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的一項分析,地球上第六次野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正在加速。500多種陸地動物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可能在20年內消失。
上個世紀,同樣數量的陸地動物消失了。科學家們說,如果沒有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這種損失速度將需要數千年的時間,他們警告說,可能是文明崩潰的臨界點。
世上唯一不會飛的鸚鵡—鴞鸚鵡,數量只剩下200隻左右
這項分析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了由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國際鳥類組織彙編的2900種陸地脊椎動物的數據。科學家們確定了515個種群數量低於1000的物種,其中大約一半的物種僅存不到250個個體。
蘇門答臘犀牛瀕臨滅絕,只剩下不到1000頭。
瀕臨滅絕的陸地脊椎動物僅剩不到1000隻,包括蘇門答臘犀牛、埃斯帕尼亞巨龜和小丑蛙。其中77個物種的歷史數據顯示,它們在上個世紀失去了94%的種群。
此外,在上個世紀,400多種脊椎動物物種滅絕,在正常的進化過程中,滅絕需要長達1萬年的時間,這說明了人類對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深刻影響。
西班牙巨龜
分析還顯示,388種陸生脊椎動物的種群數量在5000隻以下,84%的物種與種群數量在1000隻以下的物種生活在同一地區,這為多米諾骨牌效應創造了條件。
科學家們警告說,「滅絕滋生滅絕」,瀕臨滅絕的物種之間的生態互動常常會將其他物種推向滅絕,從而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顯示少於1000個個體的物種數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的物種數目的圖表
科學家們說,正在進行的第六次大滅絕可能是對文明持續存在的最嚴重的環境威脅,因為它是不可逆轉的。他們說,這是由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消費率造成的。此外,物種是生態系統中的紐帶,隨著它們的消失,與它們相互作用的物種也很可能也會消失。
當一個物種滅絕時,地球維持生態系統服務的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蝕。人類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氣候,淡水的流動、農業病蟲害和病媒控制以及農作物授粉,所有這些服務都將隨著第六次大滅絕的加速而受到影響。
加灣鼠海豚,只剩下20隻左右
史丹福大學的保羅·埃爾利希教授也是研究人員之一,他說:「當人類滅絕其他生物時,它就是在鋸掉它所坐的四肢,破壞我們自己生命維持系統的工作部分。對於政府和機構來說,保護瀕危物種應該上升為全球緊急情況,等同於與之相關的氣候破壞。」
當一個種群或物種的個體數量下降太少時,它對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的貢獻就變得不重要,它的遺傳變異性和彈性就會降低,它對人類福利的貢獻可能會喪失。
斯特拉大海牛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包括對海獺的過度捕殺,海獺是以海藻為食的海膽的主要捕食者。海膽數量的激增對白令海的海帶森林造成了嚴重破壞,導致了以海帶為食的是斯特拉大海牛的滅絕。
另一個是野牛,這是北美的一個關鍵物種。它一度維護著整個生態系統,向美洲原住民供應肉類、毛皮和肥料。後來又向歐洲人供應肉類、毛皮和肥料。
美洲野牛
據估計,200年前,有3000萬到6000萬隻個體,但由於人類過度捕撈肉類和獸皮,以及將土地轉化為農業,導致了大多數野牛的死亡。
到1844年,只剩下325個個體。自那以後,它們已經恢復到4000頭野牛和50萬隻生活在圈地裡的野牛,但這一物種並沒有恢復其生態作用,其棲息地大草原也大多遭到破壞。
恆河鱷,只剩下100-300隻
在過去的4.5億年中,發生了五次大規模滅絕事件,每一次都摧毀了以前存在的70-95%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這些事件是由大規模火山爆發、海洋氧氣耗盡或與小行星碰撞造成的。在每一次事件中,都需要數百萬年才能恢復到與滅絕事件前相當的物種數量。
因此,估計有2%曾經生活過的物種今天還活著。今天,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過去數千萬年的「正常」速度快幾十萬倍。
雖然有翅膀,但是太胖了,飛不動
許多瀕危物種正受到合法和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影響,這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是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並正在侵蝕對我們生存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
科學家們建議,將所有少於5000隻的物種都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名單上的極度瀕危物種,並實施一項全球全面的具有約束力的協議,要求各方解決滅絕危機,特別是通過解決非法和合法的野生動物貿易。
黑龍江豹-不足70隻
世界自然基金會科學部主任馬克·賴特說:「這項研究的數字令人震驚。然而,仍然有希望。如果我們在巴西這樣的國家停止掠奪土地和毀滅性的森林砍伐,我們就可以開始彎曲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的曲線。但我們需要全球人民同心才能做到這一點。」
人類的健康和福祉依賴於生物多樣性。最近的病毒大流行是幹擾和破壞自然界危險的一個例子。科學家們敦促,必須緊急解決人口激增、棲息地破壞、野生動物貿易、汙染和氣候危機等問題。
拯救物種還有時間,但機會之窗幾乎關閉了。我們必須盡力挽救,否則我們將永遠失去這樣做的機會。如果我們繼續破壞棲息地,以野生動物為食進行交易,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流行病。人類和大多數生物的命運岌岌可危;因此,我們現在必須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