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生物大滅絕事件 之後恐龍稱霸地球

2020-09-18 科普百分百

晚二疊世到中三疊世多樣性緯度梯度曲線的變化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地大新聞網(記者 徐燕):近日,地球科學學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宋海軍教授團隊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古地理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表明: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變。相關成果以《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導致扁平化的多樣性緯度梯度》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宋海軍教授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當今生物多樣性最普遍、最具全球性的特徵之一就是存在多樣性緯度梯度。多樣性緯度梯度是指地球物種多樣性具有從兩極向赤道增加的特徵,這一生物地理分布特徵在陸地和海洋生物中廣泛存在。當今地球顯著的生物多樣性緯度梯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例如地理條件、氣候環境、生態特徵等。但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多樣性緯度格局變化規律及其原因並不清楚。

有觀點認為生物多樣性緯度梯度主要存在於地球處於較冷的氣候背景下,例如晚古生代冰期、晚新生代(包括現代)。因為較冷的時期,地表氣候沿緯度方向的變化更為明顯,氣候的緯度梯度顯著,進而導致生物的地理分布也隨之變化。

宋海軍教授團隊基於二疊紀-三疊紀海洋生物資料庫5萬多條化石數據,採用多種化石重採樣分析方法,發現無論是在氣候較冷的晚二疊世,還是氣候較溫暖的中-晚三疊世,海洋生物多樣性緯度梯度都十分明顯。這說明不僅在寒冷期地球上存在顯著的多樣性緯度梯度,在溫暖期也同樣可以存在。這些發現表明穩定的環境(而不是寒冷氣候條件)可能是維持熱帶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高峰的關鍵因素。

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的生物大滅絕,導致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多樣性緯度梯度逐漸減弱,熱帶地區顯著的生物多樣性高峰消失,生物多樣性從兩極向赤道沒有顯著區別。這種扁平的緯度多樣性梯度持續了整個早三疊世(約5百萬年),到中三疊世逐漸恢復到一個類似於現代的多樣性緯度梯度。

研究發現大滅絕後顯著的多樣性緯度梯度消失。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之一熱帶地區生物滅絕率高,導致該地區多樣性下降幅度大。另外一個原因是熱帶地區的新生的物種較少。選擇性的滅絕和新生導致低緯度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幅度明顯高於高緯度地區,減弱了生物多樣性在緯度方向的差異。而低緯度地區的生物向高緯度地區遷移,進一步減弱這種差異,最終導致生物多樣性從兩極向赤道差別不大。

早三疊世極端的環境條件也是導致多樣性緯度梯度消失的重要原因。西伯利亞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導致了全球溫度快速升高,同時伴隨著長期的異常環境事件,例如陸地風化作用加強、陸源物質大量輸入海洋、海洋缺氧等。這些環境事件一方面導致緯度方向的溫度梯度減弱,另一方面導致全球範圍的環境異常,不僅造成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還影響了海洋生物古地理格局。

確定全球生物地理格局的驅動機制是預測未來生物多樣性如何響應環境變化的關鍵一步。宋海軍教授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地質歷史時期的極端環境事件在生物地理格局演變中的作用巨大。這對當今海洋生態保護具有指示意義:儘管在未來出現類似早三疊世的極端環境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我們已經知道,現代珊瑚礁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它們似乎是氣候變暖的第一個主要受害者。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最高點),是形成顯著多樣性緯度梯度的重要支撐。如果不加以保護,這將導致現代海洋多樣性緯度梯度減弱,對海洋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後果。

相關報導: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 「卡尼期洪積事件」之後恐龍稱霸地球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劉霞):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在今天出版的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對所有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確定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該事件除了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外,也將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最新研究由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雅各布·達爾·科索、宋海軍教授及布裡斯託大學的邁克·本頓教授等17名科學家攜手進行。

研究人員指出,造成這次大滅絕事件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加拿大西部蘭格利亞發生的大規模火山噴發。宋海軍對科技日報記者解釋說:「火山噴發在卡尼期達到頂峰,噴發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快速升高」。

此外,氣候變暖促使降雨增加。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地質學家邁克·西姆斯和阿拉斯泰爾·魯弗爾就發現,地球的潮溼時期持續了大約一百萬年。氣候變化給海洋和陸地生物的多樣性帶來沉重打擊,但滅絕事件發生後不久,新物種在地球上蜂擁而至,形成了更現代的生態系統。

氣候變化促使植物大發展,現代針葉林也開始擴張。本頓對物理學家組織網表示:「新植物群落可能為大滅絕後倖存下來的草食性爬行動物提供了口糧。我們現在知道,恐龍起源於卡尼期洪積事件發生前約2000萬年,但此前,它們數量稀少,在地球上的地位也並不顯赫,該事件發生後突然出現的乾旱條件為恐龍在地球上稱霸提供了機會」。

宋海軍表示,氣候變化不僅讓恐龍開始稱霸地球,也促使許多現代動植物走上地球歷史的舞臺,包括第一批海龜、鱷魚、蜥蜴和哺乳動物等的出現。而且,卡尼期洪積事件也影響了海洋生物,此次事件後,現代類型的珊瑚礁和浮遊生物群開始出現。

科索強調:「在過去5億年漫長的地球生命史上,古生物學家已確定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事件都對地球和生命的演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我們確定了一場新的大滅絕事件,很顯然,此次事件在陸地和海洋生物重新洗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標誌著現代生態系統的開始。」

相關焦點

  • 中英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卡尼期洪積事件」之後恐龍稱霸...
    【中英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卡尼期洪積事件」之後恐龍稱霸地球】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對所有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確定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該事件除了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外,也將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 恐龍的崛起源於2.33億年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一個新的大規模滅絕被發現,滅絕了2.33億年前的生命,導致恐龍的崛起。很多人都知曉,大約6600萬年前恐龍在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動蕩中迅速滅絕。但是看起來在恐龍出現之前的另一次滅絕為它們的長期統治獨佔鰲頭鋪平了道路。那一次滅絕發生在大約2.33億年前,而科學家直到現在才發現它。此次滅絕發生在所謂的卡尼安洪積期(CPE)期間。
  • 中英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滅絕事件,消滅了其它物種,卻幫助恐龍稱霸
    2.33億年前的「卡尼期洪積事件」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發現此次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或許超出了已有的認知,它不僅造成大量物種的滅亡,還幫助恐龍登上了地球霸主的寶座。卡尼期洪積事件發生在二疊紀末期和三疊紀初期的中間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大陸基本都連成一塊,即所謂的「盤古大陸」。在大約2.33億年前左右,地球上突降暴雨,而且這場暴雨一下就是上百萬年。如果只是下雨的話問題還不是那麼嚴重,更可怕的是地球上一些地方出現了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活生生把地球變成了一間「桑拿房」。
  • 新的大滅絕事件被發現!2.33億年前,為恐龍崛起鋪平道路
    在那次大滅絕事件中,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哺乳動物得以崛起,最終為人類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有人說,今天我們正在經歷著第六次大滅絕事件,不過這個說法目前仍然在討論中。但是,科學家最近還真的發現,地球歷史上其實不止有五次大滅絕事件,他們新發現了一次恐怖的歷史時期,不過,這個新的大滅絕事件並非出現於今天,而是在2.33億年前。實際上,最早在1986年的時候,科學家就注意到了2.32億年前的地球極端氣候事件。
  • 中英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
    科技日報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劉霞)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在今天出版的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對所有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確定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該事件除了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外,也將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 中英科學家確定新生物大滅絕事件
    科技日報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劉霞)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在今天出版的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對所有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確定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該事件除了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外,也將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 2.33億年前,地球下了一場200萬年的大雨,恐龍因此成霸主
    在地球的歷史上,生物大滅絕爆發過很多次,伴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也經常發現新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在近期的《科學進展》雜誌上,來自中國和英國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就通過地質勘測和古生物學證據研究,最終確認在2.33億年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場生物大滅絕,這場大滅絕之後,直接將恐龍送上了「地球之王」的寶座。
  • 肆虐兩百萬年的大雨——卡尼期洪積事件!
    經過了二疊紀-三疊紀滅絕,地球上近70%的陸生脊椎動物和近96%的海洋生物走向了終結,但這也給倖存的生物帶來了無盡的生機。倖存的生物沒有了競爭對手,開始在剛剛連成一體的盤古大陸(Pangea)上繁衍生息,生機盎然。
  • 非鳥恐龍崛起稱霸地球1.6億年,可能與這場下了幾百萬年的雨有關
    而且,這個時間段也很特殊,前有「卡尼期洪積事件」造成大量生物滅絕,後有非鳥恐龍崛起稱霸地球1.6億年,這難免會讓很多人對這場大雨產生諸多好奇。那麼,這場一下就是上百萬年的降雨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生物的滅絕和誕生又和它有多大關係?
  • 那些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能讓恐龍登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中國和英國科學家在今天出版的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新論文指出,他們對所有相關地質和古生物學證據進行核查後,確定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Carnian Pluvial Episode)」是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探索地球5億年生物滅絕事件 恐龍世紀最長 人類最短
    不過最近科學家確認了一場新的滅絕事件,這次的滅絕事件發生在二疊紀末到三疊紀末之間,正是這場滅絕事件的出現導致了地球上現代生物系統的起源。也造就了恐龍這個霸佔地球一億多年的新主人。這次新確認的滅絕事件發生在2.33億年前,也就是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以後不到1700萬年,地球的氣候又發生了巨變
  • 綿延200萬年的雨,地球變成桑拿房,2.33億年前發生了什麼
    ,在之前,科學界一般認為,地球共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以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2.33億年前,這個被稱為卡尼期洪積事件(Carnian Pluvial Episode,CPE)的關鍵事件,除了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外,也將恐龍送上地球之王的寶座。
  • 地球曾經的暴雨引發大滅絕,未來或再次上演
    作者:文/虞子期 確實,地球曾下過這樣一次強降雨,就是我們熟知的「卡尼期洪積事件」,這次事件是指2.33億年前發生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而在這次事件被發現之後,不少的科學研究指出,未來我們地球還可能上演同樣的情況,所以是比較令人擔心的,而這次「卡尼期洪積事件」發生之後,除了導致一些物種滅絕外
  • 2.3億年前,地球下了200萬年的雨,將恐龍推上了「王位」
    新發表於《科學進展》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已確定了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Carnian Pluvial Episode)」是一次新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而在此次事件中,至少50%的生物滅絕,同時也將邊緣的恐龍家族推向了多樣化,令恐龍開始長達億萬年的統治。01 卡尼期洪積事件在2.5億年前的三疊紀,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剛剛結束,而那時的大地是連成一塊的「超級大陸」—盤古大陸(Pangea)。面對廣袤無邊的大地,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內陸。
  • 2.3億年前,地球下了200萬年的雨,一把將恐龍推上「王位」
    提及家喻戶曉的史前古生物霸主,相信大家都會想到了恐龍。恐龍最早誕生於2.33億年前,於6600萬年前滅絕,整個恐龍時代大約長達1.67億年。但恐龍是如何成為地球上的霸主的呢?是一步一個腳印還是在群雄爭霸中登上地球之王的寶座呢?答案是一場綿延了200萬年的大雨,直接將恐龍扶上了「王位」。
  • 科學家發現新生物大滅絕事件,綿延200萬年的雨,帶來恐龍時代
    ,地球共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以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而此次新發現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2.33億年前,這個被稱為卡尼期洪積事件
  • 科學家發現新生物大滅絕事件,綿延200萬年的雨,帶來恐龍時代
    ,分別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以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 而此次新發現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2.33億年前,這個被稱為卡尼期洪積事件(Carnian Pluvial
  • 2.34億年前,發生了一場持續200萬年的降雨,形成原因讓人類警惕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那是一個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而且稱霸時間長達1.6億年之久。要不是後來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滅絕了恐龍,現在的地球生物界是什麼情況就很難說了。任何一個生物霸主的誕生都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恐龍的崛起是在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之後,而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二疊紀大滅絕,是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導致地球96%的生物滅絕。
  • 科學家發現新滅絕事件,大雨下了1百萬年,地球像「桑拿房」
    不過最近科學家確認了一場新的滅絕事件,這次的滅絕事件發生在二疊紀末到三疊紀末之間,正是這場滅絕事件的出現導致了地球上現代生物系統的起源。也造就了恐龍這個霸佔地球一億多年的新主人。這次新確認的滅絕事件發生在2.33億年前,也就是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以後不到1700萬年,地球的氣候又發生了巨變
  • 地球曾經的暴雨引發生態巨變,還會上演?
    地球曾經的暴雨引發生態巨變,還會上演? 2020-11-16 10:23:31 來源 :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確實,地球曾下過這樣一次強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