除此之外,五次大滅絕中有四次,都與氣候變遷相關,只有恐龍滅絕的那一次可能是源自小行星撞擊。其中發生在2億5千萬年前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規模最大,也最為猛烈,相當於一次地球物種清除,究其原因,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地球溫度在幾萬年的時間裡,從起初的25攝氏度到了33攝氏度,氣候變暖加速溫室氣體排放,後者又反過來加速氣候變暖,最終海洋和陸地動物都在劫難逃。
可怕的是,據推測,如今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速度,已經達到了第三次物種大滅絕時的10倍左右。即便是與1958年,人類首次觀測到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時的316ppm相比,62年間這一數值也增長了近30%,達到了411ppm,更形象地說,上一次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這一水平,是大約1500萬年前,人科動物的共同祖先就出現在那時,當然,離現代人類的出現還相當遙遠。
此前的研究普遍認為,2攝氏度是一個臨界點,如果地球溫度上升2攝氏度,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城市將無法居住,因為夏季會有成千上萬人死於高溫,事實上,印度如今每年都在面臨這一問題,氣候暖化會使得溫度更高、持續時間更久,波及到的範圍和受到高溫威脅人也將翻倍。
然而,科學家的預測表明,人類的處境其實更加危險,因為在本世紀末,地球很有可能會升溫5攝氏度,雖然只是3攝氏度的差別,但這意味著地球很多地方將不再適宜居住。
溫度上升3攝氏度,溫帶的許多地區將面臨乾旱,可怕的野火也將隨之而來。如果上升4攝氏度,高溫、野火、洪水、乾旱、颶風和海平面上升等災害頻繁,資源短缺引發的衝突在所難免。
如果溫度上升5攝氏度,不同區域將要應對河水泛濫、高溫熱浪,以及頻發的乾旱,農作物受到影響,災難將使人們應接不暇,生存變得愈發艱難。
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在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災難時,我們很容易地會認為它是不可抗的天災,不斷強化自然本身的力量,同時弱化人類的影響,但如果因此而消極應對,就像工業化開始時的那樣,人類時代的尾聲將快步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