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鳥恐龍崛起稱霸地球1.6億年,可能與這場下了幾百萬年的雨有關

2020-12-05 悟空科學

這場雨非同尋常:

大約2.33億年前,地球上的確曾經下了一場很久的雨,可能剛好一百萬年,也可能超過了兩百萬年。其實,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兩位著名的地質學家阿拉斯泰爾·魯弗爾和邁克·西姆斯便提出了「地球潮溼期」的觀點,意思是地球曾經經歷了至少一百萬年的潮溼時期,當時生活在地球上的很多動物和植物都在這個時期走向滅亡,包括大約三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至於這場雨是不停地下暴雨,還是像普通雨季一樣雨水相對較多,那暫時就還不得而知。而且,這個時間段也很特殊,前有「卡尼期洪積事件」造成大量生物滅絕,後有非鳥恐龍崛起稱霸地球1.6億年,這難免會讓很多人對這場大雨產生諸多好奇。那麼,這場一下就是上百萬年的降雨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生物的滅絕和誕生又和它有多大關係?

「卡尼期洪積事件」和「數百萬年的降雨」密切相關:

簡單點說,「卡尼期洪積事件」就是一起生物大滅絕時間,它的發生時間也是大約2.33億年前,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

可能當時地球上發生了很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事件,而二氧化碳排放的頂峰期也處於這個時間段,從而導致了地球整體氣溫迅速升高。說到這裡,應該有的朋友就明白那場下了一百萬年以上的雨是怎麼形成的了,畢竟魚的形成也需要物質條件,何況那還是一下就是多少萬年的長時期降雨過程。

簡而言之,不管是數百萬年降雨的形成,還是「卡尼期洪積事件」的發生,主要還是因為火山噴發和全球氣候變化所導致,災難事件中的滅絕對象不僅很快消亡,而且還產生了大量輻射。這對於當時生活在地球海洋和陸地上的生物來說的確是致命打擊,對地球短時間內生物的多樣性造成了明顯影響。

恐龍被推向地球生物之王的寶座:

世間萬物就是這樣,正如死亡和新生也總是相繼發生,就在「卡尼期洪積事件」之後,地球上又誕生了很多新的物種,而且新形成的物種數量可能比之前滅絕的物種數量更多,更接近現代的生態系統這樣悄然而生。隨著地球氣候變化,植物在地球上的擴張速度更快了,尤其是現代針葉林,「卡尼期洪積事件」的倖存者,也就是一部分草食性爬行動物,很可能就是把這些植物當作生存口糧。

儘管非鳥恐龍在6500萬年前可能就已經滅絕了,但科學家們陸續發掘了諸多恐龍化石,目前更多研究人員認為恐龍最開始的起源時間,很可能就是「卡尼期洪積事件」來臨前的大約2000萬年前,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它們不僅數量稀少,也沒有進化到之後的程度,所以才導致它們在地球上的地位並不那麼顯赫。

但是,當時間向前推進,地球開始變得相對乾旱起來,恐龍似乎更適應當時地球上的生存環境,所以,這個群體就開始在地球上大規模聚集起來,然後才有了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一億多年之久的演化過程。當然了,這個時期並不是只有恐龍有了生存地位,海洋酸化不僅殺死了一些生物,同時也促使其他生物開始繁榮起來,比如浮遊生物、現代類型的珊瑚礁、海歸、蜥蜴、鱷魚和哺乳動物等生物的出現。

生物大滅絕之謎為何至今未解?

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地球上至少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而且每次生物大滅絕涉及到的主要生物都存在一些差異。但是,時至今日,即便是科學家們也暫時不能百分之八地說每次大滅絕事件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因為那個時候人類都還沒有在地球上誕生,更別說進化到如今這個的社會文明程度。

對於過去發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科學家們也是從生物化石和地質特徵等信息來進行判斷,縱然人類很早就懂得用文字記錄發生的事情,但對於我們不曾參與過的未知過去,也僅能從滅絕生物一流下來的古生物化石來參透一二。

地球上曾經誕生過很多種生物,但它們終究在繁衍一定的時間之後走向滅亡,撇開地球和太陽系自身的演化不說,人類要在地球上更久的繁衍生息,那麼弄清生物大滅絕事件的真相就尤為重要。而且,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地球上有不少野生動物都瀕臨滅絕,甚至正在進入滅絕倒計時,我們很難保證這不是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將要來臨的前奏。

所以,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都在努力,呼籲大家保護環境和愛護野生動物,尋找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的真相併積極尋找適合生命居住的另一個星球。

相關焦點

  • 統治地球上億年的恐龍,竟然依靠的是一場下了幾百萬年的雨
    水滋潤萬物這下了幾百萬年的雨是如何形成的。時間要回溯到2.3 億年前侏羅紀以前的三疊紀時期,那時候地球整體是一塊大陸,被稱之為盤古大陸。四周都被海洋包圍的盤古大陸,海水蒸發後無法深入大陸的中心,沒有雨水滋潤的盤古大陸變成了沙漠,地表溫度上升,紅通通的沙粒,火山不斷的爆發,地表充滿了巖漿和二氧化碳,溫度升高,地面水蒸氣不斷蒸發,終於達到了一個臨界值,雨水開始不斷的下,這一下就下了幾百萬年,火山噴發產生的有害氣體和雨水結合產生了酸雨,大面積的動植物都開始死亡,當時地球上的生物超過三分之二都滅絕了,唯獨小部分恐龍留了下來。
  • 2億多年前碳排放量極大,地球下了幾百萬年的雨,毀了無數生物
    幾百萬年的時間裡,每一天都是雨,下不完的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休停的雨。那個時候的動植物都不堪重負,所以在那段難熬的時光裡,為了生存許多動植物紛紛做出不同的「變身」,通過一些被挖掘出來的化石,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候的動植物和我們現在所見的動植物有很大的不同。
  • 2.34億年前,一場持續百萬年的降雨,滅絕了很多生物卻成就了恐龍
    根據科學,6500萬年前的恐龍可以說是地球生命史上最強大的生物,它們不僅數量多,而且遍布全球,更重要的是恐龍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時間。如此強大的恐龍時代是如何出現的?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都想弄明白,科學家自然也想揭開這個謎團。上個世紀,科學家先後在日本、阿根廷、義大利等沿海地區發現了大量包含這種紅色砂石的沉積巖。
  • 恐龍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為什麼沒有進化出智慧和文明?
    科學力量的強大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全新的認知,並且在科技的幫助下還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浩瀚的宇宙。可能說,古猿在數百萬年前走上智慧進化的道路,是多麼的明智。人類的誕生應該感謝古猿進化之路的選擇,而古猿的誕生應該要感謝遠古時期哺乳動物的崛起,那麼哺乳動物的崛起要感謝誰?可能有人會說,我們要感謝恐龍,是恐龍的滅絕成就了哺乳動物。
  • 一場雨下100萬年,海水溫度40度,2.34億年前生物大洗牌或重現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而且地球在宇宙中誕生了幾十億年,在這歲月裡,經歷了無數次的生物大輪迴,地球上經歷了不同時期的生物時代,從海洋到陸地,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霸主,2.5億年前恐龍誕生,那是啥原因導致恐龍崛起稱霸地球的呢?科學研究給出了驚人的答案!
  • 稱霸地球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突然滅絕,恐龍大滅絕背後故事
    從第一隻恐龍的誕生,到最後一隻恐龍的倒下,恐龍經歷了長達1.6億年的輝煌統治地球的歷程,為什麼這個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的龐大古老生物會突然走向命運的終結呢?細數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 稱霸地球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突然滅絕,恐龍大滅絕背後故事
    從第一隻恐龍的誕生,到最後一隻恐龍的倒下,恐龍經歷了長達1.6億年的輝煌統治地球的歷程,為什麼這個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的龐大古老生物會突然走向命運的終結呢?細數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 稱霸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與人類比智慧?
    悟空問答:為什麼恐龍稱霸地球1.6億年沒產生智慧,而人類短短的幾百萬年卻用智慧統治了地球?按人類自嘲式的說法是因為「濃縮的都是精華」「濃縮的就是精華」源於客觀事實,我們身邊的動植物體內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水,濃縮了它的有效成分就會增加,就如同日常說人個頭不大心眼不少一樣,我們知道恐龍一族的個頭是人類所不及的,正所謂大有大的優勢,小有小的長處!
  • 2.3億年前,地球下了200萬年的雨,將恐龍推上了「王位」
    提及家喻戶曉的史前古生物霸主,相信大家都會想到了恐龍。恐龍最早誕生於2.33億年前,於6600萬年前滅絕,整個恐龍時代大約長達1.67億年。但恐龍是如何成為地球上的霸主的呢?是一步一個腳印還是在群雄爭霸中登上地球之王的寶座呢?答案是一場綿延了200萬年的大雨,直接將恐龍扶上了「王位」。
  • 2.3億年前,地球下了200萬年的雨,一把將恐龍推上「王位」
    提及家喻戶曉的史前古生物霸主,相信大家都會想到了恐龍。恐龍最早誕生於2.33億年前,於6600萬年前滅絕,整個恐龍時代大約長達1.67億年。但恐龍是如何成為地球上的霸主的呢?是一步一個腳印還是在群雄爭霸中登上地球之王的寶座呢?答案是一場綿延了200萬年的大雨,直接將恐龍扶上了「王位」。
  • 恐龍從誕生到進化,經歷了1.6億年,又為何能稱霸地球?
    經過億萬年的進化,恐龍的家族不斷湧現,出了面貌各異,形狀各異的新種族,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們究竟是怎麼進化而來的呢?三疊紀結束時,終於迎來了恐龍時代,進化中的恐龍終於登場了,按照恐龍結構,可以分為鳥臀目和細臀目兩種種類,兩大種類,新木類又可以分化為獸腳亞目和蜥腳亞目,三疊紀後期出現的早期恐龍已經分化成三大種類,所以說可以看出在短時間內基本確立了恐龍的進化路線。
  • 6500萬年前地球單一氣候助力恐龍稱霸聯合超級古陸1.6億年!
    6500萬年前,恐龍家族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之久,既讓人類羨慕,又讓人類不得不思考,6500萬年前地球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使得恐龍家族瞬間滅亡?首先要有極其豐富的食物來源,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只能是骨瘦如柴,不可能象一棟大樓那樣奔跑如飛。其次,要有溫暖得意的氣候,忽上忽下,今天20°明天0°的上躥下跳,似蹦極過山車的氣候,不可能演化出如此體型的陸地動物。現在的氣候環境足以說明,因為氣溫的高低變化對細胞的殺傷力極強,老年人或體弱多病的人對此應有強烈共鳴。
  • 若無這次大滅絕,哺乳類或提前1.5億年統治地球,就沒恐龍的事了
    二疊紀始於距今2.99億年前,終於距今2.52億年前,我們看一下當時的形勢:合弓類在二疊紀發展勢頭很猛。二疊紀早期,氣候還比較溼潤,陸地生態系統由原始的合弓動物——盤龍類(pelycosaurs)和兩棲動物共同主導。兩棲類仍然繁盛,但已是強弩之末,它們沒有羊膜卵,生殖和發育擺脫不了水,因而最終敗下陣來。
  • 史上兩場跨越百萬年大雨,一場孕育生命,一場把恐龍扶上「王位」
    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兩場,一場在地球形成初期,這場雨下了幾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最終匯聚成了原始海洋,為生命誕生做好了鋪墊;另外一場發生在2億年前,被稱為卡尼期洪積事件,這場雨下了200萬年,大量的海洋動物因此滅絕,要為恐龍的崛起埋下了伏筆。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 恐龍稱霸地球1.6億年,人類能存在多久?科學家的話惹人懷疑
    自20億年前的地球逐漸轉變成一顆生態星球開始,地球就已經具備了孕育生命的條件。果然地球不負眾望,地球上的物種非常豐富,若是人類再誕生的早一點,會發現如今的地球物種看似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相比較,僅僅只佔據1%。
  • 恐龍稱霸地球上億年沒產生文明,為何人類兩百萬年卻能產生文明?
    在地球生命的發展史上,人類是其中最特殊的一頁。人類的歷史已記錄到大約5000年前,有證據表明具有永久性定居點和農業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7000年前或更早。而人類算上還是猿人的時期也就短短的兩百萬年,相比之下,恐龍統治了地球1.6億年。它們可以說是地球進化史上的大師,聰明而簡單,種群覆蓋了海陸空。
  • 恐龍存活1.6億年為何沒進化?人類憑什麼取代恐龍稱霸地球?
    如果六千五百萬年前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導致恐龍滅絕,那麼恐龍中的傷齒龍或者馳龍就完全可能進化成代替人類的一種動物。人類是地球的智慧生命,起源於五百萬年前,人類能夠在幾百萬年的時間就進化為智慧生命,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科學家都感到吃驚。同時,科學家也一直有個疑問。恐龍曾經是地球的霸主,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1.6億年,如此漫長的時間,恐龍為什麼就沒有誕生文明?
  •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兩場持續上百萬年的雨,這些水從哪裡來的?
    地球上曾經下過兩場持續上百年年的大雨,第一次大雨發生在地球剛形成後不久,這場大雨孕育了地球最初的生命;第二場大雨發生在晚三疊紀時期,距今約2.3億年前,這場大雨讓獸族一蹶不振,卻讓恐龍登上了王位。
  • 2.33億年前,地球下了一場200萬年的大雨,恐龍因此成霸主
    在地球的歷史上,生物大滅絕爆發過很多次,伴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也經常發現新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在近期的《科學進展》雜誌上,來自中國和英國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就通過地質勘測和古生物學證據研究,最終確認在2.33億年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場生物大滅絕,這場大滅絕之後,直接將恐龍送上了「地球之王」的寶座。
  • 恐龍稱霸地球1.6億年,人類能存在多久?科學家給出的數字惹人懷疑
    自20億年前的地球逐漸轉變成一顆生態星球開始,地球就已經具備了孕育生命的條件。果然地球不負眾望,地球上的物種非常豐富,若是人類再誕生的早一點,會發現如今的地球物種看似千變萬化,但和幾億年相比較,僅僅只佔據1%。