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正在努力進化成狗,為了挺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2020-12-04 手機鳳凰網

天下網商記者 張超

從武漢大學校寵「珞珞」,到Instagram網紅「弗蕾雅」,狐狸已成為中外社交網絡最受歡迎的萌寵。

網紅狐狸「弗蕾雅」

在英國城市的大街小巷,狐狸如今就像流浪狗一樣常見,它們在花園裡睡覺,在馬路上遊蕩,在垃圾桶邊覓食……如今,每300名英國城市居民就有1隻狐狸。

英國城市裡的狐狸在覓食

這是一個驚人的事實,狐狸正在努力將自己進化成狗,以適應人類世界的生存。而這種反常而極端的主動進化,正是狐狸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回應,也是求生欲的最強烈表達。

至於那些進化速度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野生動物,要麼已經滅絕了,要么正在滅絕的路上。

前蘇聯專家花幾十年馴化狐狸

說起來,野生狐狸算是狗的近親,但它們並不親人,而且幾乎無法馴化。

比如銀狐(赤狐的一種變種),一百多年來因其毛皮價值而被人類廣泛飼養。

野外的銀狐

然而,哪怕祖祖輩輩都是人工養殖的銀狐,仍會保留著十足的野性,面對人類時,要麼上前撕咬,要麼蜷縮在角落。

這是野生動物最典型的特徵。

圈養的銀狐仍然有野性

按照達爾文的理論,野生動物具有非常敏感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戰鬥反應使其具有攻擊性,逃跑反應使其行為幾乎不受控制。

而馴化的過程,就是通過選擇性繁殖,一代代減少野生動物對人類的恐懼和壓力,培養出更溫和更穩定更易於管理的氣質。

1959年,前蘇聯遺傳學家德米特裡·貝利亞耶夫開始了一項史無前例的長期實驗——馴化銀狐。

貝利亞耶夫挑選了一批不太抗拒人類的銀狐,包括30隻公狐和100隻母狐,當它們長到性成熟時,又被分為「最馴服」、「馴服」、「不夠馴服」三個等級。

德米特裡·貝利亞耶夫

「最馴服」的銀狐,可以獲得繁殖權,而這樣的銀狐在每一代中大約只有10%-20%。

按照這樣的原則,當銀狐繁殖到第四代時,耳朵變得像狗一樣柔軟下垂。

耳朵下垂,是典型的馴化特徵。在野外,除了大象,幾乎沒有任何哺乳動物會有鬆軟的耳朵,因為垂下的耳瓣會阻擋聲音傳入,不利於在野外保持警惕。

The Verge對於德米特裡·貝利亞耶夫等科學家馴養銀狐的報導

而銀狐出現這一特徵,意味著它們不再將人類視作威脅。

到了第六代銀狐,幼崽會像小狗一樣搖尾巴、嗚咽和舔人,變得更加親人。

貝利亞耶夫在1985年去世後,這項實驗由他的學生、遺傳學家柳德米拉·特魯特繼續下去。

馴化的銀狐

目前,這批銀狐已經繁殖了58代,所有狐狸都表現出狗的特徵,行為友善,可以理解人類的手勢或口令、叫聲也完全不同於野生狐狸……

這是全世界唯一一批被人類馴化的狐狸。

BBC說,這是世界上唯一被馴化的狐狸

英國狐狸通過進化壯大了種群

如果狐狸不願意,人類很難把它們馴化成狗。

然而,英國狐狸卻被迫作出了選擇——過去的100多年,它們在城市生活中主動進化,正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像狗。

Inverse網站報導,英國的狐狸正變得像狗

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通過比較倫敦城市和周圍鄉村的111個赤狐頭骨,發現城市狐狸的頭骨已明顯改變。

首先,城市狐狸性別二態性正在縮小,差距較鄉村狐狸縮小28%。

通俗地說,雄性狐狸和雌性狐狸長得越來越像,這是動物馴化中才會發生的事,就像寵物貓和寵物狗那樣。

英國城市居民區的狐狸

其次,為了提高城市生存技能,城市狐狸進化出了短而寬的吻部,以及較小的腦袋。

城市狐狸超過37%的食物來自人類食物殘渣。

短而寬的吻部,帶來更強的嗅覺和力量,有助於狐狸發現並挖掘垃圾桶和垃圾堆裡的食物殘渣。較小的腦袋,則可以方便狐狸把頭探到垃圾桶的最深處。

狐狸頭骨城鄉差異

這種變化,有利於城市環境生存,相反,不利於捕食快速移動的獵物,比如田鼠和野兔。

英國城市狐狸的這種進化,就是「馴化綜合症」,指野生動物為適應人類生活所引發的一系列變化。

研究人員說,這種迅速而極端的變化,是由人類活動造成。

1995年,英國只有33000隻城市狐狸,到了2017年,卻超過了150000隻,相當於每300名英國城市居民就有1隻狐狸。

與此同時,從1995年至2015年,英國狐狸的整體目擊率卻下降了43%。

英國杜倫大學認為,這個看似矛盾的數據說明,野外狐狸在大量減少,而城裡人卻對狐狸見怪不怪了。

狐狸大規模遷徙進城,是因為無法繼續生存在野外。

英國農村的耕作方式不斷變化,導致野兔、田鼠數量劇減。農藥也讓蚯蚓越來越少。而兔子、田鼠和蚯蚓,都是野生狐狸最主要的食物。

鄉村地區的狐狸在覓食

此外,英國人還喜歡在野外狩獵狐狸。既然野外活不下去了,野生狐狸索性把家搬到了城市綠化帶和居民區花園,靠垃圾堆和垃圾桶裡的食物殘渣壯大了種群。

我們正在親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英國狐狸的主動進化,只是為了在急速變化的世界中活下來。

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生態學家們組成了聯合研究團隊,剛剛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人為造成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加速。

美國《新聞周刊》報導,研究表明人為造成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加速

每一次物種大滅絕,都會徹底改變地球生物歷史的走向。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85%的物種消失;

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第三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這也是地球歷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物種大滅絕,地球96%的物種消失,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就此滅絕;

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中,三葉蟲全部滅絕

第四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1.8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80%的爬行動物滅絕;

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也是人類最熟悉的一次大滅絕,統治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徹底消失,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

暴龍骨架標本

每一次物種大滅絕,主要都是由於氣候變化和地質災難造成。第一次和第二次物種大滅絕,都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第三次物種大滅絕,是由於氣候突變、沙漠範圍擴大、火山爆發等一系列原因綜合推動;而第五次的恐龍大滅絕,有可能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生態系統崩潰導致的。

由人類活動引發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也是現代人類真正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

在20世紀的100年中,至少有543種陸生脊椎動物滅絕了。

1914年,北美旅鴿滅絕;

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北美旅鴿的標本

1922年,中國犀牛滅絕;

中國犀牛概念圖

1933年,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狼滅絕;

塔斯馬尼亞狼

1937年,印尼峇里虎滅絕;

1920年代被獵殺的峇里虎

1948年,亞洲獵豹滅絕;

亞洲獵豹概念圖

如果按照正常進化過程,這些物種至少需要1萬年才會滅絕。

換言之,20世紀物種滅絕速度是以往的100倍。

21世紀,物種滅絕的速度再次加快。

美墨聯合研究團隊從2015年開始,檢查了29400種陸生脊椎動物,發現其中515種(約佔1.7%)在全球範圍內個體少於1000個,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

蘇門答臘犀牛現存只有約80頭

按照目前的滅絕速度,這些物種堅持不了20年。

研究團隊說,「如果政府不採取行動阻止物種大滅絕,到本世紀中葉,地球1/5的物種將有滅絕危險;到2100年,一半或更多物種將有滅絕危險。」

神秘疾病只是一連串影響的開始

地球生物圈環環相扣,生物多樣性,是保證生物圈良性發展的唯一保證。

在人類活動影響下,每一個物種的消失,都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發連鎖影響,英國城市狐狸的異常進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英國城市街道上的狐狸

野生動物不想滅絕,就必須主動融入人類社會,但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比如,英國城市狐狸就會攜帶多種寄生蟲和疾病,比如鉤體病,狐狸可以通過尿液傳播給寵物和人類。

如果你看過暢銷書《槍炮、病菌與鋼鐵》,應該知道在過去的一萬年中,當人類從狩獵轉向農耕,在不斷馴化各種野生動物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新的疾病。

天花病毒

天花、麻疹、肺結核來源於馴化的牛;流感來源於馴化的豬和鴨;百日咳來源於豬和狗……

最近幾十年來,野生動物又將一些新的傳染病傳播給人類和家畜。

比如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來源於單峰駱駝;非典冠狀病毒來源於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而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極有可能來源於野生蝙蝠、穿山甲等。

新型冠狀病毒圖示

我們正在迎來許多聞所未聞的神秘疾病,這還只是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帶來的一個負面影響,便已成為人類不可承受之重。

美墨聯合研究團隊表示,為了保護物種多樣性,減少人類因此受到的各種威脅,需要全球共同協作,包括禁止野生物種的捕食和貿易。

多災多難的2020年,是地球向人類發出的嚴重警告。是時候作出決定了,到底留給子孫後代一個可持續的世界,還是一個荒涼的世界。

參考資料

News Week:The 'Human-Caused' Sixth Mass Extinction Is 'Likely Accelerating,' Study Suggests

Daily Mail:Urban foxes are developing smaller heads and wider snouts to help them forage for food in dustbins

The Verge:These domesticated foxes were 60 years in the making

Scientific American:Man's new best friend? A forgotten Russian experiment in fox domestication

BBC:A Soviet scientist created the only tame foxes in the world

Inverse:Rapid evolution is making red foxes more like dogs in 1 distinct way.

New Scientist:There are five times more urban foxes in England than we thought

相關焦點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即將來臨,人類就是罪魁禍首!盤點前五次大滅絕
    而地球生物從出現到現在也僅僅是6億年,但是地球生物在這佔據不到地球三分之一的6億年裡,生物已經遭受過5次物種大滅絕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已經發生過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以及已經悄然臨近的第6次生物大滅絕!
  • 地球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人類的行為讓第六次提前了?
    而地球生物從出現到現在也僅僅是6億年,但是地球生物在這佔據不到地球三分之一的6億年裡,生物已經遭受過5次物種大滅絕了!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已經發生過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以及已經悄然臨近的第6次生物大滅絕!
  •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有物種在誕生;也有一些物種由於不能適應環境,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小,最終走向了滅絕。自有生命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按照發生的先後順序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大滅絕。
  • 地球經歷五次生物大滅絕,第六次已經來臨,人類會是罪魁禍首嗎?
    而地球生物從出現到現在也僅僅是6億年,但是地球生物在這佔據不到地球三分之一的6億年裡,生物已經遭受過5次物種大滅絕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已經發生過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以及已經悄然臨近的第6次生物大滅絕!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開始,人類或已停止進化!為高級物種讓路?
    在地球生命誕生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六次生物大滅絕,這六次都屬於生物大規模集群滅絕事件。地球上已經出現了生物,其中有98%已經滅絕了,還有大部分的生物是後來進化和重新發展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就是全新世發生的生物滅絕事件。全新世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地質時代,開始於1.17萬年前,我們現在所處的地質年代就是全新世。也就是說,現在的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 今天的生物多樣性危機是第六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徵兆嗎?
    研究表明,由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地球目前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第六次大滅絕又稱全新世大滅絕,是當前時期發生的物種滅絕事件。這是對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威脅。到目前為止,大量瀕危動物已經消失,導致物種滅絕。由於人口數量和消費仍在快速增長,滅絕危機的加速是肯定的。
  •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已停止進化?高級物種能否誕生
    在生態環境當中,生物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地位,都逃不過劫難,大約每6200萬年就滅絕一次,生物滅絕也已經循環了5次,地球也正在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奧陶紀末期。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一觸即發?毀滅人類,滅絕地球物種數個大災難!
    今天我們來聊聊最近比較火的一個話題,就是關於地球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什麼時候會到來。我們都知道地球已經維持了35億年的生命,在最近的5億年裡自然災害造成了至少5次的物種大滅絕,分別是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最近一次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大滅絕。當時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結束了恐龍的統治,並為哺乳動物打開了新的大門。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一觸即發?毀滅人類,滅絕地球物種數個大災難
    今天我們來聊聊最近比較火的一個話題,就是關於地球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什麼時候會到來。我們都知道地球已經維持了35億年的生命,在最近的5億年裡自然災害造成了至少5次的物種大滅絕,分別是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最近一次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大滅絕。
  • 為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
    環境保護生物學家、動物學家、生態學家、古生物學家和環境科學家,眾多科學家越來越確信人類的活動正在對生物圈造成巨大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正在進入地球上即將發生的第六次大滅絕的早期階段,也被稱為「全新世滅絕」或「人類世滅絕」。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進化已停止?為高級物種讓路?
    ,地球上的生物化石大量出現於5.41億年以來的顯生宙,六次生物大滅絕都是指5.41億年以來地球上的生物集群滅絕事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物大滅絕特指的是宏觀生物,而不是微生物,因為微生物沒有化石證據。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4.50億年前至4.40億年前,稱之為「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3.75億年前至3.60億年前,稱之為「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2.5億年前,稱之為「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2億年前,稱之為「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6500萬年前,稱之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
  • 人類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種種跡象已證明,這不是演習
    自從地球上誕生了生命以來,物種就在不斷地新生、進化、滅亡,幾乎沒有物種能夠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保持不變,而迄今為止出現過的大多數生物的結局都是滅亡,就像個體生命會走向終結一樣,物種的生命最終也會消失。我們從小就聽說過恐龍以及它們的滅絕,也知道恐龍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的氣候變化而滅絕的。不過,恐龍滅絕的時候已經是世界上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了,除了小行星之外,火山噴發等自然現象也會造成氣候和環境的急劇改變。和大多數生物比起來,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非常短了,雖然按我們的曆法來看,人類發展的20萬年很長,但在地球歷史中這不也過短短一瞬。
  • 人類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種種跡象已經證實,這不是演習
    他們除了進化到更適應地球生存的另外一種生物,大多都是直接走向滅亡。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離我們最近的就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而造成大滅絕的主要原因就是環境的急劇改變,比如火山噴發和行星撞擊地球等,通常會造成地球上九層以上的物種消失。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滅絕,人類將停止進化?高級物種能否誕生
    在生態環境當中,生物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地位,都逃不過劫難,大約每6200萬年就滅絕一次,生物滅絕也已經循環了5次,地球也正在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奧陶紀末期。這是一次時間較長的冰期,85%的物種都在寒冷的天氣當中死亡,第二生物大滅絕出現在3.65億年前泥盆紀晚期,海洋生物遭遇了滅頂之災,第三次是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
  • 珊瑚白化、南極西瓜雪,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嗎
    人類既有的地質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自進入顯生宙以來,至少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物種大滅絕都意味著地球環境的巨大改變。雖然這五次物種大滅絕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很可能將在有生之年見證這一末世的重現——更確切地說,按照科學家的最新說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不是迫在眉睫,而是已經來了。
  • 2100年,地球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在近5.5億年歷史中,地球已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都會造成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生物短時間內從地球上集群性消失。而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植物生存環境破壞、自然資源過度開發以及汙染和氣候變化,物種正以比過去快千倍的速度滅絕,專家們預言稱,人類正在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大滅絕」?為給高等生物讓路,人類已停止進化
    地球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為給高等生物讓路,人類已停止進化據考證地球的歷史已經非常古老,差多都有46億年了,海洋的出現大約42億年前,而生命的出現時間較晚一些,大約在35億年前。自地球生命誕生以來,生命體的繁衍與迅速蓬勃的發展,幾乎佔據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 物種第六次大滅絕將來臨?滅絕速度或加快百餘倍
    閩南網6月21日訊 研究人員19日警告,過去一個世紀裡,受人為活動影響,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這種狀況,或許將成為早期受害者之一。
  • 生物滅絕遠超新物種的產生,人類正處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嗎?
    一個舊物種的消失和一個新物種的出現,是大自然中的正常現象,如果很長一段時間內物種消失的速度遠大於新物種出現的速度,就會造成地球物種的減少,我們稱之為生物大滅絕,有足夠證據表明,我們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當中,生物滅絕速度是正常的一千倍,是前面五次大滅絕速度的一百倍。
  • 我們離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哥大全球中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系列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其重要程度超乎想像。 高強度、高頻率的人類活動使得現在大約100萬種動植物正處在滅絕邊緣,還有很多物種在尚未被人類發現時已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