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從45億多年前誕生之初,歷經了十幾億年才孕育出了生命(單細胞生物),之後單細胞生物互相吞併,隨著環境的變化,才出現了多細胞生物,為生命的多樣性提供了先決條件。從生物的發展角度,科學家將地球的生命階段劃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隱生宙是指從地球誕生之初到寒武紀之前(約5.5億年前),這個時期內地球上的生物非常的少,即便在隱生宙的後期有藻類等生物出現,但是由於化石相對較少,所以也一併劃入了隱生宙。而顯生宙則是指生命多樣性的時期,從寒武紀開始一直到今天。因此,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就是發生在顯生宙這一時期內的。
下面,我們來了解地球五次生命大滅絕。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滅絕
在開始我們說了,5.5億年前的地球生命相對較少,所以即使有生物滅絕,也稱不上是大滅絕事件。因此,地球大滅絕事件就要從寒武紀開始了。
寒武紀是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開端,在這個地質時期,有著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直接的證據就是生物學家在距今約5.4億年前的地質層中,發現了大量的無脊椎動物,這是再次之前的地質層中從未發現過的。也就是說,寒武紀是生命的爆發時期,它為以後的生物多樣性奠定了基礎。
經過了寒武紀的爆發的發展,到了奧陶紀,海洋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各式各樣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在水中盡情地徜徉。但是好景不長,到了奧陶紀末期(距今約4.4億年前),地球上迎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在這次事件中,至少有85%左右的生物滅絕。
至於原因,在科學界有兩個說法,第一個就是氣候變冷,第一個是伽馬射線暴。具體是因為什麼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
第二次大滅絕-泥盆紀生物大滅絕
泥盆紀是距今4億年前-3.6億年前的一個地質時期,在這個時期,被稱為「魚類時代」,因為在泥盆紀溫暖適宜的環境以及藻類的多樣性讓海洋脊椎動物進入爆發期,種類最多的就是魚類。
但是由於泥盆紀海西運動頻繁,海洋退化陸地增多,使得許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縮減,再加上在泥盆紀末期,氣候突然變冷,使得許多生物滅絕,從距今3.65億年前開始,泥盆紀的生物大滅絕持續近200萬年,而且在這200萬年中,出現了兩次滅絕高峰。
關於泥盆紀生物大滅絕的原因其實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不過氣候變冷和海西運動共同作用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是彗星撞擊地球引起了物種滅絕。
第三次大滅絕-二疊紀生物大滅絕
二疊紀生物大滅絕是所有生物大滅絕中程度最嚴重的,據古生物學家分析這次滅絕事件至少有超過81%海洋生物和超過70%的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生物滅絕率約佔當時地球總生物的90%左右。比如早在寒武紀就出現並且一直處於海洋生物上層的三葉蟲就在這次的大滅絕事件中完全地消失了。
科學家認為導致這次滅絕事件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大量火山噴發,第二個就是板塊的劇烈運動。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正是這次滅絕事件給新物種的登場創造了先決條件。
第四次大滅絕-三疊紀生物大滅絕
三疊紀是二疊紀後的一個全新的地質年代,由於二疊紀的滅絕事件的影響,三疊紀成為了爬行動物以及裸子植物的爆發期,尤其是齒槽類爬行動物數量最多,而且三疊紀的陸地面積相比較之前的任何一個紀都要大很多。
而三疊紀的滅絕事件發生在三疊紀的末期(距今約1.95億年前),這一次的生物大滅絕雖然沒有二疊紀那麼嚴重,但是在這場災難中,也有超過50%的海洋生物滅絕,其中海生爬行動物更是滅絕到僅剩下了魚龍。據不完全統計,在三疊紀的滅絕事件中,約有70%的生物滅絕。
到目前為止,三疊紀生物大滅絕的原因還是個謎,許多科學家認為與火山的異常活動有關,但是缺乏相關的證據。
第五次大滅絕-白堊紀生物大滅絕
這次滅絕事件是最為人熟知的一次生物滅絕事件。從三疊紀晚期開始,恐龍悄悄地登上了舞臺,到了侏羅紀,恐龍正式崛起,一直到白堊紀的末期,恐龍統治了地球約有1.6億年。但是在白堊紀末期(距今6500萬年),地球發生巨大的變故,在這次變故中,所有的恐龍都消失了,除了恐龍外,一些會飛、水裡的爬行動物也大面積滅絕,總滅絕率高達75%。
至於恐龍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僅僅是假說就有不下十幾種,比如火山爆發說、行星撞擊說、酸雨說等等。但是都缺乏科學性的論證。
總結
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發生在每一個地質年代的末期,其實這也是地質年代劃分的一個標準。在滅絕事件中雖然有大量的生物消失,但是同時也為新的物種的崛起提供了條件。
而在這五次滅絕事件中,主要的原因都與氣候變化以及地質變化有較大的關係。最近在網上看到許多人說第六次大滅絕正在孕育。其實,這不是危言聳聽,從人類出現開始,物種滅絕速度是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其中大多數物種滅絕與人類活動有著很大的關係。倘若再置之不理,第六次滅絕事件的受害者就是人類本身。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