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地球上生物曾發生五次生物大滅絕,而現在第六次大滅絕將因人類影響而開始。科學家警告說,我們沒有以前那麼多了。上個世紀,數百種獨特,珍貴的動物生命消失了。這就是大規模物種滅絕的樣子,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部分。研究人員稱,目前地球上正在發生的物種大滅絕現象實際上正在加速,20世紀脊椎動物的大規模滅絕將會重演——但這一次,可能只需要幾十年時間,就會有數百個物種永遠消失。隨著每一次多米諾骨牌的倒下,鄰近物種的連鎖反應變得越來越危險,生態系統的不穩定和食物網的削弱使得任何物種(包括人類)的生存都變得不那麼確定。
來自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生態學家Gerardo Ceballos解釋說: 「我們為應對未來二十年的滅絕危機而採取的行動將確定數百萬種生物的命運。」
五年前,Ceballos領導了一項研究,利用保守的估計揭示了物種滅絕的普通(「背景」)率和我們今天看到的物種大量死亡之間的巨大差異。研究發現,脊椎動物物種滅絕的平均速度(每100年有1萬個物種中就有兩種哺乳動物滅絕)大大低於今天的滅絕速度,而今天的滅絕速度是上個世紀的100倍。研究小組說,這有效地表明了大規模滅絕現象正在發生,因為「無可辯駁」的證據表明,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近的滅絕程度,在地球歷史上是極不尋常的。
該研究小組在2015年的論文中寫道:「我們可以自信地得出結論,現代物種的滅絕率非常高,而且還在不斷增加,這表明一場大規模滅絕正在進行中——這是地球45億年歷史上的第六次物種滅絕。」
現在,Ceballos和他的合作者又回來進行另一項研究,他們的新見解並不樂觀。這一次,研究人員說,未來的物種滅絕速度可能被低估了,因為我們已經目睹了脊椎動物的快速滅絕,預計在未來會急劇增加。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使用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國際鳥類組織的數據來研究那些被認為處於滅絕邊緣的脊椎動物,它們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地理分布範圍,現在在世界範圍內只有不到1000個活著的個體。據研究人員稱,在評估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中,有1.7%的物種(總共515種)符合這一描述,其中大約一半的倖存者少於250個。另有388種動物的繁殖情況略好一些-種群介於1,000至5,000個個體之間-但研究小組表示,其中84%的動物與瀕臨滅絕的515種動物生活在同一地區,這表明它們很可能被暴露在相同的地理威脅下,例如由於食物鏈中斷,森林砍伐,汙染或其他無數其他人類壓力導致的生態系統不穩定。
研究人員寫道:「處於滅絕邊緣的物種之間緊密的生態相互作用,往往會使其他物種在消失時走向滅絕——滅絕物種滅絕。」
生態系統中某些關鍵物種的消失引發了「物種大滅絕」,這在生態學中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由於如此多的動物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大規模的物種大滅絕可能會比我們預期的更早發生,因為當動物的數量達到如此極端的程度時,它們通常不會持續太久。
研究小組寫道:「瀕臨滅絕的77種哺乳動物和鳥類中,約有94%在上個世紀消失了。假設所有瀕臨滅絕的物種都有類似的趨勢,那麼自1900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37,000個物種滅絕。」
如果515個物種瀕臨只有持續幾十年,研究者大膽估計,然後,結合已知543種脊椎動物物種滅絕自1900年以來,物種滅絕率將會117倍的背景速度——高於研究者的五年前自己的估計,這意味著我們之前低估了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研究人員說,如果我們採取行動減輕人類對生物圈的壓力,現在還為時不晚。這可以通過實施廣泛的野生物種貿易禁令,減緩森林砍伐,並承認所有5000以下的動物種群為極度瀕危物種。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不僅僅是我們在這裡談論的其他動物的命運。
研究人員之一、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說:「當人類消滅了其他生物的種群和物種時,就相當於鋸掉了自己賴以生存的肢體,破壞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系統。對各國政府和機構來說,保護瀕危物種應該上升到國家和全球的緊急狀態,就像與之相關的氣候破壞一樣。」
關於這一點,其他科學家也同意可以緩解這個巨大的問題-研究小組稱這可能是生物面臨的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但前提是我們真正致力於優先解決問題,而不是視而不見。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的生態學家克裡斯·詹森(Chris Johnson)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所有這些的悲劇在於,我們擁有拯救物種免於滅絕的知識,而在全球範圍內,這麼做的代價很低。但社會和政府沒有給予這項任務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